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中心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项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特性或者说实质性内容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既在保证用地数量的同时,形成合理的绿地布局;第二,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的规划,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减灾避灾绿地等体系的建立;第三,城市绿化特色的拟定,既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性质,针对不同用地的特点推荐不同的植物品种、配植方式,以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一、绿地系统规划技术路线目标导向:国际性风景旅游、滨海宜居城市要求下的城市绿地建设目标。问题导向:寻找问题、挖掘资源、实现绿地功能最大化。(1)绿地结构是否完整。城市绿地结构是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也是绿地与城市发展之关系的体现。结构是否合理、完整,直接决定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性与合理性,否则,绿地将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综合效能。(2)区域内自然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绿地,还包括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关的一切自然元素,例如:水系、山林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资源、农田以及果园等,对这些资源的有效保护,是构建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而对其有序合理的利用,是使之功能最大化的有效手段。(3)以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为主要目的公园绿地体系是否合理、完善。在城市绿地体系中,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这种休闲活动,随着人们活动时间的不同、活动内容的不同、使用交通工具的不同,是由一个自楼间绿地、社区公园、区级公园、市级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直至郊区风景名胜区这样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休闲绿地体系来承担的。二、绿地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一)绿地建设现状概况及分析2007年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总体水平(1)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绿地总量及发展特征分析根据绘制现状图统计,2007年底,整个金州以南城市绿地面积约31.4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8%、人均绿地11.1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约29.6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0.5平方米图表11-1:2007年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统计中心城市12345中心四区旅顺口区金州区金港区金石滩一绿地(公顷)31351915.239497.1685.942.8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7.88.78.22.248.74.31人均面积(平方米)11.19.026.03.924.364.8绿地率较低的街道主要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凌水街道以及原大连石油化工业集中的甘井子街道。绿地率处于中间水平的地区为无明显城市山体,地势较平缓,开发建设较早的大连老城区,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站前及周边区域为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与建筑密度居高不下,地皮价格寸土寸金。许多建成区早已形成定式,难以打破。想在原有的建筑中插入一片绿地十分困难。现有绿地大多为街旁绿地,和交通性广场的绿化。总的来看,具有精品园林的良好视觉效果,但实际上这些区域绿地空间被挤占,空间环境的品质呈下降状态,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地与周边的绿地产生了断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不断向空中延伸,城市道路桥梁不断增加,虽然形成了大面积的绿地,增加了绿地总量,但这些绿地并不适合人们游憩、休闲的要求。由图11.2可知,在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量上,大致呈现出与绿地率相似的分布,同样是南部老城区沿海几个街道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量较高,这与几个大型市级公园在此区域的建设同样密不可分。