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导书写“哄、骗”。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和分角色朗读。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和实验认识“动手做”的意义;2.领会朗志万设计问题的目的,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透明杯子,筷子和米;课件、生字卡;水、透明的小鱼缸、石头;【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课前谈话:同学们,大家好,能跟大家一起上课我特别高兴,所以今天我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几个我的伙伴来给大家送福利,首先我的机器人小宝他想为大家高歌一曲,大家欢迎吗?(欣赏歌曲)2.教师:歌里说人有两件宝,他们是——学生:双手和大脑教师:是啊,双手和大脑,这节课就要用到这两件宝了,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准备上课——二、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2.教师:同学们,陈老师能跟大家一起上课实在是太高兴了,所以我也要给大家表演一下我的独门秘技,我说能用筷子提起这个装满米的杯子,你们相信吗?好,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教师实验)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教师:老师有没有哄骗你们?学生:没有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哄骗”吗就说没有?学生:知道,就是骗人。2.教师:大家都知道啊,你们的大脑真是了不起,那我们来读读它吧。3.教师:同学们,这两个字啊不仅要求我们会读,还要我们会写呢,请大家看看我们在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师板书范写。4.教师巡视,提醒书写姿势,发现问题书写,展示台展示。四、初读课文,提出问题1.教师:同学们,“哄骗”这个词语还藏在了文中的一个句子里,谁能帮我读一读?(指名读)2.教师:同学们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学生自由答)3.课件出示问题总结,提出要求: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快速地读课文,读完课文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4.学生自读课文,讨论,教师巡视。五、品读课文,随文识字(1)、解决第一个问题:谁哄骗了谁?并集中识字1.教师:同学们,这三个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我们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谁哄骗了谁呢?学生: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教师:哦,这两个人是——学生:朗志万和伊琳娜2.集中识字“朗、志、伊、琳、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2)、解决第二个问题:朗志万提了什么问题哄骗他们?并随文识字1.教师:那朗志万提了什么问题哄骗他们呢?(学生答)2.教师:哦,别的东西放进盛满水的水杯水会漫出来?什么叫漫出来?真的会漫出来吗?好,老师准备了一块石头,我们看看什么叫漫出来,真的会漫出来吗?我请个小助手(随机选一名学生)孩子,一会慢慢放进去好吗?在你知道什么是漫出来了吧,就是——那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会漫出来?(学生自由答)3.教师:把其他东西东西放进去水果然漫出来了,金鱼放进去却不会这样,小朋友们相信他了吗?学生:相信了。教师:是啊,朗志万可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大家都相信他了,小朋友认真回答他,一个小朋友说——(点学生读),还有一个学生说——(点学生读)4.通过本意的理解,指导识字方法,认识“鳞”字。(3)、解决第三个问题: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他们?并随文识字1.教师:刚才说了小朋友想出的答案,那伊琳娜想了什么答案?(学生答)2.教师:觉得都不对,又想不出来,这可怎么办呢?(学生答)是啊,向妈妈求助,妈妈告诉——(学生读)3.教师: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实验呢?(学生个别读),结果发现——(学生读),同学们,结果可是跟大科学家说的不一样啊,所以他是什么心情啊,这个词你要读出她的心情(学生个别读),放到句子里呢?(指导朗读“哎呀”)4.教师:哎呀,真的跟朗志万说的不一样啊,伊琳娜是越想越生气,第二天就跑去找朗志万,说——(随机点,指导朗读)。5.可是,朗志万真的是要哄骗他们吗?学生自由回答(板书:讲道理)6.是啊,他是为了让我们明白道理啊,所以朗志万是哈哈大笑,他说——(学生读),(个别指导读、男女生读)(4)、拓展思考,检验成果1.教师:伊琳娜听了之后,笑了,她为什么笑了?她可能会说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有这样的怀疑精神和动手的能力,伊琳娜成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1939年还拿到科学家最大的奖项诺贝尔奖。有同学也想当科学家,那我们要向她学习哦。课文我们学完了,这么多生字词你掌握了吗?我来检验一下吧,如果做得好,我会请出我的第二位小伙伴哦。六、拓展阅读1.教师:同学表现不错,我的第二位伙伴小贝要送给大家一个小故事,叫做——《小马过河》,我们一起看看吧!(观看影片)2.故事听完了,小贝问大家了,结合我们本文你还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总结:是啊,课文告诉我们科学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再听完这个故事,我想改改,大家齐读一下。七、作业1.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且把朗志万告诉我们的道理记在心里。2.回家请你动手做做,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看会发生什么。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61人,男生31人,女生30人,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较高,有些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太感兴趣。从平时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部分平时的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因而在相对时间里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很差,影响全班的集体交流。上课发言情况方面,班中发言比较积极的只要一少部分,发言一般的学生近一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于几乎从不发言。同时,本班级的学生发言情况极不稳定,一是凭学生今天的学习兴趣,若学生今天学习兴趣高涨,发言比较积极,若是今天学习无兴趣,则课堂上一言不发;二是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若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发言积极,若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发言则很少。学习这节课时,孩子们正处于低年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察事物往往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地模仿行为,活动的依赖性较强。