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
文学类文本环境物象分析(解析版)
(知识点回顾
主要为环境描写作用题'物象作用题、次要人物作用题三类。
(-)环境描写作用题
此类题小说阅读中常见,其经典问法是“某处(段)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
文分析”。
[答题技巧]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答题首先要明确环境描写大致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某种意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烘托人物的心情,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深化(或暗示)作品的主题。进行具体分析时,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
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作综合分析。
2.社会环境
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
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与背景,如社会背景、习俗、思
想观念等;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此外,还要看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出现的位置。在小说开头,一般是给全篇“定调”,
营造某种意境'渲染某种气氛;在人物出场前或对人物描写中出现环境描写,则往往是烘
托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心理;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则多为推动情节发展;在小说结尾,
多有象征或暗示的作用。
(-)物象作用题
在散文与小说阅读中都会出现,其经典问法是“文中多处出现某物,请问有什么作用
(艺术效果)?”或“小说中多次写到某物,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
文章中的某一物象有时可能不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但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
用主要表现在布局谋篇、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传情达意、艺术手法等方面。
1.结构上,成为全文线索,串起相关情节,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这类物象或呈现
为标题(如《项链》),或者该物象在文中反复出现。引出物象或主要人物,为主要物象
(或人'事)作铺垫。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采用“欲言甲物,先言乙物”和“由某物引出
某事”构思手法的文章中,其中的“乙物”与“某物”的作用,或为引出后文的内容,或
为下文埋下伏笔。照应标题。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中也包含有该物象。
2.内容上,用以交代环境,暗示某些内容。
3.人物塑造上,衬托人物形象,或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一特点。
4.表情达意上,物象具有象征意义,成为某种情感(精神)的载体,寄托了作者的某
种感情。
5.艺术手法上,物象可以与文中另一对象形成对比,以突出某种意义。
6.表达效果上,物象可以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物象的作用往往具有综合性,可结合文章内容,多角度进行分析。
(三)次要人物作用题
主要在小说阅读中出现,其经典问法是“某人(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答题技巧]
小说虽然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为主,但次要人物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揭示主旨方
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情节结构上:是中心情节的见证者'经历者,串起故事情节或人物关系,起线索作
用;推动情节发展,如果没有次要人物的出现,情节的发展就显得不合常理。
2.人物塑造上:或先写次要人物以引出主要人物出场;或以次要人物侧面烘托主要人
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或与主要人物形象形成对比,突出主要人物的某个特点。
3.主旨表达上:或通过次要人物的视角,引发读者思考;或借次要人物的思考,揭示
主旨;或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行,暗示社会环境;或次要人物与其他次要人物形成对比,以
突出主旨。
4.表达效果上:次要人物(往往是群体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具体环
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专项练习
(2021・湖北•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茶干
汪曾祺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
般都是"铺闷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
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
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
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四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
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第用白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
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井壁渗出,
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
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
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
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
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拎手,不多不少,
一壶能装十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
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装在一个元宝形的
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乡下人付了钱,
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
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
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
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
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
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
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
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
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
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般的白酒,不是什
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
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
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
都刷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
