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语文•全解全析
1224567891011
ADCCDADBBDC
1.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第一组,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
代。这里是诗篇传到了后世,应选“流传”。第二组,简洁: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直截了
当,简便快捷。语境说的是“表达”,应选“简洁”。第三组,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息息相
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语境说的是“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应选“休戚相关”。故选A。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A项,“在……中,使……”介词开头,主语残
缺,排除A项;B项,中途易辙,“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后面没有谓语,又接了下一个句子,排除B
项;C项,不合逻辑,不是“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使……”,排除C项;D项,结合前边"'家’和‘国'
从来融为一体”可知,陈述对象为“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较贴切,再依据后边内容均为诗词方面的例
子,所以衔接“以诗文的形式传承”比较顺畅。故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北宋”错,应当是“南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
一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土,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
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故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绝大多数用户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错
误,从材料二《图书馆主页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图》可以看出,“中国知网”单位时间使用人数为115,“万
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单位时间使用人数为53,所以绝大多数用户使用“中国知网”而不是“万方数据知
识服务平台”。故选C。
5.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错误,曲
解文意,由文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图书馆的各系统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困难,信息孤岛问题一直制
约着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可知,信息孤岛问题一直制约着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图书馆主页数据库的使用还
未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B.“迫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错误,材
料一第三段“馆员必须积极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必须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可知,应是“必须”
而不是“尽最大努力”;C.“减轻学校的教育负担”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一只是说“图书馆可以与教育
融合,建设用户在线教育系统,为用户提供远程教育等,……实现自我发展”,但并未提及“可以大大减
轻学校的教育负担”。故选D。
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提供纸质借书卡片”属于传统图书馆做法,
不符合题意•故选A。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过:拜访”错误。“终岁之利无道
相过也”的意思是“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所以“过”的意思是“超过”。故选D。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且:副词,尚且;连词,并且。B.以:
都是介词,用。C.为:介词,替;介词,被。D.者:判断句标志;助词,……的(书)。故选B。
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食者”是名词,作下一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残贼”作“公行”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②是客观陈述汉代建国时间,没有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也不是做法:③是客观表现年景不好百姓生活的艰辛,没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也不是做法。
排除②③。故选D。
1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错误。原文分析的是汉
代建国以来积贮少的情况和带来的危险,没有分析汉代政策。B.“中心论点’仓縻实而知礼节'”错误。《汉
书•食货志》一文的观点是“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错误。两篇文章
都是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驳论。故选C。
12.(1)边远地方有能力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争相造反了。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
难道还来得及吗?(2)到了杀戮人民的程度,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拟:对抗。起:造反。乃:才。图:
谋划。岂:难道。(2)至于:到了。恶:憎恶。务粟:致力于粮食生产。
13.招来远人(人民归附)、国富、民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
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
天下”可知,粟多的作用是:财力充裕,百姓安居乐业。由“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
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可知,粟多的作用
是:国富民安,安乡爱家。可见两文的共同点是:人民归附,国富、民安。
参考译文:
(甲)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
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
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
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
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
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
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
了,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
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
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
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
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
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
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
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
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乙)
从嵩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期早,凋落期迟,是粮食增产的好地方。四季皆种而五谷皆
收。中等年成亩产两石粮食。一个劳力可以耕百亩收二百石。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
儿卖女,其原因就在于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所以先代圣王总是注意让农、土、商、工四民即使
互换其行业,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这样,农民专一务农而收入可以与其他各业均衡。农民专
一务农田野就得到开垦,奸巧之事也不会发生。田野开垦则粮食增多,粮食多则国家富裕。没有奸巧之事
人民又会安定。富裕而安定,这正是成王业的道路。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
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安发展农耕建成“邑”,第二次迁
徒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舜没有采用严重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因为离开他
必然受害,跟着他必然有利。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所谓兴利,
就是有利于农业。所谓除害,就是禁害于农业。农业发展则粮食收入增多,粮食收入增多则国富,国富则
人民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则虽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对他们驱使和调遣,到了杀戮人民的程
度,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
(节选自《管子•治国》)
14.(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全诗写景色彩明丽”错,“微
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薄云蔽日,不属于色彩鲜明之景。C.“直抒胸臆”错,九、十句借用典故,委婉含
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是间接抒情。D.“二者表达情感相同”错,《情诗》抒发
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
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
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二者表达的情感不相同。故选B。
(2)乐景写哀情/衬托,鱼鸟的自由反衬游子遥役被迫离家服役、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痛苦借景抒情/高低
结合、写出了天高地远,万物自由的图景,表达了对自由的热切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游鱼潜泳水,翔鸟薄天飞”两句,意思是,游鱼潜沉在碧绿的
水面之下,翔鸟凌越于天际而飞起。鱼“潜”鸟“薄”静动映衬,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深水之中,鸟儿自由
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这两句高低结合,鱼、鸟形象的捕捉,泳水蓝天的空间
