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们还是先给情节下个定义吧。我们已经给故事下过了定义:对一系列按时序排列

的事件的叙述。情节同样是对桩桩事件的一种叙述,不过重点放在了因果关系上。“国

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是个故事。“国王死了,王后死于心碎”就是个情节了。时

间的顺序仍然保留,可是已经被因果关系盖了过去。我们还可以说:“王后死了,谁都

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后来才发现她是因国王之死死于心碎。”这非但是个情节,里面还

加了个谜团,这种形式就具有了高度发展的潜能。它暂时将时序悬置一旁,在不逾矩的

情况下跟故事拉开了最大的距离。对于王后的死,我们听的若是个故事,就会问:“然

后呢?”如果这是个情节,我们会问:“为什么?”这就是小说这两个侧面最根本的不

同之所在。要想吸引听故事的人不至于睡着,只能依靠“然后如何,后来怎样”,他们

有的只是好奇。可情节却要有脑子有记性才欣赏得了。

好奇是人类最低级的本能之一。初次见面只知道问你有几个兄弟姐妹的家伙,绝不

可能跟你意气相投,倘若你过了一年再次碰到他,他可能还会问你有多少个兄弟姐妹,

他的嘴巴又会松松垮垮地张开,他的眼睛仍然从脑袋上头暴突出来。跟这样的人物实在

很难成为朋友,而两个都喜欢喋喋不休说长道短的人也势必绝无可能成为朋友。依靠好

奇本身实在难有作为,它也不会带我们深入到小说中去——至多能到达故事的层面。我

们如果想抓住情节,就必须再加上有脑子和有记性。

先说有脑子。有脑子的读者不像那些一味好奇的读者,只会用眼睛扫过那些新鲜事

儿,而是用脑子一件件把它们捡起来。他会从两个方面来看它:孤立地看,再将它与前

面读到的其他事实联系起来看。他或许并没有弄懂它,可他并不期望所有的事件都能一

目了然。一部结构高度严密的小说,其中描写的事件往往必然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

理想的观察者绝不会妄想瞬间将它们一览无余,他知道要等到最后,等他登高望远时才

能总揽全局,理清所有的脉络。这种意外或者说神秘的因素——经常被粗略地称为侦探

因素——在情节中意义重大。它的出现会造成时间顺序的暂时悬置或者说延宕;一个谜

团就是一个时间上的空洞,它有时突然出现,比如“王后因何而死?”的情况,有时则

通过犹抱琵琶的姿态和含混其辞的话语展现,相应地也就更为微妙,其真正的含义只有

留待下文方能大白。谜团对情节而言必不可少,而没有脑子则无法欣赏其中的奥妙。对

于一味好奇的读者来说,它不过是另一个“后事如何”;若想欣赏其奥妙,读者必须分

出一半心思琢磨推敲,不能一味被小说裹挟着随波逐流。这也就自然带出了我们要求的

第二种素质:有记性。

有记性和有脑子本就密切相关,因为除非我们有记性,否则我们根本就不具备理解

的能力。如果等到王后死的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还有一个国王的存在,我们也就永远弄

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害死了王后。情节的编制者期望我们要长记性,我们则期望他有始有

终,有伏线就必有照应。论说情节中的每个动作每个字眼都应该起到一定作用;情节应

该是简约、紧凑的;就算是一个复杂的情节,它也应该像个活的有机体,不能有一点死

相。情节可繁可简可难可易,可以而且应该包含谜团,但不该产生误导。而且当情节展

开之际,情节之上应该始终盘旋着读者的记忆(记忆是心智中昏黄的光晕,而智慧则是

耀眼的高歌猛进的锋刃),而且这记忆还将不断重新组合、再三思量,发现新的线索,

发现新的因果链条,最终的感觉(如果这是个精巧的情节的话)将不会只是线索或因果

链的杂陈,而应是一种在美学意义上紧凑简洁的整体,这种结果本来可以由小说家直截

了当地交代清楚,只不过如果直极了当地交代出来,就一点都不美了。我们在其间邂逅

了美——这还是自打我们开始考察小说以来的头一次:对于这种美,小说家绝不该孜孜

以求,但只有成就了此种美他才算真正成功了。

(摘编自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情节>》)

材料二:

理论家们还论述了故事的功能。在叙述这个类别中既包括文学叙述,也包括人们相

互讲述的故事,故事之所以得以流传皆因它们的故事具有可讲性,“值得一讲”。不过,

是什么使得一个故事“值得一讲”呢?故事又是干什么的呢?