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
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
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
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社会的生活比较
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
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
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
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话,
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他的人
品的敬仰。
B.乡下人进城先“直奔连万顺”,把油壶放下"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办完事再把油壶捎走,也不怀疑油的
分量和成色,可见乡下人办事很粗心大意。
C.连老大不但勤快,而且认真,他监制茶干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连万顺
茶干成了当地有名的"四色礼品"之一。
D.有人问连老大的儿子为什么不恢复制造自家的茶干,他答:"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一
句话写尽人世浮华、急功近利,并以此映衬了连老大的古朴厚道、兢兢业业。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茶干的制作工艺,巧
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B.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
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酱圆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
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D."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感,去除浮躁,与技法相
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
3.小说开头部分用大量"闲笔"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
(2016秋・福建三明•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孔的菜园
白秋
楼下老孔是个诗人哩。
父亲一说,刘文就笑了。他是诗人,我还是减克家呢。
母亲走了以后,刘文动员了一年多,才把父亲请到城里。这不到一个月,他就跟楼下老孔混得烂熟了。
老孔是什么人物,刘文还不清楚,白天晚上就会捣鼓他那菜园子。说他是个诗人,鬼才信。直到父亲把老
孔的诗集一本本摆在他面前,他才闭上嘴巴。
小区建得早,一楼都有个方方正正的大院子,一分多地呢。从楼上看孔家的菜园格外清楚。靠东墙边上有
两棵香椿,一棵柿树。南边栽了一片像连翘又像迎春一样的花。剩下的地方,全是大小不等的菜畦子,每
个畦子种了两三样菜,再加上墙边爬蔓的,总共不下十几个品种呢。
最难得的,是靠近西墙还用竹蔑支起了一个拱型的塑料棚。这春夏秋冬,就都有新鲜蔬菜了.自己吃不了,
周边的人就跟着沾光。那年除夕夜,整栋楼上都吃上了他家新鲜韭菜做馅的水饺。他那莱,跟市面上的味
道就是不一样。
现成的莱吃多了,刘文觉得过意不去,抽个空闲,提着酒专门拜访。
连按门铃带敲门,折腾了半天。才听见里面有人慌慌张张地喊着:来了来了……
就见老孔满腿泥巴,一身水渍匆匆开门。胡子拉磴的脸上戴副深度眼镜,不多的头发扎煞得像鸟巢一般,
惊讶地望着刘文0
孔老师,光吃您的菜了,今们儿特地来看看您。听说您好喝两口,您看这个怎么样?刘文带来的是一箱高
密小黑坛。
老孔眯起了小眼睛,望着那酒。吧嗒吧嗒嘴,使劲往里咽了咽口水。
嘿嘿,嘿嘿......这是好酒,正宗高粱酒。就是现在不产了,当年因为它的包装不好,才没在市场上立住脚。
你能保存到现在,可是不容易。叫你爹下来,咱们今天好好品品。
他顺手从院子里拔了几颗葱,摘下三四根黄瓜,两个西红柿,把那吊着的丝瓜也拽下了一根,交给老伴。
快去给我们整两个小莱,今天有贵客。
刚倒上酒,老孔就忍不住,"滋,……"一口吞了一小杯。然后抿着嘴不停地说:好酒,好酒!你们也来,哈,
哈!别客气。
看他喝得那个香啊,真馋人。刘文在外面应酬多少年,什么酒没喝过。今天这才知道,原来酒可以这么个
喝法。
孔老师,我不理解。像您这样的前辈,要是在哪个刊物上兼个职,或者给个单位编本书什么的不好嘛,干
嘛谁整天捣鼓个菜园子呀。
几杯下来,话匣子都打开了
他说,刚退下来时,还真有人请他干那些事来,挣个酒钱那是绰绰有余。但是,那回写了篇文章后,就不
一样了。
老孔的老家在沂蒙山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里。那次他应父母官邀请回来,兴趣大发,转遍周围小山包,满怀
激情写了那篇美文《身边的九寨一一九山之美在心田》。文章一经发表,时人广为传颂。
那当官的看了更是唏嘘赞叹,感慨万千。这几年光在外面游山玩水了,没想到,身边就有个金疙瘩呀。当
即筹措资金,对他描述的山昔兄,进行了修茸包装打造,家乡的旅游一下子搞活了,那个GDP是一个劲得
往上涨啊。人家感激得要命,以后逢年过节必请他回家看看。
可他回去看了几趟后,就发誓再也不写文章了。
问为啥,他懊悔得鼻涕大长长。
那是在开发吗,那是在糟蹋。你看把那山、那树整成什么样了,到处都是人造的假山假水,假庙假和尚。
银子播下了,垃圾也播下了,吃喝拉撒漫天遍野,原来的味道全没了。我是一时发昏给老家造孽呀。为文
无用,空谈误国误家。我还是来点实在的,在家里种点莱,自己吃得放心,日子也过得舒坦。
事实却远非如此。没过几天,父亲就跟刘文说,要跟老孔到山里种莱去。
原来老孔看见村里的人都在外打工,好多山地荒了,心痛得很。他跟几个老友一合计,承包了一座荒山,
说要回去种树种莱还债,正缺父亲这样的行家里手呢。
刘文再劝时,父亲已是异常坚决。
他说:我不知道老孔到底去还什么债,但是,我觉得那是我该去的地方。你别劝,劝也没用。高兴的时候,
你就带着老婆孩子来帮把手。那时,保准让你们吃到跟小时候一样好吃的莱。
说完,他堆满沟壑的脸,就像盛开的山菊花一样绽放了。
(《百花园》2014年5期)
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语言朴实,饶有风味,讲述了老孔的生活境况,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性
格,情节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
B.父亲一说楼下老孔是个诗人,刘文就笑了,这个细节说明长期以来,老孔在刘文眼里是个仅会种菜的老
农式的人物。
C.老孔"满腿泥巴""头发扎煞得像鸟巢一般"突出他不修边幅和种菜的忙碌。而"戴副深度眼镜",暗示了他
的另一身份。
D.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父亲了解老孔,甚至迫随老孔,与刘文忙于应酬,无视老孔的情形
形成强烈对比。
E.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最后一句是为了表现父亲的苍老,也显示出父亲的舒心,他笑得这么灿烂,引发
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6.小说在刻画老孔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7.小说中第5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小说中“说要回去种树种菜还债",老孔还什么债?为什么要还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小阅读一课外
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行者的脚步(节选)
阿耐
雷东宝四处问询,越问越远,发觉大家都在喊承包责任制,可迈出的步子有大有小,有的则是光喊不
动,十来天走访下来,他心中大致有了底。
他还想到村后废弃已久的砖窑看看,想让砖窑重新工作,增加大队的收入,忽然听见有喊声传来,原
来是两姐弟,他们掉进沟坎里去了。
雷东宝一手拉出了宋运辉,另一只手就递给了宋运萍,更是轻易得跟老鹰抓小鸡似的把宋运萍拉了上
来。
雷东宝看着这两个斯斯文文的男女,心中生出老大的不放心,说道:“这儿以前烧砖,路给挖得坑坑
洼洼的,你们小心跟着我走。”
宋家姐弟都觉得这人挺好,连忙紧紧跟上。“这儿是小雷家大队,你们家是前面红星大队的吗?红星
大队落实了承包责任制,听说今年农业收成很好。”
宋运萍接过雷东宝的话,说:“我们家还要远,在红卫大队。”
这红卫大队,雷东宝正好刚去过,忙道:“你们还得走两个小时啊。从市里过来的吗?红卫大队也开
始了承包责任制啊,不过开始得晚,今年收成还没啥大变化。”
“我家不是农业户口,不大清楚责任制的情况。”
宋运辉本来一直在后面默默听着,当他听到承包责任制,忍不住插了一句:“同志,你说的是安徽凤
阳小岗村式的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还是分组联产计酬?”
