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四人文地理
一、知识总结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学问,主要以人类的主要活动及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为灵魂;人地关系是贯穿地理学科的一条主线,人文地理考试内容的知识分布
课本必修下册选修一选修二
类型
知识五、人类生产活动和地理环三类农业地域的
分布境治理和开发
海岛和海域的开
发
六、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人口与环境城市新区的发展
二、城市地域结构和规
划
七、人来活动的地域联系五、世界政治经济地理交通运输的建设
格局资源的跨区域调
配
八、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四、旅游活动与地理环三类灾害区域的
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境的协调治理
教材理念观点不错接轨拓展不错整治案例不错
评价
(一)综合复习
・、联系区域地理内容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例如,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转化为关系图,并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关系图分析具体地区
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例子主导因素推论(相同的农业区位因素)
古巴的甘蔗热量其他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国家
河西走廊的粮、棉灌溉水源其他内陆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
卜.海郊区的乳牛场和蛋鸡场城市发展其他城市郊区的副食品基地
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和
科技进步其他发达国家
过程专业化
丹麦的乳畜业城市及市场需要西欧其他各国
二、几大农业地域的比较
农业地域类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农业生产特点
型
水稻种植业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气候精耕细作
种植单一经济作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热带雨林气候、
种植园农业物的大规模的密
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季风气候
集型农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
商品谷物农生产规模大,
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温带大陆性气候
业机械化程度高
兰等国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大牧场放牧
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大牧场放牧
业
区
家庭农场,农场规
混合农业(谷温带大陆性气模大,农业生产的
欧洲、北美、南非、
物和牧畜混候、机械化水平很高,
澳大利亚、新西兰
合农业)热带草原气候耕种、放牧、休耕
进行轮作
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乳畜业轮转放牧
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工业区位选择的初衷,但是社会需要、环保要求对工业区位选择
也由种种限制。
农业地域分布地区其他概况典型案例
类型
水稻种植东亚、东南亚、区位条件:①高温多雨的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业南亚的季风气候②平坦的地形③劳①小农经济②单产高,
区,东南亚热动力丰富④历史悠久,经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
带雨林区验丰富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
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美国、澳大利条件: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潘帕斯草原:
牧业亚、新西兰、气候区区位条件:①优良草场
阿根廷、南非蓄种:牛、羊②地广人稀③距离海港
等国家和地区近
所做工作:①培育优良
品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
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
料
商品谷物美国、加拿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
农业阿根廷、澳大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位优势:①优越的自然
利亚、俄罗斯、机械化程度高条件②便利的水陆运输
乌克兰等国作物:小麦、玉米③地广人稀④高度发达
的工业⑤先进的工业
混合农业欧洲、北美、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特
(谷物和南非、澳大利候、热带草原气候点:
牧畜混合亚、新西兰等生长特点:家庭农场,农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
农业)的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
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
牧、休耕进行轮作农业活动③有很大的灵
作物:小麦、玉米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蓄种:猪、牛、羊等
可用这些案例来指导我国工业区的发展。
两大工业区与比较
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
分布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区、
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
等地
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电子、半导体、核工业、
传统工业为主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
工程、激光工业
典型案例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特点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距离铁矿区①中小型为主②轻工业
较远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
交通⑤广阔的市场资本分散在小城镇⑤工
综合整治:业分散在小城镇
①调整工'也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美国硅谷发展条件①地
③拓展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
染气候宜人③有高等院校
④便捷的交通⑤军事订
货
城市区位因素
人类居住地和地理环境一聚落
农村城市
城市发展城市形成城市分布区位因素
城市化历史条件最早
方针
标志进程问题举措措施
60°N以南
[案例
欧洲、东亚东
嚼:一早水平
(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拓展
本部分内容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规划、文化和旅游需求
的增长、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关系的改善。了解这些内容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会使我们
在分析地理问题时思路更开阔。
一、人口与环境
人口与环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人口环境的关系。我们应重
点理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区分几组概念:
1.区分几组概念
