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1页
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2页
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3页
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4页
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演示文稿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优选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好目标的五个基本特征: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chieveable——能达到的result-oriented——结果导向的time-limited——有时间限制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课程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2、掌握学习与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3、学会如何学习4、学会如何在将来的生涯中教学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课程学习内容:1、心理学概述2、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3、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学习与发展心理学课程学习要求:1、不缺课、认真听讲(平时成绩占10%)2、认真完成课程作业(期中成绩占30%)3、认真做好期末复习(期末考核占70%)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定义2、科学心理学的建立3、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4、发展心理学概述5、教育心理学概述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定义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不仅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还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学的英文意思是“psychology”,原意指研究“灵魂”的科学。到了近代,“灵魂”一词逐渐被“意识”取代。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1、冯特与“内容心理学”冯特所首创的心理学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之为“内容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内容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省”。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2、布伦塔诺与“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认为,我们看见或思考事物,所看、所思的事物(意象,观念)是意识的内容,看和思的对象,并非心理学的对象;看和思等意识的动作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2、布伦塔诺与“意动心理学”知觉活动、组合活动,理会活动,欲望活动,意志活动等,这些机能等于布伦塔诺的意动。意动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内省”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3、铁钦纳与“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3、铁钦纳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内容,意识可以分为感觉和情感;铁钦纳: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构造,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情感和意向。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主要是“内省”,但也包括“实验”。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4、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诞生于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分别称为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使美国本土的第一个心理学流派。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4、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杜威、卡尔、安吉尔;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卡特尔、伍德沃斯、桑代克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实用,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应该包括“内省”,也应该包括“实验”,只要研究需要就行。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5、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省”的研究方法不仅容易让研究结果产生误差;而且实验室的“内省”研究太深奥,容易远离大众。华生建议用“刺激——反应”的条件反射法来研究心理学。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5、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是外在的,反应也是外在的。研究外在的刺激引起外在的反应既方便操作也容易被大众理解。批评:华生的心理学被称之为“没有头脑”的心理学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5、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后来者:斯金纳、班杜拉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广告、心理咨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6、格式塔心理学派基于华生等人的“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只考虑“单个的刺激引起单个的反应”的研究模式受到了批评,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研究“整体的行为”,即“完型”,德文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就是“格式塔”。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7、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社会中出现的战争、剥削、欺诈、掠夺等现象,都是受到人的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影响所谓“无意识”就是指影响我们生活的深层次的欲望以及动机等。这些无意识在我们清醒的时候不被我们所觉察。无意识的形式:口误、笔误、梦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7、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快乐的冲动或愿望都与“性”有关人的两个本能:生的本能、死的本能人格的组成:本我、自我、超我人的人格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7、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在心理咨询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梦的解析、自由联想、催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被称为影响我们生活的第二大势力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8、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的三个原则: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人本主义心理学自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9、认知心理学或者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脑比做电脑,用电脑来模拟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们可以借助于更精密的仪器来研究人的心理。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心理学理论与流派总结:意识行为潜意识意识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的前身是儿童心理学,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在中世纪,人们一般把儿童当成没长大的成人,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人的心理特点一样,不需要特别关注。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或称做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包括民族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和个体心理发展;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年龄阶段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大块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意识和注意心理特征:能力和人格(气质与性格)心理动力:兴趣、动机、价值观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随着年龄的发展,人类个体的这些心理内容有些什么特征。比如: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以及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等。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另一个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3、关于心里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2、年龄特征的研究比如说,责任心以及叛逆问题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纵横交叉研究跨文化研究设计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学科的诞生。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与管理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章: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概述2、儿童感知觉的发展3、儿童注意的发展4、儿童记忆的发展5、儿童思维的发展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认知发展概述儿童认知发展是人类个体的认知在婴儿至青少年时期中的发展。它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认知发展概述心理学家指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在各种特殊活动中显露出来的。5岁儿童的活动已经具有初步的目的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发育已经接近成熟水平,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进行交际。