这么多天来,雷东宝终于见到一个能说得明白的,大喜,转身站住,一把抓住宋运辉的肩膀,大力摇
了两摇,欣喜道:“你是大学生?你能耐了。你跟我说说,这个大包干怎么做,联产那个怎么做?我们大
队正要搞这个,但整个公社没人说得明白。”
宋运辉倒并不是道听途说的,而是听政治老师在讨论课上告诉全班同学的,再结合自己看的报纸内容,
他胸有成竹地说:”先说分组联产计酬,是将大队社员全部按自愿结合组成三四个小合作组,而不是以前
的上级指定分组。合作组按照人数承包相应的农田,再按照大队规定的承包数上交粮食。我这样说清楚了
吗?”
“清楚,很好,我想起来你们红卫大队就是这么做的。大包干呢?”
宋运辉见雷东宝一点也不客气,倒也喜欢他的爽直:“大包干,说白了就是把分组联产计酬的包产到
组分得更细,变为包产到户。眼下很多人认为大包干是土地私有化的前兆,是一种倒退,是要走资本主义
道路,但是我们讨论后认为,土地只是被承包使用,而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大队公有,其公私性质并没有变,
不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宋运辉一口气说了不少,雷东宝却抓住本质说:“这分成小组,怎么与分到自己家比?从来都是自留
地伺候得火热,公家地稀稀拉拉。分到自己家,才能调动村民种地的积极性啊。”他又开心地说:“我姓
雷,雷东宝,刚刚复员,政府让我负责大队承包责任制的事。我想既然是承包,就干脆承包到户,别什么
承包到组,一组那么多人,要偷懒还是可以偷惭的。承包到户了,看谁还偷懒,偷懒了饿死自己。”
宋运辉冷静地说:“对,一竿子插到底。但事前对村民的思想工作要做好,其他地方推行时听说阻力
很大。我们姓宋,雷同志请留步,快出村口了。”
雷东宝又与宋家姐弟客气一番,他很想请两人起码去他家喝口热汤,但姐弟俩急着赶路,都不肯歇脚,
他只得作罢。看着姐弟俩离开,他竟是在雪地风口站了许久,直看到他们的背影消失。
(节选自《大江大河》)
选文虽然没有集中写社会环境,但社会环境却蕴含于字里行间。请结合作品分析文中社会环境的特点。
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峡中
艾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崖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躺着小黑牛,污腻的上身完全裸露出来。正无力地呻唤着,衣和裤上的血迹,
有的干了,有的还是湿漉漉的。
夜白飞就坐在旁边,给他揉着腰干,擦着背,一发现重伤的地方,便惊讶地喊:
“他妈的!这地方的人,真毒!老子走遍天下,也没碰见过这些吃人的东西!……这里的江水也可恶,
像今晚要把我们冲走一样!”
夜愈静寂,江水也愈吼得厉害,地和屋宇和神龛都在震颤起来。
“小伙子,我告诉你,这算什么呢?对待我们更要残酷的人,天底下还多哩,……苍蝇一样的多哩!”
这是老头子不高兴的声音,由那薄暗的地方送来,仿佛在责备着,“想想看,吃我们这行饭,不怕挨打就
是本钱哪!……没本钱怎么做生意呢?”
我虽是没有就着火光看书了,但却仍旧把书拿在手里的。老头子轻徐地向我说道:“你高兴同我们一
道走,还带那些书做什么呢?……那是没用的,小时候我也读过一两本。”我不愿同老头子引起争论,我
打算趁此向老头子说明,也许不多几天,就要独自走我的,但却给小黑牛突然一阵猛烈的呻唤打断了。
大家皱着眉头沉默着。
江风也比往天晚上大些,挟着尘沙,一阵阵地滚入,简直要连人连锅连火吹走一样。野老鸦悠悠然地
说:
“今晚的大江,吼得这么大……又凶,……像要吃人的光景哩,该不会出事吧……”
外面的山风、江涛,不停地咆哮,不停地怒吼,好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小黑牛突然大声地呻唤,发出痛苦的吃语:
“哎呀,……哎……害了我了……害了我了,……哎呀……哎呀……我不干了!我不……”
野老鸦向黑暗的门外看了一下,仍旧静静地说:
“今晚的江水实在吼得太大了!”
