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册期中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册期中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册期中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册期中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册期中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册期中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而“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中国古代诗人有名句“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朗待我归”(钱起)。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对于这个矛盾,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高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就艺术创作而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当然,在审美体验中,能不能获得“不即不离”的距离,这不但与审美客体相关,也与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相关。对思想文化极其低下的审美主体而言,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艺术品,也会因“距离丧失”而想入非非。(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材料二: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摘编自朱光潜《谈美》第二章)材料三: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常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时,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一个海边农夫当访客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农夫并不会对海之美毫无意识,但菜园对于农夫来说,天天在成长,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如果说,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么,这位访客更可能是一位受教育者,受到过关于大海的诗与画的影响。(选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空的“距离”,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B.诗人要获得审美意味,需要改变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在一定的距离外对事物进行观照和品味。C.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就能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D.一般人即使拥有深刻情感和丰富的经验,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客观艺术处理,也不能创造艺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品味古代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诗人赋予的美好品质。B.明朝的遗老有可能欣赏不了“南雁”“西乌”之美,与访客喜欢大海,反映的是同样的问题。C.《悲愤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可见艺术创作需要站在客位进行欣赏,情感并不能产生艺术。D.“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说明审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可培养的能力。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的一项是(3分)A.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曾述,某商人女儿“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B.《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C.看到尼加拉瓜大瀑布,就想到可利用来发电;看到挺拔的青松,就想到把它锯下来做家具。D.雾海航行中,水手和乘客暂忘危险,欣赏到水天一色的美景,获得了自由、恬适之感。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传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话反映了中学生对学习鲁迅作品的畏难心理;可是经过长期学习,一些同学开始逐渐理解并喜欢上鲁迅。请结合材料谈谈学生“畏难”和“喜欢”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①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翠翠在船上无事可作时,便算着老船夫的行程。她知道他这一去应到什么地方碰到什么人,谈些什么话,这一天城门边应当是些什么情形,河街上应当是些什么情形,“心中一本册”,她完全如同眼见到的那么明明白白。她又知道祖父的脾气,一见城中相熟粮子上人物,不管是马夫火夫,总会把过节时应有的颂祝说出。这边说,“副爷,你过节吃饱喝饱!”那一个便也将说,“划船的,你吃饱喝饱!”这边若说着如上的话,那边人说,“有什么可以吃饱喝饱?四两肉,两碗酒,既不会饱也不会醉!”那么,祖父必很诚实邀请这熟人过碧溪岨喝个够量。