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演示文稿_第1页
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演示文稿_第2页
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演示文稿_第3页
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演示文稿_第4页
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演示文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优选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学习目标

1.掌握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黄疸、新生儿脐炎、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理解新生儿分类;理解上述新生儿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及护理诊断。

3.了解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1节概述新生儿系指从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内的婴儿。围生期是指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目前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妊娠28周至生后7天。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新生儿分类:

1.根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指胎龄大于或等于37周并小于42周的新生儿。(2)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3)过期产儿:指胎龄等于或大于42周的新生儿。足月儿早产儿巨大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1)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2500并小于或等于4000g的新生儿。(2)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大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其中体重小于1500g者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000g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大于4000g的新生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3.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

(1)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2)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我国将胎龄已足月但体重在2500g以下者称为足月小样儿。(3)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者。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4.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1)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2)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2周至第4周末的新生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5.高危新生儿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常见于以下情况:①母亲疾病史:母有糖尿等。②既往有异常妊娠史:死胎、早产、先天畸形等。③孕母的社会经济因素:孕母年龄<16岁或>40等。④本次妊娠有合并症:阴道出血、妊娠高血压等。⑤分娩和出生时有异常:早产、胎儿窘迫、手术助产、生后窒息、宫内感染等。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2节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定义: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terminfant)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点

足月新生儿哭声响亮,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全身有胎脂覆盖;耳廓发育良好;乳晕清楚,乳头突起,可扪及结节;指(趾)甲长到或超过指(趾)端;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覆盖小阴唇;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

足月儿早产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2.呼吸系统8.体温3.循环系统9.免疫4.消化系统5.泌尿系统6.血液系统7.神经系统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10.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黄疸:(2)生理性体重下降(3)“马牙”和“螳螂嘴”

(4)乳腺肿大和假月经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3.有感染的危险4.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低于机体需要量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2.维持体温稳定室内的中性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在55%~65%。3.预防感染①建立消毒隔离制度;②做好皮肤护理;③预防接种。4.合理喂养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5.健康教育(1)促进母婴感情的建立(2)健康宣教(3)新生儿筛查(三)护理措施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3节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定义:早产儿(preterminfant)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活产新生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早产儿的特点1.外观特点早产儿出生时哭声低微,四肢肌张力低;皮肤薄嫩多皱纹、发亮有水肿,胎脂少、胎毛多;头发细软而乱;耳壳软,指(趾)甲未达指(趾)端;乳晕不清,乳腺无结节或<4mm;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至阴囊,女婴的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足底纹理少。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早产儿的特点2.呼吸系统3.消化系统4.循环系统5.血液系统6.泌尿系统7.神经系统8.免疫系统9.体温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低2.不能维持自主呼吸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有感染的危险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护理措施

1.保持体温稳定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或更高。

2.青紫、呼吸急促、呼吸暂停者应维持有效呼吸给予间断低流量氧气吸入。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3.合理喂养

出生体重在1.5Kg以上而无青紫的患儿,可于生后2~4小时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者,可在6~8小时喂乳。喂养方式最好母乳喂养,无母乳者,宜选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方法根据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而定,吸吮、吞咽差者可用滴管、胃管或静脉高营养。哺乳量应根据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而定。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4.预防感染早产儿对消毒隔离要求更高。加强早产儿皮肤、口腔、脐带护理,一旦发现微小病灶立即隔离治疗。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5.健康教育

鼓励母乳喂养,指导保暖、喂养、体温的监测和皮肤、口腔、脐带的护理。早产儿生后应肌内注射维生素K0.5~lmg/次,共3天,以预防出血。生后2周加用鱼肝油滴剂,保证维生素D400~800U/天。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4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newborn)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病因

1.孕母原因:严重贫血、心脏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2.分娩因素:脐带受压、绕颈、打结产程中使用药物不当(镇静剂或麻醉剂等);3.胎儿原因:早产儿、巨大儿、畸形儿、胎位不正、宫内新生儿感染、呼吸道阻塞(羊水或胎粪吸入)等。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发病机制缺氧脑细胞氧化代谢受抑制,导致呼吸的改变,继而引起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代谢方面的改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临床表现

胎心增加≥160次/分,然后减慢<100次/分,胎粪排出致羊水污染。目前,临床上多采用Apgar评分法来确定新生儿窒息程度。评分8~10分者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青紫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苍白窒息)。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新生儿Apgar评分表

0

1

2

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躯干红、四肢青紫全身红心率无<100(次/分)

>100弹足底无反应有些动作哭、喷嚏或插鼻管反应肌肉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能活动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气分析可有PaCO2↑、PaO2↓及pH↓。血清电解质测定,常有血清钾、钠、氯、钙、磷、镁和血糖降低。头颅B超或CT能发现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五)治疗要点1.预防及治疗孕母疾病。2.早期预测。3.及时复苏A(airway):尽量吸尽呼吸道黏液。B(breath):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每搏输出量。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4.复苏后处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六)护理诊断/问题

