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2.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3.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1课时多媒体课件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伯牙鼓琴》。(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钟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2)正音。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课件出示: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出示句子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学生试读,集体评议。(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3.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师生合作读。5.指名配乐读。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琴”指的是古琴。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2.小组内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师:“方”是刚才的意思。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师: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美、节奏美,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3.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大山的情怀,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锺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五、深悟知音。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六、补充拓展,领悟绝弦之情。1.教师神情描述雨夜的相见。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一起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预设:①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②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③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起读。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出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4.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六、再读课文,领悟表达。伯牙与子期一个鼓琴,一个听之,他们相遇相知,文中哪里写到伯牙善鼓琴了呢?(学生读文,交流。)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伯牙善鼓琴啊?但是我们却能从表现锺子期善听的语言中体会到伯牙的善鼓琴。这样的表达是多么简练和巧妙啊!七、对比质疑,关注编者意图。1.出示伯牙子期的图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扁担的樵夫。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板书:艺术的魅力)2.齐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伯牙鼓琴俞伯牙锺子期艺术的魅力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正确、通顺,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进行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文言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老师应把理解和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学生听得仔细,学得认真,读得有感情。在朗读课文时,被故事的内容所打动,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老师引导,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如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等学习方法。书戴嵩画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弄懂课文意思。3.体会本文蕴含的哲理。1.弄懂课文意思。2.体会本文蕴含的哲理。1课时课件一、激趣导入。1.古时候有个大画家,名叫王冕。他最擅长画荷花,许多人不辞辛苦从很远的地方来求他的荷花画。王冕小时候,家里很贫困,白天替人放牛,晚上自己学习。有一天,王冕在湖边放牛时,忽然下起雨来,雨过天晴后,湖里的荷花和荷叶被雨水冲洗得非常干净,在太阳光下,荷叶上滚动的水滴一闪一闪,漂亮极了。王冕看了非常喜爱,便想:“如果把它画下来,我就能天天见到这幅美景了,该多好啊!”于是,他赶紧用身上的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开始画荷花。起初当然画得不怎么好,有人见了还讥讽他说:“不要浪费纸和笔了,你画得太糟糕!”可是王冕并不气馁,仍然不停地画,最后终于越画越好,就跟真的一样。王冕便把荷花画拿去卖,卖画的钱拿回家孝敬母亲。王冕因为荷花画得很好,许多人争着来买,他的家境便因此渐渐好转,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时他的名气也渐渐地大了起来,终于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大画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画的故事《书戴嵩画牛》。2.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清生字,扫清障碍。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2)正音。3.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指名读,全班齐读。)4.结合课后注释,初步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5.学生简单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指出其中的错误。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重点字词意思。好:喜欢。宝:珍藏囊:袋子。指画套。曝:晒。拊掌:拍手。搐:抽缩。掉尾:翘起尾巴。然之:认为他说得对。婢:女佣人。2.课文翻译。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3.理解课文内容。(1)牧童为什么会大笑?画上的牛出现了错误,尾巴不应该是翘着的。(2)斗牛应该是怎样的特征?斗牛的力气用在牛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3)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总结全文,指出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做事要多问行家以免出错。(4)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4.课文学到这里,谁能试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四、合作探究,完成习题,再次熟悉课文。1.解释下列加点词。(1)好书画(喜欢)(2)一日曝书画(晒)(3)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的是对的)(4)古人云(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植保员职业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 游泳救生员应急响应流程试题及答案
- 2024农业植保员前沿知识试题及答案
- 围绕体育经纪人的试题及答案深度分析
- 试题及答案解析模具设计的关键
- 聚焦农作物种子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试题及答案
- 裁判员在裁判队伍中的领导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内燃机零配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光磁记录产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乳炎消油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杭州市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艾滋病知识培训课件
- 专题07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考点清单+知识导图+ 13个考点清单-题型解读)(原卷版)-2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
- 2024年度英语课件容貌焦虑
- 神经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高速公路汽车救援方案
- 城市违建拆除施工方案
- 复色激光光谱分析研究
- 《Origin的使用方法》课件
- 2024年WPS计算机二级考试题库350题(含答案)
- 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十大热点预测-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场速查宝典(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