6岁时,语言的运用便有相当的技巧,在读、写、算以及用石头、木块、玩具进行创造性活动等方面,均有进步。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认知发展概述到了7岁,儿童在阅读、绘画、创造性游戏等活动中,目的性更强,且能做自我批判,他们开始独立阅读神话、寓言等,寻根问源的倾向出现了。到了8~9岁,阅读的兴趣有所扩大和加深,已经开始着手搜集自己喜欢的石头、虫子、邮票等,并且广泛地阅读各种内容的书籍。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认知发展概述在10~12岁这段时间,儿童的分化性兴趣、独立工作的能力、积极而严密的科学推理能力均有发展。许多儿童能做读书研究,就某一个特别有趣的题目,写出教有创见的报告。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认知发展概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智慧或智力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儿童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量变和质变。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发展的结构: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概括性,可迁移)、同化(以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过程,图式产生量变)、顺应(改变原有图式建立新图式,接纳新事物,图式产生质变)、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活动的平衡,是认知发展的动力因素)T+I→AT+E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发展的因素:成熟(机体的成长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物理环境(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前者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后者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旨在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等)、平衡(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具体运算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3)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速率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并不是同样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4)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使儿童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时,会激发儿童进行思考,因为同伴间地位平等,儿童不会简单地接受对方的想法,而试图通过比较、权衡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儿童的去自我中心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4)教师常扮演权威的角色,儿童会养成被动接受“正确”答案的习惯,丧失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因而它们都受生物学的规律所支配;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个体的发展既包括种系的发展的成分,也包括历史的发展的成分。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维果茨基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表现为人凭自己的愿望和意志保障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增强。儿童的概括抽象是依靠语词等符号系统为中介而实现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变化和重新组合性增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优势过程是不同的。第四,心理活动的个别化。随着儿童的活动与交往形式的不断内化,儿童意识系统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性质,使心理活动表现出个别化的特征。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维果茨基对发展与教学关系的论述为了解决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就是儿童现实发展水平,它是指儿童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水平;第二种就是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所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维果茨基对发展与教学关系的论述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最近发展区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个阶段又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维果茨基对发展与教学关系的论述维果茨基指出,“学校中教学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好比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关系一样”。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对发展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学校教学的任何学科总是建立在未成熟的基础之上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维果茨基对发展与教学关系的论述这并不是说教育不要顾及儿童发展的实际水平,不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而是说一个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只有在这两个阈限之间教学才能取得成效。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概述2、儿童感知觉的发展3、感知觉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概述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直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整体的反应。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概述感觉的基本研究: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感觉的基本特性: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儿童感觉的发展儿童知觉的发展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感知觉的发展3、感知觉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观察力及其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的特点: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顺序性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感知觉的发展3、感知觉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观察力培养(一)观察前要做好观察的准备1.明确目的与任务;2.丰富相应的知识(二)观察中培养观察的技能1.有顺序地进行;2.多感官的活动;3.有积极的思维(三)观察后及时总结观察结果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着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儿童注意的发展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2.具体、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上占主导地位;3.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向主动逐渐发展;4.小学生的注意逐渐具有计划性;5.小学生的注意仍然带有情绪色彩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注意的发展儿童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2.注重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3.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注意的发展儿童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二)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1.明确学习目的以引导注意2.激发学习动机以增强注意3.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4.加强与学生间的双向沟通(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的定义:记忆是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记忆的种类:(1)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2)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的阶段: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记忆的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保存容量与保持时间的区别***信息在三个记忆系统中的转换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记忆的发展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1)、适当利用无意识记,重点培养有意识记;(2)进行意义识记的培养;(3)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4)及时复习,防止遗忘;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记忆的发展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5)让学生在积极情绪中记忆;(6)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记忆;(7)指导学生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8)利用过度学习原则;(9)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常规思维、创造思维;(3)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思维的举例——问题解决问题是指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问题解决则是指填补空隙的过程。