1.自主呼吸受损2.体温过低3.潜在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感染。4.焦虑(家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七)护理措施

1.复苏

(1)复苏程序:A通畅气道(要求在生后15~20秒内完成):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分泌物。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B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再评估心率,如心率>100次/分,再评估肤色,如红润或仅手足青紫可观察。②如无规律呼吸或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复苏气囊进行面罩正压通气。通气频率40~60次/分,吸呼比1:2。③15~30秒后,再评估心率,如心率>100次/分,出现自主呼吸可评估肤色,吸氧或观察。④如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需进行气管正压通气。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C恢复循环:无心跳或心率<80次/分,应行心脏按压及注射肾上腺素。心脏按压方法是: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余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以胸廓压下1~2cm为宜。也可用中食指法。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D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根据病情按医嘱扩容、纠正酸中毒、低血糖、低血压等。E评价: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的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操作。(2)加强监护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2.保温整个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保温,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温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温或热水袋保温,维持患儿肛温36.5~37.0℃。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3.复苏后监护窒息后常引起心、肺、脑功能受损,故除对新生儿进行复苏处理外还要通过各种监护措施观察各脏器受损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环境管理。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4.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本病的严重性、预后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建议家长尽早为孩子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以早期发现脑损伤引起的异常。向家长解释患儿病后及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能开发,可减轻后遗症症状。并指导家长对有后遗症的患儿进行智能的开发及引导,加强皮肤护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以恢复功能。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5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小儿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病因

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因素很多:①新生儿窒息。②反复呼吸暂停及呼吸系统疾病。③严重先天性心脏病。④严重颅内疾病。⑤心跳骤停或严重循环系统疾病。其中,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发病机制

HIE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与脑血流改变,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等因素有关。1.脑血流改变2.脑组织代谢改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中枢性呼吸衰竭。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临床上分轻、中、重三度

1.轻度生后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常表现为过度兴奋,拥抱反射稍活跃,吸吮反射正常,肌张力正常,前囟平,一般无惊厥,脑电图正常,3天内症状减轻或消失。预后良好。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2.中度生后72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常表现为轻度抑制症状如意识淡漠、嗜睡、肌张力减低,神经反射减弱,常有惊厥、瞳孔缩小,前囟正常或稍饱满,多在1周后逐渐恢复,10天后仍不消失者可能有后遗症。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3.重度

出生至72小时症状最明显,突出表现为重度抑制状态如昏迷、原始反射及深浅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瞳孔不对称或扩大,光反射消失、频繁惊厥,前囟门饱满、紧张,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4.常见并发症可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等。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头颅B超或CT检查可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超声检查比CT更能清楚显示室管膜下病变和脑室内出血;

CT显示脑软化较明显,最适宜的检查时间为生后2~5日。

2.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棘波、低电压等。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五)治疗要点

以控制惊厥和脑水肿、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

1.给氧、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糖。

2.保持血压稳定,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

3.控制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

4.治疗脑水肿可用呋塞米(速尿)静脉注射,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六)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呼吸衰竭。2.低效性呼吸型态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4.焦虑、恐惧(家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七)护理措施1.颅内压增高的护理(1)按医嘱给予镇静剂(首选苯巴比妥);颅内压增高时,首选利尿剂呋塞米,并控制输液量。(2)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及抽搐等症状,观察药物反应。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七)护理措施2.给氧、改善通气3.早期康复干预

4.健康指导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6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ofthenewborn)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主要由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多见,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存活者后遗症较多。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缺氧缺血多见于早产儿,可因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缺氧缺血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出现出血,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

2.产伤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可因,头盆不称、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3.其他

