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_第1页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_第2页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_第3页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_第4页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

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

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

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

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

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

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

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移动的动因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对人口有所了解,

但对于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对于人

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了解更少,讲解时应多提供一些

合适的案例。

五、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

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迁移和流动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

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

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

到1999年底,该市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商

贸和旅游城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

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请思考:

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

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

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

迁移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移动。

1.人口迁移的定义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永

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则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

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主要从这儿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

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

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

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

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

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

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

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

定距离”。

2.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征、原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阅读P8~10,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迁移?

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点拨:

(1)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

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

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永久性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化。政治

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提问:观察阅读两幅教材插图“图1-2-1和图1―2一2”可以得

到哪些信息?请列表对比。

点拨:

①两图中箭头表示出世界人口的迁出地和迁入地:15〜19世纪的

人口迁出地主要是欧洲和非洲,迁入地主要是南北美洲和大洋洲;二

战后的国际人口迁出地主要是亚非拉地区,东欧也是人口迁出地之

一,迁入地主要是西欧、美国、大洋洲。'

②从人口迁移的变化来看: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人口迁入;南美洲

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美国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区。

③人口迁移的原因:

15〜19世纪。欧洲人迁往“新大陆”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扩张,

条件是“地理大发现”;非洲人迁往“新大陆”的原因是欧洲殖民者

的野蛮“贩运”,是一种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

际移民。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导致人口迁移;

卬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移民;非洲独

立的国家遣返原来的殖民者等都是政治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而大批

美洲人返回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人口迁往美国,以及大批外籍工人

和技术移民等,属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移民。当然,一些特殊的

原因也可以引发移民,如阿富汗战争引起的移民,非洲荒漠化、前苏

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灾害导致的环境移民。提示:对任何

国际移民现象的原因分析,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能

生搬硬套。如,太平洋岛国“瑙鲁”举国移民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

岛国的环境特点,地势低平,结合“全球变暖”导致的危害分析,原

因是环境变化的结果。

表格如下:

人口迁移15—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非洲跨过大西洋到达由亚洲向东到北美洲,向南到

人口迁移路美洲;由欧洲向西到达大洋洲,向西到欧洲;

线美洲,向东到达大洋洲由南美洲向北到北美洲;另外

还有因为灾害和战争而引起的

迁移路线

旧大陆一新大陆。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

已开发国家f未末发国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具体表

人口迁移特家。现为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

八、、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非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

洲黑奴,是人类历史上变化大;新兴城市、旅游业和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新兴产业也造成人口迁移。

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

二、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一样,都是人口移动的基本形式。

1.人口流动的概念:

人口流动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

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思考: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

概念区别联系

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居住地永久人口迁

人口迁移迁出和迁入,而发生居住性或长期改移与人

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变、变更户籍口流动

的人口移动现象是人口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临时或短期移动的

人口流动

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离开居住地两种基

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外出活动本形式

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

移动现象不变更户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强调: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但人口

迁移强调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

(讨论)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人口移动的例子。(其中可以穿插课本“知

识窗”中的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

3、我国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活动:学生讨论填表

时间流向原因特点作用

20东部人调整人口分布,对

有组

世纪50口稠密区城市化;开发开发资源,加强边疆

织与自发

年代以流向东北内地;建设边疆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

迁移结合

刖西北等地起了积极作用

有效调整了各地

山区流区劳动力的余缺,对

东部、南部经有组

向平原;农城市发展、繁荣起了

改革济迅速发展需要织与自发

村流向城积极作用;改善了农

开放以大量劳动力,农村流动及盲

市;贫困区村经济,促进了乡镇

来生产力提高解放目流动并

流向发达企业发展。但盲目、

出大量劳动力存

地区无序流动带来了一些

社会问题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

文的第三部分: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动因

①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

②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

③其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

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主要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源等)、

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收入、交通、就业等)影响,其中,地区间经

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迁出

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人口迁

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讨论)课本第12页的“活动题”。

(活动)请同学们举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承转)从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因此,我

们在分析人口迁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

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那么,人口移动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

影响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2.效应

①人口移动会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对迁入地而言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

人口压力。

对迁出地而言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

才流失。

②人口移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

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2、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B.经济条件C.自然灾害

D.河流变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A.欧洲B.拉丁美洲C.北美

D.非洲

4、亚洲最大的国际人口迁移出现在()

A.我国“三峡”工程移民

B.来非洲的殖民者被遣返回国

C.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治

D.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

5、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

6.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I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

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

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

人口数的2〜3倍。

资料二: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

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

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⑴资料一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二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是,产生这种流动最根本

的原因是。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

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答案:l.C2,A3C4.C5.A

6.(1)人口老龄化B(2)B

(3)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我国城

乡和地区间在经济水平方面的巨大差别

(4)有利:弥补了人口流人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

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

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加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