中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没有翻爬起来,只是静静地睡着。有人走到我所睡的
地方,站了一会,小声说道:
“睡熟了,睡熟了。”
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心里禁不住惊跳起来,但却不敢翻动,只是尖起耳朵凝神地
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
“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魏大爷,可怜他是……”
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
“天底下的人,谁可怜过我们?卜伙子,个个都对我们捏着拳头哪!要是心肠软一点,还活得到
今天么?你……哼,你!小伙子,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他,又知道我们的……咳,那么多!
怎好白白放走呢?”
我轻轻地抬起头,朝破壁缝中望去,外面一片清朗的月色,已把山峰的姿影、岩石的面部和林木的参
差,或浓或淡地画了出来,更显着峡壁的阴森和凄郁,比黄昏时候看起来还要怕人些。
蓦地一个人那么样的形体,很快地丢下江去。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
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在黑暗中,野老鸡翻了一个身,自言自语地低声说道:
“江水实在吼得太大了!”
没有谁答一句话,只有庙外的江涛和山风,鼓噪地应和着。
我回忆起小黑牛坐在坡上歇气时,常常爱说的那一句话了,“那多好呀!……那样的山地!……还有
那小牛!”
“又是在想,又是在想!你要回去死在张太爷的拳头下才好的!……同你的山地牛儿一块去死吧!”
小黑牛在那个世界里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击,掉过身来在这个世界里,却仍然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
明天我终于要走了。
夜深,神殿上交响着鼻息的鼾声。我却不能安睡下去,打算趁此夜深入静,悄悄地离开此地。但一想
到山中不熟悉的路径,和夜间出游的野物,便又只好等待天明了。醒来时,已快近午,空空洞洞的破残神
祠里,只我一人独自留着。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烟霭也似的遐思和怅惘,便
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写于1933年冬,有删改)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1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罗那个年幼的城市漫游者
蔻蔻梁
开罗是个见鬼的城市。太古老的文明像太多灰尘累积成壳,令这个总是炎热的城市有种无法擦拭的陈
旧感,所有的秩序都在暗中执行。对于一个游客而言,开罗总有种持历史自傲,看着你出笑话的距离感。
经历了几场粗暴的骗局之后,我把自己的钱包和心防都看得很紧。晚上八点,吃过了晚饭,气温总算
凉爽一点儿,开罗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路边,干点儿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干,只是这么扎着堆儿,吹点儿风。
一个15岁左右的男孩子走近我,他瘦瘦的,个子不高,穿着一件很难形容的夹克,和所有人一样的牛
仔裤。“你好,你是游客吗?”不错的英语,但我没有力气再对付一个小骗子了。“哎,你好,我在跟你
打招呼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小孩有点儿不依不饶。
“你要干什么?”我盯着他问。他摊了摊手:“没什么。我只是想练练英语,到处逛逛。你要不要我
带你到处逛逛?我不是导游,我不要你的钱,只想练练英语。”
这个黝黑的小孩有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眼睛里有令人信服的诚恳。一个孩子,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我开始放松警惕,连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耸起的肩头垂了下来。“我来了好几天了,该看的都看过了。你
能带我看什么呢?"我问。
“啊,小姐,开罗很大,我带你去看任何游客都不会去看的东西。”好吧,我承认这个孩子点中了我
的死穴。路灯亮起来,我走在他略后面一点,跟他钻进了开罗老城区的小巷里。每路过一堆人的时候都会
有人打量我们这对奇怪的组合。一路上小孩跟很多人打招呼,从四五十岁的大人到与他同龄的小孩。
“你怎么认识那么多人?”我问他。
“在开罗,人们都认识很多人。你住在一个地方。附近一公里住的人你都会认识。”小孩子带着一种
毫不夸张的语气说着这些话。
“你在跟他们说什么?”
