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猜读法(案)_第1页
文言实词猜读法(案)_第2页
文言实词猜读法(案)_第3页
文言实词猜读法(案)_第4页
文言实词猜读法(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文言实词猜读法(案)一、字形猜读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词义。常见的形旁如:“五行”和“六蓄”类;左包耳——阜,右包耳一一邑;“禾”与五谷有关;刀(I」)、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i,古书上指短尾巴的鸟)”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颅有关;王,和玉有关(理,就是雕琢璞玉。)宀(mi金n):本义深屋,与房舍有关;冖(mi):同“需”笼罩,覆盖;尸:与身体有关。“竹”与“句,,“句,,是古“勾,,字)组成了“筍,,字,意义是“竹子制的钩,捕鱼器具,口小,鱼进去出不来”“取”从又(手)持耳,古代打仗之后,要论功行赏,按杀敌多少记功,开始以人头为记功的依据,后献人头太重,不易携带,就规定割下敌人尸体的右耳,以记军功,这个字就反映了古战场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种植叫“稼”收割叫“穡”“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果(ti/)”是会意字,意为“卖出粮食。“汆”(di)是会意字,意为“买进粮食”“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檣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檣”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檣”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檣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辽”宾语为法华寺,不难推测其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本义与玉石珠宝有关,词义应为“治玉、雕琢”例1:“绝”,从丝从刀,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的意思。引申为“断、断绝、消失”等,如:“沿溯阻绝”(《三峡》)中“绝”为“断”;“哀转久绝”(《三峡》)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绝”也有“极点”或“极”的意思,因为断绝处,也就是尽头,如“绝幟多生怪柏”(《三峡》)中的“绝”就是“极点”或“极”的意思。例2:“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例3:“治中(官职名)策蹇(ji^n,跛也)驴;例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看“箧”字形,有竹头,有匡形,形近字有“筐”便可推演大概,箧当是与筐相类的竹器,而选项译为“小箱子”看来妥当。再代回文句中推敲,便可确定了。例5:“若少屈(金人),冀得一归觐”“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拜见”。例6:“夫子将焉适”“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为“到”的意思。二、对称猜读法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对称性文化,古人行文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推断。例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句中“跬步”的意义。“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意思。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逸豫”之意,“忧劳”“逸豫”构成对比,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我们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例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地”的意思,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险固的地方”。例4:“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例5:“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其中“风神高简,“风”与“神”高”与“简”之间都是并列关系,讲为“风采神韵高洁简淡”三、语境猜读法文言文阅读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猜读,如何猜读,不是瞎猜,为什么有的同学猜读的准确率高,有的低,更有就是碰运气而已呢?这往往取决于阅读者的丰富的文言知识积累和技巧的掌握,就文言实词而言,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就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推断。例1:“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拘禁,)其乡邻”,吴履……立释之,(周)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此处的“慢”,是否作“诋毁”解呢?上文讲“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拘禁,笔者注)其乡邻”,吴履到任后,察之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语境分为句子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段文章而言的大环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语境推断。例2:“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应为“赈济”因为对于“穷乏”当然只能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根据语境即可得知理解错误。[误区剖析]语境推断法运用的误区,通常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未能有效地理解原文,语境模糊导致理解错误;二是文化常识的匮乏,这一点知识的积累导致对文言词句理解相差万里。例3:[国家]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解析】根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意为:(国家)兴盛与衰的事理,虽然说是天意,而“岂非人事哉”与它是转折关系,就可推断出“人事”就是“人的作用、人的主观努力”之义。四、语法猜读法(附句子成分概述)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中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推断词义。如“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材”的意思,“打材”是动词,明显不当。又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这句中的“目”前有状语,后有宾语,用作动词,既不能理解为“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解释为“用眼睛示意”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例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中,因“腰”与“戴”对应,我们就可判断“腰”在此处应为动词,解释为“腰佩”。例2: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吾”为主语,“新”题曰”都该作谓语,由此可知,“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整个句子译为“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例3:“治中策蹇驴”中的“策”作谓语,名词用用动词,讲为“鞭打”例4:“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吏袖空牒”缺少了谓语动词,不符合造句规则,“袖”处于谓语动词位置,可以推断出“袖”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袖藏”的意思,这样此句才规范。五、活用判断法1、 名词+名词”的动宾结构(正常情况,这种组合有两种情况:⑴并列,⑵偏正,如果讲不通,就要考虑活用了。)在这结构中,当前面的名词当充当谓语动词时,根据动宾结构特点可判断出后面的一个名词应该是宾语或补语,那前面的名词即活用为动词了。例1:籍官民,封府库”“籍”本是名词词性,但它后面跟的是宾语“吏民”故应翻译为“登记”即名词活用作动词。例2:“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如用作名词,既应理解成“眼睛”但根据句意推断是不正确的;若用如动词理解为“用眼睛示意”就比较恰当了。2、 “名词+动词”结构: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可知,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一般作为动词施事或受事的主语。在文言文里,当我们看到“名词+动词”这种结构模式时,可以先判断一下该名词是否为动词的施事或受事主语,如果是,这则是一般的名词;如果为非主语,只是作为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修饰动词的,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例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鸿门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名词为表时间、方位的词语(朝、夜、左、右、上、下、东、南、西、北等等),放在动词前,我们基本可以直接判断它是活用作状语。3、 动词+动词/形容词结构:当出现两个动词或动词与形容词连用的情况时,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他们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然活用为名词了。如:例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例5:“将军披坚(坚硬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6:策之不以其道”例7: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六、 常识猜读法(含课文猜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例1:“清风徐来”联系《童趣》“徐喷以烟”即可判断其意义,是“缓慢”的意思。例2:“屋比延烧,不足优也”中的比,可以根据八上《核舟记》中其两膝相比者的比,可以推测为“并排”例3:2009年山东潍坊中考卷第9题解释:“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一句中的“过”字,如果联想到“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过”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字的意思也是“有过错(或犯错误)”。例4:不以外夷见易”中的“见”我们可以联想见外,见谅来推断,“见”是放在动词前,对自己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不以外夷见易”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七、 成语猜读法成语是唯一健在的古汉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有很大的帮助。例1: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中的“拔”不能讲为“拔除”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应讲为“超出”之义。例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例3: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例4:“几欲先走”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来理解,义为“跑”。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括号内成语中的词义,平时我们是比较熟悉的,借助这些熟悉的词义,就可以帮助推断文言语句的词义。总之,理解文言实词一定要注意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平时多注重积累,多注意归纳方法技巧,相信理解文言实词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乘胜追击】课外文言文演练一、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①及词赋②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③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④,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⑤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 翻译:①善属文:奈何请人: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二、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②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③,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④,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 翻译:①僧俱以告:当为除之:僧苦问其所以:三、解缙敏对解缙①尝从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