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_第1页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_第2页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_第3页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_第4页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其不可而为之仙居县城峰中学蔡湖海不知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圣人也。主要是指以德治国,回归周礼的政治理想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太史公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不敢不告——一方面说明孔子此时虽已闲居,但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执著;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孔子非不知哀公不能讨,亦非不知三子之不欲讨,而必以告者,欲明大义于三家也。纵无益于齐,而君臣之大防,犹可默夺强臣之魄。

——张岱《四书遇》中引袁了凡的话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比孔子于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孔安国尊重、讥讽

孔子下,欲与之言——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

趋而辟之——在接舆看来,要劝阻孔子是不可能的;如果和孔子交谈,说不定反要被孔子劝谏,让自己积极参政呢。既然知道劝阻无效可仍然要劝,这其实也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做法。

阅读18.6,比较长沮、桀溺二人与楚狂有何不同。长沮、桀溺耦而耕。……曰:“是知津矣。”……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他们是自食其力的隐者2、言辞更直接激烈不告津,正是告津,因为天下已无津。鸟兽不可与同群——人各有志隐士:选择洁,德孤,清高拒染、洁身自好圣人:选择济,德溥,澄清天下,矢志不渝盖圣人之来斯世,明知乱世昏浊而来救之,非以其福乐而来享之也。故治世去之,乱世救之,特入地狱而救众生。斯所以为大圣大仁与!恻隐之心,悲悯之怀,周流之苦,不厌不舍,至今如见之也。

--------------(康有为《论语注》)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丈人对子路的款待:一是表现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二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朱熹: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而丈人意子路必将复来,故先去之以灭其迹,亦接舆之意。

不仕无义: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深则厉,浅则揭:比喻应该通达权变、洁身自好,也是讽刺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

众多隐士对孔子师徒的奚落嘲弄,充分说明孔子当时要推行所谓的“仁道”不但遭到了权贵者反对,而且即使在知识分子中间也屡受非难,这样物质的、精神的巨大阻力的存在,孔子都是知道的,这就更能彰显他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天下有一毫不可为,豪杰不肯犯手;天下有一毫可为,圣贤不肯放手。——张岱《四书遇》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在政治黑暗的时候,孔子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不怨天尤人,即使难以实现,但老天是理解他的。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不得志之貌)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