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为了激发学生学生探究的兴趣,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着重观察两次实验:一是导入时的筷子提米实验,不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哄骗”这个词,二是亲手做水漫出来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三是在初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基础上进行拓展,观看《小马过河》的故事,推而广之“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可以说,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亲眼所见,亲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有效轻松地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较为深刻地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通过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效果分析《动手做做看》选自鲁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章记叙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首先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为什么?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孩子中只有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真知,明白了朗志万真正的目的。这是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是一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要留心身边的事物,从小事做起,利用身边的材料经常自已动手做做看让其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在识字方面还是以分散、随文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随机学生字,最后复习巩固。我以歌曲《人有两件宝》跟孩子们对话,为学生创设动手和动脑的情境,孩子们在一年级曾学过这首小儿歌,所以歌曲一放,孩子就很快的进入到我所创设的情景中,课前创设情境效果较好。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筷子提米的实验,从动手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引出“哄骗”这个词,孩子们虽然猜到我可以完成但还是会有所怀疑,所以最后实验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我的言而有信,理解了“哄骗”的意思。当孩子们理解了“哄骗”的意思后,顺势指导书写,在书写上我就是指导学生先观察再下笔,再评价发现的问题,最终在书写上达标。指导书写的环节,孩子们的学习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时间上有些拖长,导致课程多少有些前松后紧。然后把“哄骗”放到语境中,出示句子,让孩子从中发现文中的重要问题,形成线索,以学定教。这篇文章比较通俗易懂,孩子们预习也比较充分,所以可以很轻松的提出问题。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找出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质疑,当学生对他的问题弄明白后,我让学生找出朗志万提问后,小朋友们的反应是怎样的?让学生知道其他小朋友深信朗志万的话,而伊琳娜却对他的问题有了疑问。然后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重点环节,伊琳娜在遇到问题时她的办法是什么呢?回家问妈妈。但是伊琳娜的妈妈非常了不起,她并没有直接告诉伊琳娜结果,而是给了她一句有启发意义的话“不要光想,动手做做看。”这句话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有启发意义,因此我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展开,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妈妈的鼓励下,伊琳娜动手去做了,但是结果却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这时我重点抓住“哎呀,和朗志万说得不一样,水漫出来了。”一句让学生猜测伊琳娜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并且让学生带着这种惊奇、惊讶来朗读这个句子,力求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我训练朗读的时候最多的是让孩子们化身为人物,体会他的心情,所以在朗读中我说的最多的是“我请一位伊琳娜或者我找一位郎志万”,孩子们角色扮演之后就可以很好读出人物的心情,对朗读也充满兴趣。因为学生还是低年级,所以我设计了随文识字,把识字放到语境中,或者用生字来串联课文,不但加深印象还能帮助理解。有些生字不易串联课文的就集中识字,训练孩子的识字方法,孩子可以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效果很好。但是在讲“漫”字时,我结合生活识字,问孩子们还有什么会漫出来,我班孩子说的较少,而在另一个班讲课时孩子还能说出可乐、洗手液、洗澡水等,可见我班的孩子在观察生活方面还要加强。拓展部分,播放《小马过河》的视频,孩子们很有兴趣,也基本可以从“科学家说的话”过渡到平日生活中,但是我个人认为拓展深度还是不够。一节课上完后,总的来说基本完成可本节课设置的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也比较有兴趣。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课堂的节奏不够紧凑,教态不够放松,导致时间上的紧迫和节奏上的前紧后松。教材分析《动手做做看》选自鲁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妈妈对伊琳娜说,“你动手做做看!”朗志万告诫孩子们,“要动手做做看。”几个小朋友在听了朗志万提的“奇怪”的问题后,是不是动手做做以后再回答的呢?朗志万到底“哄骗”小朋友没有呢?伊琳娜为什么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高兴地笑了?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伊琳娜会说什么呢?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在学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伊琳娜想到的,我们的学生想到了吗?课后“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思考,把读、思、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可以在读中思考,想好再说,说后再写;也可以在读中思考,想好就写,写完再说。《动手做做看》是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是一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要留心身边的事物,从小事做起,自已动手做做看,让其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孩子们处于低年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地模仿行为,活动的依赖性较强。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评测练习一、课上练习书写“哄骗”1.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2.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然后自己在本子上练习写,教师巡视;3.利用展台,投影学生作品,大家评价,总结写好字的诀窍;4.再次练习二、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多种形式读,练习、展示。三、随文识字随着课文内容识字,并检验生字掌握情况四、检测道理在初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基础上进行拓展,观看《小马过河》的故事,推而广之“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五、作业1.