“他们问你是不是我女朋友。”小孩嘿嘿地笑起来。埃及男人的贫嘴好色、爱搭讪,这些日子以来我
见识过不少,只是不曾想过这个其实也是童子功。
孩子喋喋不休地说话,他说平时没事做就在街上乱走。“我觉得这些角落里的地方很神奇,我喜欢在
城市里漫游。有些门只是一扇门,但是你推开它,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事物。”孩子说他从九岁开始满街
走,对开罗比对自己的巴掌都熟悉,“哪怕再小的路,我都一定走过至少一遍。”
这点,我相信,因为我发现自己已经很久不走在大路上了。开罗的夜晚很黯淡,路上本就没有太多的
霓虹灯。在这些小路上,即便偶尔有亮着灯的店铺,也是一副电力不足的样子,光线昏黄。开罗有很多猫,
无声无息地游荡在街角。
孩子带我来到一栋貌不惊人的老楼面前,推开一扇木门,径直走了进去。我探头看了一下里面的黑暗,
有点儿踌躇。男孩在里面喊:“上来呀!上五楼来,加油。”刚变声的嗓子听起来有点紧紧的感觉。
五楼会有什么?更多的房间?我踏上半朽的木楼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男孩拉着我的手穿过五楼的
走廊,尽头是另外一扇小门,他推开门,日光灯的强烈光线一下子涌了出来——竟然是一个大的市集。它
像一个隐匿在时空里的存在,一点儿都不真实地呈现在一个从外面看起来根本不存在的空间里。
这是楼与楼之间违建的一个平台,居民自发形成了一个市集。补衣服的,卖小零碎的,卖冷饮的,卖
二手旧物的所有物品的价格都只是市场上的一半左右。人们各自架起一盏日光灯,摊开一块塑料布,
认真而严肃地做着他们的生意。男孩得意地看着瞠目结舌的我。“他们会营业到凌晨两点呢。”他说。这
个奇妙的市集一点儿也不喧闹,人们都只是在安静地做自己手上的活计,或者沉默地背着手在过道里穿行。
我一直不知道,记忆里的这种安静到底是真实的,还是我当时因为受惊过度,全部注意力都在眼睛上,而
让耳朵失去了知觉。
我不得不相信了这个年幼的城市漫游者。在余下的三天里,他陪着我去看“坏掉了的金字塔”“在有
四个老婆的人家里喝茶”“专门给妓女剪头发的理发铺”“开罗最漂亮的一盆花”。我负责买他吃饭的单。
每到吃饭的时候男孩都很懂事地只点最便宜的一点点主食,仅在我的再三劝说之下才会点一瓶最便宜的当
地矿泉水,而大多时候他吃完饭之后都只是到外面去喝自来水而已。告别的时候我总是想塞给他一点点车
钱,而他一定回绝说“我喜欢走路”,然后就穿着他破旧的小球鞋欢快地走开。
这是个快乐的男孩,唯一有点让他惆怅的是他梦想有一部自己的电脑:“二手的就好。所以我要练好
英语,找个好工作,工作以后我会攒钱买的。”分手的时候我硬塞给了他100美金,“算我支持你买电脑
的股份吧。”我对他说。眼泪哗地从他眼睛里涌出来。他把钱好好地叠起来,放在贴身的小口袋里,用手
背不停地擦着眼泪。
准备离开开罗的时候我去附近的车站买票,意外地又看到了这个男孩。他站在报亭边上冲一个女孩说:
“我不是导游,我只是想练练英语……”
不知道。我情愿相信一切都是真诚的。
(有删改)
文章多处写到开罗的社会环境,请结合文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的红飘带(节选)
魏巍
大家都不止一次尝过挨浇的苦头,步伐不由就加快了。那个小青年也咬了咬牙,尽快地向前赶。哪知
走了不上几里路,东面地平线上的那疙瘩黑云,已经胀大了许多倍,像海涛一般迅猛地扑了过来。随着云
阵,透过一阵阵逼人的寒气。霎时间,耀眼的阳光被遮蔽了,接着草原上卷起一阵狂风,沙沙的雨脚就随
之扫了过来。
可是,在远处,在黑云的羽翼还没有遮住的地方,灿烂的阳光在草原上仍然金带一般亮得耀眼。铁锤
仰天骂道:"这老天!就是专门同我们作对。”
人们纷纷戴上斗笠,披上卷子、被子。铁锤把那支步枪交给别人,然后抖开一块雨布和那个小青年一
起披在身上,说:"老弟,我来扶着你走!”
这场大雨实在骤猛非常,简直如瀑布般向下倾泻,打得人睁不开眼,迈不动步。铁锤和那个小青年几
次滑倒,跌得满身都是泥水。
幸亏这场暴雨来得疾去得也快,不到半个小时,就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顶空仍然是一尘不染的蓝天
和灼目的太阳。
大约走出十几里路,前面路边有一棵七歪八扭的红柳,像一个佝偻着腰的矮小老人站在那里。走在前
面的小李忽然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皱着眉头说:"排长,你看——"
红柳树下,有三个红军战士,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中间有一堆灰,像是烧过的火堆。铁锤叫了一声:
"同志!"几个红军战士毫无反应。铁锤的心扑通跳了一下,因为路上遇到红军遗体已不是初次。铁锤率先走
上前去,看了看那个靠着小树的红军战士,面目枯瘦焦黑,戴着一顶油污的红星军帽,头深深地垂在胸脯
上。第二个红军战士两手紧紧捂着肚子歪在地上,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第三个人披着棉被躺着,露出的
两只脚都已红肿溃烂,呈深紫色。铁锤摸摸他们的米袋,空空的。事情很明显:他们大约是昨天晚上赶到
这里,因为饥饿没有能度过这个寒夜。
这样的场面他们见过不止一次,但是每次看到,总还是叫人揪心地难过。铁锤正准备吩咐众人把他们
掩埋,那个小青年,突然脸色变得异常苍白,把棍子一丢,惊叫了一声"哥哥!”猛地扑了过去,把那个靠着
小树坐着的死者紧紧抱住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哥哥呀!哥哥呀!你到底没有走出草地呀!你到底
没有走出草地呀!”