首先,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快乐和满足是通过模

仿真实生活和它本身的韵律而产生的。

正如理论家们所强调的,故事还具备一种功能,就是教我们认识世界,向我们展现

世界是如何运转的,通过不同的聚焦方法,让我们从别的角度观察事情,并且了解其他

人的动机,而我们通常是很难看清这些的。小说家E.M.福斯特注意到,小说提供充分

了解他人的可能性,弥补了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对他人的无知。小说中的角色,“是

那些生活的隐秘清晰可见,或者可能被窥见的人:我们则是完全隐匿私生活的人”。这

就是为什么小说会给我们带来慰藉,尽管有时它们讲述的可能是邪恶的人;小说让我们

看到的是更容易理解,因此也就更容易掌握的人类,小说使我们产生一种睿智和力量的

幻觉。

最后,故事的叙述究竟是知识的来源,还是幻觉的来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既

试卷第2页,共10页

需要掌握独立于叙述之外的这个世界的知识,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以确信这些知识比叙

述所提供的更加可信。即使它的确有一个答案,看来我们也不大可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相反,我们只能在两者之间徘徊:一是把叙述看作是一种修辞结构,这种结构产生睿智

的幻觉;一是把叙述作为一种主要的、可以由我们支配的制造感觉的手段去研究。

(摘编自《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故事是干什么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想抓住情节,无须考虑好奇,因为依靠好奇本身实在难有作为,它也不会带我

们深入到小说中去——至多能到达故事的层面。

B.真正有脑子的读者,期待弄懂小说所有的情节,渴望理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事

件,希望在开始阅读时就能对全局一目了然。

C.故事具备了可讲性才能流传。我们享受着故事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尽管我们不太确

定故事的叙述究竟是知识的来源,还是幻觉的来源。

D.小说提供充分了解他人的可能性,弥补了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对他人的无知。越能

揭露隐秘,越是好故事,好故事教我们认识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王后因何而死?”这类谜团对情节而言必不可少,它有时突然出现,有时则通过更

为微妙的方式呈现,想欣赏其中奥妙,读者需要用心琢磨推敲。

B.“如果你在第一章说墙上挂着一支来福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章,枪必须响。如果枪

没有响,那它就不应该挂在那里。”好的情节应该有始有终,有伏线就必有照应。

C.“快乐和满足是通过模仿真实生活和它本身的韵律而产生的“,亚里士多德在提醒创

作者,小说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D.“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

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小说中邪恶的角色,也可能给读者带来慰

藉。

3.根据福斯特E.M.关于小说“情节”的定义,下列表述能够被称为“情节”的是()

A.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B.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盗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C.朱泮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弹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D.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划线句子的作用。

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鸭窠围的夜

沈从文

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

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我包定的那一只小船,在天空大把撒着雪子时已泊了

岸,从桃源县沿河而上这已是第五个夜晚。看情形晚上还会有风有雪,故船泊岸边时便

从各处挑选好地方。沿岸除了某一处有片沙嘴宜于泊船以外,其余地方全是黛色如屋的

大岩石。石头既然那么大,船又那么小,我们都希望寻觅得到一个能作小船风雪屏障,

同时要上岸又还方便的处所。凡是可以泊船的地方早已被当地渔船占去了。小船上的水

手,把船上下各处撑去,钢钻头敲打着沿岸大石头,结果这只小船,还是不能不同许多

大小船只一样,在正当泊船处插了篙子,把当作锚头用的石碇抛到沙上去,尽那行将来

到的风雪,摊派到这只船上。

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莫不点了小小的油灯,拉了篷。各个船上皆在后舱烧了火,

用铁鼎罐煮红米饭。饭娴熟后,又换锅子熬油,哗的把菜蔬倒进热锅里去。一切齐全了,

各人蹲在舱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满后,天已夜了。水手们怕冷怕动的。收拾碗盏后,

