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人之李白_第1页
202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人之李白_第2页
202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人之李白_第3页
202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人之李白_第4页
202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人之李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辅导讲义

授课主题盛唐浪漫主义的高峰一一诗仙李白

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体会诗人所在时代背景及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理解诗人作

教学目标

品情感主旨。

教学重难点结合艺术手法分析诗歌情感

教学内容

◎趣味探索

谪仙人----李白

一代诗仙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地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唐代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的碎叶城(今

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西南约10公里)还有一种说法是出生在唐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自言

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还有一说是绵州昌隆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

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

字太白。凉武昭王嵩九世孙。蟀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

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

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更有一首诗叫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

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他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种与山水

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曾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

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扶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

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他

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知识导航

李白(701年一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嵩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人生经历•读书与蜀中游历期】

五岁随父到江油县,十五岁己有诗赋多首,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

途,二十五岁李白出蜀。

【典例分析】

上李邕①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

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从体裁看是一首律诗,四联八句,前两联塑造大鹏的形象,后两联是对当权者看不起知识分子现象的批判,

显示出少年李白的锐气。

B.本诗前两句化用《庄子》中的句子,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C.本诗三、四句描写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起,这里极力夸张大鹏

的神力。

D.本诗五、六句描写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不包括李邕在内,把李白的宏大抱负当作“大言”来耻笑。“殊调”指不

同凡响的言论。

E.本诗最后两句,诗人借用孔子觉得“后生可畏”的典故,劝告“丈夫”不可轻视年轻人,讽刺了李邕对自己的轻慢态

度。

1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大鹏”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卜一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

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简析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

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前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

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

不怕虎的锐气。

参考答案

10.AD(对一个得3分,共5分)

11.鹏鸟能乘盘旋的大风飞上九万里高空,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从空中跌落,仍有翻江倒海的巨大力量。诗人以

雄奇的大鹏神鸟自比,大鹏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抒发了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6分,意思对

即可)

【人生经历•壮游与求仕期】

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二十六岁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到湖北

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孟浩然①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②,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①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②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B.中间两联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隐者形象。

C.诗中用典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高山”。

D.全诗表达敬意,也表达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迫切向往。

15.从诗歌抒发情感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分为三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

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

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彳来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

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黄宝华认为,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

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

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答案:

14.D”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迫切向往”表述错误,从“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中可以看出,孟浩然无人

可及,诗人只能徒生羡慕,表达了敬意,但并无对归隐生活的迫切向往。

15.写了三个层次。首联开门见山点题,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一个“爱”字成为全诗的抒情线索,

提纲挈领,总摄全诗;颔联、颈联具体描写,表达敬爱之情。颔联从整体角度写孟浩然一生。用“红颜”到"白首”

概括了孟洁然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弃一取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颈联是具体描写孟浩然的隐居生活。在皓月

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尾联再次直抒胸臆,运用“高山仰止”的

典故,表达诗人的敬爱之情。

【人生经历•长安三年入仕期】

有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

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鳌不驯,后受排挤,赐金放

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典例分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写出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李白饯行的情景。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诗人面对冰冻黄河,雪封太行的无奈,对未来完

全丧失了希望。

D.“行路难,行路难”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感到前途渺茫的情感。

7.画线诗句妙用典故,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作者内心的情感。

在担任供奉翰林期间,李白除了给皇帝写诗作乐,还关系朝政,他向玄宗上书劝谏,让他以朝政为主,不要

整日歌舞,耽误朝政。

但他的上书得罪了两个人,一个是玄宗,这时候的玄宗已经没有了锐意进取的之心,他躺在开元盛世的功劳

薄上得意忘形。另外一个是当朝权相李林甫,如果玄宗重回朝堂,那么他独揽大权的形势就会被打破。

李白同时让两个权力最大的人不舒服,那么结果就会是自己不舒服,唐玄宗赐给李白千两黄金,将他放还田

园。李白被迫出京,在朋友给他饯行的酒宴上,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参考答案】

6.C

7.这两句引用吕尚得遇文王,伊尹受聘商汤两个故事,表现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期待,仍怀信心,希望再次被重

用的情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诗人用“冰

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达自己渴望得到统治者重用,又仕途不顺,内心彷徨、苦闷的情绪。

“对未来完全丧失了希望”说法不正确。

【7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中用典的作用。结合典故的意思来解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

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

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愿望。

【人生经历•再次游历期】

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

与杜,杜有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衷于求仙访道。

【典例分析】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掳志言情,气韵高古,格调高远。

B.诗的首联连用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显示出了李白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C.颔联承接“凤去台空'’之意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寄寓作者世事无常、繁华难再的历史感慨。

