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_第1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_第2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_第3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_第4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预示,即在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创作主体有意识地构造特殊内容或情节,对其后文情节内容的发展、结局及故事主人公命运遭际作出结果性暗示的一种创作手法。第五回中的红楼梦曲就是作者出于预先暗示的目的而安排的特殊内容。红曲十四支,既对小说结局进行预示,又对人物性格、命运作出预示,对故事情节也有预示。第一曲

总领第二曲

《终身误》薛宝钗第三曲

《枉凝眉》林黛玉第四曲

《恨无常》贾元春第五曲

《分骨肉》贾探春第六曲

《乐中悲》史湘云第七曲

《世难容》妙玉第八曲

《喜冤家》贾迎春第九曲

《虚花误》贾惜春第十曲

《聪明累》王熙凤第十一曲

《留馀庆》巧姐第十二曲

《晚韵华》李纨第十三曲

《好事终》秦氏第十四曲

《飞鸟各投林》总结第二曲到第十三曲,十二支曲子分别对十二个人的命运作出预示,换句话说,每首曲子与人物性格、命运一一对应,这是预示最典型的例子。对红楼梦小说的悲剧结局,红曲也做了最清楚、最明白的预示。第十四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头;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预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更总写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不幸结局和贾府不同性格不同遭遇不同身份地位的女子的共同悲剧命运,预示了贾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摘自牛艳平《试论〈红楼梦〉中的伏笔》)材料二: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本指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从先秦起,谶言在历史故事中已多有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红楼梦》多以诗词的形式来预示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即诗谶。小说中最大的一个谶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类似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框架,只是表达得十分含蓄,需要读者从后面的情节中去细品。另外小篇幅的诗谶散落在各个回目之中,随意穿插。如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众人制灯谜,迎春写的是“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宝钗写的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说的实际上是各自的性格和归宿,迎春遇上“中山狼”后,便离黄泉之路不远;宝钗则是夫妻分离后孤独守寡,日日煎熬。另外在第七十回中姐妹们写咏絮词,探春写的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暗含探春远嫁的命运,跟第五回中的判词相呼应。《红楼梦》中的谶除了主要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图谶,即以图画配上含有诗词隐语式的文字来预测人物的命运,如十二钗的判词均配有图。谶言在《红楼梦》中构成一个系统的结构,从内部推动情节的发展,对结局进行暗示和隐喻,以预言出现,以应验结尾。另一方面,亦是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如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都充满了美感,表现了曹雪芹对女儿的美的赞颂。谶言和诗营造出的艺术境界更是别具特色,假如没有谶的暗示,《葬花吟》的魅力便会大减。《红楼梦》中的谶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如有以小说中的戏曲情节来暗示人物命运的,如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从脂砚斋批注看,《一捧雪》是伏了贾府的败落,《长生殿》是伏了元妃之死,《邯郸梦》是伏了甄宝玉的送玉,《牡丹亭》是伏了黛玉的死,可见小说中的每一个布局都有作者的用意。另外也有以环境和景物来作预示的,如七十九回紫菱洲的寥落之景,是以淡淡的笔触,带出一种模糊的凶兆,兆示着不仅迎春会离去,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儿都会离去。除此之外,《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而是背道而驰。如薛宝钗的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但她的命运却是被抛弃,独守空闺,完全向着另一个的方向行进。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利用预言和结果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冲击力,获得独特的艺术魅力。谶言本身给人虚空的感受,谶言在虚无之外留下模糊的指向性,似乎在冥冥之中已被命定,缓缓带出《红楼梦》“人生如梦”的主题。曹雪芹深深的宿命论覆盖到每一个人物身上,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祭奠女性美的凋零和毁灭的作品,表现生命由盛而衰的本质。事实上,《红楼梦》的主题自始至终都是通过家族的兴衰表现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到来,这是明清之际的社会性忧虑。曹雪芹处清朝乾隆时期,前期家族盛大,受皇恩庇护,见识了生命的最繁华。直至家族败落,又穷困潦倒到极致,看到了生命的最衰败。因此他得以更冷静地观察社会,透过浮华看到宿命的征兆。在小说中每一个谶的运用都有其道理所在,对情节的发展和整部作品的主旋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摘编自徐雅萍《〈红楼梦〉中的谶言艺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五回中的红楼梦曲是作者对后文情节内容的发展、结局及故事主人公命运遭际作出结果性暗示的一种创作手法,即预示,也等同于材料二提到的“谶”。B.文学作品中谶言表达得十分含蓄,同时也是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暗含写作意图。C.《红楼梦》中运用谶言这种方式,不仅与文本完美结合,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安排,而且在结构和主题方面也加以渗透。D.反谶现象存在于《红楼梦》的叙事中,以预言和应验的反差,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赋予小说魅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以食尽鸟飞、独存白地的悲惨画面,形象地揭示了贾氏家族最后崩溃的命运,使我们约略窥见了作者对全书结局的完整构思,显示了曹雪芹的匠心。B.《红楼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互相补充、印证并且直接预示了贾府众女眷的悲剧结局。C.薛宝钗的金锁上的文字、史湘云的判词、林黛玉自吟的《葬花吟》是人物悲剧命运的暗示,也充满了美感。D.曹雪芹对谶言独具匠心的运用,使《红楼梦》语言更能表现美的同时,也可以成为探佚之后情节或结局的重要材料。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反谶”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让宝玉喝的茶是“千红一窟”,饮的酒是“万艳同杯”。B.第六十三回占花名中,香菱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C.第五回《红楼梦曲》中元春的曲子是【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D.林黛玉所住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诗社建立时,黛玉取诗号为“潇湘妃子”。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5.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曲词的形式,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待出来。根据文章材料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从下列

