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教案_第1页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_第2页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_第3页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_第4页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

第一章力第一节力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步骤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①磁铁吸引铁钉

②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

引导回答出:磁铁对铁钉施加了力,同时,铁钉也在吸引磁铁;用手拉弹簧时,手也被弹簧所拉。

(2)事例分析

施力物体作用受力物体

脚踢第

手提水

汽锤锻打「件

机车牵引列车

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强调: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

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4)巩固训练

找出下列带“•”的物体所受的力,指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A木块飘浮在水面上

B手里托着一本书

2、力的大小和方向

3、力的图示

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引导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总结归纳引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可以形象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方法:就是

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

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F=500N

(3)巩固训练

作出A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500N的拉力力的图o

说明:对“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要求的差别

4、力的种类: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

小结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图示和步骤

(3)能从效果和性质两方面区分力。

以上内容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基本内容,我们下节课就分别学习按性质分类的三种常见力产生的条件及

大小、方向的确定。

第二节重力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步骤:

新课教学

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重力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2)重力大小:

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

大。•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3)巩固训练:

A、如图:已知小球、物块的质量均为m,悬绳对小球的拉力No物块对地面的

压力(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是No如果说悬绳的拉力等于重力,物块对地面

的压力等于重力,这种说法对吗?

B、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b、d)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C、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个表示对吗?

师生共评得到:

A:只要在静止状态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物体对水平支持物才有上述关系。

B、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上面说法不对,只能说拉力(或压力)的大小等于

重力的大小。

3、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就是在研究问题时,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物体的重心。

我们把物体的全部质量压缩成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代替的思想。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2)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溥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

(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即跟形状有关,也与质量分布有关。

小结

(1)重力产生的条件以及重力与引力的区别

(2)G=mg,g值在不同位置数值上略有差别,通常不特别说明的话,g=9.8N/kg

(3)重心的确定

第三节弹力

重点、难点

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

(2)形变的种类:拉仰形变(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3)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发生形变。

【例1】把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书和桌面都有微小的变形。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弹力(压

力)。桌面恢复原状有一个向上的弹力(支持力)。

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

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2】用绳吊重物,绳对重物是否有弹力?物体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物拉绳,绳拉重物,重物和绳都有极微小

的形变。发生形变的绳要恢复原形,对重物产生向上的弹力(拉力)。发生形变的重物要原状,对绳产生向下的

弹力(拉力)。

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

拉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线收缩的方向。

(5)弹力的方向:轻绳(线)的弹力方向沿绳(线)收伸缩方向

面面接触(或点面接触)物体间的弹力垂直于切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例3】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

应注意第3张图中斜面与球间无弹力,可采用把斜面移开的方法看物体的平衡是否被破坏来判断。

(6)弹力的大小:[阅读课本P6并回答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跟物体发生的形变有关,跟形变物体的弹性有关。

[例4]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是100N/m,伸长的长度为2cm时,弹簧的弹力有多大?另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2000N/O1,缩短的长度为3cm时,弹簧的弹力有多大?

小结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的确定

第四节摩擦力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印=uF“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正压力风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步骤:

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压力FN成正比,

关系式表达为F="N

注意:□是F与R的比值,口是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是没有

单位的。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例题1】分析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V表示物体A的运动方向)

0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3、静摩擦: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OWFWF皿

静摩擦力的作用拿在手中的东西不会滑落

把线织成布,用布缝衣服,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小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

3.静摩擦力工变力OVFaWFg

t方向

课外练习

1.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可以依赖于下面的哪些因素?(AC)

A.两个物体表面间的正压力;

B.两个物体表面间的相对速度;

C.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两个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

2.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动方向相反;

C、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用1OON的力在水平方向匀速推动重5OON的箱子,那么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口值为多大?

求解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利用滑动摩擦定律;利用二力平衡。

4.在F作用下,A静止在墙上,这时F=50N;如果F增大为1OON,A还静止在墙匕在这两种情况下,A所受到的摩

擦力如何变化?(A的质量为10kg)I

通过本例使学生理解:f=UN中的N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而是物体间的挤压力(弹力)——

5.重10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物体受人

到一个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作用时,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A.ON,水平向左;B.10N,水平向右;I

C.10N,水平向左;D.20N,水平向左.

第五节力的合成

教学重点:

(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新课教学

(1)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合成要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随夹角的变化而变化。夹角为

0°时:F=F1+FzF的方向与Fl、F2的方向相同

夹角为180°时:F=|F1-F2|F的方向与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F1-F2|WFWF1+F2

(2)像力一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2、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

【例题】力R=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60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解:选择某一标度,利用0.5cm的长度表示15N的力,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用刻度尺量出对角线的长度L,利

用F=15NX—即可求出。

0.5

巩固训练:[P14(4)]

1、两个力互成30°角,大小分别为90N和120N,用作图法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都是60N,两力间的夹角为12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解法一、图示法

解法二、利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力的图示,然后利用几何知识求解。

3、两个共点力,当它们同方向时其合力大小为7N,当它们反方向时其合力的大小为1N,问当它们互相垂直时其合

力的大小是多少牛?