(1)生育率与出生率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人数与育龄妇女(指15岁到49妇女)数之比,出生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总人数之比。两者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可见,生育率是决定
出生率的基础。
(2)环境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挖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是理
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又称为环境承载
力,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容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
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比如我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
16亿左右,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适宜人口,而最大人口指的是环境人口容量。
(3)人口空间移位与人口迁移
人口空间移位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一般也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
间的空间移动,但这种移动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即包含
三大要素: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
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是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变
迁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
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及旅游、出差等活动分
开,因为它们各自的社会经济意义是不相同的;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
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
距离”的含义。只有超过一定的距离,迁移者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会发生显著变化,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的影响等才有实际的意义。
2.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数量通过资源、排污及生产规模的变化影响环
境,环境通过影响生育率、死亡率来影响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科学文化
素质影响,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影响素质,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迁移对迁出
地和迁入地环境都有影响,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
人口是主动的,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毁坏环境,其中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具
有重要作用。
原因是①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②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从技术上影响着环境的保护、
改善和治理,因此,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保护环境的根本途径之一。
由图可得: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资源消耗量同步增加,粮食产量一度增加后趋于下降,
环境质量明显降低。今后人口数量将会因环境变化、资源短缺、粮食不足而受到限制,出现
下降趋势。图中反映了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粮食的关系,而忽略了人口素质对环境、资
源的影响,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将会改变目前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粮食减产等问题。参考答案:⑴①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消耗量也同步增加:②随着人口的
增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③在一段时间内,人口和粮食同步增长,而后,随着人口增长,
粮食产量下降。⑵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消耗量上升,开始出现短缺,环境质量继续下
降,粮食减产,人口增长将受到限制,也会逐渐下降。⑶随着人口的剧烈增长,人类向环境
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了环
境的自净能力。⑷B、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二、城市地域结构
高中必修城市地理,是从聚落类型的角度来了解城市,是把城市置于地理环境及其要素
宏观的、自然的和在社会背景中加以分析,而城市地域结构则深入到城市的内部,属城市的
微观层次,我们应重点理解城市对区域的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点,影响因素,学会
读图分析评价城市规划是否合理。
1.城市对区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是区域的三中心,即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
经济增长中心。
在各类经济活动之间进行空间竞争及同类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的基础上出现了城市地
域功能分区,这就是城市中三大主要功能分区的区位特点比较。
2.城市三大主要功能分区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它们分别占城市土地面积的比
例般商业区最小,住宅区最大,从区位特点来看,商业区主要是点状或条带状分布,而工
业区、住宅区等多是片状分布,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其区位
需求要有便捷的交通及大量的消费人口。大城市中心往往形成一个中心商务区,简称CBD,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
的大城市还表现为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分异明显,水平方向上,零售在中心,
垂直方向上,零售多在低层。工业区集聚性强;总体向城外移动,局部位于交通干线两旁。
高级、低级住宅背向发展,前者较后者地价较低,污染较小
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经济、社会和行政因素,不同地区或不同时
间影响城市功能的分区的主导因素不同。其中经济因素是在市场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区
形成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一方面因位置、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不同,另
一方面商业、工业、住宅对用地的竞争能力也不同,如商业区要保证有大量的消费人口,须
建在支付地租最高的交通便捷的市中心。
4.评价城市合理规划的标准
⑴功能分区合理,也就是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规划合理;⑵住宅区与工
业区之间有无有效防治环境问题的考虑;⑶规划是否以人为本,即是否有文化艺术、休憩功
能,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标准。
三、文化景观和旅游活动