就莫不在舱板上摊开了被盖,把身体钻进那个预先卷成一筒又冷又湿的硬棉被里去休息。

至于那些想喝一杯的,发了烟瘾得靠靠灯,船上烟灰又翻尽了的,或一无所为,只是不

甘寂寞,好事好玩想到岸上去烤烤火谈谈天的,便莫不提了桅灯,或燃一段废缆子,摇

晃着从船头跳上了岸。

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

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

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

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

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着吧。”算算日子,

再过十一天便过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明白也罢,

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此后固执而又桌和的

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

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

这时节天气太冷,大门必已上好了,屋里一隅或点了小小油灯,屋中土地上必就地

掘了浅凹火炉膛,烧了些树根柴块。火光煜煜,且时时刻刻爆炸着一种难于形容的声音。

试卷第4页,共10页

火旁矮板髡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对河住家的熟人。且有虽为天所厌弃还不自弃

年过七十的老妇人,闭着眼睛蜷成一团蹲在火边,悄悄的从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

枚红枣,塞到嘴里去咀嚼。有穿着肮脏身体瘦弱的孩子,手擦着眼睛傍着火旁的母亲打

吨。屋主人有退伍的老军人,有翻船背运的老水手,有单身寡妇,借着火光灯光,可以

看得出这屋中的大略情形,三堵木板壁上,一面必有个供奉祖宗的神龛,神龛下空处或

另一面,必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

分的题名录。这些人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到这些屋子里,

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过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了此地后,在另一世界里还是继续

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

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

河面静静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灯光已很少了,远近一切只能借着水面微光

看出个大略情形。另外一处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

有猜拳声音。我估计那些灯光同声音所在处,不是木筏上的牌头在取乐,就是水手们小

商人在喝酒。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带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

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

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

相近。这正是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

戚。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领味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态,却用过去一分经验,接触着了这种

人的灵魂。

羊还固执的鸣着。远处不知什么地方有锣鼓声音,那一定是某个人家禳土酬神还愿

巫师的锣鼓。声音所在处必有火燎与九品蜡照耀争辉。眩目火光下必有头包红布的老巫

师独立作旋风舞,门上架上有黄钱,平地有装满了谷米的平斗。有新宰的猪羊伏在木架

上,头上插着小小五色纸旗。有行将为巫师用口把头咬下的活生公鸡,缚了双脚与翼翅,

在土坛边无可奈何的躺卧。主人锅灶边则热了满锅猪血稀粥,灶中正火光熊熊。

邻近一只大船上,水手们已静静的睡下了,只剩余一个人吸着烟,且时时刻刻把烟

管敲着船舷。

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

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

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

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

声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类的战争,把我带回到四五千年那个‘'过去"时间里去。

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落了很大的雪,听船上人细语着,我心想,第二天我一定可以

看到邻船上那个人上船时节,在岸边雪地上留下那一行足迹。那寂寞的足迹,事实上我

却不曾见到,因为第二天到我醒来时,小船已离开那个泊船处很远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时令、天气与泊船过程,描绘岸边的景致,渲染了鸭窠围岸边弥蒙而

充满生气的氛围。

B.棉被又冷又硬,可见水手的生活条件艰苦;睡觉、抽烟、喝酒、烤火、聊天等,表

现出水手在船上的生活寂寥单调。

C.那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让沈从文感受到各色湘西人的气息,且不能自己地去揣

想他们后来的命运。

D.文中通过大量的场景描写细腻地呈现出水上人的生活状态,寄寓着作者对普通人际

遇命运的深刻理解。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是贯穿文本的标识物,身为叙述者的“我”始终在船上,对鸭窠围进行了全景式

的描写,刻绘入微,细节生动饱满。

B.沈从文笔下的声音,沿袭了古典诗歌中对声、光的重视,由声、光而引发对于周边

环境的想象,并以此谱写了一首湘西之歌。

C.文章半写景物,半叙人事,全篇在人与自然契合的背景上动人地展现了这一方水上

人“也是眼泪也是笑”的苦乐人生。

D.不同于其他游记散文侧重于时间层面的线性描述,本文将视角转向空间,在多个景

物的转换中展现作者自由而灵活的审美趣味。

8.如何理解第三段划线的句子?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9.沈从文在《湘行书简》中写道:“历史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