另外一处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量较高的片区出现在城市北部泉水街道与大连湾街道,虽同属于城乡结合部,但泉水街道属于有整体规划开发的新区,绿地建设较系统完整,布局也相对均衡,人均指标高也是规划意图得到成功实施的体现。与此不同的是大连湾街道,除南端碧海山庄为集中的公共绿地,提高了人均指标外,其他地段绿地建设情况较为一般。人均公共绿地量位于中间层级的街道同样处于地势平缓,开发建设早的大连老城区,大部分街道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人。综合以上两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GB3①现状大连中心四区公共绿地建设天然资源导向性较强,大型公共绿地建设主要布置于南侧沿海或依托南部山体,使相应的区域绿化指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2\*GB3②经统一规划指导,整体建设的新区绿地建设较好,改建难度较大的老城区绿地建设推进难度大,难以形成系统。=3\*GB3③由于人口由老城区向外疏散,或自身绿地建设基础较差,造成兴华街街道、葵英街街道,凌水街道三处绿地率指标与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双低,日新街道、李家街街道、北京街街道、兴工街道、南沙街道虽绿地率指标处于平均水平,但人均公共绿地偏低的现象。图11.3中心四区公共绿地需要重点建设街道示意(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分析参考其他城市相应规模的绿地的服务半径,将区级公园服务半径确定为3000米,居住区级公园服务半径确定为1000米。市级以上公园由于服务于全市人民以及外地游客,其服务半径并不确定,也与公园在城市的分布位置无关,故在此不予画出。居住区级以下公园在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上属于其它用地类型中的附属绿地,故在总体规划层面不予具体表述。城建局统计资料中出现的“游园”概念,纳入“街头绿地”范畴,暂不考虑其服务半径。图表11-4:不同城市公园服务半径比较公园规模(公顷)公园等级服务半径(米)日本4地区公园10002邻近公园500上海1-4街道级10000.3-1区级500沈阳>1市民每天活动绿地500规模未明确城市公园3000大连平均12.04区级3000平均5.9公顷居住区级1000
图11.4中心四区区级以下公园服务半径覆盖范围图11.5区级以下公园服务半径覆盖小于50%街道分布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结论:凌水街道、辛寨子街道、机场街道、李家街道、春柳街道、兴华街道、中华路街道、革镇堡街道、泉水街道、大连湾街道缺乏公园服务半径覆盖。这些区域多分布在甘井子区及城乡结合部,反映了此区域在快速的城市建设进程中,虽然见缝插针,景观效果良好的“袖珍绿地”的建设起到了增加绿量与形成良好景观的双重效果,但如果从使用角度出发,用“可以进入并进行一定休憩活动”的公园标准衡量,此区域的绿地系统网络便存在较大漏洞。接下来将针对区级、居住区级公园进行详细分析。(3)区级公园绿地布局分析由图表11-5可知,中山与沙河口区区级公园密度高于西岗与甘井子区,说明这两个行政区绿地基础建设比较扎实;甘井子区虽然区级公园密度较低但人均公园个数仅次于中山区水平,沙河口区则相反,在公园密度较高但人均区级公园个数却偏低,说明沙河口区在承接中心区人口转移的同时没有跟进配套区级公园绿地建设。图表11-5:各行政区区级公园密度(3)居住区级公园绿地布局分析图11.6中心四区各街道居住区公园密度图11.7中心四区各街道人均居住区公园如果按居住区级公园平均服务半径1000米来衡量,由图11.6可知,除位于城区南部的星海湾街道、昆明街道、人民广场街道、葵英街道有充足公园资源外,其余地区均处于<0.5个/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城乡接合部以及城市中部的一些人口密度大,用地资源紧张的老城区甚至无居住区级规模公园建设。图11.7更表明在某些代表人口疏散方向的区域里,人均居住区级公园个数偏低。(4)公共绿地可达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方式)(5)绿地建设现实可能性分析参考《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规划但未建的公园中有市级综合公园2处,其中1处建设可能性较大;区级公园6处,均位于甘井子区,其中2处建设可能性较大;居住区级公园29处,其中10处建设可能性较大。另有规划带状公园9处,其中5处建设可能性较大。以上公园如果顺利实施,则可增加公共绿地面积435.57公顷。图表11-6:规划实现可能性较大绿地规划公园名称隶属行政区面积(公顷)市级综合公园石矿公园甘井子区279小计279公顷区级综合公园南山公园甘井子区28.9辛寨子公园甘井子区22.8小计51.7公顷居住区公园长江路公园中山区2.37学子园沙河口区4振工街沙河口区0.4振兴公园甘井子区16.7振连路公园甘井子区3.25泉水一号路南园甘井子区4.47南关岭公园甘井子区5.03姚家公园甘井子区7.25泡崖公园甘井子区45.2华鑫公园甘井子区16.2小计104.87公顷带状公园石槽游园中山区7.35红凌路西公园沙河口区15.7泉水河公园甘井子区85.69河滨公园甘井子区15.28大连湾滨海公园甘井子区19.7合计435.57公顷总计143.723、中心城市生产防护绿地现状根据实际测量,现状共有生产绿地??公顷,与城建局提供数据??公顷存在??公顷差值,考虑到城建部门统计数据往往将租用土地建设的苗圃也归为生产绿地上报,故现状数据以实测即国有苗圃面积为准。说明现有生产绿地远未满足生产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2%的要求。截止到2003年,大连市中心城区共有生产绿地113.18公顷。