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及反思《寡人之于国也》是必修三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篇幅短,语法简洁,同学很简单读懂。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专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行!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行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行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谷与鱼鳖不行胜食,材木不行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牲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二、以读代讲。
三、课时支配: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常常“孔孟”并称,学校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告君王施仁政。我们今日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见,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详细内容。
二、诵读
1.老师范读正音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行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
2.同学齐读(留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3.同学分角色朗读(请同学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三、分析
1.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人)。
说明: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见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2.诵读第一段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详细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于国尽心结果
梁惠王移民,移粟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专心民不加少
(孟子施仁政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指导朗读: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察邻国之政”二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专心良苦。“何也?”尽心了,但民不加多。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解。
请同学朗读第一部分。
请同学串讲大意,老师订正。
3.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识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行,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常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方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分。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分,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需施仁政,行王道。
诵读二、三、四段。
指导朗读: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读起来应从容不迫。“以战喻”后可稍长停顿,“则如何”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
请同学朗读。
请同学串讲大意,老师订正。
四、提示应把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于焉耳矣凶无如加好请填然鼓既接曳走或直无于
五、作业
1.背诵前两部分。
2.理解常用实词、虚词。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始终是我的一大困惑,从应试角度动身,好像应注意文言字词,而这样的课会显得较枯燥.而对同学而言,文言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字、词、句、段、篇无不有待积累,有积累而后有比较、有感悟,而把这一切统一起来的方法便是诵读。
《寡人之于国也》是必修三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篇幅短,语法简洁,同学很简单读懂。因此,我把诵读指导作为主线,采纳思想串字词的模式,在串讲中突出重点字、词句,并保证同学有充分的诵读时间,从而达到基本成诵。最终通过作业的设计,让同学带着问题思索,为其次课堂的内容做预备。在这堂课中,有一些闪光点:
1、课堂思路清楚,过渡连接自然,重点突出,既让同学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又让同学在此过程中把握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及特别句式的特点。
2、诵读指导具体,同学朗读文章的气氛较深厚,并通过阅读引导同学贴近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
3、作业设计奇妙,既让同学有思索的空间,又让同学对文言句式有较深的感悟。
当然,在这堂课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导语有其可取之处,但所用时间过长。
2、假如同学事先没有充分地预习课文,那么这节课将难以进行。
3、内容支配较多,时间比较紧凑。
教学的方向:
一、让同学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同学学习一篇文章的方向,明确目标让同学有的放矢。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先要把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文言句式。其次是了解孟子施行王道、推行仁政的政治主见和详细措施。再次是学习孟子善用比方说理的论辩方法。
二、本课教学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觉,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1、本文诗篇文言文,文言文重在朗读和背诵。同学们在课前就已经反复朗读几近成诵,课堂上仍应当加强同学的诵读力量的培育。老师应指导同学把我语言的节奏和文言语言特点以及文言语气词的语气。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同学很简单读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而这里的“然而”并非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转折连词,而是“这样却”的意思,它是两个词。又如,第五段每句末几乎都用一“也”子,而第六段则几乎是“矣”字,此两者语气不同,表达的情感内容也不同。这就需要同学在反复朗读中仔细体会。
2、同学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老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觉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索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觉”供应了保证,同学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仆人。详细教学中让同学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理清作品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调动同学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3、利用了讨论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同学信息搜集和筛选力量的培育。教学中通过组织同学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查找、搜集、筛选,对于转变同学原来被动的接受和老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4、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转变老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同学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学问的接受为生成。让同学自主阅读,发觉问题,相互争论、探究,充分调动同学的课堂主动参加意识。同时,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5、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育同学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浅显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如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善用比方的论辩方法,通过讨论学习的形式,通过相互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洁的切合同学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同学学习古文的爱好。
6、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留意了同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要求同学通过自学来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采纳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切磋,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如小组解析疑难语句,对孟子的王道思想的深化理解。引导同学走进课文,联系历史和现实,结论虽不肯定精确 、全面。但在思索、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同学的共性得到了张扬,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进展。
这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
- 协会和社区共建协议书
- 长期员工劳务协议书
- 冰淇淋门店托管协议书
- 保安试用期合同协议书
- 邻里解决纠纷协议书
- 雇员签定免责协议书
- 资质服务托管协议书
- 销售代理软件协议书
- 两个幼儿园合并协议书
- 202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 2025年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5甘肃陕煤集团韩城煤矿招聘2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设计课件:构建高效数据集教程》
- 2025江苏中考:历史高频考点
- 普通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广东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真题答案】
- 监控立杆基础国家标准
-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2015年4月1日起实施)
- 临建施工方案(经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