这两部分内容很新,文化景观内容较抽象、我们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要能根据文
化传播和扩散的路径,分析其特点,运用有关资源和实例,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关系,
理解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旅游资源特性,能够综合分析旅游活动产生的条
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下面重点说明几个问题。
1.与文化相关的概念:广义文化、狭义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景观等。图
中大圆代表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小
圆代表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
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也称人文景观,它主要具有两大特性,即空间性、时代性。由于文化景
观也是人类创造所得,故所有文化景观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但不是所有文化事物和现象都能
称为文化景观,如诗词、火车就只是文化事物,因其空间位置不具有稳定性或固定性,不能
称为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定的指示意义,图中上半大圆①代
表狭义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法律、制度等,下半大圆②代表物质文化
2.与景观相关的概念: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旅游景观等。图中小圆代表
旅游景观,是指凡能满足旅游者娱乐、享受及其它方面的需要、实现其旅游目的一切事物和
现象(广义)。图中左半大圆①代表自然景观,指没有经过人类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始景
观,即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很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到人类影响的景观。其中一部分作
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则成为旅游景观,图中左半小圆②就表示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等。图中右半大圆③代表文化景观或人文景观。文化景观中的一部
分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也可成为旅游景观,即右半小圆④所示,如建筑景观、文化艺
术景观、风土人情等。
3.自然区与文化区
自然区是指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构造、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相对一•致的区域。
是地球表面的单元地区,是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按区域等级的从属关系
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区,不同等级单位各有其相应的一致性标准。如我国根据自然环境的主
要差异,可划分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文化区是
指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由多种或特种文化事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如农业文化区,工
业文化区,信仰文化区等。文化区与自然区不一定重合,其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实有虚。
4.文化事象源地与文化系统源地
文化源地是指文化文物、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也称文明中心。根据文
化对象不同,文化源地可分为文化事象源地和文化系统源地两种。文化事象源地是指某种文
化事物或文化现象的产地,如革命圣地、起义地点、战争场所、农作物或驯化动物发源地、
某种发明的最初产生地,如旧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文明发祥地等。一般比较抽
象,不如文化事象直观。
5.文化传承与文化扩散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也称文化继承。如民间艺术
文化的世代传递、语言文字的历代传递等,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人为性、时间性、延续性和
继承性等特点,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扩散是指某种文化事象(事物或现象)从
源地通过各种形式由一地到另一地的过程,也称文化迁移,如马列主义从欧洲传到亚洲,四
大发明由中国传到欧洲,现代广播电视通讯传播到世界各地等。文化扩散也是文化传播的重
要组成部分。文化扩散的主体是人,根据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文化扩散可分为扩
展扩散(短距离扩散)和迁移扩散(长距离扩散)两种。文化扩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一
定的差异性,没有文化传承与扩散就没有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承与文化扩散是文化传播的重
要形式,是文化历史发展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6.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在文化源地与扩散靶地间留下扩散痕迹,迁移扩散的文化源地与扩散靶地间是
隔离区,隔离区距离较长,一般是自然障碍(如洲大洋、高山高原、沙漠等),隔离区少有
文化扩散的痕迹。它们的区别是:
从空间移动距离对比,扩展扩散短,而迁移扩散长,从特点来看,扩展扩散属渐进式扩
散,且新老文化区很接近;迁移扩散表现为跨越式扩散,新老文化区距离远,如:“三个代
表”的学习就属于扩展扩散,而欧洲天文知识传入中国就属于迁移扩散。一个文化区的形式,
首先是扩展扩散的结果(即在文化源地就地扩散)。迁移扩散多伴随人口迁移而发生,往往
形成新的文化源地,经过扩展扩散而形成新的文化区。但是应注意的是文化扩散的类型对于
某种文化现象或事物的扩散来说往往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如有的扩散从总体上
是迁移扩散,但在具体扩散的过程和不同阶段来说可能是扩展扩散。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
它传入中国主要是迁移扩散:印度僧与西域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来了印度文化区的宗教
信仰,法显、玄奘、义净等中国僧也不辞劳苦去天竺取经,属于迁移扩散。佛教进入中国之
初,先为上层社会接受(如皇帝等),而后才逐渐扩散到民间,这种扩散过程则是扩展扩散
(即等级扩散)
对于某种复杂的文化体系的传播我们能笼统地说它属于何种扩散形式吗?绝对不能,
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规律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特殊情况反应在个体上
总是有差异的,判断的方法是:将复杂的文化事物简单化后才易于确定它的扩散形式。如:
武断地说中国文化向世界的扩散是迁移扩散就是错误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同的文化要素在向外扩散时的扩散形式并不是一样的。三国时诸葛亮南
征,将中原的农耕技术传给西南少数民族,乂将农耕技术传给了缅甸人,这个扩散过程就
是扩展扩散。而造纸、活字印刷向西方的传播,则属于迁移扩散。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某种
复杂的文化体系的传播属于何种扩散形式。
7.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三种文化扩散属于扩展扩散,是文化近距离传播的直接形式。区分三种扩散类型的关键
是找出他们的不同扩散特点。
传染扩散是指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接受它的人,传给正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特
