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_第1页
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_第2页
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_第3页
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_第4页
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有幸参加衣老师为首席专家的编写小组,并承担第二讲的写作任务,今天和大家一起就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进行一个讨论和交流。发展问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问题,关于发展的概念,关于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大家都有很多的学习和体会。这一讲内容,如果散开来讲,散开来写,要讲和要写的内容太多了,但是如果规定性地把它确定下来,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然要把大纲在实际教学当中展开和发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又有更大的创作空间。所以发展问题是一个有挑战的,有创作空间的问题。我想就教学的基本前提,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体会。教学的基本前提有几个要点,第一个就是怎么理解发展问题,我觉得这和我们书名——“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是一个可逆的关系。发展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为了把握大纲的整体内容,我们要在发展的理论和发展的实践当中来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能脱离开这个主题。在讲导论和第一讲的过程当中,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也有了一个很好的事实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要很好地把握整个大纲的基本精神,发展问题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另一方面,因为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涵非常丰富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以前有的思路上讲发展问题,我们可以讲二战以来人类世界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发展,发展出哪些辉煌的成果,有很多的事实,这是一个发散的问题,从大纲的角度来理解发展问题,它包括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今世界、当代中国的一系列重大的人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它具有更大的批判性、创造性、革命性一些内容。谈发展问题,更多是谈对现有问题的理解、研究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问题,可能就不是一个知识性的,或者一个事实性的体系,更多可能是一个有研究的,进行批判,进行理解,甚至提出某些新的理念或者理解某些新的理念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问题的事实性的成分可能就大大削弱,思想性的,理解性的,价值性方面的批判和分析可能就成为写这个问题很重要的特点,这是我们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到的一点。大纲中的发展问题,除导论外的各章都有内在的关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讲都可以叫发展问题,但是发展问题又是独立的一章,所以在大纲把握上,既可把它理解成是诸多问题当中的一个问题,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诸多问题当中具有一致性的问题,同时它还是整个大纲当中的主题。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理解,所以我觉得讲好或者理解好发展问题,前提是要找好和大纲的关系的角度,找好和其他讲关系的角度。第二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把握当代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很多学者在不同角度上写了很多关于发展的论著,有很多学术见解,按照哪种观点来理解发展理论,这是一个有选择的问题。我们既然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个大纲当中来讲发展问题,我们就应该选择依据马克思的发展理论来把握当代发展问题,这就是大纲当中讲发展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包括教学当中一个难点和重点。第三,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以及他们之间所具有的内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关系。这三个重要的概念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讲授当中很重要的理论逻辑。我们在大纲当中讲发展问题,重要的逻辑是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之间的逻辑。第四个问题是把握发展问题的视域,过去我们谈发展问题,更多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发展这个角度去理解发展问题。但是大纲是从世界性的视野来考虑问题,同时中华民族又是世界性发展和人类发展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发展是具有全新的创造性的伟大的理论和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问题研究的视域既有世界性,又有地域性、人类性和民族性。双重维度是我们考虑发展问题重要的维度,这两个不可以偏,如果偏到世界性、人类性,不符合真实情况。如果我们只说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发展问题,又不合适整个大纲架构,所以必须考虑双重的维度,双重的视域来把握发展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科学发展理论与实践开创的发展道路,对于解决当代发展问题具有世界性、人类性的贡献,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同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理论有关系。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最近有的学者在网上发表文章提出硬发展没有道理,科学发展就是讲道理。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当中富有智慧性的总结,这样几个前提我觉得是需要我们在把握整个大纲中需要处理好的。按照这个理解,教学大纲经过我们课题组反复讨论,确立了这样四部分内容,一个是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第二个是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第三全面发展是当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第四是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对于解决发展问题的贡献。这是发展问题这一讲当中的四节内容。按照这个内容,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四点要求:一个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的教学,启发学生认识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根源。这里强调的不是发展的成就,当然发展的成就也需要讲,但是大纲当中主要分析的是发展的问题及其根源。第二个就是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践途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历程,还有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根据,还有实践当中存在的一些观念性和具体性的问题,都是要分析的。第三方面就是理解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全面发展这个概念,是让人很头疼一个概念。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关于全面发展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进行过多次的讨论。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再就是分析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及其对当代发展的独特贡献,在这当中,如何体现步步高?科学发展观在本科阶段,在硕士阶段都是有所接触,基本内容都熟悉,在博士阶段再就科学发展的这些内容去讲述,就需要深化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下面我就根据对教学的基本前提的理解和基本要求的把握,对教学的基本要点跟大家做一些介绍。第一个问题就是当代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里面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如何按照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去理解发展的内涵和理念,这个问题是个理论问题,是这一讲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去理解当代发展的问题和当代发展的理念,包括把握当代发展的概念,也是很难选择的一件事情。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哪一本书当中或哪一个命题当中集中表达了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是很难确定的。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关于发展的观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都是关于发展的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历史唯物主义丰富的理论观点当中,进而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丰富的思想体系当中去确定,把发展问题怎样界定,发展的概念怎样界定,发展的理论怎样去把握,这个选择是有相当大的困难。最后大纲采取了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入手,去梳理马克思关于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发展的概念不是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反映人类进步与社会深刻变革的基本概念。所以发展是和人类进步与社会深刻变革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是通过实践,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进而实现社会生活基本领域,基本关系,基本观念,及其社会内部结构更新和变革的历史进程。简单地说,发展是进步,发展是变革,是通过实践实现的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进步和变革,而且这些变革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变革导致了社会内部结构的更新和历程的飞跃。