图表11-7:国有生产绿地现状一览表序号权属面积(公顷)1老虎滩海洋公园0.672西岗区风景林管理处1.163西岗区风景林管理处1.94大连花木公司505甘井子区绿化站3.336甘井子园林所3.677林业局及其他部门52.45合计113.18苗圃生产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呈现出市场化趋势,国有苗圃往往因经济效益不佳转而改变用途,用地逐渐萎缩。那么国有苗圃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城市范围内是否还应保留一席之地,成为新的经济形势引发的问题。经项目组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绿化建设管理部门调研后发现,虽然市场化后的绿化苗木市场品种更加丰富,价格更加实惠,选择更加多样,但对于城市绿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乔木大苗(胸径>15厘米),却很难得到优质资源供应。究其原因在于大苗培育占地面积大,生长周期长,维护成本高,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在短期内又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私营苗圃少有培育。由此导致大量城市绿化需要的大苗直接取材于山上植被,不但树形冠型不佳,根系难以适应城市土壤,还给山体植被带来了严重破坏。只有严格保留国有苗圃生产用地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其计划性大苗培育,才能使城市绿化大苗供应走向正常化渠道,保护山体植被资源。大连市中心城区共有防护绿地6处28.60公顷,均位于甘井子区,具体位置是五二三厂体育场北及医院前、石矿学校前、海茂、公园沟、石矿三角地等。大连湾基础设施走廊防护绿地以森林公园形式建成??平方公里。(二)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城区内部)2、绿地构成不合理现状绿地以大型公园绿地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放弃了原苏联模式的“游憩论”,转而学习美国模式的“景观论”,在城市规划中强调绿地的“景观”功能,但真正让市民喜闻乐见的社区公园配置不足.大面积的沿道路的带状绿地并不适合市民的游憩需求。3、城区绿地后备力量不足后续的公园开发大多都要转变原有的用地性质,改造开发力度较大,开发难度较高,可操作性不强.备用绿地较少,后续发展动力不足4、城市绿地的可接近性较差、使用效率较低。集中建设大公园还是零星建设小公园的是非判断,选择公园建设的模式。5、未能充分利用水系资源城区内水系自然骨架尚可。但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却未能很好地在规划与建设中加以利用。水是城市的活力与灵气所在,现有的纵向城市绿化基础上缺少横向的连接。近年来城市园林建设虽有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来看绿地面积还有不小的缺口,城市公共绿地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6、城市绿地构成总面积有较大增加,但绿地率稳中有降的不合理现象7、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欠佳当绿地覆盖率小于40%时,绿地整体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取决于绿地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在相同的绿地覆盖率下,绿地偏隅于区内一角与呈均匀分布所起的景观与生态效应有很大的差别。8、中心城区与外围绿地断层,生态网络未形成城市周边山体、河岸空间绿化本底良好。中心城区建设密度过大、建设强度过高、绿化变成缝里难插针。绿化整体布局构成不系统。城市外围绿化与城市中心区绿化缺乏联系,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的断层状态,优质资源没有利用发挥,生态网络难以形成。9、公园绿地及生产绿地被蚕食现象严重,以往规划的公园面积被压缩到最低限度10、减灾避灾绿地网络规划滞后三、大连城市绿地建设发展历程及设计思想演进沙俄租借时期——因地制宜、均衡布局。沙俄租借时期,采用了城市广场与放射状道路相结合的城市布局,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6万人。其中公共绿地1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约17平方米。规划者在应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原有的林木,规划了北公园(今胜利桥北北海公园,原是一片树林),主要服务于当时的行政区,此外还有上公园(今南山北)、下公园(今三八广场西)、英格兰公园(今二七广场附近)以及部分林荫道,分布较均衡。日本人占领时期——快速扩张、侵蚀绿地。日本人统治时期,城市规模扩展很快,至1945年,城市建设用地45.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0万人。上下公园、英格兰公园、东北公园、西北公园、林荫道均被改为城市建设用地,只剩下水面为主的儿童公园。虽增设了劳动公园、原动物园、中山公园等,但由于城市人口激增,人均绿地面积相对沙俄时期骤然减少了很多。特别是城市西部地区仅有一个中山公园。1945-1978年——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发展缓慢。日本投降后,大连回归祖国,1958年总体规划确定了“先绿化、后美化、先普及、后提高”的方针,绿地建设确定人均绿化面积达到4.5平方米,对星海公园进行了改造,建成老虎滩公园等综合公园十余处。但实际建设中,绿地仍然偏少,到1978年,城市绿地面积达到963万平方米,并且较多公共绿地是结合工业企业布置,人均占有绿地仅1.48平方米。