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

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看殳下之事,韩为中军,以与诸侯攻秦。韩与秦接境堞界,

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日:“王出兵韩,韩必惧,惧

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日:“善。”乃起兵,一军临荧阳,一军临太行。

试卷第6页,共10页

韩恐,使阳成君入附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入日秦起二

军以脸郭就丕熊有令王令,以上党人和与秦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靳触口:“臣请悉发

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竺之。”

韩阳趋以报王,王乃使冯亭代靳鞋。

冯亭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

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纳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口:

“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被其劳,

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

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赵豹出。

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二人对目:“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

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赵胜至曰:'/攵@之王,使使者臣胜封赏吏民。”冯亭垂涕目:“是吾处三不义也:

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

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日:“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

韩告秦日:“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以兵遇赵于长平。

(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

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B.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

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C.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

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D.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

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军,指古时行军作战时主帅所在的部队。文中指在诸侯攻秦的战役中,韩国充当

主力。

B.“使阳城君入谢于秦”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含义相同。

C.“若不能卒,则死之”与《离骚(节选)》中“伏清白以死直兮''的"死’’含义不同。

D.敝邑,是赵胜对自己国家的称呼。敝,是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视韩国为大患,打算出兵讨伐韩国。公子他表示有不用战斗就可以让韩国割取

土地的方法。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向荧阳和太行山进军。

B.韩阳劝说上党太守献出土地。太守靳骷不肯从命,请求发动全部守军抵抗秦军,誓

与上党共存亡。于是韩王让冯亭接任上党太守之职。

C.赵王、赵胜、赵禹都因坐而得城而感到喜悦,赵豹却因赵国没有从秦国那里取得韩

国土地的理由而拒绝接受韩国的城邑。

D.赵国使者到达上党后,封赏当地的官民。冯亭以为君主守地而不能战死、不听君主

割地的命令和卖掉君主的土地而自己得到封邑为由,拒绝了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

②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纳之与王,唯王才之。

14.韩国是如何避免遭受秦国的军事打击的?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游南亭①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馀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②宠。

【注】①南亭:指滁州之南亭。②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

时指诗人自己,时任滁州刺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起笔清远,境界开阔,用远景镜头描绘了滁州大地冬寒渐退、春气萌动之时的

景象。

B.诗人对春草和泉水的两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春草碧绿,春泉欢流,可见诗人内心

的欣喜。

C.“看柳重”的“重”写出了雨中杨柳的风姿,与“花重锦官城"的“重''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游记诗,前三联写步游南亭的所见所闻,尾联写春游的总体感受,升华了诗歌

的主旨。

试卷第8页,共10页

16.如何理解诗歌的尾联“逍遥”和“益愧”?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人有疑惑

是正常的。

(2)星宿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蜀道难》中写到星宿的句子是

(3)在作品中直接提及自己的病体,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7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发射成功。为什么4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仍然

要建设属于自己的空间站?这首先体现出我国①、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发展之路。

据专家介绍,梦天舱有一项“独门绝技”,就是可以将微小飞行器送入太空,通俗点说

就是可以在空间站上发卫星。类似创新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中国航天人不依附他人、不

断超越的精神品格。

青春活力是航天团队的重要特征,长征五号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因“北京明

白”走红的北京调度岗位更是一支90后团队。正是因为有一代代航天事业的新生力量

挑大梁、担重任,中国航天事业才能永远②。

中国航天事业一路走来,少不了爬坡过坎之难、闯关夺隘之艰,正是破解一个个难

题、一次次困难的进程,推动实现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回顾空间站的整个建设

过程,可谓③。中国航天人沉着应对各项技术挑战,面对复杂艰巨任务毫不畏惧,

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许多的湿地已消失,就像这湿地上的鸟,飞走了,去别的地方安家生息,它们找到