D.颈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山若隐若现,白鹭洲中分秦淮河的壮丽景象,气势磅礴。

4.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时间不详,在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他来到了金陵登上了凤凰台,登高远望写下这首诗。

因为这首诗和崔颍的《黄鹤楼》颇为相似,很多人都说这是和崔颠较劲。但诗画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可信。从这首

诗的最后一句来看,他满脑子还是被赶出长安的事。写这首诗还是抒发自己的不满和忧虑。

自从被玄宗“赐金放还”后,李白念念不忘的也只有这一件事而已,当一个人把执念全放在一件事上后,其他的事

大概就不会再放在心里了。

答案:

3.D.“颈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错误,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意思是三山在云雾中隐现看

不清楚,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颈联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4.(1)修辞手法:比喻(或双关、象征)。浮云,既指诗人西北望长安所见实景,又比喻皇帝身边拔弄是非、

蒙蔽皇帝的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浮云蔽白日比喻奸邪小人蒙蔽皇帝。

(2)思想感情: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得不到重用,忧国忧君忧民。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修辞技巧和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是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浮云”

运用比喻的修辞,比作皇帝身边拔弄是非、蒙蔽皇帝的奸邪小人。TI”,一语双关,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

征,“日”即指太阳,也指皇帝。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

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

李白写这首诗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

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

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卜分沉痛的。作为登临吊古之作,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

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人生经历•安史之乱时期】

安史乱后,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

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李白是不懂政治

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而入幕。

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据郭沫若考定“朝辞白帝

彩云间”一诗即是李白听到遇赦而作,极高兴。他丛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千里江陵一日还。”62

岁的白死于当涂,一说患腐胁疾而死,一说是因醉入水捞月而死。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永王东巡歌①[其二]

李白

三川②北虏③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④。

但用⑤东山谢安石⑥,为君谈笑静胡沙⑦。

【注释】①此诗是李白晚年在永王李璘(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幕府中的作品。赞颂永王率兵东征。②三川:黄河、

洛水、伊水,比喻洛阳一带。③北虏:指“安史之乱”叛军。④永嘉:西晋怀帝的年号。永嘉五年,匈奴攻破西晋

都城洛阳,大肆杀伤抢掠,中原人纷纷向南逃避。⑤但用:使用。⑥谢安石:东晋时代的谢安,字安石。东晋孝

武帝太元八年,秦国君主率领百万大军从北方大举南侵。当时隐居在东山的谢安被任命为大都督,打败了敌人。

⑦静胡沙:彻底打败敌人。

8.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诗构思精巧,抑扬有致。对此,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入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到了汉中的玄宗任命永王李璘为山

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

永王招贤纳士,邀请李白入其府中做了幕僚。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

江而下,李白在军中写下十一首《永王东巡歌》,抒发自己的报国之情。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李邕的确有识人之明,李白政治眼光确实不太好,永王擅自引兵东巡,类似谋反,最终遭

到朝廷军队的围剿,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因罪入狱。

【解答】

8.(6分)(1)“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混乱局面。(2)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后效力的情况。或:李白赞颂永王

东征,表明自己的雄心抱负。(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9.(5分)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

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

气魄。(共5分,意思对即可)

【主要影响】

一、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李白是一位情感强烈的抒情诗人。在他的诗篇中激荡着火焰般的情感。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使他笔下的

一切都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这种强烈的主观个性,在他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如: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公无渡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把黄河描绘得有声有色,以此来表达自己旷达、豪迈、自信和放纵不羁的个性。他要求

入京做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现了他临去长安时那种狂喜和踌躇满志,终于有

机会实现的心情;他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屈,就说:“我欲攀

龙见明主,雷公砰匐之前”;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

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

感到亲切、热情。从李白诗中我们不仅看到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也看到一个傲岸自信、狂放不羁、旷达乐观、

天真深情的诗人形象。

二、大胆的艺术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长期漫游的经历,倔强的个性,对现实的叛逆精神,给李白的诗篇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当

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

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如他的《望庐山瀑布》、《庐山谣》二首诗就是这方面

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

波九道流雪山。”这首诗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

诗人壮阔的胸怀。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李白的诗歌就显示出了这种超凡的想

象,创造出了许多常规不可思议的诗篇。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境的描写,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炎IJ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泳水荡漾清猿嘀。脚

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添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

深林兮惊层巅……

在这首诗中诗人所写的梦境仙界,全是想象之辞。其所闻所见,或神奇,或瑰丽,或诞幻,或壮美,无不都

是天马行空,奇幻之织。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完全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正是因为利用神话传说和幻想形式

的表现手法,使他的诗特别富有优美的意境,让人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李白的许多诗作中,他将神话、幻想和夸张这些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巧妙的结合起来,使他的诗篇成为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不朽名作。