公园绿地集中在中山、西岗等老城区,沙河口和甘井子属于新开发的区域,绿地建设量较少。1979-1996年——稳定发展这一时期城市绿地建设迈入相对发展稳定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土地有偿使用,引进外资参入城市建设等政策推行以来,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绿地建设成绩较为显著。主要有大连-旅顺口海滨风景名胜区、大连动物园、植物园、付家庄公园、友谊公园、中山公园、鸟笼山公园及北海公园等。到1996年,中心城区绿地面积为6085.75万平方米,绿地率为37.6%。其中公园绿地为392.3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园绿地2.5平方米。1997年以来——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这一时期由于城市定位的提升,绿地建设迈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旧城改造、马栏河及自由河河道治理美化、大规模进行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建设、绿化美化城市主要道路、对铁路沿线和火车站前广场环境治理及对居住小区进行环境整治等措施。到2002年底,大连市中心城区214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58平方公里。2002年大连市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但这一时期的绿地建设思想仍以普及美化为主,美化成果显著、生态效益较低、维护成本高昂的草坪种植等绿化方式占很大比重。与此同时“90总规”提出了大连城市组团发展形态,并开始注意组团间生态绿地保护。2003年——生态优先《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是在2002年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指导下编制的首部专门用于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专项规划,规划首次将市域范围内绿地明确纳入绿地系统范畴进行统一规划,构筑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的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深刻反思了以往只求绿化普及速度,忽略生态效益的绿地建设方式,提出了“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标志着大连绿地系统建设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实践层面。2007年——生态与安全效益并重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是生态效益,而生态效益要满足的功能要求中,首要的便是保护城市和居民安全。2007年汶川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地提醒身处安逸环境中的我们,要充分重视防灾避灾场所的建设。城市绿地不仅是承担城市呼吸的“绿肺”,更应增加另外一层定义,即城市的“救生岛”,并以此为出发点之一来指导本次总规绿地布局。四、城市绿地建设目标及标准研究(一)城市绿地系统评价指标此次绿地系统将采取复合的指标体系作为指导,不但从数量意义上的……(二)相关绿地建设目标及标准研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对绿化指标的具体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台湾地区公园建设标准(1)邻里公园:为提供邻里居民日常游憩、休闲、运动或交谊场所,或为老人、家庭主妇或幼儿白天休息去处,服务半径为800米,面积约为2公顷。(2)社区性公园:为提供社区居民日常游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学或星期例假日游憩运动、交谊之用,服务半径为1600米,面积约为2-4公顷。(3)全市性公园:为提供全市镇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运动、游憩、观光之用,其面积及服务半径依该市镇规模大小而定。减灾避灾绿地建设标准参考国内外应急避险功能研究成果,考虑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规划实践,综合了以下的评价指标:(1)减灾避灾绿地规模。①应急避难疏散绿地:规模在1-10公顷之间,作为紧急抢救受困人员、疏散转移灾民的临时据点;②临时避难疏散场所:规模在10-50公顷之间,作为灾民临时避难生活场所、疏散转移灾民的据点;③固定避难疏散场所:规模在50公顷以上,(2)人均有效避险面积。根据国内外的地震避难实践,考虑以人站立时所需的面积,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应至少达到1平方米,若考虑固定避难者睡眠及一定的生活活动空间需要,面积应在2平方米以上。(3)服务半径。应急避险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宜为500米;临时避险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米,固定避险公共绿地的适宜服务半径宜为1500米。五、绿地建设方向分析随着大连城市对外联系日益紧密,城市公共空间从使用者来看可以分为外向观赏型、内向市民型。使用者的不同是划分类型的根本依据。对于过往行人及游客来说,使用的公共空间的组合与附近居民是不一样的。外向型公共空间中的活动人员是不确定的,流动的。内向型城市公共空间适用对象是城市居民,具有使用率高,使用频繁,离居民近,注重实用等特点,是较有组织和有相对固定的“习俗”及人员组合。