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语文中考综合模拟检测试题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1~4题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走进大美金乡,(登上/攀上)金山,站在高处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①líncìzhìb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川梭),行人往来不断。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明,一幢幢高楼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也都变成了皓光闪耀的银河。我们陶醉在这美景中,感受这方土地所②yángyì()的和谐与温暖。(1)根据拼音写出括号里的词语。(2分)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登上川梭 B.攀上穿梭 C.登上穿梭 D.攀上川梭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7分)(1)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2)__________________,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4)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表现诗人旷达、豪迈胸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的爸爸最近想换一个手机,爸爸想买进口品牌的手机,可小明觉得应该买国产的。如果你是小明,该怎样劝说爸爸呢?分)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页。4.请介绍漫画(见下图)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分)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页。第二部分(5~20题5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5~6题。(5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5.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2分)6.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2页。(1)《齐谐》者,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2页。(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3)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故曰:教学相长也。9.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3分)10.乙文多用对偶句,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效果?试举一例加以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学会放弃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②将欲取之,必先予之;③有所失,才有所得;④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⑤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放弃和获得结伴而行,相辅相成。⑥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而又不断获得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放弃了团聚,便有了千里之行;我们放弃了侥幸,便有了事业成功;我们放弃了安逸,便有了精彩的人生;……在这里,放弃了已经超越了丢掉的含义,升华成了一种生存的艺术。⑦放弃,是一种理智。生活中”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毕竟很难遇上,而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事情却经常需要我们决断。此时,知其两者兼得不可能,而不再去作无谓的努力,是一种理智;在两者的取舍上,分清孰轻孰重,作出正确的选择,也是一种理智;在选择后不再瞻前顾后,徘徊观望,而是全力以赴去把选择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使它成为自己人生精彩的一笔,更是一种理智。⑧放弃,是一种胆识。人,大都有一种惰性,一旦熟悉了一种环境,进入了一种状态,获得了一种满足,就习惯在这种轨道日复一日的运转下去,即使有了更适宜的运行轨道,他也会犹豫再三,难以决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放弃现实的,去争取未来的;放弃熟悉的,去开拓陌生的;放弃稳妥的,去承担风险的;……这里的放弃,实际上正是为了人类潜能的拓展、开辟创新的起点、增加生命的内涵。而面对这种放弃,又确实需要一种胆识,一股勇气,一份远见。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3页。⑨放弃,是一种境界。据接生的护士讲,人生下来时,两只小手攥得紧紧的,好像要把得到的一切都牢牢抓在手里。其实抓在手里的,就未必是真正需要的,真正有价值,真正值得付出的。可是,要让人放弃,又很不容易。须知,人生如同登山,只有登上那高高的山巅,才能领略风光的绮丽和无限,才能感受人生的美好和壮观。可是,负重是很难高攀的。只有丢掉各种负担的羁绊,放弃各种物欲和杂念,才能解放精神,一身轻松,满面春风地上路,向着高远的目标攀登。此时,放弃得越多,则行之越远,人生越灿烂。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3页。⑩为了高品质的人生,我们需要学会放弃!(选文有改动)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2.文章从哪三方面论述了”放弃升华成了一种生存的艺术”?(3分)13.第⑦段画线句子阐述了三种”理智”,这三种情况可以调换位置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5分)卖板栗的父子梁艳飞①如往常一样,晚饭后七点半,我来到河堤上散步。我又见到了他。②他在我居住的小区旁的河堤上卖板栗。播音器里重复播放着”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钱啊,不要钱。”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味。连续几年来,他都在这个地方卖板栗,从不间断。③最初记住他,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坐在贩卖板栗的三轮车前座上,两岁多,正自顾自玩耍。为了孩子的安全,前座已被他用木条围成四方形,坐在其间,下不来,也掉不了。孩子太小,玩耍过后,想要父亲陪伴。见父亲许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里左转右跳,嗷嗷大哭。可他不想丢了生意,开始一边忙一边大声训斥,想借助声音的分贝大,让孩子乖乖听话、安静地坐下。这时,孩子越发感到委屈,哭声更加响亮,眼泪、鼻涕、污垢,在脸上乱成一团。哭声再响,也扭转不了局面,父亲依然继续他的忙碌,为顾客耐心挑选栗子,语气和善,一脸笑意,与刚刚训斥孩子的口气截然相反。这一刻,赚钱重要。④男人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体形结实、皮肤偏黑,明显是在太阳下劳作时间过长形成的。