幅度,意象飞动,色彩鲜明,境界开阔。以乐景衬哀情,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
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
(3)游子徭役不得归思乡之苦,时光流逝的感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意思是,启程之日,
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役夫征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稀,从“严霜结”到“白
露晞”的物象变化,突显了岁月的流逝,烘托了人物久役他乡的悲苦之情。“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意思是,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唱着《式微》的哀吟。两句借典抒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
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映照出时代的动荡。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
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意蕴。
15.久在樊笼里独留青冢向黄昏惊涛拍岸挥斥方遒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樊、冢、涛、遒、鼎、铛、砾。
16.B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B.“表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错,原文是
“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于不认识的。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等我回屋就寝时,他
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这只是表明我们作息不同,忙碌中没有更深的了解。C.“可见年轻时的汪曾
祺跟读书相比更在意着装,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错,结合原文“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
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可见用大量笔墨描写教授们的残破衣着是
表现联大师生对物质的不在意,更衬托出他们对学问的执着精神。故选BC。
17.(1)体现在住宿条件简陋和教学条件的简陋;(2)作用:承接上文,物质条件的简陋与这所大学的“辉
煌”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西南联大师生的赞美与崇敬;开启下文,与下文写联大师生服装破旧一起,歌
颂联大师生不在意物质的享受,而对学问孜孜以求的精神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及分析某些段落作用的能力。“麻陋”即粗劣简陋,“就陋”主要体
现在宿舍简陋,“西边定学生宿舍。土墙,草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
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
大箱摞起来,既是书桌,也是衣柜”可见住宿条件简陋;“就陋”还体现在书少、教室简陋,“每天一早,
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一一抢位置,抢指定参考书。大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指定参考书总是不够用
的”,“更东,是教室区。土墙,铁皮屋顶(涂了绿漆)。下起雨来,铁皮屋顶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这
些教室里面放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可见教学条件简陋。这样写的作用,因为处于中间位置,
因此可以考虑承上启下,承上可结合”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
剑侨、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麻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理解,物质条件
的简陋与这所大学的“辉煌”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西南联大师生的赞美与崇敬;启下可结合“联大师生
服装各异”“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
人天可感”,可见这两段与下文写联大师生服装破旧一起,歌颂联大师生不在意物质的享受,而对学问孜
孜以求的精神的赞美。
18.(1)通过“搬椅子”的细节描写,表现吴宓先生的修养,对学生的尊重;(2)体现了老师言传身教、
率先垂范的作用;(3)从一个侧面、一个细节展现了西南联大教师的风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划线句是“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
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
林妹姝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通过“搬椅子”的细节描写,表现吴宓先生的修养,对学生的尊重;
而吴先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学生,''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生动体现了老师
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吴宓先生是西南联大众多先生中的一员,他的行为是联大老师的代表和缩
影,划线句从一个侧面、一个细节展现了西南联大教师的风范。
19.以“七载云烟”为题更好。(1)标题含蓄而有韵味,能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标题中的“七载”
和“云烟”分别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3)文章的主要内容描写的就是在昆明的这七年的生活。
以“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更好。(1)题目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描写在西南联大的日子;(2)
“西南联大”这个词语不断出现,构成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3)西南联大影响了“我”,影响了昆明,
甚至与世界一流大学齐名,影响了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如认为以“七载云烟”为题更好,首先可从题目本身
的效果角度分析,这个标题含蓄而有韵味,“云烟”给人以回忆的朦胧美感,能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再从
内容角度看,文章开头即说“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
了七年”,“七年”与标题当中的“七载”相照应,文章主要写的是在昆明、在西南联大的这七年时光;文
章结尾说“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照应了标题中的“云
烟”。如认为“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好,可从以下角度分析。题目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描写在
西南联大的日子,回忆住宿条件和教学条件的简陋;描写师生的服装,尤其是教授的风采;描写学生们的
伙食等,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上,文中不断出现“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
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一一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
大”等句子,“西南联大”这个词语不断出现,构成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从主题上看,西南联大成就了
“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
家,一一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也影响了昆明,''更重要的定使昆明学生接受了
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甚至影响了
世界,“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
津、剑侨、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窿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因此用“在
西南联大的日子”更好。
20.(1)西南联大教授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困难以及什么叫修养;(2)联大师生穷且益坚的
坚韧和对待学问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了“我”;(3)联大的学术氛围、民主思想、独立精神影响了“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文中写西南联大教授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
“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
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错毡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拔
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他们对待物质困难的不在意教会“我”对待困难的态度;”吴宓先生讲
《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
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什么是修养;联大
师生的求学精神影响了"我",“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等我
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一一抢位置,抢
指定参考书”“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
人天可感”;联大的学术、民主、独立思考的氛围影响了“我”,“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
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
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
21.(1)这首小令的意象、意境与散文基本契合。韵律和谐。前三句采用视听结合、意象叠加等艺术手法,
营造出澄静寥廓(清幽静美、宁静温馨、宁馨素洁等等)的意境,表现作者沉醉于自然山水,内心闲适悠然。
最后两句“飞鸿影下”破空而来,使画面静中有动,沟通古今,情感转向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材料所给为某校高中生根据方叶的《泊》拟写
的一首小令,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语言)对这首小令加以简评。作答时先要选取角度,
明确观点(联系散文《泊》),如示例所给“这首小令的意象、意境与散文基本契合”;然后结合小令内容加
以分析,如运用的艺术手法(视听结合、意象叠加、静中有动等)、营造的意境特点(澄静寥廓、清幽静美
等)、表达的情感主题(作者的闲适悠然之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等)。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2)示例:
尊敬的方编辑:
您好!