产钳助产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临床表现

一般先出现兴奋症状,然后转为抑制①意识改变:如易激惹、兴奋或嗜睡、昏迷等。②眼征:如凝视、斜视、眼震颤等。③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④呼吸改变:如呼吸增快、减慢、不整、暂停等。⑤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⑥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⑦黄疸和贫血。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CT和B超、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判断预后。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四)治疗要点1.镇静、止惊选用苯巴比妥和地西泮等。2.降低颅内压用呋塞米;若有脑疝发生,可选用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每次0.25~0.5g/kg,静脉推注。3.其他治疗止血、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处理合并症等。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五)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2.有窒息危险3.营养失调4.恐惧(家长)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六)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1)严密观察病情。(2)保持安静:绝对静卧。将肩部抬高15°~30°。(3)遵医嘱及时应用降颅内压的药物。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六)护理措施2.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3.保证热量供给,维持正常体温。4.健康教育:尽早指导功能训练。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7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常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2.肝功能不成熟①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②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3.肠肝循环增加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大多数生后2~3天出现黄疸,第4~5天达高峰,第l0~14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μmol/L,早产儿<257μmol/L,一般情况好。无黄疸生理性黄疸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2.病理性黄疸(1)特点:①黄疸出现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疽程度重,足月儿>205μmol/L;早产儿>256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黄疸进展快,进行性加重,每天胆红素上升>85μmol/L。⑥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I/L。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2.病理性黄疸(2)原因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病。②胆道闭锁。③母乳性黄疸。④遗传性疾病。⑤药物性黄疽。⑥其他,如胎粪排出延迟、低血糖、缺氧、酸中毒等。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2.降低血清胆红素蓝光疗法、酶诱导剂、提早喂养、保持排便通畅、输适量的血浆和清蛋白、换血疗法等措施。3.保护肝脏不使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4.控制感染准确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5.纠正酸中毒、缺氧、低血糖等。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指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以ABO系统和Rh系统血型不合引起者最常见。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胎儿含有从父亲遗传而来恰为母亲缺少的血型抗原,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IgG血型抗体,此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起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而导致溶血。1.ABO血型不合多为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2.Rh血型不合母为Rh阴性,子为Rh阳性发生溶血多见,第一胎很少发生,多在第二胎或第二胎以后。图为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理

1表示胎儿红细胞在出生时进入母体循环系统。

2表示胎儿红细胞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

3表示母体被免疫并产生抗体。

4表示抗体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临床表现

1.贫血2.黄疸Rh血型不合多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3.肝脾肿大由骨髓外造血而引起。4.胆红素脑病(bilirubinencephalopathy)指血中游离间接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引起的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RBC、HgB降低,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

2.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升高,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3.血型测定母子血型不合。

4.抗体检查①母血清中抗A(B)IgG检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②患儿血清中抗A(B)IgG抗体阳性。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四)治疗要点

1.产前治疗

Rh阴性孕妇在娩出Rh阳性婴儿或流产Rh阳性胎儿后的72小时内可静脉注射RhD免疫球蛋白IgG,以阻断免疫反应。并且在下次怀孕后26~28周再次注射。RhDIgG对已经存在母体循环中的Rh抗体是无作用的,故只用于Coombs试验阴性者。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2.新生儿治疗①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应用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应用肝酶诱导剂。②纠正贫血及对症治疗:可输血浆、清蛋白,纠正酸中毒、缺氧,加强保暖。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一)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2.知识缺乏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二)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1)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2)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与护理。(3)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肝酶诱导剂等。(4)注意患儿的保暖,喂养,皮肤、口腔清洁,保持输液通畅,维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低体温、低血糖、酸中毒。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二)护理措施2.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以取得家长配合;对于新生儿溶血症,做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对可能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8节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细菌入侵脐残端,并且在其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病因多由断脐时消毒不严或生后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临床表现

轻者脐轮与脐部周围皮肤轻度红肿,可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多并带有臭味;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腹膜炎、败血症等疾病。轻症者除脐部有异常外,体温及食欲均正常,重症者则有发热、吃奶少等非特异性表现。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重症者白细胞增高,脐部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必须有脐炎表现)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四)治疗要点清除局部感染灶,选用适宜抗生素,对症治疗。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五)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2.潜在并发症败血症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六)护理措施1.脐部护理(1)彻底清除脐部感染灶:轻者可用安乐碘或0.5%碘伏及75%酒精,每日2~3次;重度感染者按医嘱应用抗生素。(2)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窝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3)观察脐部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炎症明显者可外敷抗生素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

(六)护理措施2.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儿是否有不吃、不哭、不动及体温的改变等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3.建康教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接触患儿要洗手,污染物品要焚毁消灭,防止污染。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第9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septicemia)指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真菌、病毒或原虫等。本节重点介绍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1‰~10‰,病死率为13%~50%。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

2.感染途径宫内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分娩过程中由产道细菌感染引起;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由皮肤黏膜、脐部等部位侵入。

3.自身因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脐残端未完全闭合,细菌易进入血液,IgM、IgA缺乏。经胎盘感染产道细菌上行羊水穿刺消毒不严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二)临床表现

产前或产时感染多生后3天内发病,3天后发病多为产后感染。表现无特异性。轻者可有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反应低下、体温不升或发热、皮肤黄染或出血点等。重者可出现休克和DIC等。感染可波及各器官,出现脑膜炎、肺炎等。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6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有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2.细菌培养应争取在用药前进行。3.血沉和急相蛋白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7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四)治疗要点1.合理选用抗生素疗程一般10~14天。2.清除局部病灶。3.对症、支持治疗保暖、供氧、纠正酸中毒、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入少量血浆或免疫球蛋白、新鲜血等。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8页;编辑于星期三\8点48分(五)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2.皮肤完整性受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