张的状况;增加城市就业难度等。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探究了人口迁移的特

点,正确认识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在下一节课我

们一起来学习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

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环境人

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并完成本节的

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

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征、原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二、人口流动

1.人口流动的概念:

2.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3、我国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动因

①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

②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

③其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效应

①人口移动会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对迁入地而言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

人口压力。

对迁出地而言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

才流失。

②人口移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种

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十、教学反思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

学习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人口移动的效应,在学习人口迁移与环境的

关系时,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

地有利的影响,也要看到不利的影响。本节内容与我们周围的生活实

际联系较紧密,我们应灵活学习,学而用之,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

结合起来,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世界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及特点

3.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4..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e)、人口迁移

阅读P8-H)课文、图表和“知识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

或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国际人口迁移分三个阶段:

①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迁移主流的流向

是,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迁移特点:(1)(2)

人口迁移路线:(1)(2)

③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

迁移方式及特点具体表现

政治性国际人口迁

移急剧增加

国际人口迁移的

流向发生了很大变

迁移形式更加趋于(1)

多样化(2)

(二)、人口流动

阅读P”课文和“知识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或

—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与

____O

R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O

4.流动人口增长是的产物。

5.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不利影响是—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阅读P12T5课文、图表和“知识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此外―

、、等也产生重要影响,是各种推力

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指,拉力指

2.人口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影响表现

在,对迁入地影响表现

在。

3.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0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

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图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

不同特点,并了解原因。

2、认识世界和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口移动的主要动因和效应。

4、调查本地人口移动的现状和特点,并尝试分析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难点: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认识世界和中

国人口流动的现状。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多媒体展示、讲练结合、总结归纳。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人口迁移

自主学习

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迁入或迁出,而发生

的永久性或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r__一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三大要集一跨越行政区界线

一永久性或长期性

2.人口迁移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

①按地理范由分

____人口迁移

农村

①f农

城戈

②按迁移方f②市f

(国内人口法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1)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古代农业社会,__________的吸引或逃避灾荒、_______、

等,是造成人口容移的主要原因。

(3)15〜19世纪,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流向“”,

由一向未开发地区迁移,其中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地理大发

现和_________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二战看,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

,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

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I,国际人口迁移的

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出现和

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

问题探究

1.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的频度和强度大于原始社会的人口迁移

吗?

2.自然条件一直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吗?

知识点二、人口流动

自主学习

1.概念: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学习、、探亲等原因

或离开外出活动,而不变更的人口移

动现象。

2.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发展水平。和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

形式。

3.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①迁移方向为从农村到-----,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城市和工矿区。

②主要迁出地为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主要迁入地为广东、上海、

北京、新疆等。

③迁移方式以-----流动为主。

④主要目的是务工和0

⑤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

平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问题探究

1.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我国的“民工流”是人口流动现象,而不是人口迁移

现象?

知识点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自主学习

1.人口移动的动因

人口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

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0其中,地区间

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

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人口迁移是各种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口移动的效应

人口移动的效应包括和社会经济效应,而社会经济效

应又包括和

效应、经济效应和效应。

⑴人口移动的环境效应是指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

地,并对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收入、保护

等产生积极作用;大量迁入人口必然会对和_

产生深刻影响。

⑵人口移动的社会经济效应是指人口移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

影响。尤其是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的进步以及

的日益便捷,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_

的融合与、的交流。

社会经含义举例

济效应

促进了建立起一批美国、加拿大、

种族、以_____为澳大利亚、新

—的融主体的国西兰、新加坡

合家,明显地等

改变了世界

人口分布

①落后的美洲

经过世界各地

移民的长期开

促进了使一些经济发,成为经济

不发达的地发达地区

的发展区得到了发②西欧战后经

展济的繁荣、中

东石油生产国

经济的崛起与

外籍劳工迁入

关系很大

促进了随着国家人

_____的口移动,各

交流、融国优秀的民①中华饮食文

合与发族文化传播化“走向世界”

展到世界各②巴西成为

地,促进了“人种大熔

人类文化的炉”

交流与发

展;国际人

口移动促进

了人种基因

的交流

问题探究

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各是什么?

2、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

三、反思总结

人人

会早期

人类社包括

口口口

迁移流

19世

15—移动动

二战以

人人

口口

移移

动动

的的

动效

因应

当堂检

四、

是(

说法

确的

,正

理解

念的

移概

口迁

于人

1、关

口迁

为人

,均称

移动

空间

间的

地区

在两

人口

A.凡

移范

口迁

于人

游属

际旅

与国

B.参

口迁

,属人

士学位

士、博

读硕

美攻

赴欧

学生

国大

C.我

以上

0千米

在100

距离

移动

空间

口,其

移人

的迁

范畴

迁移

属人口

D.

是(

因素

主要

的最

迁移

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