倘若有人当时就想喝一口祖父葫芦中的酒,这老船夫也从不吝啬,必很快的就把葫芦递过去。酒喝过了,那兵营中人卷舌子舐着嘴唇,称赞酒好,于是又必被勒迫着喝第二口。酒在这种情形下少起来了,就又跑到原来铺上去,加满为止。②翠翠且知道祖父还会到码头上去同刚拢岸一天两天的上水船水手谈谈话,问问下河的米价盐价,有时且弯着腰钻进那带有海带鱿鱼味,以及其他油味、醋味、柴烟味的船舱里去,水手们从小坛中抓出一把红枣,递给老船夫,过一阵,等到祖父回家被翠翠埋怨时,这红枣便成为祖父与翠翠和解的工具。③祖父一到河街上,走到卖肉案桌边去,他想“买肉”人家却不愿接钱,屠户若不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卖肉的明白他那种性情,到他称肉时总选取最好的一处,且把分量故意加多,他见及时却将说:“喂喂,大老板,我不要你那些好处!腿上的肉是城里人炒鱿鱼肉丝用的肉,莫同我开玩笑!我要夹项肉,我要浓的糯的,我是个划船人,我要拿去炖葫萝卜喝酒的!”得了肉,把钱交过手时,自己先数一次,又嘱咐屠户再数,屠户却照例不理会他,把一手钱哗的向长竹筒口丢去,他于是简直是妩媚的微笑着走了。屠户与其他买肉人,见到他这种神气,必笑个不止……翠翠还知道祖父必到河街上顺顺家里去。④翠翠温习着两次过节两个日子所见所闻的一切,心中很快乐,好象目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翠翠想:“白鸡关真出老虎吗?”她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白鸡关。白鸡关是酉水中部一个地名,离茶峒两百多里路!于是又想:“三十二个人摇六匹橹,上水走风时张起个大篷,一百幅白布铺成的一片东西,先在这样大船上过洞庭湖,多可笑……”她不明白洞庭湖有多大,也就从没见过这种大船,更可笑的,还是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却想到这个问题!⑤一群过渡人来了,有担子,有送公事跑差模样的人物,另外还有母女二人。母亲穿了新浆洗得硬朗的蓝布衣服,女孩子脸上涂着两饼红色,穿了不甚合身的新衣,上城到亲戚家中去拜节看龙船的。等待众人上船稳定后,翠翠一面望着那小女孩,一面把船拉过溪去。那小孩从翠翠估来年纪也将十三四岁了,神气却很娇,似乎从不曾离开过母亲。脚下穿的是一双尖头新油过的钉鞋,上面沾污了些黄泥。裤子是那种泛紫的葱绿布做的。见翠翠尽是望她,她也便看着翠翠,眼睛光光的如同两粒水晶球。有点害羞,有点不自在,同时也有点不可言说的爱娇。那母亲模样的妇人便问翠翠年纪有几岁。翠翠笑着,不高兴答应,却反问小女孩今年几岁。⑥听那母亲说十三岁时,翠翠忍不住笑了。那母女显然是财主人家的妻女,从神气上就可看出的。翠翠注视那女孩,发现了女孩子手上还戴得有一副麻花绞的银手镯,闪着白白的亮光,心中有点儿歆羡。船傍岸后,人陆续上了岸,妇人从身上摸出一铜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翠翠当时竟忘了祖父的规矩了,也不说道谢,也不把钱退还,只望着这一行人中那个女孩子身后发痴。一行人正将翻过小山时,翠翠忽又忙匆匆的追上去,在山头上把钱还给那妇人。那妇人说:“这是送你的!”翠翠不说什么,只微笑把头尽摇,且不等妇人来得及说第二句话,就很快的向自己渡船边跑去了。⑦城中有人下乡的,在河街上一个酒店前面,曾见及那个撑渡船的老头子,把葫芦嘴推让给一个年青水手,请水手喝他新买的白烧酒,翠翠问及时,那城中人就告给她所见到的事情。翠翠笑祖父的慷慨不是时候,不是地方。过渡人走了,翠翠就在船上又轻轻的哼着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迎神的歌玩。⑧那首歌声音既极柔和,快乐中又微带忧郁。唱完了这歌,翠翠觉得心上有一丝儿凄凉。她想起秋末酬神还愿时田坪中的火燎同鼓角。⑨远处鼓声已起来了,她知道绘有朱红长线的龙船这时节已下河了,细雨还依然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节选自《边城》第六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以相同的写景语句起止,景虽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翠翠的内心所想一直有变化。B.用“妩媚”来形容祖父,结合下文其他人“笑个不止”,可知“妩媚”有滑稽可笑的意思。C.过渡人中的母女二人引发了翠翠对外面世界的遐想,她的自失包含了对女孩生活的羡慕和向往。D.从“龙船”可知这又是一个端午节,这个端午节和前文的两个端午形成情节上的呼应。7.关于文中§4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节开头是承上文“翠翠还知道祖父必到河街上顺顺家里去”写的,因为前两次过节都与船总顺顺家密切相关。B.“两百多里”、“三十二个”、“一百幅”等数词构成了一个遥远庞大的外部世界,与宁静封闭的边城形成对照。C.白鸡关有没有老虎,坐大船过洞庭湖是不是可笑,对天真的翠翠来说,都是值得认真揣摩的问题。D.所有的“看不准”、“抓不住”、“不知道”、“不明白”都表现了一个初谙世事的少女内心的摇曳动荡。8.文本中所描绘的茶峒众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请举例分析。(4分)9.文本写祖父的故事,本可以直接以祖父为主角叙述,却使用“翠翠知道……”的视角表达,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②,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③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乙)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节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③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宝”:“天宝”是唐玄宗的首个年号。“天宝十三载”属于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类似还有“庆历四年春”“元和十年”等。B.“长庚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太白金星。清晨在东方天空出现则被称为“启明星”,晚间在西方天空出现被称为“长庚星”或“昏星”。C.“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D.“辟”:征辟原本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后代指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可他狂骜不驯,常喝得烂醉,并拒绝了皇帝的封官和赏赐。