了更好的家;就像这湖乡的人,打破守着湖乡过日子的传统,像蓬松的蒲公英种子,风

一吹,就散开了,飞到天南地北,扎下根,安下家,就再也不回来了。但总有一些恋根

的人,飞得再远,做下再大的事业,终归是会回来的。不回来的,总有不回理由,回来

的,也终有回来的道理。湖乡人都理解。远走他乡,在城里扎了根,湖乡人认为这些人

了不起,有本事,是子孙们学习的模范;回到家的,湖乡人尊敬他们,认为这些人恋根,

有情有义,心像这湖乡的水一样宽广,情像这湿地上的花一样动人。

这湿地,你倘或要去寻找,本也是十分方便的,在长江流域的荆州段,你若是见到

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湖,一条接着一条的渠;你见到了水,那么多的水,明晃晃,清幽幽;

见到那么多的绿,绿都是堆在水上的;棒槌摹、产蒿、苇子、三角草、水葫芦、莲、菱,.

面氤低低1,层层叠叠,各式各样,是长江流域少有的;不用问,这是到湖乡湿地了。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1.第二段用“你”而不用"人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读来富有生活气息,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谚语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吕祖谦

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

——毛泽东

上述材料能给立志有所作为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C2.C3.B4.(1)论证结构严谨清晰,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开篇设问,“是什

么使得一个故事'值得一讲’呢?故事又是干什么的呢?“,统领全文;然后从“给人们带来快

乐和满足”“教人们认识世界故事的叙述来源(或'故事的叙述可以是幻觉的来源,也可以

作为一种主要的、由我们支配的制造感觉的手段‘)’‘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回答。(2)论证方法

恰当灵活,如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叙述,以证明故事能带来快乐与满足,增强

了文本观点的说服力。5.(1)内容层面:”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侧重对时序排列

事件的叙述,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死于心碎”侧重对因果关系的叙述,是情节。本句运

用举例论证,指出“故事”与"情节”的叙述重点不同。(2)结构层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

故事和情节的界定,引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为下文论证“如何抓住情节”作铺垫。(3)表达

效果层面:举例论证鲜活生动、化难为易,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便于读者理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如果想抓住情节,无须考虑好奇”曲解文意,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第二段说“依靠好奇

本身实在难有作为,它也不会带我们深入到小说中去——至多能到达故事的层面。我们如果

想抓住情节,就必须再加上有脑子和有记性。”“再加上”意味着“好奇”也是考虑的一部分,“无

须考虑“曲解文意,过于绝对。

B.“期待弄懂小说所有的情节,渴望理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事件,希望在开始阅读时就

能对全局一目了然”存在两处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说“他或许并没有弄懂它,可他并不期

望所有的事件都能一目了然。一部结构高度严密的小说,其中描写的事件往往必然是相互关

联、互为因果的,理想的观察者绝不会妄想瞬间将它们一览无余,他知道要等到最后,等他

登高望远时才能总揽全局,理清所有的脉络。”第一,"期待弄懂小说所有的情节,”曲解文

意。第二,“希望在开始阅读时就能对全局一目了然,“混淆时态,”他知道要等到最后才能

总揽全局

D.”越揭露隐秘,越是好故事”无中生有。材料二第三段只是谈到“小说提供充分了解他人的

可能性,弥补了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对他人的无知”,并没有“越揭露隐秘,越是好故事'’的相

关内容。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小说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故事给

答案第1页,共10页

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快乐和满足是通过模仿真实生活和它本身的

韵律而产生的“可知,”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是小说的功能之一,而非“最重要的功能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出自《击壤歌》,《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

B.出自《陨盗》,为东晋志异小说。

C.是《庄子•列御寇》中的寓言故事,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屠龙之技

D.是二十四节气中寒露的物候特征。

ACD三项均不符合福斯特强调的小说情节应具备因果关系、谜团等特点,而B有福斯特强

调的小说情节应具备因果关系、谜团等特点。

故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特点的能力。

本题可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论证结构

开篇第一段用“是什么使得一个故事'值得一讲’呢?故事又是干什么的呢?'‘设问,统领全文;