提示:假设F1大小F2,由题意可知:

rFl+F2=7rF1=4N

tFl-F2=ltF2=3N

然后:方法一、图示法

方法二、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力的图示,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得合力F=5N

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求会用作图法求两共点力的合力。

第六节力的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1)如图『6-1所示:用铅笔支起图中的绳子,可以直观地

感受到手指受的拉力,手掌受到的是压力。

师生分析:重物对绳子的拉力F产生了两个效果:对杆一个压的效果;对

斜绳一个拉的效果。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产生的:一个水平向左的F2压缩杆;一个沿斜绳向下的力F1使绳伸

长。

(2)如图1-6-2所示:用力F斜向上拉放在软木条上的重物前进,可以观察到软木条弯曲程度变小,同时重物前

进。F2

师生分析:斜向上的拉力F,产生两个效果:使重物克服软木条匚三:F的摩擦

阻力前进;同时把重物向上提。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产生_的:•个

水平向右的拉力F1使重物前进;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把重物向上__L__TT__I_I_______提。

老师归纳:可见力F可以用两个力F1和F2来代替,力F1和F2就叫做力F的

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我们本节就学习有图1-82关力的

分解的知识。

新课教学

分力与合力相互替换的前提是相同作用效果,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

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是唯一

的。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

角。

分析:(1)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那么F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1

和沿竖直方向的分力F2。

(2)如图所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

Fi=Fcos0,F2=Fsin0

【例2】:物体放在倾角为9的斜面上,那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产生有什么样的效果?

由学生分析:

(1)G方向竖直向下,面它不能竖直下落。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产生紧压斜面的,

力的作用效果;在沿斜面方向上使物体产生沿斜面向下滑动的效果。因此重力G可以F1气、

分解为:平行于斜面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垂直于斜面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分力F2。

(2)如图所示山平行四边形定则,重力G分解为Fl、F2

Fi=Fsin9Fz=Gcos9

2、巩固性训练

如图甲,小球挂在墙上,绳与墙的夹角为绳对球的拉力F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里来代替F?

师生共评:

a:球靠在墙上处于静止状态,拉力产生向上提拉小球的效果,向左紧压墙面的效

果。分力的方向确定了,分解就是唯一的。

b:F的分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艮来平衡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来平衡墙对球

的支持力。

c:Fi=Fcos0,F2=Fsin0

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从理论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是无数组的。实际分解时一般是根

据合力的作用效果操作的。

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

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2、质点概念的理解。3、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教学步骤

质点: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那以前

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

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一

质点。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填写:

(1)质点就是没有—,没有—,只具有物体—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

汽车看作质点?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是直线,叫直线运动;是曲线,叫o

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

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

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

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

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3、时刻、时间间隔(也称时间)

这都是时刻,而会议长达2个小时,这是从开始到结束的实践间隔等等。

如果把时刻、时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含义就一目了然:

上再下件上举下举

(1)要指出时刻、时间间隔在数轴上的表示特点。

(2)时间的单位有—、—、一,符号分别为一、―、—。

(3)在实验室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常用—来测量。

强调:要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时刻、时间:时刻表示为一点,时间表示为一线段。这在以后的直线运动中的速

度的研究中,常要用到这两个概念。

4、位移和路程

由北京去上海,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乘火车、乘抬机,还可以先坐汽车到天津然后换轮船到达上海。

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交通路线不同及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走过的路程不相同,但是,就位置的变动而言,你

总是由初始位置北京到达了末位置上海(直线距离约1080Km)

物理学中用一个叫做位移的物理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

同学们阅读课本,并讨论位移的图示方法及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参考系、质点、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

这将是后面学生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

r概念

研究物体的运动----►参照系J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参照物,运动描

述可以不同I

选择参照系的原则

2、

一描述

质点V

I何种情况下,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时刻、时间的区别

4、位移、路程的区别

第二节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用描点法描绘位移一-时间图象,并能从图中获取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物理图象而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步骤:

新课教学

1、匀速直线运动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一物体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在住田阴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

2、位移--时间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线是一条直线,其倾斜程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巩固性训练

(1)请同学看图,说出各种图象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并模拟其运动的实际过程。

So

So

(2)请同学模拟以下两图中所表示的物体运动过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

共评:在甲图中,0时刻即开始计时,已经有了位移si;A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与t成正比,匕时

刻,位移为S2;BC段表示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D段,物体匀速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CD

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与AB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0。

所以物理图象主要观测方法是:看横、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其次看图象,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