D.李白文采出众,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最后脱离了官场,云游天下。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4分)(2)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4分)14.从两则材料看,李杜二人出仕同中有异。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杜甫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注:①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著闻名。②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A.用文翁和李广两个典故,既歌颂了李剑州坐镇剑州“能化俗”的政绩,又为李剑州未能得到朝廷重用而鸣不平。B.“路经滟滪”见三峡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写出了李剑州的身世飘零、坎坷遭遇。C.“双蓬鬓”和“滟滪”,“一钓舟”和“沧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D.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荆南,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16.本诗的情感是如何流转变化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方枘圆凿不相合、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观点。(2)青泥岭“悬屋万仞”(《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用夸张之笔细致地描写了行路人到此的感受。(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一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目前,断定混沌理论是否将会对我们的意识产生同这些早先的科学理论一样的影响,还为时太早。但作为隐喻的混沌,确实与那些理论有______之处。混沌思想为思考和体验实在铺设了全新的道路,同时它还具有以前的科学隐喻所没有的内在谦卑。结果发现,混沌既与不可知有关,也与确定性和事实有关。混沌意味着任其自然、认可极限、颂扬魔力和神秘。这门最新的学科看待世界的视角与世界上许多最古老的土著的精神传统不谋而合,听起来有些______。这并不意味着混沌理论要带我们重返充满神秘色彩的黄金时代或者理想化文明,但它意味着这些文化中所_____的持久洞察力的确有助于我们详细______混沌隐喻,并着重指出,在一个高科技、高度计算机化、高活力的时代里,古代智慧是如何被混沌用崭新的形式来重新看待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亦步亦趋自相矛盾孕育阐述B.异曲同工自相矛盾蕴含阐述C.异曲同工不可思议孕育解释D.亦步亦趋不可思议蕴含解释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一个高度计算机化、高科技、高活力的时代里,混沌是如何用崭新的形式来重新看待古代智慧的。B.在一个高科技、高活力、高度计算机化了的时代里,古代智慧是如何被混沌用崭新的形式来看待的。C.在一个高科技、高活力、高度计算机化了的时代里,混沌是如何用崭新的形式来重新看待古代智慧的。D.在一个高活力、高度计算机化、高科技的时代里,古代智慧是如何被混沌用崭新的形式来重新看待的。20.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_________,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__________。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从这几个实例看,我们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________。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傲霜残枝中显现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暗香疏影中展露出隐者的高标。B.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C.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隐者的高标。D.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傲霜残枝中显现出隐者的高标;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暗香疏影中展露出孤臣的劲节。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期,以ChatGPT(预训练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大众的视野。它可以顺畅地互译多种语言,可以与人进行无障碍的对话,可以迅速生成看起来很不错的公文……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必将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提升人类的智慧。也有人说:危险了,人工智能狂飙的时代,人还有价值吗?过不了多久,人类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对于“人工智能的利弊”,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1.C(C.结合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分析,原文的意思是达到了“不即不离”的理想境界,审美主体就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前后句条件关系颠倒。)2.D(A.“彻底改变认知”过于绝对。