图一

图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胖子和瘦子契诃夫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因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身量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哎呀!”瘦子惊奇地叫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口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那你就好好地看一看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啊,天主!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结了婚吗?我呢,你看得明白,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娘家姓万采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这个人,纳法尼亚②,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③,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④,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哈哈……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巴赫……新教徒。”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做到几品官了?”“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很精致的烟盒呢!我卖一卢布一个。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您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嘻嘻嘻”的笑声。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并拢脚跟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注】①尼古拉铁路: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之间的一条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③赫洛斯特拉托斯: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④厄菲阿尔忒斯:希腊人,公元前5世纪,为波斯军队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中的森严等级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节,鞭挞伪善、庸俗的社会畸形心态。B.这篇小说的开篇非常简洁:“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一句话就把小说的地点、人物、事件交代齐备了。C.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采取了夸张的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D.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小说的重要意象。7.下列对“三号人物”纳法奈尔在小说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塑造人物本身的意义来看,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他的行为动作反映他的心理。B.从人物结构关系分析,讽刺地写“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C.从主旨角度看,深化了主旨。这篇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严肃的,但由于作品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小说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D.“三号人物”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8.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埋下了伏笔?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说,小说写三品文官胖子十分看重小时的友谊,而八品文官瘦子却是一副奉承阿谀、低首下心的丑相。这是否表示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不一样?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请你谈谈作者这种艺术处理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文本一: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文本二:壬申,以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固辞不拜。初,光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帝欲大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①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光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注释:①劘(mò):规劝,直言劝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B.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C.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D.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昨日蒙教”中的“蒙”,敬辞,承蒙。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与此含义相同。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候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说服力。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2)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14.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因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15.下列对上述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展现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既写物境也写心境。B.孟诗前四句写景气势宏大,描写洞庭湖的雄伟壮阔景象,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C.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D.孟诗中“舟楫”这个典故使用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16.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和《六国论》均从“人”的角度,针对六国灭亡提出自己的看法,杜牧认为“___________”则能够抵御秦国,苏洵认为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可能形成合力。(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主在施加恩惠时要思考“________________”。(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一幅“船游云里、鸟飞江中”的生动图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现有工作人员近40人,其中设计师团队15人,90后占80%。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来说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示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

文创产品从一个点子到最终成品,平均需要3到6个月。点子或者创意,常常是灵光一闪,

。因此,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捕捉灵感,及时创作,力争制作出最满意的产品。在文创产品孕育过程中,产品经理也会介入。面对设计师们

的创意,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质呈现,是塑料、金属、树脂,还是毛绒?尺寸多大?颜色如何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她说。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一方面大众通过产品进一步了解文物,另一方面也会向博物馆反馈,甚至希望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这正是我们期待的,通过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拓展文物的生命力。”为此,博物馆更要严格把关文创产品质量。文物文创产品要注重品控,做到品质与颜值并存。文创产品的“外皮”可以轻松有趣,但最终展示的是

的“瓤儿”。“你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沈明杰说,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结合文段所给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刚才那几个是自己人,最近才联系上的B.

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与会教师结合当前历史统编教材进行分享C.

你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下个月的演讲比赛D.