他与顾客交流的声音大,责骂孩子的声音更大,每次见到他,我都会留意那个孩子。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前问他,孩子的妈妈去哪里了?⑤他说,走了。⑥走了。他没有多说,只有这两个字。⑦之后,我见到他们多是在河堤上。他与他,一大一小,相互陪伴,彼此慰藉。在夜色下费力地讨要生活。有时,看到孩子哭泣的脸,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点卖完,好早一点带着孩子回家。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4页。⑧一日傍晚,我见到他们,孩子没有坐在车上,而是在他周围转圈玩游戏。细细一看,孩子腰间捆有一根长长的绳,另一头捆在车架上。为防孩子走失,又不影响生意,他只能将孩子像小狗一样捆在身边。孩子没有同伴,一个人玩,周边灯光昏暗,蚊虫乱飞,近处是父亲的叫卖声、来往不息的人群、嘈杂刺耳的车鸣。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村庄和暗黑无边的夜色。摊前人来人往,板栗越来越少,男人忙手中的营生,眼光时不时落在孩子身上。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4页。⑨再过一段时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处找寻的眼光,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他补充了一句,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脸上依旧溢着笑。⑩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隐藏在浩瀚的夜色里,我无法断定他们幸福与否,只希望,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孩子身在学校,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⑪河提上,只留父亲一人能继续卖板栗。⑫炒板栗很香,远远地就能闻见。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夜,只有清香。(摘编自2020年5月《散文选刊》)14.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散文具体讲述了作者四次买板栗的经历。B.这篇散文以男人的家庭变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C.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同情与祝福。D.这篇散文结尾直接点明了”地摊经济”的紧荣。15.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16.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17.这篇散文第⑦段”彼此陪伴,彼此慰藉”与第⑩段”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前后照应,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3分)18.这篇散文三处加点的地方都提到”钱”。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9~20题。(8分)19.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共4分)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缝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5页。(1)选段出自哪部名著中的哪个故事情节?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5页。(2)选文涉及哪几个主要人物?20.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共4分)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1)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2)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第三部分(21题5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50分)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6页。

参考答案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6页。第一部分(1~4题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走进大美金乡,(登上/攀上)金山,站在高处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①líncìzhìb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川梭),行人往来不断。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明,一幢幢高楼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也都变成了皓光闪耀的银河。我们陶醉在这美景中,感受这方土地所②yángyì()的和谐与温暖。(1)根据拼音写出括号里的词语。(2分)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登上川梭 B.攀上穿梭 C.登上穿梭 D.攀上川梭[答案](1)鳞次栉比洋溢(2)C[解析](1)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平时日常积累,读准拼音,结合词意书写汉字。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洋溢:一指充满,广泛传播;二指充分流露、显示;三指水充溢流动的样子。(2)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结合词意和具体语境分析。”攀”一般指用手;”登”一般指用脚;登上”山顶”;攀上”高峰”,结合语境”站在高处遥遥远眺”分析,”登上”符合语境;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指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相互通过的现象。”川梭”书写错误。故选C。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7分)(1)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2)__________________,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4)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7页。(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表现诗人旷达、豪迈胸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7页。[答案]月有阴晴圆缺正莺儿啼蜡炬成灰泪始干醉翁之意不在酒山雨欲来风满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莺、炬、畔。3.小明的爸爸最近想换一个手机,爸爸想买进口品牌的手机,可小明觉得应该买国产的。如果你是小明,该怎样劝说爸爸呢?分)[答案]示例:爸爸,现在不比以前了,我们中国国产的手机质量并不比进口的差,而且价格便宜,再说购买中国品牌支持国货,也是爱国之举,你说对吗爸爸?