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第1页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第2页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第3页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第4页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闽清县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1历史沿革自然资源价值意义地理环境保护对象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闽清县的西部,地理坐标北纬26°15′29″~26°22′41″、东经118°39′38″~118°51′19″,总面积.3hm2,其中:核心区面积4198.3hm2;缓冲区面积2224.9hm2;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以福建青冈林为代表中亚热带南缘基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溪流类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闽江水源涵养林。历史沿革历史沿革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8月。201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质土壤气候地理环境位置境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闽清县的西部,地理坐标北纬26°15′29″~26°22′41″、东经118°39′38″~118°51′19″,总面积.3hm,其中:核心区面积4198.3hm;缓冲区面积2224.9hm;实验区面积6090.1hm,森林覆盖率达90.5%。地质该区地质构造属于华夏古陆的一部分,由前震旦纪构成褶皱基底,中生代时期强烈的燕山运动形成了新华夏构造体系,奠定了本区域地质面貌的基本格局,区域构造线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为主,是闽中戴云山脉东北段与鹫峰山脉西南段交接的中低山丘陵区域。

土壤土壤主要由花岗岩、流纹岩和凝灰岩发育而成。林地土壤类型相对单一,仅有红壤土类,下分红壤、黄红壤2个亚类。区内大部分林地土壤为红壤,长箭山、小人仙附近主要为黄红壤。

气候保护区风景自然保护区处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7℃,1月均温6~10℃,7月均温24~29℃;≥10℃活动积温4353~6391℃,年均日照时数1871.4h。无霜期246~290d。年降水量1400~1900mm,年均蒸发量为1500mm,常年相对湿度为83%。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高温多雨同期出现,有利于植物生长。冬季处于蒙古冷高压控制范围的外缘,以北风为主,气候较干寒。灾害性天气主要是由台风造成的暴雨山洪和寒潮带来的冻害,此外,还有冰雹和干旱等。自然保护区主体的山地森林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季均匀、温暖湿润。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保护区大门自然保护区位于闽江两岸的戴云山脉和鹫峰山脉交汇的区域,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造就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境内海拔相对高差千余米,植被和动物存在较明显的垂直分异。沟谷溪涧、山脊山坡交错棋布,形成多种多样的小地形。本区域处于中亚热带的南缘,是橄榄天然分布的北缘。在汤下沟谷中保存有南亚热带的片段景观。戴云山脉和鹫峰山脉水热资源的差异,在这个交接带形成新的组合,产生多种多样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根据调查统计,全区有维管束植物113目236科1660种(含种下单位)。脊椎动物35目98科391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30种;爬行类2目12科70种;鸟类18目56科193种;兽类8目9科44种。昆虫有33目296科2134种。大型真菌10目34科195种,土壤和树体微生物12目18科55种。

保护对象动物植物保护对象植物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入IUCN(1994)濒危(EN)的有伯乐树,列入易危(VU)的有银钟花,列入低危/接近低危(LR/nt)的有福建柏等6种,列入低危/保护依赖(LR/cd)的有沉水樟,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种类达49种,其中濒危(EN)的有福建马兜铃、福建绣球、密花梭罗、细茎石斛,易危种(VU)有福建柏等25种,近危种(NT)有竹柏等20种,其中买麻藤和小叶买麻藤在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较大。在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17种,CITES附录Ⅱ保护的有金毛狗、刺桫椤、粗齿桫椤和27种野生兰科植物,CITES附录Ⅲ保护植物有百日青,福建省重点保护珍贵树木有12种。

动物温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2010)有14种,其中濒危(EN)5种,易危(VU)6种,低危/接近受危(LR/nt)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0)有35种,其中附录Ⅰ4种,附录Ⅱ31种,附录Ⅲ10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66种,其中极危(CR)1种,濒危(EN)11种,易危(VU)26种,近危(NT)17种。在鱼纲中,花鳗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两栖纲中,虎纹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CITES附录Ⅱ。中国特有种有10种。在爬行纲动物中,蟒蛇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Ⅱ的有6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14种,其中濒危(EN)的有5种,易危(VU)的有6种,低危/接近受危(LR/nt)的有3种。中国特有种有14种。在鸟纲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4种;列入CITES附录Ⅱ的有20种猛禽;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种的有5种、稀有种有5种;在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中,属于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的候鸟有66种,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的候鸟有17种;除了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以外,尚有22种鸟类属于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7种鸟类属于福建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价值意义价值意义保护区小溪保护区处于闽江流经福州的重要关口,良好的森林植被增强了区域天然动态蓄水功能,起到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保育土壤、改善流域水环境等作用。保护区内溪流沟谷纵横、水系发达、水质清澈,主要河流有大雄溪、磊溪、石潭溪、安仁溪、汤溪等,通过这些水系每年向闽江补给大量的优质水,为改善闽江下游水质、保护福州水资源安全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