然后第二段“首先,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快乐和满足是通

过模仿真实生活和它本身的韵律而产生的”论述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第三段”正如

理论家们所强调的,故事还具备一种功能,就是教我们认识世界,向我们展现世界是如何运

转的,通过不同的聚焦方法,让我们从别的角度观察事情,并且了解其他人的动机,而我们

通常是很难看清这些的”论述故事“教人们认识世界”,第四段“最后,故事的叙述究竟是知识

的来源,还是幻觉的来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既需要掌握独立于叙述之外的这个世界的

知识,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以确信这些知识比叙述所提供的更加可信”论述“故事的叙述来源

(或'故事的叙述可以是幻觉的来源,也可以作为一种主要的、由我们支配的制造感觉的手

段‘)",三个方面分为三个段落,进行论证回答,可见论证结构严谨清晰,采用总分式论证

结构。

论证方法

运用引证法,第二段“首先,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快乐和

满足是通过模仿真实生活和它本身的韵律而产生的''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叙述,以证明故事能

带来快乐与满足,增强了文本观点的说服力。可见论证方法恰当灵活,如运用引用论证。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答案第2页,共10页

本题应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层面三个层面分析此句话的作用。

内容层面: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时间的顺序仍然保留,可是已经被因果关系盖了过去。我们

还可以说:‘王后死了,谁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后来才发现她是因国王之死死于心碎。’这

非但是个情节,里面还加了个谜团,这种形式就具有了高度发展的潜能“可知"国王死了,

王后死于心碎”侧重对因果关系的叙述,是情节。而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我们已经给故事下过

了定义:对一系列按时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情节同样是对桩桩事件的一种叙述,不过重点

放在了因果关系上“可知,"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侧重对时序排列事件的叙述,是故

事;本句运用举例论证,指出“故事”与“情节”的叙述重点不同。

结构层面: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我们还是先给情节下个定义吧。我们己经给故事下过了定义:

对一系列按时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情节同样是对桩桩事件的一种叙述,不过重点放在了因

果关系上'’可知承接上文对故事和情节的界定,根据“时间的顺序仍然保留,可是已经被因果

关系盖了过去“可知此句话引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为下文论证“如何抓住情节''作铺垫。

表达效果层面:本句话是举例,通过举简单易懂的例子,使论证鲜活生动、化难为易,增强

了文本的趣味性,便于读者理解。

6.D7.D8.①小羊的叫声中可能有对母亲的呼唤、对摆脱孤独、危险甚至死亡的呼告,

这是由听觉引发的作者的心理感受。

②小羊的命运有一定的象征性,体现了作者观照世界的悲悯态度。寄托了作为旅人的“我”

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③引起下文,引出作者对人类命运遭际的思考感悟。9.①用比喻的手法,把历史比作河

流,生动形象地写出历史奔流向前、绵延不绝的特点。

②真正承载历史的,恰恰是如“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一样的最普通、最寻

常的生命个体。以此展现最真实动人、最易被忽视的哀与乐,正如湘西水上人的生活一般。

③表达了作者对湘西人命运的思考,对被忽视的人世的关注,对普遍、永恒的人类哀乐的关

注。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弥蒙而充满生气”曲解文意,渲染了枯寂清冷的氛围。

B.“表现出水手在船上的生活寂寥单调”错误,睡觉是因为己入夜并且天冷,从“这时节岸上

船上都有人说话”可看出船上的水手生活也并不都是寂寥的,“烤火”是水手上岸后的行为。

C.“各色湘西人的气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

答案第3页,共10页

的题名录“可知,名片上的是一小部分经过此地的人,他们也不一定都是“湘西人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本文将视角转向空间”表述不恰当,本文是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同时在推进。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

由原文“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

着吧”“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可知,小羊的叫声中可能有对母

亲的呼唤、对摆脱孤独、危险甚至死亡的呼告,这是由听觉引发的作者的心理感受。

由原文“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彷佛

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可知,小羊的命运

有一定的象征性,体现了作者观照世界的悲悯态度。寄托了作为旅人的“我”对亲人的思念和

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下一段写到屋子里的人,以及佛龛下空处或另一面粘贴的红白名片,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

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题名录。这些人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

到这些屋子里,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过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了此地后,在另一世界