三、诗歌体裁多样,不为格律所束缚

李白的诗篇不拘对仗,奔放流动,运用的诗体也不拘一格。但他使用最多的还是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这两

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李白这方面的成就源于他对乐府民歌的

学习和研究.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这首七言绝句中,一句是叙事点题,交代送别之人和送别之地,用“故人”“西辞”强调了诗人与孟浩然依

依不舍友情。二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远游之地。前人誉此句为“千古丽句”。这里的“丽”不但有春景的漪

丽,而且含有当时李白心境的明丽,以及这种心境观照下时代的背景。三四两句是绘景见情,一笔两到,景中寓

情,意境动人。所以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

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这是对李诗七言绝句特点的概括。

四、语言清新自然

李白的诗歌在语言上不屑于过分的雕琢刻画,只有天真自然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两句诗

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朴素自然的境界,是和他认真学习、研

究汉、魏朝乐府民歌分不开的。如:

《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观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无一丝雕琢痕迹。李白驾驭语言的本领使人联想到一个烹饪技术高明的厨师用极其简

单的原料和调味品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精美佳肴。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写得多么活泼自然,叫人一读难忘。

五、作品思想的多样性及独特性。

李白作品的主要思想就是对社会的叛逆精神与抗争精神,在写景诗歌中寄托了政治抱负,他对唐玄宗好大喜

功、穷兵跋武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并对唐玄宗纵情声色、放任宦官掌权的昏庸无能进行批判。通过敏锐的

洞察力,他预感到祸乱将至,并在作品中给出预告。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情怀更为强烈和浓厚,这期间

他的诗歌饱含爱国主义,富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李白的诗歌中,还包含部分消极思想,如及时行乐、不敢面

对现实、逃避现状等,如《将进酒》《江上吟》都是典型的代表作品,这种思想在当时也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并

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六、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艺术风格影响

李白在艺术方面的成就独具一格,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开创浪漫派先河,率先采用飘逸奔放的创作风

格,在格式方面,完全突破了唐诗的严格规矩,摆脱桎梏,随心而为、随性而作,将意境置于格式之前;其所用语

言多极为夸张,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但又没有完全脱离实际,具有自然率真的一面,能够打动人心。李白

的诗歌风格影响了后续的大批诗人,例如唐代韩愈、李商隐,宋代苏轼、辛弃疾,明代高启,清代龚自珍等,他

们模仿学习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在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较为相似,并都在当时的诗坛取得较高成就。

(二)精神层面影响

李白在诗歌中完整地体现出了个人的强大魅力与豪放精神,对后世许多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将进

酒》中表现的强大自信鼓励了大批暂时不得志的士人,其中不畏权贵、宁折不弯的豪言壮语又使得一批为臣者受

到鼓舞,敢于忠言直谏,不畏惧权贵的势力。李白对于自由的追求,也引起大批人的效仿,但这种追求并非趣端

个人主义或自私自利,而是建立在对祖国大好山川的热爱、对国家与人民的担忧、对社稷苍生的关照之上,追求

精神的民主。这种意识在封建统治压迫下难能可贵,带动部分人从封建思想中脱出,追求平等与自由,甚至在如

今,也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学习价值。

❾习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赠裴十四①

李白

朝见裴叔则②,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玛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①裴十四,李白的友人,即将离李白而西去,李白写诗相赠。②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仪容

俊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1.分析诗人笔下裴十四的形象特点。

2.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这样评价的缘由。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

界,已依稀可见。

B.“尽觞”是喝干杯中酒之意,第三、四句写出了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分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

留恋,故“欲行不行”。

C.“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问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别离

愁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D.全诗热情洋溢,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情韵悠长,抒发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表现了李白的豪

放性格。

2.有人说,首句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超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都以思念友人为主题,李诗的主旨句是“思君若汶水”,杜诗的主旨句是“君子意如何”。

B.两首诗开头都以景入笔,触景生情。李诗开头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杜诗开头遥寄对友人的牵挂思念。

C.李诗最后两句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汶水一路南行,以长流不断的汶水为喻,寄托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D.杜诗颔联“江湖秋水多”说明对收到书信(鸿雁)不抱希望;“秋水多”隐喻山高水阔,风波险阻,暗

示了李白前途坎坷,引出下文议论。

E.杜诗颈联“文章憎命达”是说李白才华出众,“脑魅喜人过”是说李白遭小人陷害,这两句含蓄的抒发了

诗人与李白相同命运的愤懑之情。

2.两首诗主题虽相同,但构思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杜甫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来就丹砂愧葛洪。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痛饮狂歌空度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彳来。