点表现为目的很明确,比如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级扩散指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
准的空间中,由高至低或者由低至高的扩散过程,其层次性很强。如关于当前“三个代表”
精神的学习;刺激扩展指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它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
式的扩散过程。其特点为文化形式变化大。比如象融入汉文化建筑特点的清真寺等。
对于某一具体的文化扩散过程来说,三种扩散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区别对待其
扩散特点,才能识别具体的扩散形式。如电脑在我国的普及属扩展扩散。因扩散过程中,高
校开设计算机课、举办各种电脑培训班属传染扩散;从高校科研人员掌握到普及至家庭属等
级扩散。而电脑的汉字化处理则属于刺激扩散。
8.典型的文化扩展事例分析。
文化扩散类型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下面我们分析几个典型事例来了
解文化扩散的普遍性及复杂性。
7世纪中期,唐代文化扩散的源地为唐代中国,扩散靶地为日本。属于迁移扩散;日本
“遣唐使”学习唐文化,源地仍为唐代中国。扩散靶地为“遣唐使”,属传染扩散:日本“大
化改新”,及日文类似汉字、服饰类似唐装的文化源地为日本中央。扩散靶地为日本各地。
前者属等级扩散,后者为刺激扩散。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商人来往于三大洲之间的文化
源地为中国和阿拉伯,扩散靶地为阿拉伯、欧洲、亚洲,属于迁移扩散。17世纪末沙皇彼
得世改革的文化源地在西欧,俄国为扩散靶地:属于传染扩散。
7世纪中期日本推行的“大化改新”是一个复杂的文化扩散过程,要将这个复杂的文化
事物分解为不同过程才能确定它的不同扩散形式。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及景区
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
9.旅游资源的特性
旅游资源的特性是多方面的。就类型来说,其具有多样性,就与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
比较来说,具有非凡性;可创造性是针对人文景观而言的,包括两类即文物古迹和为发展旅
游而兴建的人文景观,而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长存性,即指本身存在的
历史长久,又指其使用的无消耗性。
10.旅游景观的欣赏
实践很强,从感性的角度看:选择观赏位置,主要抓住距离、角度、俯仰三种变化。对
于同一景观,远近、高低各个侧面,观感不同,考虑天气、气候影响要善于把握观赏时机,
雄、奇、险、秀分别是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特点的反映。主配、层次、框景、借景等
是欣赏园林景观构景手法须抓住的特点。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要须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去
人化自然以达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11.综合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主要指标
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量。市场距
离取决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即交通区位的优越性好坏直接影响开
发价值。地区招待能力取决于本身的开发程度及配套服务设施。
1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针对旅游主体的作用而言的。旅游主体作用于旅游资源的目的、形式
不同,旅游资源所表现出的价值也不同。旅游目的多样性也反映出旅游资源价值的多重性。
主要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而旅游资源的浏览价值是综合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主要指标之一,包括三方面内容:1、旅游资源的质量,即自身审
美价值或切史文化价值的高低;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旅游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只
有这三方面都好,该旅游资源才具有较高的浏览价值。
13.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包括五方面内容,即资源承载量、生态环境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社会地域承载量
和感应气氛承载量。资源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
活动量;生态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地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
旅游活动量,这种限度一旦被突破,旅游资源所处的自然环境就会被破坏。现代旅游是经济
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同时各国和国内各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受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个限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的承载量。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
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和社会开化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的居民与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方式
也不相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这个限度则被称为社会地域承载量。感
应气氛承载量即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的范围之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目的。环境
承载量一般从容人量去度量,指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
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
局等。
14.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吗?从表面上看。它好像不如化工、钢铁等工业部门对环境的污
染那么严重。实际上,旅游活动不仅产生污染物来污染环境,而且还会导致其它环境问题。
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旅游活动是种消费活动,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排放到环
境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发展旅游业,需建路、停车场、旅店等服务性设施,必
然会对背景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产生的践踏、
触摸、拍照等,也会破坏文物古迹。不文明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更加严重。旅游地
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如捕杀珍禽异兽,会造成生
态结构失调,以至环境功能减退。
四、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当前世界政治地理经济格局出现三大趋势,一
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三是世界经济区域化。经济扩散是文化扩散
的一种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阶梯。经济扩散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均会导致
