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2014年9月2日

课题:长度单位-一厘米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

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

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

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探究与展示: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

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儿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儿厘米?4厘米里有儿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

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儿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检测与评价: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

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四、总结与反馈: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

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拄、一步的长度。

板书:

长度单位-一厘米

厘米

字母“cm”------------表示厘米

时间:2014年9月3日

课题:长度单位米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

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

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

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

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

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

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

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

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

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与展示: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

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

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

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

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

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检测与评价: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

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

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

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四、总结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长度单位米

时间:2014年9月4日

课题:认识线段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

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

个问题。

二、探究与展示: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

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

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

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

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儿就

是儿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

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

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检测与评价: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四、总结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认识线段

时间:2014年9月5日

课题:解决问题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

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

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探究与展示: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

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检测与评价: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儿个小方块长,再用

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

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

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四、总结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解决问题

时间:2014年9月6日―9月11日考试

时间:2014年9月11日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试卷讲评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

整厘米长的线段。

2、通过测评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

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具:试卷。

教学过程:

一、讲评班级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

二、典型卷例分析:

三、组织针对练习

三.总结与反馈:

通过本课试卷讲评,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2014年9月12日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一班和2名老师一共多少

人?

二、探究与展示:

(一)、学生列式,并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得数,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二)、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写2的时候要注

意与35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

指名写在课件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三:检测与评价:

1、课本做一做

用课件出示题目,

指名做在课件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课件,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2、练习:

教师课件出示练习题:

35+2=26+30=45+20=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四、总结与反馈: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一)

35

+2

37

时间:2014年9月13日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口算。

二、探究与展示:

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1)班和二(2)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

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2=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2”,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检测与评价: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课件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课件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四、检测与评价:

通过本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

35+32=67

35

+32

67

时间:2014年9月14日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与展示: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

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7,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

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5根和7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5加7得12,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

时要注意什么?

三、检测与评价:

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

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练习二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

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四、总结与反馈: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

进位加

35+37=72

35

+37

72

时间:2014年9月15日

教学内容:进位加练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课前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第6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

改正过来。

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2、第7题: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

正)

3、第8题: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

4、第9题、10题:解决实际问题

9题: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

10题:出示小黑板

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

要求学生只需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算和判断。

总结与反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进位加法练习课

时间:2014年9月16日

教学内容:加法练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宽泛练习、巩固提高

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齐报得数,指明报)。

笔算练习:

1.摆小棒

36+47=

36

+47

83

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列竖式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得?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十位加起都可以。

2.算一算15页第4题。

看谁算的又准又快。

3.下面计算对吗?把错的改正过来。15页第5题。

二、检测与评价:

当堂检测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进一步熟悉进位加法法则。

当堂检测题:

28+56=45+76=

三、总结与反馈:

通过本课复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练习

36+47=83

36

+47

83

时间:2014年9月17日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

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

磁板、圆片。生:数位板,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2=7-4=8-3=9-1=6-4=

37-5=67-7=97-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

要注意什么?

2、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你知道奥运

会上金牌得数前五名的国家吗?你看,这些国家各得了多少枚?中国

排名第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为祖国争创

更多的第一?(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二、探究与展示: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1)中国比美国多多多少票?51-36(板书)

(2)中国比俄国多多少票?51-23(板书)

(3)美国比俄国多多少票?36-23

(4)俄国比英国多多少票?23~19(板书)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美国比俄国多多多少票?36-23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30-20=10,6-3=3,10+3=13,用口算。

(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先用圆片摆一摆。

A: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36,再从去掉23,观察还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

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三、检测与评价:

1、练习三第1题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

说说图意。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口头列式。

四、总结与反馈:

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练习三第3、4题。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一不退位减

36-23=13

36

-23

13

教学反思:学生能把学习到的旧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如:学

生在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

数用竖式计算式时,学生能运用知识的迁移很快掌握了算理,并能总

结笔算方法。通过探究,讨论学生真正的学会了学习。

时间:2014年9月22日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

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

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的计算法则。

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6-8=10-4=15-7=12-5=17-8=

11-6=12-8=10-5=13-7=18-9=

2、竖式计算:

59-36=

3、师:在昨天我们出示的主题图中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

前5名中,中国排名第一。北京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再

看一下下表,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问题

吗?