[解析]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拟写时,先是称呼,然后围绕着”国产手机价格实惠,质量也非常好,功能齐全,支持国货”等方面来表述理由。最后以”您说对吗?”收尾,语气委婉,便于对方接受。4.请介绍漫画(见下图)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分)[答案]画面内容示例:画面的主体由三个人组成,医生、老人、老人的儿子。一位老人患了”孤独症”,表情痛苦;医生手拿处方,处方上写着”当归每周两次”的字样;老人的儿子则左手扶着额头,表情愧疚。寓意:只有孝老敬亲,才能家庭和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读懂漫画中的要素,要素包括:”人”“物”“对白”等。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如”当归每周两次”。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画面由医生、老人、老人的儿子这三个人组成。老人患了”孤独症”,医生手上处方写着”当归每周两次”的字样,用以告诫儿子。寄寓着”只有孝老敬亲,才能家庭和美”的道理。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8页。第二部分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8页。(5~20题5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5~6题。(5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5.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2分)6.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3分)[答案]5.1)夏季。雨、青草、池塘、蛙。2)春季。花、雨、蜂蝶。6.《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象是:黄梅时节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诗歌大意是: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蜂蝶追捉春色,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描写的景物有:花、雨、蜂蝶,通过”花间菱”等景物可以判断季节是春季。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约客》中提到:”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意思是说:”等候朋友如约来下棋已过半夜,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枰上。”从夜已过半,表明朋友还没有来;”闲”字用得很妙,表明当时是自己一个人,也证明朋友没有来,突出了诗人在等待朋友来。《雨晴》中提到:”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意思是说:”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情。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9页。(《北冥有鱼》)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9页。[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齐谐》者,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3)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故曰:教学相长也。9.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3分)10.乙文多用对偶句,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效果?试举一例加以分析。(4分)[答案]7.(1)记载(2)气息,这里指风(3)困惑8.(1)用力鼓动翅膀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2)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9.示例:鲲鹏展翅鹏程万里鲲鹏之志九万里风鹏正举10.”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举例略。(意对即可)[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词语。(1)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2)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3)教然后知困: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1)怒:奋起。若:好像。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2)故:所以。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9.本题考查成语或诗句积累。示例:成语:鹏抟九天、鹏抟鹍运、万里鹏程、鹏游蝶梦、鹏霄万里、鹏程万里、凤翥鹏翔、鹏路翱翔、鹏鴳齐致、万里鹏翼、鹏抟鹢退;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李白;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天台晓望》李白。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0页。10.本题考查对偶句的作用。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多使用对偶句,例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层层递进,文气贯通,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0页。[参考译文]乙: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学会放弃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②将欲取之,必先予之;③有所失,才有所得;④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⑤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放弃和获得结伴而行,相辅相成。⑥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而又不断获得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放弃了团聚,便有了千里之行;我们放弃了侥幸,便有了事业成功;我们放弃了安逸,便有了精彩的人生;……在这里,放弃了已经超越了丢掉的含义,升华成了一种生存的艺术。⑦放弃,是一种理智。生活中”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毕竟很难遇上,而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事情却经常需要我们决断。此时,知其两者兼得不可能,而不再去作无谓的努力,是一种理智;在两者的取舍上,分清孰轻孰重,作出正确的选择,也是一种理智;在选择后不再瞻前顾后,徘徊观望,而是全力以赴去把选择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使它成为自己人生精彩的一笔,更是一种理智。