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课件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整合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课件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整合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课件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整合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课件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整合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课件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合战争与文明之间的联系及认识1.联系(1)战争最初起源于人类诞生之初争取生存的狩猎活动,进而演变成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争夺。从这个层面上讲,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2)战争的组织与进行,促使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向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出现,常备军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战争的推动。(3)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弓箭的使用、掷石器的发明、铁器的锻造、火药的应用、火炮、导弹与原子武器的发明和使用、计算机的出现,人类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之作,无不与战争有紧密的联系,这些发明都是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与加强,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科技的发展都会受战争的推动而不断前进,现代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也是战争的延伸,是对《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追求和实践。(4)战争是各大文明由隔绝走向联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重要方式之一,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质变与飞跃。历史中的伟人,多数是有赫赫战功者,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从凯撒到拿破仑、从华盛顿到毛泽东,都是旧时代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创者,是对人类发展有进步意义的战争使他们走进了此行列。战争在他们的伟大指挥下,使整个世界由分散走向联合,由未知变成已知。(5)战争使人类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灾难,促使人类产生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复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使人类由感性走向理性,使国家制度和国际关系走向成熟。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之所以能成为主题,正是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经验教训。2.认识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一直发展至今。战争是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历史现象,是人类自己制造的一种灾难。但就像自然灾害一样,它促使人类不断进取、不断发展。战争以它固有的方式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内部能量的释放。它可以被避免,但不会消失。对应训练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都曾经肆意扩张、威震欧洲,但最后它们几乎同时破灭与消失,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拿破仑对外战争D.东欧剧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破灭与消失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使这些帝国纷纷解体,故A项正确。两次世界大战与文化的新建【学术情境】1.两次世界大战与西方国家文化的新建徐蓝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一些思考》一文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世界和平主义思潮和反战与和平运动。第一,要求和平和进行革命之间的关系。随着战争的长期化和极端残酷性以及交战各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后方,许多人拒绝服兵役;在前方,一些士兵拒绝执行作战命令。到战争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一些国家发生革命的重要动力。第二,欧美各国战后和平运动的发展。大战的爆发使战前的和平运动遭受沉重打击,大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与和平运动得到了大发展。例如,1919年,英国在伦敦修建了塞诺塔夫纪念碑。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一书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对既有的社会和政治机构以及长久持有的欧洲社会优越的观念失去了信心,悲观主义思潮在许多领域兴起。杰里·本特利等人指出,在文史领域,格特鲁德·斯坦因给战后聚集在巴黎的知识分子和文人贴上“迷失的一代”的标签。“迷失的一代”在诗歌和小说中表达了萎靡和幻灭,概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思想的特点。1914年,大部分欧洲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战争,认为这是一次辉煌的探险。但工业化战争的残酷现实并没有使他们成为英雄,很多人对此不再抱有幻想。2.两次世界大战与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的新建郑大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不仅使西方世界笼罩在一片“世纪末”的悲凉气氛之中,同时也使本来对学习西方文化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一些中国人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思想界活跃的社会主义思潮和“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为社会主义思潮,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对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重新认识,新文化派内部原来主张西化的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于十月革命后不久便逐渐放弃了西化主张,而转为“以俄为师”,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因为“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的影响,部分知识分子扫清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悲观看法,开始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价值及其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中的地位,并使一些中国人产生了一种民族虚荣心和自大感。对应训练从“经世派士人”林则徐、魏源到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志士,尽管他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思想主张,但他们心中却都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其相同的“情怀”是(

)A.反封建反侵略B.改革政治体制C.救民族于危亡D.发展实业救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摆脱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试图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寻找有效途径,他们都具有浓厚的“救民族于危亡”的家国情怀,故C项正确。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官僚均属于地主阶级,他们学习西方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没有反封建的要求,故A项错误;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