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4、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就叫变速直线运动。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一定为直线,这是判定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的依据。

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处理图象前,首先要看懂

横、纵轴所表达的物理量,然后再去结合函数关系图象去认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步骤

新课教学

1、速度

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

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丫=$八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

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丫=$九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I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定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

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

这个3=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

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由公式v=s/t可求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蛔1(或是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

例:-•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

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计算得出:

匕=2m/s,v2=3机/s,v3=2.4m/5,v4=2.5m/s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

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

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z,求这个物体在从

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丫。

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2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

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物理意义

概念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

概念

瞬时速度

物理意义

标量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速度一时间图像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图像的基础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区别

教学步骤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共同分析:从速度——时间图像这个叫法看,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t轴为横轴,v轴为纵轴,建立

坐标系。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不,随时间变化,只能

是与t轴平行的直线。从图像中可获4-y/W得:

(1)速度的大小、方向

(2)从$=丫1可获得:边长为v和t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就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即图中的斜线阴影部

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一个物体做的运动具有这样的特点,细分析所给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时刻t/s速度v/km•h1

020

531

1040

1549

问题(1)从出示的数据可看出什么规律?

(2)根据数据作出v-t图像

讨论得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每隔5s,速度增加约10km/h,也就是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速度的改变

量相等。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这种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用描点法作出v-t图像如下:这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它的速度随时间而均匀增加,这就叫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它的速度随时间而均匀地减小,这就叫匀减速直线运动。

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可以获取:

(1)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2)某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3)速度的变化量是正值,还是负值。

是正值的话,说明八丫与v方向相同,是负值的话,说明Av与v方向相反。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一定是均匀变化的,这种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在II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运动

接近匀变速,通常作为匀变速来处理。比如:发射炮弹在炮筒里的运动,石块从高处自由下落等等。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s-t图像的区别。

请同学看图,据图分析甲、乙两图中物体在这60s内的运动情况。

点评:图像的形状完全一样,但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却不同。要分析清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看图像中横纵

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根据图像中的图线找到物理量间的关系,从而再确定它的运动状态。

4、例题精讲:

如图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根据图线作出以下几个

判定,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分析:从图像中直接可看出v的正与负,速度为负,表示与规定的正

方向相反,速度为正,表示与规定正方向一致。且正负只表示方向,而不表

示其大小

在0~2s时里,速度越来越小(在负方向上),2s时速度为0,在0~2s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2~4s内物体沿

正方向匀加速运动,(t=4s时,v=20m/s)所以选B。

小结

1、什么是速度——时间图WQJ;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物理意义;

3、能内区分匀速运动中的s-t图像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v值恒定,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速度随时间均匀地改变

图像:倾斜的直线

3、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直线运动。

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Av速度的变化率电的含义。

Ar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教学步骤:

新课教学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而不是指速度变化的多少,只有用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该量

变化的数值(变化率)才能表示变化的快慢。

4=9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表达式:t

单位:m/s\cm/s2

速度随时间均匀地改变,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就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重点、难点导析

如图请回答:

(1)图线①②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2)①物体3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什么关

系?

(3)②物体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

系?

(4)①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①物体:①作匀变速直线运动,3秒内属于的改变量为

Av9mls..

a=—=-----=3m/s2

Av=9mIs-Qm/s=9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t3s方向方向相同,即a与v

方向相同。

分析②物体:②作匀变速直线运动,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机/s-9〃z/s=-9〃?/s,说明与v方向

。=生^-9m/s=lg0m/„2

相反。/5s,说明a方向与Av方向相同,与v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3、巩固性练习

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做p

A、往复运动[八人

B、匀变速直线运动1/\/\

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L(■'•

小结"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

3、能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分析出v、a的大小、方向等。

2、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它们的运动的v—t图像如图:

分析:(1)甲乙的运动形式(2)甲乙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较(3)匕时刻的物理意义。

'文字表述

表示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7加速度・计算公式

单位方向

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1、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和速度的式的推导

2、会运用公式分析、计算

教学难点:

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教学步骤:

新课教学

刚才根据图像的已知的条件求出甲、乙的加速度值。那又如何求甲5s

末、10s末、ts末的瞬时速度呢?

甲: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改变的,可找到它的数学表达式:

设5s的速度为vi.10s末的为v2.ts末为Vi

匕=2m/s+\m!s'x5s=Im!s

2

v2=Im/s+Im/sx10.v=12m/s

2

v,=2m/s+Im/sxts=v0+at

a=------_

乙:跟根据t得到匕-%+at直接带进数据即可求出。

总结:殊途同归,都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1)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公式的运用

匕=%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都适用。在加速运动中,由于a与v同向,a取正值,在减

速运动中,由于a与v反向,a取负值

【例1】:汽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加/s?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少?