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1页。⑧放弃,是一种胆识。人,大都有一种惰性,一旦熟悉了一种环境,进入了一种状态,获得了一种满足,就习惯在这种轨道日复一日的运转下去,即使有了更适宜的运行轨道,他也会犹豫再三,难以决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放弃现实的,去争取未来的;放弃熟悉的,去开拓陌生的;放弃稳妥的,去承担风险的;……这里的放弃,实际上正是为了人类潜能的拓展、开辟创新的起点、增加生命的内涵。而面对这种放弃,又确实需要一种胆识,一股勇气,一份远见。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1页。⑨放弃,是一种境界。据接生的护士讲,人生下来时,两只小手攥得紧紧的,好像要把得到的一切都牢牢抓在手里。其实抓在手里的,就未必是真正需要的,真正有价值,真正值得付出的。可是,要让人放弃,又很不容易。须知,人生如同登山,只有登上那高高的山巅,才能领略风光的绮丽和无限,才能感受人生的美好和壮观。可是,负重是很难高攀的。只有丢掉各种负担的羁绊,放弃各种物欲和杂念,才能解放精神,一身轻松,满面春风地上路,向着高远的目标攀登。此时,放弃得越多,则行之越远,人生越灿烂。⑩为了高品质的人生,我们需要学会放弃!(选文有改动)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2.文章从哪三方面论述了”放弃升华成了一种生存的艺术”?(3分)13.第⑦段画线句子阐述了三种”理智”,这三种情况可以调换位置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答案]11.为了高品质的人生,我们需要学会放弃12.放弃,是一种理智;放弃,是一种胆识;放弃,是一种境界13.不可以。这三种情况是按照决断,选择,全力以赴去做的逻辑顺序阐述的[解析]11.考查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看法,且是正面的观点,态度很明确。其次,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提炼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根据标题”学会放弃”和结尾”为了高品质的人生,我们需要学会放弃!”即可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通读文章,根据第⑦段”放弃,是一种理智”,第⑧段”放弃,是一种胆识”,第⑨段”放弃,是一种境界”即可概括提炼出答案。13.考查对语句逻辑关系的理解。根据”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事情却经常需要我们决断”可知,第一种”理智”强调的是”决断的理智”;根据”分清孰轻孰重,作出正确的选择”可知,第二种”理智”强调的是”选择的理智”;根据”全力以赴去把选择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可知,第三种”理智”强调的是”全力以赴,付诸行动的理智”。而”决断”“选择”“全力以赴”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此不能调换位置。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5分)卖板栗的父子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2页。梁艳飞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2页。①如往常一样,晚饭后七点半,我来到河堤上散步。我又见到了他。②他在我居住的小区旁的河堤上卖板栗。播音器里重复播放着”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钱啊,不要钱。”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味。连续几年来,他都在这个地方卖板栗,从不间断。③最初记住他,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坐在贩卖板栗的三轮车前座上,两岁多,正自顾自玩耍。为了孩子的安全,前座已被他用木条围成四方形,坐在其间,下不来,也掉不了。孩子太小,玩耍过后,想要父亲陪伴。见父亲许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里左转右跳,嗷嗷大哭。可他不想丢了生意,开始一边忙一边大声训斥,想借助声音的分贝大,让孩子乖乖听话、安静地坐下。这时,孩子越发感到委屈,哭声更加响亮,眼泪、鼻涕、污垢,在脸上乱成一团。哭声再响,也扭转不了局面,父亲依然继续他的忙碌,为顾客耐心挑选栗子,语气和善,一脸笑意,与刚刚训斥孩子的口气截然相反。这一刻,赚钱重要。④男人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体形结实、皮肤偏黑,明显是在太阳下劳作时间过长形成的。他与顾客交流的声音大,责骂孩子的声音更大,每次见到他,我都会留意那个孩子。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前问他,孩子的妈妈去哪里了?⑤他说,走了。⑥走了。他没有多说,只有这两个字。⑦之后,我见到他们多是在河堤上。他与他,一大一小,相互陪伴,彼此慰藉。在夜色下费力地讨要生活。有时,看到孩子哭泣的脸,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点卖完,好早一点带着孩子回家。⑧一日傍晚,我见到他们,孩子没有坐在车上,而是在他周围转圈玩游戏。细细一看,孩子腰间捆有一根长长的绳,另一头捆在车架上。为防孩子走失,又不影响生意,他只能将孩子像小狗一样捆在身边。孩子没有同伴,一个人玩,周边灯光昏暗,蚊虫乱飞,近处是父亲的叫卖声、来往不息的人群、嘈杂刺耳的车鸣。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村庄和暗黑无边的夜色。摊前人来人往,板栗越来越少,男人忙手中的营生,眼光时不时落在孩子身上。⑨再过一段时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处找寻的眼光,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他补充了一句,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脸上依旧溢着笑。⑩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隐藏在浩瀚的夜色里,我无法断定他们幸福与否,只希望,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孩子身在学校,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⑪河提上,只留父亲一人能继续卖板栗。⑫炒板栗很香,远远地就能闻见。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夜,只有清香。(摘编自2020年5月《散文选刊》)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3页。14.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3页。A.这篇散文具体讲述了作者四次买板栗的经历。B.这篇散文以男人的家庭变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C.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同情与祝福。D.这篇散文结尾直接点明了”地摊经济”的紧荣。15.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16.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17.这篇散文第⑦段”彼此陪伴,彼此慰藉”与第⑩段”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前后照应,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3分)18.