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x新课标解读_第1页
品社x新课标解读_第2页
品社x新课标解读_第3页
品社x新课标解读_第4页
品社x新课标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社x新课标解读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是要求的底线)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知识梳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方法知识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转变教学理念,实现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转变案例关于诚实问题的讨论

☺做了错事要不要承认?☺好朋友借作业抄,要不要借给他?☺老实人吃亏?☺要不要事事都实话实说?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两种德育思维模式导致不同

的引导方法教师引导思路一:(1)强化对说谎危害性的认识(2)按照正确的道德规范思考应该怎么做教师引导思路二:(1)学生行为选择的困惑点(2)如何选择恰当的行为策略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传统的德育局限于认知层面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讲清道理)强化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对与错)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该怎么做)

忽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主体性,使学习游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外,难以帮助学生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与困惑。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作了以下修订:一、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三、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四、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把握要点从课程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从课程形态看:综合课程。从课程理念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从课程顶层设计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从课程目标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鲁洁:

回归生活是我们课程所遵循的理念(一)课程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二)课程是为了生活。(三)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综合的含义——李季媚教授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儿童的品德和创造能力基于儿童的生活探究与体验而紧密融为一体。儿童的学习体现其生活体验、道德体验、知识建构、思考探究、社会参与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融为一体。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1、“课程性质”的修改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注:删除了目标表述,避免前后重复。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品生”“品社”课程标准文本解读主要方面:新、旧课标变化在何处?基本思考是怎样的?如何把握实施策略?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内容的调整更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实际如《实验稿》在“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要求儿童“学习维护自己的权利”。考虑这阶段儿童对“权利”和“义务”尚无明晰概念,故删去;再如,把“会唱国歌”适当地降低难度,修改为“学唱国歌”。帮助儿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愉快、积极地生活”中,增加了“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稿)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修订稿)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1体验学习。2探究学习。3、问题解决学习。4小组学习。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学生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案例(略)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探究学习探究学习重要的是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探求结论的方式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案例(略)探究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步骤,整个过程必须为学生留下思维和行动的足够空间,不能将过程和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探究学习经常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问题解决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案例(略)问题解决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步骤,而且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通过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在学习过程中,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必然贯穿始终。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途径,提供了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要根据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座位相近或住家相邻的学生组成小组,也可按照兴趣相同或任务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应特别重视不同特长、性格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学生混编为一组。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案例(略)小组成员的人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佳。老师应关注学困生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同时指导其他学生接纳和帮助这些同学,老师应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平等讨论,并让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活动、交流和汇报、使小组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平等民主意识与合作交往能力的过程。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生新课标(六)修订后对教师的新要求

1、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2、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解儿童的能力。3、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实施综合性活动课程的能力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一、“前言”理念与设计思路部分品社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更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实际如《实验稿》在“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要求儿童“学习维护自己的权利”。考虑这阶段儿童对“权利”和“义务”尚无明晰概念,故删去;再如,把“会唱国歌”适当地降低难度,修改为“学唱国歌”。帮助儿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愉快、积极地生活”中,增加了“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而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写进大会报告;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1、“课程性质”的修改总体上的修改:“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四)“实施建议”部分的修改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2、“课程理念”的修改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3、“课程设计思路”的修改调整了各个主题板块的名称,使之表述更加合理、一致。为易于教师理解,清晰了设计中“线——面——点的关系以及年级间的递进关系,对螺旋上升的表述做了修改。删除了课程关系图和结构示意图等,使之更简洁。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二)“课程目标”部分的修改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分目标能力目标: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4、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分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注:其余各条主要是在行为动词上做了调整,以简化内容,降低难度,便于教师把握。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三)“课程内容”部分的修改每一条标准后都标注了“年段建议”。

修订注重了与时俱进。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四)“实施建议”部分的修改1、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3)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4)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2、“评价建议”部分的修改

评价的实施与反馈1、评价要真实、可信、公正、客观。2、评价要注重知行统一。3、评语既要简要、精练,又要注意差异性、针对性。4、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评价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一分。解读品社新课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