分析:刹车的结果多让速度变为0,整个过程为匀减速运动,a只能取负值。

解:依据题意知,

v,=O,f-2s,a--6加/52,求%

由匕=—+成得

v0-vt-at=0-(-6)x2m/5=12m/s

【例2】一质点以初速度为500m/s,加速度为20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质点经多长时间就可以停下来?

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

问题: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

回答:s=W

问题:在这段位移s内,v与“。什么关系?为什么?

5=匕+"。

回答:2因为速度是均匀改变的。

问题:如果一质点初速度为v。,以加速度为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ts后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

-V,+v

s=vt=-----nt1,

2>=>5=vQt+—at~

匕=%+at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追的位移时间关系。

(1)位移公式:

1,

位移公式s=vot+—at~

(2)公式的运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既适合于匀加速运动,又适合于匀减速运动。在加速运动中,a与v同向,v均匀

增大,a取正值;在减速运动中,a与v反向,v均匀减小,a取负值。

【例3】•辆汽车匀速行驶,然后以I"//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从加速行驶开始,经12s行驶了180m,问:汽

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大?分析: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t、s,求v。

解:根据

s=VQZ+3a广彳导:

v=———at=——xlm/52X12.y=9m/s

0°t212s2

即求出初速度为9m/s()

【例4】一辆汽车以lOm/s的速度匀速前进,制动后,加速度为2.5机/屋,问:3s后的位移、10s后的位移。

分析马上根据公式求出:

121

M+—0^=10x?>m+~x(—2.5)x9m=19.65m

121

s2=v0t2+—at2=10x1Om+—x(—2.5)x100m=—25m

常见到刹车后汽车要沿速度方向滑行一段位移,而S2表明汽车还向后倒25m,这是怎么回事呢?

提示:同学可以计算一下,刹车后停下来”=0,由v0=10m/s,变为0,用多长时间?

同学们一分析马上明白,4s后即可停下来,所以s。根本就无意义。

老师:这类问题,同学不能盲目地运用公式,要根据物理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作一个判断,然后再去

求解。

小结

这一节我们主要学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及位移公式,在运用时,要注意物理过程,要结合实际具体分

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推导

1、速度公式,公式:匕=%+at

应用

'推导

2、位移公式〈公式:s+~at'

2

应用

第七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

匕=%+而

12

s=vot+-ar

(2)检查和评析: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时间、加速度、位移。一般来说已知其中的三个

量可以求出其余的一个或两个物理量。

(3)据匕=%+而和s=消去时间,同学们试着推一下,能得到一个什么关系式。

(4)推导后,抽查推导过程并评析。

22

(5)说明:一般在不涉及时间的前提下,我们使用刚才得到的推论匕一%=2四求解。

(6)上述三个公式:

v,=v0+at匕=at

121

•y=V+初速度等于0ns=—at2

2

22c

匕一%=2asv,2=las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例题1】发射炮弹时,炮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是5xl()5〃?/s2,枪筒

长0.64m,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

分析思考:

1)枪筒的长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哪个物理量?

2)枪弹的初速度是多大?

3)枪弹出枪口时的速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什么速度?

4)据上述分析,你准备选用哪个公式求解?

C:学生写出解题过程,然后评析。

【例题2】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2m/s,加速度a=0.1机//,求(1)前4s内通过的位移(B)

前4s内的平均速度及位移。

【例题3】一个滑雪的人,从85米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

坡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思考:

1)该滑雪人的运动可当做哪一种匀变速运动?

2)你认为所给的已知条件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哪些物理量?

3)要求得时间t,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

=V+G可得〃=匕一%,代入S=+工Q/中,

vto得

解:滑雪的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2

1/、1Z、

s=%»+/(匕一%)匕+

说明: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匕+%

V=-------—

2

-1.8+5^/

/.v=--------=3Am/s

2

又S=vt

s85〃z

.•;===------=25s

V3.4/72/5

-S

V=—

也就是说: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求解有两个途径:(1)2(2)

这两个公式综合使用往往可使问题简化。

【例题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结果的位移是S,测它的速度从2v增加到4v经过的

位移是多少?

二、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下述公式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22,C

vt=vo+at;s=vot+—at;匕—vj=2as

v.+v-

s=----0-t;s=vt

2

这些公式共涉及V。、Vt、a、s、t五个物理量,对于一段直线运动,只要已知三个物理量,总可以就出另外两个

物理量。

第八节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步骤

新课教学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不同。其方向为竖直向下。通常的计算,g值取9.8m/l,粗略计算:gWOm/s?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推出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以及位移——速度公式。

推导得出:

匕=gt

匕2=2gS

【例题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米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米高处与甲同时自由下落,下

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过程中,下落1s末时,它们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例题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n秒通过的位移比第1秒内通过的位移多少米?g=10〃?//

小结

这节课主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运动规律的

三个公式,要求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小黑板、小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