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城北学校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城北学校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城北学校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城北学校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城北学校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城北学校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与16.0gS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SO2的质量为:A、3.6g

B、60g

C、19.2g

D、54g参考答案:C2.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硝酸、食盐水、烧碱

B.硫酸、空气、纯碱C.盐酸、澄清石灰水、氨水

D.碳酸、硫酸铜、氢氧化钠参考答案:AA.硝酸是酸,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正确;B.硫酸是酸,空气是混合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B错误;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氨水是混合物,C错误;D.碳酸是酸,硫酸铜是纯净物,氢氧化钠是碱,D错误,答案选A。3.鉴别胶体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蒸发

B.从外观观察

C.稀释

D.利用丁达尔现象实验参考答案:D略4.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O参考答案:A略5.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C.葡萄糖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参考答案:D6.实验室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氯化亚铁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B.氢氧化钠溶液盛装在广口试剂瓶中C.过氧化钠要密封保存D.铝片放在不密封的容器里参考答案:BA.氯化亚铁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可以加入少量的铁粉,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A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为液体,应该盛装在细口试剂瓶中,故B错误;C.过氧化钠能够与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需要密封保存,故C正确;D.铝片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放在不密封的容器里,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试剂的保存,熟悉铝、氢氧化钠、亚硫酸铁溶液、金属钠的常见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本题的易错点为D,铝具有抗腐蚀性,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在空气中保存。7.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A.2gH2和16gO2

B.0.1molHCl和2.24LArC.150℃、1.01х105Pa时,1LCO2和1LH2O

D.28gCO和6.02х1022个O3参考答案:C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的一组是:

A.CH3COOH+NaHCO3=

CH3COOH+Na2CO3=;

B.AgNO3+NaCl= AgNO3+HCl=;C.Ba(OH)2+H2SO4=

BaCl2+H2SO4=;D.KOH+NH4Cl= NaOH+HCl=;参考答案:B9.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钠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分别是()

A.化学键

B.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C.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

D.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参考答案:B略10.能把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瓶无色溶液加以区别(必要时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

)A.BaCl2

B.Ba(NO3)2

C.Ba(OH)2

D.AgNO3参考答案:C略11.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22PbO+2SO2;③制粗铅:PbO+CPb+CO↑;PbO+COPb+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将1mol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g碳C.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D.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molPb共转移2mol电子参考答案:B【详解】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将1molPbS冶炼成Pb过程中,根据方程式得出,2PbS~2PbO~C~2Pb,1mol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0.5mol的碳,即需要6g碳,故B正确;C.方铅矿焙烧反应2PbS+3O22PbO+2SO2中,Pb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有PbO和SO2,故C错误;D.整个冶炼过程中,根据Pb原子守恒,则PbS转化为PbO转移电子是6mol,PbO转化为Pb转移电子是2mol,所以制取1molPb共转移8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B。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C.常温下硅性质活泼,可以与氯气、强酸、强碱溶液等起反应D.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参考答案:C1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参考答案:D略14.下列一定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①0.5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

③4℃时9mL水

④0.2mol磷酸.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参考答案:A【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氦气物质的量,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再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结合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计算含有原子总物质的量,注意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据此解答.【解答】解:①0.5mol氨气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5mol×4=2mol;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为单原子分子,含有原子为1mol;③4℃时9mL水的质量为9g,其物质的量==0.5mol,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5mol×3=1.5mol;④0.2mol磷酸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2mol×8=1.6mol,故含有原子数目①>④>③>②,故选A.15.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ABCDYFeCl3Fe2O3CuCl2CO2WCuCl2Al2O3FeCl2MgO

参考答案:AA.由FeCl3制得CuCl2,可以利用2FeCl3+Cu=2FeCl2+CuCl2制取,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制取,故A选;B.由Fe2O3制得Al2O3,可以利用Fe2O3+2Al2Fe+Al2O3制取,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B不选;C.由CuCl2制得FeCl2,可以利用CuCl2+Fe=FeCl2+Cu制取,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不选;D.由CO2制得MgO,可以利用2Mg+CO22MgO+C制取,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根据要求填空回答。(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集气瓶中导气管需要伸入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3)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4)利用该装置收集到的氯气中混有的杂质主要是__________。(5)为了制得纯净干燥的氯气,某同学在A和B之间增大了如下图所示的除杂装置,请注明除杂装置中的试剂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参考答案:(1)(2)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2OH-+Cl2=ClO-+H2O(4)HCl和H2O(5)①饱和NacL溶液

②浓硫酸解析:考点,氯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有毒,最后需要尾气处理,通常是用碱进行吸收中和;浓盐酸具有很大的挥发性,会随氯气一起进入集气瓶,为主要杂质;故改进装置后,一般会选用先用饱和的NaCl溶液进行除杂,然后使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最后可以收集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位于短周期的四种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C位于同一主族,A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B、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C原子序数之和的两倍。E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根据你的推断完成下列问题:(1)B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2)写出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具有漂白作用的三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C与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4)写出E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5)B、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为_______。参考答案:(1)氧元素

Al

(2)O3

SO2

H2O2(或Na2O2)

(3)

(4)Al2O3+2OH-=2AlO2-+H2O

(5)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分析】短周期的四种元素A、B、C、D,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氢元素;A、C位于同一主族,则C为钠元素,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同主族元素,且B、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C原子序数之和的两倍,则B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E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E为铝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为硫元素,E为铝元素。(1)B为氧元素;E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为铝元素,化学符号为:Al,故答案为:氧元素;Al;(2)在H、O、Na、S四种元素中,能形成漂白作用的物质有:SO2、H2O2、Na2O2、O3等,故答案为:SO2;O3;H2O2(或Na2O2);(3)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形成过程为它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4)E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氧化铝,具有两性,能够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5)B和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Na2O2,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2),要注意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主要包括:强氧化剂氧化漂白,二氧化硫化合漂白,活性炭吸附漂白。

18.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分析以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序号硫酸的体积/mL锌的质量/g锌的形状温度/℃完全溶于酸的时间/s生成硫酸锌的质量/g150.02.0薄片25100m1250.02.0颗粒2570m2350.02.0颗粒3535m3450.02.0粉末25455.0550.06.0粉末3530m4650.08.0粉末25t616.1750.010.0粉末25t816.1(1)化学反应速率本质上是由

决定的,但外界条件也会影响反应速率的大小.本实验中实验2和实验3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该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速率越快.(2)我们最好选取实验(填实验序号)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物间的

反应速率越快.(3)若采用与实验1完全相同的条件,但向反应容器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现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原因是

.(4)利用表中数据,可以求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参考答案:(1)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温度越高;(2)1、2和4;接触面积越大;(3)锌会置换出少量的金属铜,在该条件下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4)2.0.考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1)根据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因素进行解答;根据实验2和实验3的反应条件进行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会越快;(2)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除了锌的规格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根据加入少量硫酸铜,可以构成原电池,即可了反应速率进行解答;(4)根据加入8g锌和加入10g锌生成的硫酸锌质量相同可知,该两种条件下硫酸完全反应,据此计算出硫酸锌的物质的量及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1)化学反应速率本质上是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实验2和实验3中,除了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则说明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温度越高;(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2和4中,除了锌的形状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则它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