他哭得十分哀痛,大家也止不住落下了眼泪。铁锤忍住悲痛,劝解道,“别哭了,别哭了,现在死了这
么多人,可有什么法子!”小李望着几个死者,也不由叹了口气:“现在谁能走出去,谁不能走出去,还真不
好说呢!”
铁锤见大家情绪悲观,就安慰道:“怎么走不出去,也就是两三天的路了!”说着,他把那个小青年扶起
来说:“快清理一下你哥哥的东西,我们还得赶路呢!”
“埋在什么地方?”有人提问。铁锤看看周围,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就指指小树说:“就在这里吧,这
里还算有个记号。”收容队有现成的铁锹,大家就动手挖了三个浅浅的坑,把死者留在除了这株红柳什么也
没有的平平的草地上。
那位小青年仍然悲伤不止。人们轮流搀扶着他,走得很慢。走出不到十里路,一轮圆圆的艳红的落日,
已经悬在了地平线上。
“排长,你看那是什么?”小李惊愕地指着路边一个白花花的东西。
铁锤和大家仔细一看,才看出是一匹高头大马的白色的骨骼,它的姿势仍然像仰颈长嘶,马尾成放射
状垂在地上,只是身上的肉不存在了。原来它的四蹄深深地陷在泥淖里,周围全是散乱的脚印。可以想见,
当这匹骏马陷于困境时,有许多人曾在这里奋力抢救,它也以自己的神勇进行挣扎,终于没有脱出不幸。
也许在最后时刻才忍痛射杀了它,被过路的红军战士宰割了。
"这是谁的马呀,太可惜了!”
“一定是哪位首长的马。”
“也许是炮兵连的马。”
“它跟我们走到这里也不容易呀!怎么把它杀了?”
人们都停住了,发出一阵喊喊喳喳的议论。
铁锤沉吟了一会儿,带笑说道:“同志们,你们是不想出草地了吧?咱们的粮食快完了。小李,你看骨
头上还有点零零星星的肉,你跟我去刚下来吧!”
小李看见马身边的稀泥乱糟糟的,迟疑地说:“能进得去吗?”
“不要紧的,你跟着我。”铁锤说着,就蹑手蹑脚地试探着向马骷髅接近。将走到马身边时,铁锤把棍子
往地上一放,又把同志们的棍要过来几根,在地上摆成"井"字形,然后踏在棍子上。
“拿刺刀来!”他招呼小李。
小李抽出刺刀递给他。他就在马的骨骼上去刻削剩下的碎肉。刻下一点就递给身后的小李,费了很大
劲,才刚下一斤有余,也算是很大的胜利了。
人们再度行动时,西边天际已经失去金红的余晖,草原很快就暗了下来。一股难以抗拒的寒潮,正随
着晚风侵袭着人们。令人喜悦的是,人们已经从北方天际的小丘上看见了点点的火光和冒起的炊烟。
“同志们,快走吧,我们快赶上队伍了!”铁锤高兴地说。
人们在夜色里加快了脚步。
(有删改)
开头一段关于乌云风雨的描写,在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1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路墙
李永生
很老的一片围墙。墙体已有坍塌,墙面斑驳陆离,几根乌黑的木梁横七竖八地残留在上面。冬天,常
有猫或狗趴在上面晒太阳,被人惊醒了,躬躬腰,倏地窜下去,墙上的土坷垃便呼啦掉下来。
墙是九爷家的,这里曾经是他们家的三间瓦房,后来房老了,九爷家就在另一块地方盖起了新房,老
宅院渐渐荒废,就剩下了这几堵破墙。
儿子想铲掉老院的这些残姮断壁,在上面起幢二层小楼。九爷就是不同意,因为那堵墙上写着一行字。
字已褪色和破损,但仍能让人读懂,那是八个黑色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九爷自小脾气就刚烈,现
在不让拆,儿子也不敢反驳。
九爷记得,那时候他刚六七岁,那个比他高半头的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小哥哥,在房墙上写这些字的情
景。
九爷还记得,鬼子包围他们村后,要老百姓交出八路伤员,那个八路小哥哥怕连累老百姓挺身而出被
鬼子用刺刀活活挑死的情景。
九爷说,那是八路的宣传墙。那些字里有小八路的魂哩!