飞扬跋扈为谁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年)同游齐赵,同

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

入罗浮山炼丹。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都提到了一种意象“蓬”,杜诗为“飘蓬”,李诗作“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但都表达了李

杜二人相似的命运。

B.杜诗中第二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实际上是说哪有什么长生不老药,不过自欺欺人罢

了,更表达了对李白命运的慨叹之情。

C.杜诗三、四句中,前句"空”字用得好,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反问句,其实是对李白的批

评责备、苦心规劝。

D.李诗三、四句中“重”字用得好,既能表达出他们别后再相逢有着不可预知的困难,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

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倍感亲切。

E.李诗五、六两句是难得的写景佳句,尤其是一个"明''字,化静为动,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

势。以乐景衬乐情,表达了难得的相聚之乐情。

2.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概括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上李邕①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

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它什么样的形象?

2.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有何用意?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个性?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注释]①王历阳:指历阳姓王的县丞。当时李白在历阳访问•②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陶渊明

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丞设宴招待李白,正值大雪纷飞之时,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

B.王县丞不喝酒,简直要笑死陶渊明:李白对王县丞的讥笑很是风趣。

C.颈联意在说陶渊明如果不喝酒,那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

D.尾联两句既是通过用典来嘲笑王县丞,也是以激将的方法劝他痛快饮酒。

2.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着李白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汨水,海色明徂彳来。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此诗写于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杜

二甫即杜甫。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首联说趁离分别还有时日,要转进时间赏遍周边的美景。

B.颔联“重有金樽开”一句表达了李白对于再度豪饮的强烈期待。

C.颈联中一个"明''字使作者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一丝明丽的色彩。

D.作者最后以飞蓬自比,表达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感。

2.故事中和“秋”字搭配的意象多数情况下都表达悲凉之意。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个意象

不同的一项是()

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C.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3.“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东晋道士,入罗浮山炼丹)。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

杜甫在当时为李白写下的一首《赠李白》。结合诗句的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

李白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鹃坞飞。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李白的这两首怀古之作,从体裁上看,都是诗,都抒发了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近,但在今昔的对比上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雕胡”,就是“菰”,俗称菱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1、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尾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这首诗的风格,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否吻合?请简要说明。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

李白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2)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注:⑴天宝八载(749)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今属山东)遇友人韦八回长安,写了这首送

别诗。⑵咸阳,这里实指长安。

1.这首诗的体裁是。

2.诗句“此情不可道”中的“情”在作品中指的是(1);(2)。

3.简析“望”字重叠的表达效果。

4.“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请加以赏析。

。方法概况

季白(701^762^12^).字太氏号育圉S士,义等*WbV,明用为33暧主义》人,

取3------被历人誉为懒IT,与杜雷林为等秘,为了与其毗储人弊…》«即.小季出E».

社甯与季白又合融"大拿杜・,

》澧通》,制冷耳氏

1a____951HEiWI4,

甲粉为阳二十四岁・开故步画吐网的阳皇,二甘罗孽白HW.

珀但加+«亭白NM环1**,偌=»MM竦翩,存的机会,二十六岁地8修州时与李国而比

5?习皿»靖识舐般雌3曲时,与E蟀相许痴爆时女播味田峥卜余电

行人考证,李白.两人长安,开元后给一次,稣嶙61天文元年可雌于玉JI公主吴维敬皿以蒯球

y经历------长安三扉入仕期一SAW闲物区淋.醴啊自叫X,双4ft,向嗨海ffiK,蝴坏驯员尊版MttE.

mww,«x5Wft».wn^i^.=AWifi-^a»二・

之后,白女的L这期物,白悔衷于东仙访版

安SMTib.3MS,韧牧

水王浜*11«»»«士数万人,东下喉,划出EH做中山牌李自为IML李白EE螳的人,

谪仙人李白-mwe听例喇i酢,极联触助虹走侬了f>,而回来是•干里me-a困,院岁的s死理途,

T&WB&画洗.TWMW入水榜月碗

e迁移实践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雕胡”,就是“菰”,俗称菱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i.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这首诗的风格,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否吻合?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②,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汽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与友人夏十二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②楼,

指岳阳楼。岳阳,指天岳山南面一带。③下榻,指住宿。整句意为“在岳阳楼上住宿,好像在云间住宿一样”

1.“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李白笔下岳阳楼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人是怎样表现这一特点的?结合有关诗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林。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李白字太白,号,他的诗歌飘逸洒脱,后人称他为

2.此诗题为《玉阶怨》,请问“怨”的原因有哪些。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E.本诗雄浑壮丽的语言,缠绵哀怨的气韵,足以诠释李白高雅华贵的精神气质和追求。

2.有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