南北差距。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结合热点理解国际政治地缘合作与冲突的背景、
表现形式和前景,理解区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国际经济区域合作与竞
争的背景,表现形式和前景。
1.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2.世界多极化格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西欧,日本,俄
罗斯,中国,印度。
3.巴以冲突的地缘分析
①位置特殊:亚欧非三洲,西亚与北非(阿拉伯世界)
②历史与宗教:三大宗教互不包容
③领土问题:以色列拒绝归还中东战争所占领的领土
④水源竞争:该区南部缺水,北部雨量较多
⑤霸权主义的推行及政局
4.南北差距及发展
北方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南方即所谓的发展中国家。南北差距主要是由不
合理的国际经济程序造成的,其发展有以下特征:①双方发展的基础极为悬殊;②不合理的
国际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继续发展;③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力量得到加
强,相互间贸易和投资的增速迅速提高,从而减弱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④发达国家对发展
中国家的依赖增强。
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为科技和跨国公司。
6.跨国公司的全球区位战略:跨国公司是世界性生产的组织方式,它的全球区位战略
实际上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十:富的地区。
7.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原因
拉美外商投资众多,进出口贸易得持续的国内改革
到较大发展
东亚,东南亚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
织品的供应地
撒哈拉以经济发展波动明显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投资条件
南非洲差,外债严重,政局动荡
北非和西亚吸引对外投资的能力较低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
国际政治冲突不断
8.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成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
国际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由此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个
国家的经济联系相互关系空前紧密,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力跨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客
观上要求消除国家间各种经济障碍,减少贸易摩擦,也就是达成某种规范和约束各国行为的
国际公约和准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证,实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干预
和调节。因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长期存在,决定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些国际基于区域自身优势条件或者迫于
外部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压力、利益共同点较多,有可能首先在区域层次上建立一体化
组织。
9.世界经济区域化的主要发展特点:①组织数量不断增多;②原有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如欧洲联盟由最初的6国扩大到2000年的15国;③内部自由化程度提高,领域扩展,如欧
洲大市场建成,成为区域内部基本完全自由化的•体化组织;④合作深度和发展潜力不飞
欧洲联盟是目前最发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
成,生命力旺盛。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发展缓慢。
二、典型例题
Top
例1:读下表,将①②③④⑤⑥数码填入表中相应的ABCD处。
对我国农'也生产的有利影
新闻摘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响
国家要求粮食部门按保
AB
护价放开收购农民粮食
随着中美贸易协定的达
成,中国将开放小麦农产CD
品市场
①扩大粮食播种面积;②开辟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③促进我国加大科技投入含量,
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④粮食量大质次;⑤小麦进入国际市场,可能给国内产品价格带来冲
击;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⑦其它。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新闻地理内容,考查学生对新闻地理知识的发现能力、摄取能力、
评价能力。国家要求粮食部门按保护价放开收购农民粮食,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种粮有可靠的收入,自发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增产,可开辟国际市场,增加外汇
收入。但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粮食量大质次。
随着中美贸易协定的达成,中国将开放小麦农产品市场,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小麦最多的
国家,美国小麦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与中国小麦的质量和价格形成竞争,促进我国加大科
技含量投入,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通过竞争,农民自发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美国小麦进
入中国农产品市场,可能给国内产品价格带来冲击,使农民收入减少,农民缩小小麦播种面
积等。
【答案】A.①②B.④C.③⑥D.⑤⑦
例2:下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后分析:
1'*人士&它作物供向池
♦*»
如再地小刃*1天地
对也依b
C
(1)A阶段农业生产以业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
阶段则以业为主。
(2)C阶段的生产对象是,和是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
素。
(3)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可见种植
牧草越来越受重视,试比较我国西部畜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差异: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气候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很适宜多
汁牧草的生长。
②我国西部的牧草分布在气候区和气候区。
③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欧,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
④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西部种植牧草具有作用。
【解题思路】从图中看出,A阶段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耕地3年休耕一次,以保持
土壤的肥力。B阶段为混合农业。C阶段为乳畜业,饲养奶牛,以专业方式生产牛奶、黄油
及奶酪;种植作物只用作饲料。从A阶段变化到C阶段,是因为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