我今天给您写信是向您推荐的一首小令,它是一位高中生根据您的《泊》拟写的。
小令依托《泊》先选取九个意象,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泊前、泊中、泊后三幅画面:“渔舟唱晚”“夜
泊品茶”“月笼兼葭”,清幽静美,寥廓空灵,使人沉醉其间,顿生闲适洒脱之感。后文以“飞鸿影下”
揭示主题,“飞鸿”如“沙鸥”,不以“朱门”为家,而托身于“天地”之间,自在、洒脱,实乃“泊”
的最高境界!
恳请加以指点,希望能得到您的青睐!
祝:
工作顺利!
仰慕您的人:李明
2021年X月X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材料所给为某校高中生根据方叶的《泊》拟写的一首小
令,题目要求给散文《泊》的作者方叶(某诗刊编辑)写一封信,推荐这首小令,身份是以“李明”的名
义,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100字左右。作答时,形式上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如开头要有称呼语“尊
敬的方编辑”、问候语“您好!”,结尾要有祝贺语“祝工作顺利!”以及落款署名“李明”、时间等,
同时表述中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内容上既要联系散文《泊》,又要结合小令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如先依
托《泊》先选取意象、然后描绘了泊前、泊中、泊后三幅画面,最后由画入理揭示主题“飞鸿”泊于天地
之间,自在洒脱!
22.BDC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文段涉及到的是生命的四个维度,第一个要联系后文“生命,
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
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这里提到的“疗伤”“慰藉”体现的是生命的温度,故选B;第二个,联系后
文“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爱人以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担当、有本领,才能更好地
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这里强调的“爱人以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体现的是生命的宽
度,故选D;第三个,联系后文“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
就大我,在拼搏中奉献正能量”,这里说的“不断修炼、不断超越”等体现的是生命的宽度,故选C。
第四个,联系后文“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
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这里说的“爱惜生命、延长生命”“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
锻炼”等体现的是生命的长度,故选A。
23.范文:
突围
中国人说:“不破不立。”意思是不突破旧的围栏,就无法设立新的秩序。如今,中国在发展的同时也
面临种种难题和挑战。突围,我认为就是从多重问题中突出重围,这才是中国发展的前提。
千年前楚汉相争,刘邦屡战屡败,但十面埋伏,乌江挡路,困住霸王,一战成功,这到底如何做到?
是因为刘邦曾经屡次面对危局,不断地拼力突破一次又一次的围困,在突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而项
羽一路凯歌不可一世,终陷重围,乌江自刎,令人叹惋。再回眸红军的长征胜利后,不少人因一路艰辛而
垂头丧气,但毛主席发文道:“长征是胜利了,它向世界证明,红军是英雄好汉,国民党反动派对于红军的
围剿以失败而告终。”是啊,正是有了红军长征这次成功的突围,才有了之后全中国的解放。当今时代,
突围,仍然是我们发展的前提。
围,何为围?突,何以突之?我们若着眼当下,围是美国这个世界霸主对中国的围堵,经济、国际政
治、军事、科技各方各面。其精心筑造了东亚包围圈——日、韩、新、马来、越、印、蒙,不允许中国走
向世界,更不允许中国为世界人民发声因而动摇其霸主之位,打破其在各方的垄断。那么我们如何突破的
呢?我们靠“一带一路”靠“G20集团”。对外,我们靠一切可团结的朋友突破重围,对内我们努力发展经
济、科技、军事,富国强军以震慑敌人,继而冲破重围。我们既被称东方雄狮,便绝不能久居笼中。
到如今,虽然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我们仍在不断突围,但形势向好,同时便应重视“破”文化的
“围”。外国的文化输出,对中国青年一代影响极大,外来的“丧”文化,利己主义、反社会主义等就好
像一条条吞食信念的蛆虫,正蚕食着我民族精神中的优秀传统。形势至今相当危急,我们青年若被夺去文
化魂魄,毁灭的不仅仅是青年,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认为当前应突破外来文化思想的围堵,从
而奠定巩固民族复兴发展的文化基石,为民族的复兴打下基础。
天下风云际会,正是我辈突围崛起的发展之时,望天下中国人怀清醒之头脑,终人人成民族之脊梁。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性质的材料作文,审题没有难度,材料中已经明确了“突围”二字,所以对此“对此”的
“此”指“突围”,而突围的内涵可以结合前文排比的信息“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关系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护理学基础技术(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战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及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师范大学《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移动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生毕业实习计划
- 大一新生军训心得感悟(28篇)
-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汇报范文(3篇)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实用教程教学课件
-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 外研社一起英语四年级下册课文
- 学校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 《列夫·托尔斯泰》-完整版PPT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 负数的认识1202
- 中国铁塔建设维护工作培训PPT通用通用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Book 2 Unit 1 Text A
- 医疗设备清单
- SHD干燥机说明书(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