从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诗人彻底改变普通认知、用审美的眼光欣赏竹子,品味这些形象时,我们也要从诗人的眼光欣赏。B.“反映的是同样的问题”错误,前者反映的是艺术作品与实际生活距离太近,容易把读者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后者反映的是教育能培养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C.由材料二可知,艺术所传情感是经过反省(“痛定思痛”)的,经过客观化的情感能够产生艺术。)3.D(AB项都是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深陷其中而受其害;C.是实用心理,不是审美心理。D.雾海航行有风险,水手和乘客能暂忘切身的危险,换一种眼光,领略到美景,体现了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4.首先,通过与时空距离概念比较,提出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这一概念;接着,通过举例和引用,具体阐释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然后分析“心理距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最后提出解决“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以达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境界。5.畏难:学生与鲁迅作品的心理距离过大(因为生活体验和内心情感等无法契合)(2分);学生抱着功利的目的(应试)去学习鲁迅,缺少审美距离(1分)。喜欢:随着阅读的深入,鲁迅的作品逐渐吸引学生,使之能自觉保持审美距离去阅读(1分);教育和阅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开始能与鲁迅的作品共鸣(2分)。6.B(这里的“妩媚”是天真淳朴的意思)7.C(这两个问题都只是随想,结果并不重要;这两个问题代表的外部世界的样貌才是翠翠想知道的。)8.热情好客(熟人与祖父喝酒、水手赠红枣);善良质朴(祖父与屠户就买肉优惠而争执);纯真友爱(渡河的母女与翠翠的对答交流)。(答出2点并举例即可得4分)9.文本通篇写翠翠的所想、所见,以她的视角来讲祖父的故事,使小说叙述更为整一;翠翠是文本的主角,这样处理主从关系分明;祖父的一举一动翠翠都了然于心,更说明祖孙二人关系密切;使读者跟随翠翠所“想”去了解祖父和茶峒的各色人等的故事,代入感强。(答出3点得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C(句意: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使”“命”的主语都应为“帝”,应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断,即在“院”后断开“命宰相试(以)文章”,“(以)文章”为“试”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擢河西尉”,属于动宾短语,分别作谓语宾语,之间不可断开;“不拜”,承前共用主语,独立成句。)11.A(“天宝是唐玄宗的首个年号”错误。“安史之乱”前,唐玄宗的年号为“开元”,有所谓“开元盛世”。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天宝”应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12.C(D.“拒绝了皇帝的封官和赏赐”错误。原文“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皇帝想要封官赏赐,是贵妃阻止。他也接受了皇帝的赐金。13.(1)(臣)私下担心流离转徙,死于山沟荒野,希望天子哀怜臣。(“窃”“转死沟渠”“伏惟”,句意通顺各1分)(2)高力士以此为耻辱,就摘选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耻”“摘”“以”,句意通顺各1分)14.相同点:都是没有通过科举,而是通过献上颂文得到皇帝赏识从而出仕。不同点:①李白得到了别人推荐,杜甫没有;②李白出仕后被授予闲职(翰林),成为御用文人,而杜甫则被授予了实际职务。(每点1分,意对即可)【参考译文】[甲]杜甫字子美,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自己先主动去见他。杜甫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困居于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到太清宫举行朝献典礼,到太庙举行朝享典礼并到南郊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待制集贤院。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于是夸耀称道自己,还说:“从臣的祖先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历守官位已有十一代了。到(祖父)杜审言时,以擅长文章显扬于中宗的时代。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起开始写作,将近四十年了,但仍衣不蔽体,常依附他人而生活。臣私下担心流离转徙,死于山沟荒野,希望天子哀怜臣。如果陛下能让我继承祖先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作,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但是文章的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随时而作,才思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还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下,陛下能忍心舍弃吗?”[乙]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后来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奔放地舞剑,见义勇为,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