儿子脑瓜活络,不几天就又想了个鲜招儿——把那堵写着标语的墙盖在房里面。
不出几个月,楼房盖了起来,那堵"八路墙”果真被盖在了房里,还被巧妙地做成了"电视墙”。儿子还买
来望远镜、水壶等仿军品挂在墙上,就有了战争效果。不过有一天来了一个客人,指着那墙说:“做的真好,
跟真的一样。"九爷忙说:“就是真的,不是做出来的。"客人笑了,拿起那个仿制的望远镜说:“大爷真逗,
这个也是军队用的真家伙么?”
那夜,九爷没睡好,太早起来对儿子说:“怎么会这样?真的成了假的,咱的墙不能受那假玩意连累!
咱得找些真货。”
儿子说:“爹,干嘛那么认真!"
九爷说:“得认真,不然咱对不起牺牲的小八路。”
其实,儿子当时出此鲜招,只是缓兵之计,单等哪天老爹归天,再把墙拆掉。不过现在见老爹一脸天
真,只得点头。
九爷开始打听战争遗物,九爷他们村是革命老区,战争遗留物不少,当天便在本村找到了半截八路军
的武装带。九爷很高兴,回家便挂在了墙上。九爷继续满村寻,很快就又搜罗到一些东西,比如有日本饭
盒、指挥刀、地图、弹药箱、八路军的鸡毛信、报废的小甜瓜手榴弹、《支那事变画报》。九爷认真地把
他们布置好,每件东西放在哪里都细细斟酌……那面墙也就越发琳琅满目起来。
望着那么多好东西还有老爹兴奋的目光,儿子脑子一拐弯,忽然改变了原来那个想法,忽发奇想,说
爹不如咱们就办个抗日战争纪念馆吧,咱也让人参观,给您找个乐子。九爷更高兴了,每天精神抖擞,斜
挎水壶,背上口袋,打上绑腿,活脱一个老八路,继续开始了他热火朝天的寻宝之旅……
那天,九爷听人说三十里地外的杨村有户人家挖出了一把日本指挥刀,大喜过望,揣上一千块钱就奔
杨村去了。
可是有买家比他先到了。来的是两个日本中年男子。当九爷得知买主是日本人时,急了,把主人扯到
一边说:“这刀我买。”主人向他张开了手。这时,两个日本人似乎已看出了九爷的来意,胖子迅速从书包里
掏出厚厚的一叠钞票。九爷也立马把怀里的一千块钱掏了出来。主人望望九爷那薄薄的一叠钞票,又望望
日本人手中那厚厚的一叠,表情显得很复杂。九爷歇斯底里地喊道:“给我留着。钱先欠着。”主人摊开手,
说:"我就要不动窝的钱。“那两个日本人一听,连声"哟西",放下钱,就要拿刀。这时,九爷眼里似要喷出
火来,他一把抓住主人的衣领,指指两个日本人,恶恶地说:“他们为什么……这东西都没了,谁还会承认
糟践过咱中国?"旋即扑通一声,九爷竟给年轻的主人跪下了。
九爷平日在村里德高望重,虽然脾气急,但跟乡亲们从没红过脸,现在这个样子,让人很吃惊。刀的
主人怔然片刻,望着九爷一头白发,忽然喊一声:"折杀我了",一把扯过刀,也扑通朝着九爷跪下了,双手
捧着那刀递给九爷。两个日本人望着眼前的一切,呆了……
很快,九爷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了,“电视墙"和那把指挥刀是游客必看的重点。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盲摊
相裕亭
铃声响了,清脆而悠扬!这是附近那所小学的铃声。
一天中,老人所期待的铃声有几次。可这一次,老人的神情有些特别,他想等等中午欺骗他的那个孩
子。
老人在离学校远的小桥左侧的护栏边,摆着一个不大的杂货摊儿。
说是杂货摊儿,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拉动的小车儿,跟婴儿的躺篮子那样大,分上下两层,下层里有
什么,他不给人家看,有两扇可以往两边开的小木门紧锁着。摆在上层的,花样挺多,有针头线脑,老人
们抽烟用的打火机、火柴什么的,有老太太和小闺女用的发罩儿、花皮筋,滚鞋口的青带子什么的。花色
品种最多的,还是孩子们吃的、玩的红气球、绿气球、黄气球和泡泡糖、花生糖。
不管什么人买他的东西,你只管看看那上面的标价,放下钱,拿了东西走了,老人是个瞎子,他什么
也看不见。有人拿他的东西,他只是眯着眼儿冲你笑笑,指指那上面的小牌牌,再多的话,没了。
小学校的孩子们,每到放学的时候,就像小鸟归巢似的围到他小摊上来。自选自买,老人袖手旁观在
小摊旁,堆一脸感激的笑,迎候着。
今儿头晌,放午学时,不知是哪个孩子捉弄了他,多拿了他一块泡泡糖,或是少给了他一毛钱。老人
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那个讨了便宜的孩子,没准放晚学时还要来的。他想跟那个孩子说说,别欺负
他一个瞎子了!