高,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
【答案】(1)种植业;乳畜业
(2)奶牛;市场;饲料供应
(3)①温带海洋性;夏季凉爽,冬季温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②温带大陆性:高山③
经济发达,城市众多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例3: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后工业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计划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中选择合适位置建下列工业基地,请在工业基地括号内
写出数码。
饮料工业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化学工业基地()面包厂()
电视机装配厂()印刷厂()
(2)图中原有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布局中,有一处明显的不合理,请找出来,并说明
理由o
(3)如果将乳牛场和蔬菜基地调换位置,是否合理?试述其理由。
【解题思路】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
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等,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的区位因素不同。饮料工
业基地接近消费市场,⑤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又接近老城区,人口密集。③处有铁矿
分布,并且在河流下游,可布局钢铁工业基地。④处位于河流下游,可布局化学工业基地,
因为化学工业有严重的水体污染。①处位于老城区,人口密集,接近面包的消费市场,可布
局面包厂。⑧处位于河流下游,又临近高等院校,这里环境优美,离高速公路近,可布局电
视机装配厂。⑨处位于老城区,人口众多,可布局印刷厂,因为印刷厂更接近消费市场。该
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火力发电厂建在城区,对城市大气产生污染。
飞机场有严重的噪声污染,不利于乳牛产奶,因此蔬菜基地不适宜与乳牛场对调。
【答案】(1)⑤③④①⑧⑨
(2)火力发电厂布局不合理;因为该城市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对城市大气产生污染
(3)不合理,乳牛场临近飞机场,飞机场有严重噪声污染,不利于乳牛产奶。
例4:下面是彭蒂亚克一莱曼牌汽车生产、销售示意图(图中实线箭头表示零部件或设
计方案运输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汽车销售方向),请回答后面问题。
|变速器~轮油、金属、油漆
扁’'•:
灯管、汽
帏国钮装车与薄板
6:A利L!本
I
无线电设备?发?力机花的、电气设备
新把坡测后U亚—韩出
(1)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的地区联系,决定了这类工业必须建立在,主要
原因是o
(2)彭蒂亚克一莱曼牌汽车生产的地区联系已经化,形成了跨国企业,各零
部件生产独立经营,紧密协作,反映了现代交通和网络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日益突出。
(3)韩国的面积仅为9.84万平方千米,人口4200万,矿产资源匮乏,50年代经济
濒于破产,60年代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很快,80年代末就步入了
中等收入的国家行列。从韩国生产组装、销售彭蒂亚克一莱曼牌汽车中,对我国发展市场经
济的启示是()
A.要优化配置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B.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节约本国社会劳动
C.到国际市场上去寻找产品销售更加广阔的空间
D.我国市场经济要与国际市场接轨
【解题思路】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
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这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韩国从1962年开始推行“出口第一”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以出口工业
为中心的“出口主导型”的经济结构。韩国利用沿海地区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美国、
加拿大、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的零部件,德国设计的彭蒂亚克一莱曼牌
汽车图纸,韩国组装,然后将产品销往以上国家或世界上其他国家。
从上图可以看出:彭蒂亚克一莱曼牌汽车生产的地区联系专业化和协作化,反映了现代
交通和信息网络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日益突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联系高中政治课经
济常识的知识回答。
【答案】(1)沿海地区;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海港,
便于零部件输入和产品输出
(2)专业化和协作化信息
(3)ABCD
例5:读下面“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回答:
(1)图中A城市为,其优势区位是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在我国与A
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等城市。
(3)是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
【解题思路】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来分析:A城市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可判断是重
庆;从水运来看,具有向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嘉陵江上游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我国
南方大多数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沿河设城。
【答案】(1)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2)沿河设城宜宾武汉
(3)河运河流
例6: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图回
答:
2000年
E3N,卜
=吗”公络化。
(1)该城市从1968年到1990年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O
②。
③o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述三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解题思路】观察某大城市1990年变化图,城市面积扩大,工业区由少到多,可推测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观察2000年某大城市图,郊区新建了城区和商业区,工
厂迁移到郊区,新建的工厂与老城区之间新建绿化带,郊区新建高速公路。
【答案】(1)①城镇面积由小到大②城市工业区由少到多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
的比重增加
(2)①人口向郊区迁移②工厂向郊区迁移③郊区新建绿化带④建设卫星城和高
速公路
(3)郊区城市化
例7:读下图分析回答:
发展中国密城市人口
发展中国凉在村人II
发让小国冢城市人II
发达中国家表村人II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从1920年到2000年,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
是,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2)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哪些差异?