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的举例——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儿童思维的发展儿童思维的发展(见Word文档)儿思维能力的培养(1)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明确思维的目的和方向。(3)思路开阔,知识充分,方法得当。(4)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章:儿童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第一节:儿童的人格发展第二节: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第三节:儿童的同伴关系发展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发展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儿童的人格发展1、人格的基础知识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社会中形成的、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定的行为倾向的总和。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儿童的人格发展2、人格的结构理论:(1)艾森克把人的人格分成神经质、外向性、精神质(2)卡特尔把人的人格分成16个维度(3)大五人格理论把人的人格分成五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儿童的人格发展3、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讲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弗洛伊德将人格的发展阶段划分成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儿童的人格发展3、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成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不信任(2)自主——羞怯和怀疑(3)主动——内疚(4)勤奋——自卑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儿童的人格发展3、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成八个阶段(5)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6)亲密——孤独(7)繁衍——停滞(8)自我整合——绝望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儿童的人格发展4、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见Word文档)对待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的发展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发展性格的情绪特征的发展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发展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定义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与心理动力的认识与评价。2、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1)自我概念及其发展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1)自我概念及其发展反映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8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2)自我评价及其发展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2)自我评价及其发展评价他人的行为——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3)自我体验及其发展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3)自我体验及其发展自我体验的具体表现——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即自尊、自卑等自我情绪体验。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3)自我体验及其发展自我体验的具体表现——成功体验与失败体验:一般与工作是否取得成功有关,但它们还决定于自己的期望水平,这就是说,客观的我所取得的成绩虽然已达到了社会的水准之上,但能否产生成功体验,还要看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要求,即期望水平。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3)自我体验及其发展自我体验的具体表现——自豪感与羞愧感:一般来说,自豪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理想自我形象相符合时产生。羞愧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未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形象的要求而产生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3)自我体验及其发展自我体验的具体表现——内疚:内疚与羞愧不同,羞愧是感到自己比不上他人,偏重于个体的智慧,认为自己努力不够,对社会贡献少于他人;而内疚是由于自己的行为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侵犯了他人利益而受到良心上的责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感到“对不起”父母、师长和领导。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悦纳自我(三)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自我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儿童的同伴关系1、同伴关系含义与功能同伴关系的含义:同伴关系(peerrelationships)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儿童的同伴关系1、同伴关系含义与功能同伴关系的功能:(1)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2)赋予社会知觉的功能(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9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儿童的同伴关系2、小学生的同伴交往特点(1)同伴交往的年龄特点第一阶段:得失阶段。出现在小学二三年级。第二阶段:常规阶段。出现在小学四五年级。第三阶段:移情阶段。开始于小学五年级。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儿童的同伴关系2、小学生的同伴交往特点(2)同伴交往的性别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随年龄增长更明显。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儿童的同伴关系3、小学生同伴交往的不良心理表现在同伴关系中,随着同伴交往的数量和交往质量的变化,学生在交往过程的角色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分化为三种形式,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嫌弃型和孤立型的学生在班级中属于处境不利学生,即不受欢迎的学生。

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儿童的同伴关系3、小学生同伴交往的不良心理表现不受欢迎的学生的特点:(1)怯弱心理、(2)自卑心理(3)自负心理、(4)逆反心理(5)倔强心理、(6)嫉妒心理(7)自私心理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儿童的同伴关系4、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1)纠正不良心理树立交往信心(2)组织多彩活动提供交往情境(3)理解交往原则端正交往态度(4)讲究交往技巧沟通从心开始学会结交新朋友、学会倾听和交谈、学会赞美和感谢、学会拒绝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和情感概述(1)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主观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情绪、情感的构成:客观刺激、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外部反应。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2、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人类的基本情绪欢乐、悲伤、愤怒、恐惧(2)情绪的种类心境:弥散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人逢喜事精神爽激情:短暂而强烈的情绪状态,如:大怒应激:突如其来的紧张状况而引起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2、情绪和情感的种类(3)高级社会性情感的种类道德感:个体与他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理智感:认知活动中获得的情感,如求知欲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判断客观事物从而引起的感觉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3、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1)整合内外部线索理解情绪多种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小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更为丰富;小学生情感整合水平逐渐提高(2)依据社会道德标准来发展情感对表达规则进一步遵守;社会比较是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主要参照指标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3、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3)自我调节策略更加多样和复杂也就是说,逐渐丰富的情绪情感使小学生在情绪情感的表达上逐渐表现出“有心计”。其缘由就是小学生对更加多样和复杂情绪情感逐渐学会了自我调节策略,即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应该表现怎样的情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是不能率性而为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0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4、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1)增强理性认识(2)联系社会现实(3)培养调控能力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5、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案例分析一个在家长眼里很省心,教师眼里很听话的小学五年级的女学生,她性格内向,从小就不愿意多与人说话,挺要强,也有些敏感。她心里如果有什么事,父母追问好久,她才肯慢慢说出。然而在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之前,她却做出了一件使教师吃惊、使家长不安的事情。因为老师的不当批评,下课后,她趁同学不注意,拿起铅笔刀往自己手臂割了六刀。回家后被家长发现,在家长再三追问下,才说了实情。家长听了,吓得不得了,赶忙将此事通知了班主任。班主任专程来看望她,并主动承担了自己批评上的失误。她当时的表现还好,似乎被老师的探望所打动。