这会儿,放晚学的铃声终于响了,老人下意识地把他的小杂货摊往跟前拉了拉,以便能辨出上午那个
多拿他泡泡糖的孩子。
老人在小桥边摆摊已经多年了。附近,好多老街坊跟他都很熟,每到吃饭的时候,常有人送个包子,
或端碗烧开水给他。他若想捉住那个多拿他泡泡糖的孩子,也很容易,让那些老街坊们给他长长眼睛就行。
但他不想那样做。说到底,孩子总归是孩子,正是长年龄、长志气的时候,哪能给他们丢了面子。
当然,这事情要落到附近那些老街坊身上,老人肯定是要说话了。话说回来,那些老街坊也不会那样
做。那些常到他摊上买东西的老太太跟他亲近着呢!过来扯他的青带子什么时,总是要先大声喊呼一声:
"尺子呢?”
或是问他:"剪刀呢?”
老人就知道是来割青带子或花皮筋的,问都不问,堆一脸笑容,摸摸索索地从小车的底层,把尺子、
剪刀一起递上来。
等老人听到剪刀、尺子响,就知道人家量好了,剪断子,扔下几个硬币或纸钱,走人了。
他们从不亏扣老人一分钱。有时,还多扔个三毛、两毛的给他。
老人的钱,都放在他跟前的鸡腰子似的饭盒里。那饭盒,看样子已有些年头了,仔细看看,已没有一
点好地方了O
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一天也卖不了几块钱。最好的时候,就是附近那所小学放学的那一会儿。不放学
时,小学校有铁门锁着,孩子们一个也不出来!
每天,一到放学的时候,老人的小捧上总要热闹一阵子。孩子们相互挤着,拿他的泡泡糖,或买红气
球。
一时间,老人总是眯着眼儿笑着,听那“叮当、叮当”的进钱声。哪个需要找钱,孩子们也晓得自己动手。
不用老人费一点事。
回头,等放学的孩子们,一个个远去了,老人会摸摸小摊上的各样东西,然后一枚一枚地数数收了多
少硬币。成块的放进内衣的布兜里,一毛、两毛的,仍旧放在饭盒里。
这样的默契,在老人与孩子当中,一天一天地延续着。
谁知,就在今儿放午学时,老人的糖少了一块,或者是说钱少了一毛。这是哪个孩子欺骗了他?思来
想去,老人把可能落到了最后一个到他摊上买泡泡糖的孩子身上。
记忆中,那孩子说一口奶声发气的普通话:
“拿你一块泡泡糖”。
随即一声"叮当"声——硬币落到饭盒里了。
至于说,那孩子是不是拿走了两块泡泡糖,或是在拿泡泡糖时,是不是又轻轻地捏走了一块硬币,老
人就不知道了。他只记得,那个单独走在最后的孩子,说话奶声奶气。
揣摩孩子的心理,他讨了便宜,还会再来的。
果然,就在当天放完学时,老人等来了那个单独走在最后,说话奶声奶气的孩子……
刹那间,老人感觉到上午那个孩子又来到他摊前了,还没等对方说话,老人就帮他把泡泡糖递过来了,
老人说:
“孩子,拿去吃吧,我不要你的钱!”
当下,那个孩子不吱声了!几乎没敢在老人跟前停留,转身跑开了。
第二天,那个孩子没再到老人抻前来。
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出现那个单独走在最后的孩子了。可就在这同时,老人的饭盒里忽然多了
一毛钱。
一时间,老人摸着那一毛钱,不知是激动的,还是难过的,两个深凹的眼窝里,不由自主地滚出了浑
浊的老泪。
(有删改)
小说以老人的小杂货摊为中心,写出了一个“人与环境共生”的小社会。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描写了
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
1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
红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
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
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
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
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
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
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就批:“老天
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
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
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
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
丽的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儿大,
比麦粒儿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
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
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吃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
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
“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
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①把
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
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
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
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
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
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
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
光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她接触过好几个男的,
都没谈成。她跟猪呆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大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谁就能肥壮起来。就
是没人动这个念头。他们见面,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他说:"谁不想壮。”“你想壮?""我想壮。""你
找对人啦。”
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
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他不停地看她,他故意把她让到前边,她
圆浑浑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亮起来。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她整个庞大的身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才“师带徒”培养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抵押权抵押权登记服务合同8篇
- 2025年度虚拟现实教育培训平台开发与运营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无财产离婚协议书范本:财产分配与子女抚养权益保障协议9篇
- 2025年水泥砖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合同6篇
- 2025年浙江绍兴诸暨市邮政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出租车夜间运营特许经营合同2篇
- 2025年长沙穗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城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武汉金中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7238-2018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湘教版)
-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通知单、回复单范本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高二下学期英语阅读提升练习(一)
- 易制爆化学品合法用途说明
- 【PPT】压力性损伤预防敷料选择和剪裁技巧
- 大气喜庆迎新元旦晚会PPT背景
- DB13(J)∕T 242-2019 钢丝网架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 心电图中的pan-tompkins算法介绍
- 羊绒性能对织物起球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