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把朗志万告诉我们的道理记在心里。2.回家请你动手做做看筷子提米的实验吧。六、课下巩固作业1.我会读,连一连。āilínyīnàlǎnghǒngpiànlín朗伊鳞哎琳娜哄骗2.比一比,组词语。漫()志()提()喝()慢()忘()题()渴()3.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一()杯子一()金鱼一()问题一()鲜花一()白云一()大风4.课外阅读苹果落地牛顿是一位大科学家,他从小热爱科学。一天傍晚,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牛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下落,不向天上飞呢?这里一定有什么道理。”于是他就专心去研究了。后来,牛顿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原因,是地球有吸引力。⑴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喜爱----好奇----用心----发明----⑵填空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开始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一写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笑了,她可能会对朗志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些要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语”的特点来。那么,素养从哪里来?能力从哪里来?“语”又应该指的是什么呢?具体在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中,就是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即通过字词的学习、朗读的体验、词句的理解等来提高素养,锻炼能力,体现语文味。《动手做做看》是鲁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备课时我发现这是一篇有着较强科学性的课文。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全文通过几次对话,塑造出一个敢于向科学家质疑的小女孩形象。课文鼓励学生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爱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渗透着在有趣的发现中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面对这样的一篇课文,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上成“思想课”或“科学课”。鉴于以上的考虑,我深挖教材,在“语”字上下功夫,紧抓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渗透三维目标。一、让字词的学习“丰满立体”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恰当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学习“漫”字,我先是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什么叫水漫出来,然后发散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漫出来,发现规律都是液体,从而认识“漫”字为什么带三点水的偏旁,从来理解和熟记生字。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生字较少,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实践、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教师适当予以点拨。1.自主识字。课下指导预习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随文识字,把识字放到语境中,或者用生字来串联课文,不但加深印象还能帮助理解。有些生字不易串联课文的就集中识字,训练孩子的识字方法,全班进行交流: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孩子们归纳出这样几点:⑴换偏旁识字:笋—伊哪—娜⑵偏旁归类识字:哎、哄⑶联系同学的名字识记:琳、娜⑷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鱼鳞的“鳞”⑸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二、让课文的朗读“充满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课标》对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品味这种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就不能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景物、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要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了。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感悟是至关重要的。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情趣,给人以启迪。伊琳娜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展开、发展而变化。我就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首先,我引出课题后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自然地问出了“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出示伊琳娜做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她发现科学家说的话并不正确时的惊讶、生气、着急的心情。在学生的体会达到一定程度时,指导学生体悟情感朗读。假如你就是伊琳娜,现在就有着这样的心情,会怎样说呢?还会做哪些手势呢?学生再体悟读,在练习朗读的同时配上适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朗读中内化语言,体悟情感。在表演伊琳娜来到科学家朗志万的面前时,学生还不由自主地声音提高了,语速加快了,气愤地质问“朗志万”。我认为朗读是不能孤立出来的,所以我训练朗读的时候让孩子们化身为人物,体会他的心情,所以在朗读上我说的最多的是“我请一位伊琳娜或者我找一位郎志万”。当然,这节课还有不少疑惑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1.动手实验部分如果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在家亲手做做,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会更加激发其他同学想动手做做的欲望和兴趣。2.思考—动手—结论,缺一不可,首先关键在于学会思考。动手做的前提是“怀疑”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阐述不是很多,以致拓展时,学生拘泥于“动手”。3.课堂的节奏不够紧凑,教态不够放松,导致时间上的紧迫和节奏上的前紧后松。4.在拓展部分,我想以读带读,进行升华和拓展,在这我有纠结了很久,我三个选择,一个是拓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简易版;二是《小马过河》的绘本版;第三个是视频版。考虑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还是局限在科学家里,所以就选择了《小马过河》,把道理拓展为别人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是用绘本还是视频,很是纠结。5.《小马过河》在小马过河受阻时应当让孩子自己想想,这样切合了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遇事要勇于实践。6.我班有个别学生课堂上学习习惯不好,听讲不认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