外向型仪式化的公共空间以追求气势为目标,市民生活化的公共空间以更贴近人的活动需求方向发展。分析绿地与广场这两类大连最具普遍意义的公共空间在不同城市功能区域中的布局,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绿地的规划建设。(一)周边用地性质与绿地1、以青泥洼桥街道为例(CBD与绿地,广场与绿地)大连市商业中心位于青泥洼桥街道,街道内部居住用地较少(仅占总面积11%),主要用地构成为C类用地(占总面积33%),属于典型的CBD街区。在青泥洼桥街道几何中心半径1000米区域内,有城市广场4处,市级公园1处,较集中街头绿地一处,街道内绿地率为3.63%,人均公共绿地2.07平方米。市级公园劳动公园虽然紧邻CBD区域,但两者之间少有联系。同属开敞空间的广场也为交通性广场,只有中山广场有大片硬质铺地可供人活动,其余两个广场由于面积所限仅提供街头绿化、雕塑点缀,行人无法进入。较大面积的街头绿地也几乎沿主要交通线路两侧布置,起不到供行人休憩、提供交往场所的作用,总体看来街头绿地多,公园绿地少,总量也低。但青泥洼CBD作为外向型的公共空间,大型公园、广场这样的形式确实可以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城市整体形象地塑造不可或缺,特色景观与功能共同构成了城市中心完整的吸引力。所以可以认为,城市广场作为大连特色景观,在CBD区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以各级公园为主的开敞空间,同时规划需更多考虑CBD区域与周边大型公园之间的联系,或者结合自身改造,通过提高容积率等方法给绿地布置留出空间,使之形成互动、有机、完整的公共空间体系。(依据公园使用调研表,CBD的吸引力来自纯购物需求,还来自交往空间环境优越的本身)图11.8青泥洼桥街道公共开敞空间分布图11.9CBD绿地布置理念2、以葵英街道为例(山林与绿地):葵英街道两侧为山体所夹,用地狭长,建筑均依山夹路而建,在这种可建设用地十分有限的地形条件下,更是难以为公共绿地留出空间,如果按公共绿地数量来分析,葵英街道绿地率0.26%,人均公共绿地仅0.07平方米,在全市范围内都属于公共绿地“贫困户”,但忽略公园的用地构成,仅从公园个数来评价葵英街道的绿地系统,则无论是人均公园个数,还是公园密度,都优于大连市整体水平。究其原因是因为葵英街道居住区级公园多借用区内山体建设(松鹤公园7.4公顷,林茂公园4.5公顷),虽然由于用地性质原因无法计入公共绿地,但却服务于周边居民,承担了城市公园的功能。利用山体建设公园,也是区政府及街道出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初衷又苦于用地紧张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但从山体保护角度来说,不当的开发易破坏山体原生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从城市规划用地统计角度,山体公园仍然应当算作E类用地范畴,不算作城市公共绿地的增加量,但由于其确实起到的作用,可以算作城市公园系统中具有大连地方特色的构成元素,应承认其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而这是普通山体所不具备的。3、以兴工街道与中山公园街道为例(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兴工街道与中山公园街道是两个相互毗邻的街道,但其绿地的布置形式却大不相同,中山公园街道只有中山公园一个主要绿地,其中五四广场,联合路游园因游人无法进入都不能看作真正的公共绿地,而兴工街道的绿地布置则有点,有面,有线,虽然没有什么大型公园,但也基本解决了居民游憩的需要。两个街道显然都是以居住功能为主,中山公园虽然名声较大由于其服务范围有限,街道内部居民缺少的是“家门口的公园”而不是“大公园”;公园呈点线面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LED屏幕亮度调节与节能改造合同
- 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合同:MLB棒球帽正品知识分享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合同标的及安全生产责任书
- 2024年多功能空调维修合作协议
- 2024装修合同该如何写范文
- 2024办公家具购买合同
- 2024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with 工程质量与投资预算
- 2024年出版发行代理合同
-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第2课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人教版2024)
- 2024加工贸易合同
- 急性心肌梗死小讲课
-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第二届青年教师解题比赛初赛试题(答案)
- Unit3ConservationWritingWorkshop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
- 大学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护理查房课件
- 跨境数据流动与治理
- 转体梁施工方案
- 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
- 供水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工业金属管道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客车空调系统课件 第3章 空调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