(3)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相同的原因是
(4)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带来哪些问题?
【解题思路】首先观察图上图例所占的比重,19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共10亿左右,2000年增长到近50亿左右,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1920年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2亿左右,而2000年增长到近20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仍然是
发展中国家。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甚至出现城市中心区的人
口向郊区移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3)现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例8: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③乡村为城市居民
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题思路】乡村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单一;城市景观复杂,建筑密度
大,楼层高,交通线路纵横交错,甚至连地下也利用了起来。乡村功能单,以种植业、林
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功能多样,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
等第二、三产'也为主,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
蔬菜、鲜鱼、牛奶、家禽家畜、水果等基本生活资料;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包
括教育、娱乐、医疗、通信、金融和保险等。城市还通过多种传播媒体向乡村扩散文化。
【答案】C
三、习题
TOD
1.农业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A.农业经营高度机械化、集约化,畜牧业产值一般高于种植业
B.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
C.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面发展
1).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都很高
2.以下做法符合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的是()
A.在珠江三角洲多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B.在新疆不断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
C.在辽宁省扩大甜菜的生产规模
D.在黄土高原上建设全国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粮食产量不能满足世界人口的需求
B.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落后
C.世界农业生产不平衡和国际旧经济秩序之间的矛盾
D.近年亚、非、拉地区粮食消费水平提高过快
4.浙江省某城市拟建立一个化学工业区,现有下图中所示的四种布局方案,你认为比
较合理的方案是()
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
5.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甘蔗制糖厂应接近()
A.动力基地B.原料产地
C.消费市场D.科技发达地区
6.炼铝厂、水果罐头、电视机装配厂、啤酒厂的布局应分别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原料、劳动力、能源、市场
B.能源、原料、劳动力、市场
C.能源、原料、市场、劳动力
D.原料、市场、劳动力、能源
7.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B.只有人口分布均匀才是合理的
C.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力发展,人口分布密度大的地区逐渐扩展
D.一个地区人口密度越大标志着该地区生产水平越高
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
D.政治或战乱的影响
9.下列关于城市的说法中,属于城市基本特征的是()
A.人口和生产力高度集中,聚积效应好
B.都是重工业基地
C.都位于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
D.第一、二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占绝对优势
10.下列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和土地沙漠化
B.粮食、能源和人口问题
C.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D.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11.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
A.城市交通拥挤、房屋集中、绿地面积小
B.城市生态系统缺乏足够的分解者
C.城市人口过渡膨胀,工业大量集中
D.城市职能过分集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12.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分析回答:
(1)该地农民生活用的理想能源是,从能源的形式和来源来划分,该能源属
于,从能源的转换来划分,该能源属于。
(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该村可以发展哪些村办企业,,从工业布局因素考
虑,布置这些工业的主导因素是。
(3)该村这种农业模式有什么优越性?
13.读''美国工业分布图"回答:
(1)填出图中字母所示工业中心名称和布局方式:A、,布局方式
B、,布局方式;
(2)A地布局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3)B地布局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4)A地区若再布局新工业就会出现的问题是:a、
bo
(5)美国南部工业城市休斯敦的布局趋向是:
14.读''我国部分地区钢铁工业分布图''何I答: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沿海地区加强发展了①、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益音乐会表演协议(2024年版)
- 2023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招聘专职教师笔试真题
- 有关技术协议与技术协议书模板(3篇)
- 2023年金华义乌市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3年安庆宿松县隘口乡招聘村级后备干部笔试真题
- 2023年安徽淮畔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空瓶回收合同范本
- 供暖物业合同范本
- 装修项目的工程量清单
- 新进交警培训课件
- 标本运送培训课件
- 2024年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法律效力层级》课件
-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 护士与医生的合作与沟通
- 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
- 产品系统设计开发 课件 第4、5章 产品系统设计类型、产品系统设计开发综合案例
- 1编译原理及实现课后题及答案
- 焊接材料的质量控制和追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