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5、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案例分析家长以为,此事到此已经结束,不会再有什么其他问题。谁知没过几天,她竟然服毒自杀,幸好没造成严重后果。经过了解,原来小组长因其未参加卫生值**公开批评了她,她觉得这是老师和同学联合起来整自己,这样挨人整没意思,这时她下意识想到了死,并模仿电影里服药自杀的场面,演出了这一幕险剧。问题:如何调节情绪?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学习的行为主义理论第三节:学习的认知主义理论第四节: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学习概论1、学习的定义行为主义倾向的学习观点——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认知主义倾向的学习观点——加涅说“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为成长过程。”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学习概论2、学习概念的三个特征(1)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2)变化要比较持久(3)变化要由练习或经验引起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学习概论3、学习的分类(1)冯忠良的分类模式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2)加涅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学习概论3、学习的分类(3)奥苏伯尔的分类模式第一: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第二: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学习概论4、影响学习的因素(1)内部因素认知结构(知识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人格(2)外部因素课堂氛围、班风校风、学生人际关系、竞争与合作、教师特征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联接说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试误说桑代克用动物做实验,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1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有效学习的条件——强化2、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1)强化理论:强化是使行为反应发生概率增加的事件。(2)强化的分类:正强化、负强化;直接强化、间接强化、自我强化;定间隔强化、不定间隔强化、定比率强化、不定比率强化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3)间接强化——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自我效能感:自己对自己是否能达到某种结果的预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自己是否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4)塑造:塑造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5)程序教学(机器教学)程序教学的五个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低错误率原则、及时强化原则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学习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神经通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学习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学习的条件——控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清晰性和可辨别程度等,对于有效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是有作用的。2、代表人物托尔曼(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科勒(学习是形成一种完形)、布鲁纳及奥苏贝尔(学习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1)托尔曼的理论位置学习实验——学习就是形成一种认知地图;潜伏学习实验——没有强化学习也能发生;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2)布鲁纳的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三个阶段;儿童的三种表征形式包括:动作式表征、映像式表征(表象性表征)、符号式表征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2)布鲁纳的理论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优点——可以提高学习的潜力、培养内部动机、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技巧、有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注重学习的内部动机。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3)奥苏贝尔的理论学习的分类——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性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2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3)奥苏贝尔的理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个体应该能理解材料的意义;个体应该有有意义的心向。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3)奥苏贝尔的理论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找到新知识与其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3)加涅的理论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及对外界信息的摄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输出的过程。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系统:操作系统、执行系统以及期望和预期系统。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3)加涅的理论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主要教学事件——激发动机、把目标告诉学生、指导注意、刺激回忆、提供学习指导、增强保持、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做作业并提供反馈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1)知识观——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1)知识观——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2)学习观——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3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3)学生观——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3)学生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1)支架式教学定义: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1)支架式教学的环节第一步: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第二步: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1)支架式教学的环节第三步: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1)支架式教学的环节第四步: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1)支架式教学的环节第五步: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2)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2)抛锚式教学的环节第一步: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第二步: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2)抛锚式教学的环节第三步: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四步: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4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2)抛锚式教学的环节第五步: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1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3)随机进入教学: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2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3)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第一步: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第二步: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3)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第三步: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3)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第四步: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3)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第五步: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五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动机概念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2、动机的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3、动机的分类生理性动机——饥饿动机、睡眠动机、性动机、母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利动机4、学习动机分类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动机至少可以分为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本文档共177页;当前第15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2分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4、学习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是要求理解、掌握知识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或解决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