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近阅读这一本书,会让我们更好地走近《红楼梦》中的人物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记者:有同学说,这是一个深度阅读消亡的时代。①

?主编:这种说法是不是太消极了?快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轻阅读、碎片式的阅读,确实会让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总有人愿意阅读非娱乐性书籍,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记者:近几年,②

,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这些现象对读者有哪些影响?主编: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属于数字时代的媒介融合带给图书领域的灵感。前者让快时代的读者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脱颖而出、传久传远,也能帮助读者降低选书的试错成本。记者:最近,亚马逊宣布Kindle电子书店将于2023年6月30日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这让电子书的用户心生疑惑:③

?请您解答一下这个疑惑。主编:这要依靠两方面的力量来推动。一方面,只有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培养出了优秀的作者、译者和读者,电子书才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才会有长久的未来;另一方面,如果出版业对电子书的内容进行内涵式发展,让优质电子书的供给不断绝,电子书也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复兴中学不少同学在观看了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动宾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他们都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负和选择,请你认真体会他们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使命”为话题写一篇班会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月考答案1.C【解析】A.红楼梦曲属于材料二中说的“诗谶”。B.“文学作品中”“同时也是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错误,范围扩大,不是所有文学作品的谶言都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进行警戒点化。D.“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错误。根据文中“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可知是以预2.B【解析】“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直接预示了贾府众女眷的结局”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暗藏”“表达得十分含蓄”等,不是“直接预示”。3.B【解析】A.“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符合大观园中众女子的命运结局,不合题干要求。B.第六十三回占花名中,香菱所占花名是并蒂花,签名“联春绕瑞”也非常吉祥。这一切似乎预示香菱会有个美好结局,其实不然。香菱遇上薛蟠,并未得到幸福,遇上金桂,更是命丧黄泉。诗句出自宋代朱淑贞《落花》(一作《惜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香菱结局隐在后一句“妒花风雨更相摧”,指的是夏金桂因嫉妒香菱,将她活活折磨死。属于“反谶”。故选B。C.“喜荣华正好”,实指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得征凤鸾之瑞这种大荣华大富贵。“恨无常又到”,佛教中人物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成坏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停,绝无常住性,所以叫“无常”。旧时迷信,说人将死时,与勾摄生魂的使者来,叫人死亡,这使者也叫“无常”或“无常鬼”。符合元春的个人经历。不合题干要求。D.林黛玉所住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黛玉取诗号为“潇湘妃子”,顺应常理,没有构成反差。不合题干要求。4.①先总述谶言的使用,引入红楼谶。②接着阐述谶言在《红楼梦》中的表现形式,有诗谶、图谶等,③然后阐述曹雪芹对谶言的独创性使用,④最后论述谶言对《红楼梦》主题的渗透。【解析】第一段主要论述不同时期,谶言的使用。第二、三段讲《红楼梦》中谶词及诗谶等的使用。第四段主要讲《红楼梦》中的谶除了主要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图谶。第五段主要讲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强调独创性使用。第六段写《红楼梦》中的谶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第七段写《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而是背道而驰。第八、九段写谶言缓缓带出《红楼梦》“人生如梦”的主题。根据分析,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表述即可。5.示例:选第一幅图:①第一幅画面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上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②这是对贾探春图画的描述。掩面哭泣的女子是探春,“大海”“大船”暗示探春日后远嫁海外,“放风筝”比喻探春远嫁,远离故土,犹如短线风筝,一去不回。选第二幅图:①第二幅画着“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②“恶狼”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美女”就是迎春。恶狼“追扑”“欲啖”美女,暗示贾迎春嫁给孙绍祖,不久就被折磨而死。6.D项,作者只是截取了一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情节并不离奇;“意象”常用于诗歌和散文。7.C项,小说悲哀、凝重之情其实深深蕴涵于字里行间,正是透过喜剧化的幽默、滑稽揭露社会问题。8.①“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因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与瘦子的“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瘦子。②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③“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9.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都是批判的。①瘦子见面时的寒暄,介绍家人的口吻、姿态以及得知胖子三品文官的身份后的变化,看出他的庸俗、势利、卑躬屈膝;②从胖子开头吃饭的形态,后来得意扬扬地宣布“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尤其是最后胖子“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这可以看出胖子的伪善,小说对胖子口头上说不要官场奉承、行动上居然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官场做派对待老同学作了重重的鞭挞。作者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①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②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10.A

“外托劘上之名”与“内怀附下之实”为对称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CD;“而欲置之左右”为省略句,应为“而欲置之(于)左右”,“左右”解释“置”的地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11.B.“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第一个“举”为“施行”,第二个“举”为“攻克,占领”。句意: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12.C.“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错误,原文是说“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是司马光说自己“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于文无据。13.(1)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去执行),这不算侵夺官吏职权。(得分点:以谓、状语后置、不为、句意各一分。)(2)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当拿其他事情来作为说辞(或“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

(判断句、有职、辞、句意各一分。)

14.时间久了老百姓变得日益贫困,遇到战争或灾荒,弱者死于荒野,强者聚众为盗。参考译文:文本一: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得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文本二:壬申年(1071),任命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推辞不肯拜官。当初,司马光跟王安石一向交情深厚,等到王安石推行新法,写信给王安石再三陈述变法之弊,又跟吕惠卿在御前讲席展开辩论,王安石很不高兴。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表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削弱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怎么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他处在高位,那些有反对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