里还是继续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上其他

的人,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命运遭际的思考感悟,所以本处画线句

子对人生的思考能够引起下文。

9.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作用的把握能力。

“历史是一条河”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为“历史”,喻体为“河流”,河流是不断奔涌向前的、

是绵延不绝的,所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奔涌向前、绵延不绝的特点。

“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

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

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中“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

烂的船板”是河流当中最普通的东西,所以将历史比作河流,那么“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

木”“破烂的船板''就是历史当中最普通、最寻常的生命个体,而它们却是真正承载历史的生

命个体,从而展现最真实动人、最易被忽视的哀与乐,正如湘西水上人的生活一般。

本文主要是通过作者笔下的人物表现对他们命运的思考,而“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

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同样是表达了作者对湘西人命运的思考,对被忽视的人世的关注,

答案第4页,共10页

对普遍、永恒的人类哀乐的关注。

10.A11.C12.C13.①韩和秦边界相连(接壤),韩国的土地方圆不过千里,(韩国

的国君)又反复无常不能遵守盟约。

②如今上党拥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恭敬地进献给大王,希望大王您裁度这件事。14.①韩

王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以求息兵.

②在上党太守决意死守后更换守官,避免死战。

③冯亭假意把上党献给赵国,又谎称赵国起兵上党,转嫁危机。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王又派韩阳告诉上党太守靳虹说:“秦国两路出兵攻韩,韩国不能保有。现在大王

有令,把上党献给秦国求和,派我把情况告诉太守,太守还是献给他吧。”

“韩不能有”意为“韩国不能保有”,"今''为时间状语应置于句首,“有”“今”需要断开,排除BC;

“以上党入和与秦”意为“把上党献给秦国求和”,“与”“秦”为动宾结构,之间不可断开,排除

B;

“使阳言之太守'’意为"派我把情况告诉太守",“使”动词,意为“派遣”,"使阳'’之间不可断

开,排除Do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B.正确。“谢”,道歉;句意:就派阳城君到秦国去道歉。

“谢”,道歉;句意: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地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C.错误。“死”,为……而死;句意: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为国牺牲。

“死”,为……而死;句意: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赵豹却因赵国没有从秦国那里取得韩国土地的理由而拒绝接受韩国的城邑”以偏概全,原

因表述片面。赵豹认为无故得利将带来大祸,况且秦国用牛耕田,用水道通运粮食,敢死之

士都得到了上等的土地,法令严格而政令贯彻,不能和之交锋。所以,不同意接受韩国的城

邑。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答案第5页,共10页

①“千里”,方圆千里;“展转”,反复无常;"约”,遵守盟约。

②“城市之邑十七”,十七座城邑,定语后置;“拜纳”,恭敬地进献;‘才‘,同“裁”,裁度,

决定。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可知,韩王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

请求献出上党以求息兵。

由原文“韩阳趋以报王,王乃使冯亭代靳融”可知,在上党太守决意死守后更换守官,避免死

战。

由原文“冯亭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

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纳之与王,唯王才之。“韩告秦日:‘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

孙起、王崎以兵遇赵于长平可知,冯亭假意把上党献给赵国,又谎称赵国起兵上党,转嫁

危机。

参考译文:

秦昭王对公子他说:“从前靖下的那一次战役,韩充当主力,和诸侯合兵攻秦。韩和秦

边界相连,他们的土地方圆不过千里,又反复无常不能遵守盟约。我想讨伐它,您认为怎么

样?”公子他说:“大王出兵攻韩,韩必然非常害怕,他们害怕了,我们不用战斗就可以多

割取土地。”昭王说:“很好。”于是出动军队,一支军队逼近荧阳,另一支指向太行山。

韩国害怕了,就派阳城君到秦国去道歉,请求献出上党作为讲和的条件。韩王又派韩阳

告诉上党太守靳娅说:“秦国两路出兵攻韩,韩国不能保有。现在大王有令,把上党献给秦

国求和,派我把情况告诉太守,太守还是献给他吧。”靳鞋说:“我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

秦军,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为国牺牲。”