这篇散文三处加点的地方都提到”钱”。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答案]14.C15.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笑”写出了男子的高兴,看出这位男子非常重视读书,他认为孩子读书就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孩子的生活会更好,而”千斤重担”则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种担心,担心其会像自己一般生活艰难。男子因为孩子能够通过读书获得更好的未来而笑,表现了男子对儿子的爱和对儿子的期待。16.”黑暗的夜里”指真实的黑夜,指孩子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不得不在黑夜里和父亲出来摆摊卖栗子,同时,也是喻指孩子过去的生活。但是,因为读书,这个孩子会有更好的未来,不会如同黑夜一般没有希望,而是充满光明,表现了作者对这对父子的祝福。情。18.第一处,试吃板栗不要钱,吸引顾客,突出了男子的朴实;第二处,男子对待孩子严厉,对待顾客态度温和,原因是赚钱很重要,突出了其经济条件的艰难;第三处,这里指对男子而言,幼儿园全托花的钱比较多,但是他却很高兴,因为他认为去幼儿园读书很重要,能够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表现了男子对儿子的期望和爱。[解析]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4页。1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A.只有文章第⑦段提到了”我”买板栗,但文章并没有具体的四次买板栗的经历,结合第①段、第③段、第⑧段、第⑨段段首句可知,文章具体讲述了作者四次见到男人的印象。选项说法错误;B.线索要贯穿全文,而男人的家庭变故只在文章的第④⑤⑥段提到,男人的家庭变故不是文章线索,应是以男人卖板栗为线索来结构全篇。选项说法错误;C.结合文章第⑦段”有时,看到孩子哭泣的笑脸,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点卖完,好早一点带着孩子回家”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子父子的同情;结合文章结尾段落”炒板栗很香,远远地就能闻见,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友,只有清香”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祝福。选项正确;D.文章写的是卖板栗子父子的亲情和生活,和”地摊经济”无关。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4页。1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是神态描写,用”笑”这个神态表现了男子的高兴,结合文章第⑨段”再过一段时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处找寻的眼光,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可知,这里交代了孩子的去向,而后面特意补充了一句”读书去了”,男子因为孩子去幼儿园读书而高兴,表现这位男子对于读书的重视。”似已卸下千斤重担”是心理描写,男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现出如释重负,并非是因为孩子不在身边而感到轻松,而是因为孩子去幼儿园读书而感到轻松,在男子看来,读书意味着另外一种生活,和他不一样的生活,更有希望和未来的生活。故这句话写出了男子因为孩子去幼儿园读书的快乐和对孩子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孩子的爱。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⑦段”在夜色下费力地讨要生活”等句子可知,”黑暗的夜里”是实指,指的是孩子不得不和男子在黑夜里卖板栗,生活艰难。结合⑫段”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夜,只有清香”可知,这里的”黑暗的夜里”是喻指,指的是男子和孩子过去的生活,像黑夜一样没有光明、希望,只有艰难和困苦。而这样的艰难的生活会因为读书而发生改变,读书能给这对父子带去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希望,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这对父子的祝福。1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此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在结构上,这两句话前后照应,能够使文章结构严谨,搭配衔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在内容上,”彼此陪伴,彼此慰藉”这句话指卖板栗父子俩在困境、艰难的生活里互相陪伴、彼此慰藉,写出了他们之间的父子亲情的深厚,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故这句话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感染力。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5页。18.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第一处提到钱是在文章第②段,结合第②段”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味”可知,男子这里提到的”不要钱”是指试吃不要钱,从这里可以看出男子做生意的朴实。第二处提到钱是在文章第③段,结合”语气和善,一脸笑意,与刚刚训斥孩子的口气截然相反”可知,男子对待哭闹的儿子态度非常的严厉,对待顾客却很和善,这样的不同是因为顾客买东西能够给男人带来金钱上的收获,对于男子来说,赚钱很重要,重要到超过儿子一时的不高兴,结合前后文可知,男子不是不爱儿子,”这一刻”突出了只在这个短时间里,赚钱地位超过了儿子,进而表现了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好。第三处提到钱是在文章第⑨段,结合”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脸上依旧溢着笑”可知,男子提到幼园全托的费用对于他来说是有些高的,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男子却很高兴;结合”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可知,男子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够读书,这一点好处超过了钱有些多的弊端,看出男子对于孩子的读书非常重视,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拥有更好的未来,改变生活,这里面流露着男子对儿子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儿子的深厚的爱。语文中考一模试题(附答案解析)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5页。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9~20题。(8分)19.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共4分)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缝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