代表金牌

团数

中国51

美国36

2、生1:中国比美国多枚金牌?

生2:美国和中国一共多少枚?

生:...

师:你们想了解的问题可真多,别着急,我们慢慢来,先来解答: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课件出示。)

二、探究与展示:

1、组织活动

学生独立活动:这道题该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你会算吗?试着

做一做。师质疑:“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

学生小组交流:把你的好方法和你的合作伙伴互相说一说,看谁说得

又好又有道理。

[设计意图]:教师准确地把握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留给学

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51-36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

这样学生有思考有交流,有方法,在交流中才有话说,从而达到相互启

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2、汇报方法

师: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谁愿意说说你的好方法?怎样计算51-36

的?

生:自由汇报.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

1.口算。

51

2.列竖式-36

3.用小棒摆.

师小结:像这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的减法叫做退位减法,

退位时在十位上点一个点。

[设计意图]:“从十位上退1”的含义及原因和“从十位退1,十位

上就少了1”的道理,学生不易理解,且易出错,是教学中的难点。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的表象,类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和道理,充分运用表

象作理解算法、算理的支柱和桥梁,揭示自然,学生易于理解,能较

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3、比较分析

计算方法优化。

(可能的情况:列竖式方法,不容易出错;口算,这样快。)

师:列竖式计算谁能说说应注意什么?

师小结:退位减法,从个位减起比较方便。建议同学们计算时从个位

减起。

三、检测与评价:

课本19页做一做。

练习三456题

课件的拓展题。

四、总结与反馈: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

学到了什么?

生:........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解决了许多问题.希望在今

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一如既往,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

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为后

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板书: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51-36=15

51

-36

15

时间:2014年9月23日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三)

课时:1课时。

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为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不廨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咸法。

点:

颊多种茄唳碗位减法,熟绮旌算雌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式突嵋位减法,熟练期曾减法。

学习准备课件,力裤。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34-6=87-25=70-34=92-67=……

2.创设情景

我fl'珠做蚀妗接版薇。

你可以随意选择成9,8,7,6,5

小组内玩一派出代表参加t谶。

二,实践应

1、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姬照1商店,给阿

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彳愉猜雨伞多少钱一把?

2、小芳非常感觥豚帮女咖决了难题,地®请同学们去碘园去看看,®lj

动物园一看,两只美丽的孔雀

正在比谁最美,谁精出来,谁最美?

炀独立算。重点解决出错的。

3、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麴依曲出示表格。

看至愫,你蟒I了为恒缴学问题?

iffl两个问题理学一算。

4、完成22页12题。

三、搬屿评价:

课件出矛埸习。

四、总结与反馈:

顿本僻习你矢磴了什么?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三)

时间:2014年9月24日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儿少儿的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多儿少儿的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求比一个数多儿少儿的数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东山小学作了一次全校性的卫生评比,结果公布出来了,同学们

迫不及待地去看,你们能在这黑板上看到结果吗?(出示主题图)下

面一段给树挡住了,看不到,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找出各班的成绩吗?

二、探究与展示:

1、在图上同学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1)二(1)得了12面小红旗;

(2)二(2)班比二(1)班多的3面;

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哪个班的人数?

因为二(2)班比二(1)班多3面,可以用加法算出二(2)得的小

红旗数。

列式:12+3=15(面)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能说了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1)班比二(1)班少4面,用减法算:12-4=8

(面)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检测与评价:

1、出示第23页“做一做”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全班解快)

2、出示第24页图,让学生先观察图,再读题目,独立完成。

四、总结与反馈: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小朋友们能用自己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其实只要你是个细

心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儿少儿的数)

12+3=15(面)

12-4=8(面)

时间:2014年9月25日

教学内容:连加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能正确计算100以

内连加两步式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9+8+4=20-2-6=7+59+20=72-6-40=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二年级同学们在周末

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的图片,(课件出示主题图)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2个-*共矛囱了多少个?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学生分了三个组,不辞劳苦的帮

助农民收获了很多大南瓜。)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情景图,教师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便于学生搜集

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提高以及问题意识的养成。)将生活中的问

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探究与展示:

(一)、根据图片信息,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

(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南瓜?(第二组比第一组多

收了多少个南瓜?)