韩阳迅速把情况上报韩王。于是韩王就派冯亭去接替靳鞋。

冯亭暗中派人对赵王说:“韩国守不住上党,将要割让给秦国,上党的百姓都不想做秦

民而愿做赵民。如今上党拥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恭敬地进献给大王,希望大王您裁度这件事。

赵王心里高兴,召见平阳君赵豹告诉他这件事。赵豹回答说:“我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是

最大的祸患。”赵王说:“别人怀恋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故呢?”赵豹答说:“秦国遭受

劳苦,而赵国得到利益,即使是强大者都不可能从弱小者手中得到这种好处,而弱小者却能

从强大者手中得到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田,用水道通运粮食,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列阵在

上党,法令严格而政令推行顺利,不能和它交锋。大王还是自己认真考虑一下吧。”赵王非

常生气,赵豹就退下了。

答案第6页,共10页

赵王召见赵胜、赵禹,并把此事告知他们。二人回答说:“连年用兵,没有得到一座城,

如今安坐就能得城,这可是十分有利的事啊!”于是派赵胜去接受土地。

赵胜到后宣告说:“敝国的国王派使者臣胜封赏吏民。”冯亭流泪说:“这是我使自己

处在三不义的境地呷:为君主守地而不能战死,而且把它献给旁人,这是一不义;君主把地

已割给秦国,不听主子的命令,这是二不义;卖掉主子的土地而自己得到封邑,这是三不义

啊。”辞谢封赏而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无力防守上党,如今已发兵占领了

上党。”

韩国告诉秦国说:“赵国已派兵攻取了上党。”秦王大怒,派公孙起、王埼率领军队与

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

(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5.C16.①“逍遥”,即自在无拘束,写出了诗人春游南亭的欢愉心情和对滁州风物的喜

爱。

②“益愧”,即歉疚、惭愧,是诗人不忘自身职分的爱民自省之言。

③在享受游春之乐时,能够自愧自省,是诗人对自己身居官位就应担当有为的诫勉,体现了

诗人经世济民的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怀。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写出了雨中杨柳的风姿”表述错误。“雨馀”,为雨后之意。春雨过后,阳光和煦,空气新

鲜,“看柳重”写出了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

“逍遥池馆华”意思是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所以“逍遥”指自在无拘束、悠然自得,

写出了诗人春游南亭,美景当前,诗人欢愉的心情和对滁州风物的喜爱之情。

“益愧专城宠”意思是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所以“益愧”指歉疚、惭愧之意,是

诗人不忘自身职分的爱民自省之言。

本诗前三联写到作者自己游览南亭所看到的景象,而最后一联是作者抒写内心的感受,最后

一联写到自己的身份,自己是主宰一城的长官,自己在享受游春之乐时,要能够忧其民,有

所作为,否则有愧于自己的身份,所以结尾句的自愧自省,是诗人对自己身居官位就应担当

有为的诫勉,体现了诗人经世济民的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怀。

1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我从去年辞

答案第7页,共10页

帝京谪居卧病潺阳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垂死

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孰、扪、肋,、膺、谪、作。

18.①独立自主②风华正茂③隼路蓝缕19.中国航天事业一路走来,少不了爬坡过坎

之难、闯关夺隘之艰,正是破解一个个难题、克服一次次困难的进程,推动实现中国从航天

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由前文强调“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和后文“体现了中国航天人不依附他人、不断超越的

精神品格''可知,此处语境强调我国空间发展之路独立、不依靠他人他国,可填写表现独立、

不依附、自主创新等意思的成语,如“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②处,此空在段落结尾,具有总结段落的作用,所在段落强调航天团队年轻、有活力,因此

航天事业能蓬勃发展,所以可填“风华正茂

风华正茂:意思是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

为的精神面貌。

③处,根据空后句“中国航天人沉着应对各项技术挑战,面对复杂艰巨任务毫不畏惧,培育

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可知,所填

成语要体现出“创业艰苦'’的特点,如“隼路蓝缕”。

隼路蓝缕:意为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破解”能搭配“难题”,不能搭配“进程”,应在“一次次困难”前增加动词“克服”;

二是成分残缺,“推动实现''没有宾语,可在“航天强国''后加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