(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

(3)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

对于提出问题(3)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以鼓励:感谢你,给

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大家有信心解决问题(3)吗?

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汇报自己的算式?

28+34+22

师:同学们,你能发现这个算式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算式的不同。

(以往的算式只有两个加数,这个算式有三个加数。)

[设计意图]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是探究新知的关键。

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有三个加数的加法计算顺序是?

学生回答,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后将得数与第三个加数相加.

请大家先独立试算28+34+2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小组汇报,展示算法。

28+34+22=84(个)

(1)2862

+314+22

6284

这种方法是学生普遍采用的,有没有更简便的算式呢?

学生中可能有采用以下连加竖式的:

(2)28+34+22=84(个)

28

+314

62

+22

84

28

34

+22

84

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让我们再来一起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

意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

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以及竖式的简便写法,要引导学生完成好知识的

构建。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

心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

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学们,大家连加计算的计算掌握的怎样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46+25+17=

找学生在黑板展示。

三、检测与评价:

完成课本做一做1题,独自竖式计算,注意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

么问题,怎样更简便,全班集体订正。

完成练习卷习题。

3.数学小诊所.

36兀

<1)爸稣了一双鞋、一顶帽子和r棉子.

一共用了多少钱?

(2)妈妈用100^七钱可以买哪两样物品?找回多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

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采

用多种练习形式。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总结与反馈: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整理学习思

路,构建知识模型。

板书:连加连减

28+34+22=84(个)

(1)2862

+314+22

6284

(2)28+34+22=84(个)

28

+314

62

+22

84

(3)

28

34

+22

84

时间:2014年9月26日

教学内容:练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和解求比

一个数多(少)儿的数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比一个数少儿的数

难点: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笔算

这个星期我们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

么?

2、归归类

3、算出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他们的差。

课件出示算式。

请学生计算并进行归类(练习3)

二、综合运用

1、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奖牌的数量。

看上面表中的数量,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选出两个问题列算式算一算。

2、瞧,这是谁在对话呢?啄木鸟怎么说的?那你能猜出这只啄木鸟

吃了多少只害虫吗?

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应用题。

读了这道题你了解到什么?谁和谁比,谁多谁少?要求今年有多

少只应该怎样计算?

题目中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总结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练习课

时间:2014年9月27日

教学内容:连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L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能正确计算100以

内连减两步式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9-8-4=20-2-6=79+51+20=72-6-40=

2.创设情境:

教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的问题,大家

来看看这84个南瓜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问题?(课件出示)

二、探究与展示:

请大家仔细读题,先独立列式,再用竖式计算。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还剩多少个?

师巡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

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运算顺序是

84-40-26=18简便写法:85-40-26=18

按从左向右

844484

-40-26—40的顺序进行

441844

-26计算。

18

其他算法:4084

+26-66

先算共运走多少个?6618

再算还剩多少个?40+26=66(个)84-66=18(个)

也可以列综合算式:85-(40+26)=19(个)

小结:谁来总结一下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

么?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75-28-19=

[设计意图]例2的解决仿照例1的方法处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

迁移应用。并注意了算法的多样性。注意方法的总结是培养学生良好

学习习惯的好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引导学生发现和探

索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检测与评价:

做课本做一做2题,独自竖式计算,注意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怎样更简便,全班集体订正。

完成课本29页,第四题。

完成课件中的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

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采

用多种练习形式。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总结与反馈: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整理学习思

路,构建知识模型。

板书:连减

84-40-26=18简便写法:84-40-26=18

844484

-40-26—40

441844

-26

18

时间:2014年9月28日

教学内容:加减混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

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法:

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理解

计算顺序。

学法: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16+5-10=16-5+10=

14+3-5=12+8-10=

16-4+5=20+10-8=

2、列竖式计算:

36+34+7=87-43-15=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究与展示: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

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

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

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1)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说)

(2)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

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

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儿种有代表性的

做法,可能有儿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

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3)小结性提问:

①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检测与评价:

1、练习。

师:同学们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师:现在,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2、做课件中的练习。

3、用生活中的事或物编“加减混合计算”的小故事。

四、总结与反馈: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

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

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

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例3:

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下车25人,然后上车28人

67-25+28=70(人)

674267

-25+28简便写法:-25

427042

+28

70

时间:2014年10月6日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的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求小数用减法计算,求大数用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求小数用减法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口算。

复习导入、孕伏新知

比23多7的数是多少?

比39少16的数是多少?

生口答。

二、探究与展示:

(-)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出示书32页“美术兴趣小组外出采景的情景”图。

先观察

师问:知道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深度思维

1、怎样解答?

2、解决简单的加减混合应用题。

提问题。

你是根据哪儿个信息得出结果的?

14-5=9(人)

9+14=23(人)

写答语。

师问:这样解答正确吗?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三、检测与评价:

(一)宽泛练习、巩固提高

书32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

(二)达标检测,拓展提升。

当堂检测目标:

1、会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的应用题。

2、能够对此类题目通过画线段图进行建模。

当堂检测题:

书P33第1、2题。

四、总结与反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4-5=9(人)

9+14=23(人)

时间:2014年10月7日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一)(位数加减法笔算)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达成目标

(一)口算练习

小组练习:

一人出卡片,其他三人报得数。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57+29=81-47=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得?

注意些什么?

全对组,得红旗一面。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1+49+17=

90-26-48=

52-39+60=

(二)笔算练习

指名板演。

35+24-23=25+31+42=

98-71-14=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得?

注意些什么?

二、检测与评价:

(一)宽泛练习、巩固提高

1.第37页第7题。

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第37页第8题。

(二)达标检测,拓展提升。

当堂检测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整理知识体系的好习惯。

当堂检测题:数学书第36页第1题。

三、总结与反馈:

通过本课复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整理复习(一)

57+29=8631+49+17=

90-26-48=

52-39+60=

81-47=34319052

+49-26-39

806413

+17-48+60

971673

时间:2014年10月8日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二)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实物投影仪

核心关键词:梳理

教学过程:

预设目标:

先行组织、明确目标

1.25比12多几?

2.45比78少几?学生解答。

达成目标

(一)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父亲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10年后父亲比儿子大多少岁?

先应该知道什么?

2、帮方方的爸爸算一算。

(二)小组合作、深度思维

第33页第4题

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数学问题是什么?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反馈目标

宽泛练习、巩固提高

书第34页第6、82题

集体订正。

2.思考题

(1)找规律

(1)6、7、12、13、18、19、()、()、

(2)1、4、6、5、()、()、

(2)根据表中数字排列的规律,在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13

36

()

小组讨论汇报。

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是怎样填的?

(二)练习:

当堂检测目标:

1、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儿的问题。

2、进一步明确用线段图对此类问题的建模。

当堂检测题:

男生25人,女生17人。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三)总结与反馈: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复习(二)

27+36=63(幅)63-41=22(幅)

2763

+36-41

6322

时间:2014年10月9—10日考试。

时间:2014年10月10日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试卷讲评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测学生对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情况;看学生能熟练

地进行竖式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检测学生求比一个数多儿少儿的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知

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具:试卷。

教学过程:

一、讲评班级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

二、典型卷例分析:

三、组织针对练习

k8+48=12+60=86-50=93-40+22=

49-30=27-9=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49+38=48+29-39=

80-21+39=

24+49+16=53—27+26=13+37-30=

90-29-34=

a车上原来有34人.

下本21人。上车19人,

车上现在大的有()人,你是怎样想的?

花坛里黄花和红花一共有多少条?

□onon=匚二।(杂)

5.我会动脑筋。

(1)、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6分)

0057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