对发展问题进行梳理,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关于这个命题的理解,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我们过去都是很熟悉的,其实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看成是自然历史过程,它的意义在于强调人类社会发展不是扑朔迷离的,像自然科学研究实际的对象,那些具体的客观事物,自然事物是一样的,是可以进行客观研究的,认识它的客观必然性。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不等于社会具有自然属性,主要意义在于社会可以作为一个可把握的、可认识的客观对象来进行认识,并且认识它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的过程。我们在理论教学当中,涉及到自然这个概念,往往会出现很多麻烦,在理解马克思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歧义,包括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国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自然上也会有很多歧义。比如国外学者认为我们在解决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上,我们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最好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他认为我们很早就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把握规律的意识。实际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古代文化中说的天人合一不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是在思想伦理、社会伦理的一个伦理范畴,在把握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对自然这个过程理解。还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个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关于社会,关于共产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关于人的论述,都涉及到这样的思想。还有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问题的经典观点,这个是必要的理论观点,但不是充分的理论观点,在教学当中我们不能说大纲有这几条,就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理论,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做这样一个理解,是根据我们以往的理论教学理解马克思发展理论的一些基础,还有我们我们后面讲的问题,做这样一个梳理,是需要发挥的,需要挖掘的,马克思的发展理论需要做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和体会。大纲当中有一段关于列宁的发展理论,强调两条,一个是继承经典马克思的观点和列宁主义的观点,再一个就是根据中国的情况,有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于中国的发展思想理论,并且把这个理论集中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当中。像对马克思经典理论那样,做了一些梳理,比如发展要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要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是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等等。我觉得这些也是对于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影响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观点的梳理,一些重要思想的罗列。但并不局限于这些,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有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智慧和独特的思想方法在里面,并且在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和解决世界的发展问题,我们确实是有所创造的。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不可以分割开来,它不只是一个知识理论问题,还是一个思想的东西,一个智慧的东西,一个道路模式的问题。在发展的问题上,中国的做法还是有思想的自我和理论的自我。在这点上非常鲜明,我在去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俄罗斯社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去的时候是2003年,那时候它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包括人民的福利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还是比较困难的。当时俄罗斯的学者包括我们去的人面对俄罗斯的生活现状和社会现状,也都在思考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我在他们那个学科的变化当中发现,它失落了思想和理论的自我。当时俄罗斯学者大声疾呼的一句话是重新唤醒俄罗斯精神,找回俄罗斯精神自我。我觉得俄罗斯学者认识到这一点,还是把握比较准确的。如果在国内我们说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有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自我意识和精神,我们在中国社会生活环境当中,我们意识不到这对于中国发展有多重要,可是当你看到了失落了思想的自我,六神无主的时候,思想和精神出现真空的时候,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当中,有思想的自我,有思想理论的自觉,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创造自己发展的模式和道路,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尽管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尽管我们有时候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自始至终我们还是有思想理论的自我和自觉的,这很重要。中国的发展以这个为前提,一直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且去努力和世界发展大的潮流,以及世界发展各种优秀的成果去接轨,坚持我们的开放,我们发展既是有自我的,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式的发展。第三在发展当中,中国还是坚持了思想理论与实践本身的发展中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否定、自我完善一系列的任务。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并且越来越接近发展的内核。中国关于发展理论有很多可以研究,可以体会的空间。关于发展的时间以及发展的时代的理解,在大纲当中也有一段话,对发展的时代做了一个规定,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和划分,把它划分为几个大的阶段。这里有一个前提,关于发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过程当中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阶段,这几个重要阶段当中各自都形成了什么重要的理念,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教学中去完整把握发展历程和发展理念的变化,还有理解发展的理念,还是富有启发性的。按照马克思主义来理解,从发展的时间来看,应该说人类社会进步性的深刻的变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所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及其发展的历程是和人类进步的历程是一致的。但是我们现在说的当代发展的问题,在这个大的过程强调当代发展的问题,当代这个区间怎么划分,上午衣老师说过,按照我们中国的理解,把它划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社会生活的主题确实不是发展,既不是经济发展,也不是社会发展,而是围绕阶级斗争所进行的革命。所以革命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发展不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当然那个时代也有发展的追求,但是发展的模式和发展道路是革命道路,是革命的模式。作为和全世界发展主流接轨的这种发展,我们确实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进入了发展的时期。那是不是我们一定要按照这样一个标志去理解当代世界的发展时期的划分呢?我觉得也不可以。因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时期和我们中国发展时期的出现是不完全重合的,从发展时期到来来说,我们中国还是落后了,错过了一些好的发展时期。把1945年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生活的困难和动乱,以及经济生活的匮乏,经过这几年以后,开始复苏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经济发展,转化成社会发展,并且提升为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这样一些形态的渐进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发展时期大致可以从50年代以后开始,社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当中,发展的理念以及发展的实践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具体来理解这几个阶段,也就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社会的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时候发展的理念主要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理念与实践,这是这一时期发展的主题。虽然经济增长今天依然是我们社会发展当中和人的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而言,但是经济发展的理念及其实践却是20世纪50至70年代一个时代发展的主流和主题。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二十多年间,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平等、公平等社会问题成为当时发展的主要问题,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出现了以经济增长为主题的经济发展转变为以经济增长为基础,以社会平等为主题的社会发展。在这样一个变化当中,我们看到我们翻译过来很多国外一些学者写的关于发展问题的论著,都在写这个问题。比如我举两本书,一个是罗尔斯的《正义论》,正义论主要写社会正义问题,他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正义即平等。差不多同时威廉奥肯还有《效率与平等》,发展的主题和选择的价值倾向性还是倾向于实现以平等和公平为主题的社会正义,这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当然不是经济发展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永远是社会维持自己生活和发展的一个基础,但是这个发展的追求价值尺度的评价就发生了变化。在这期间很多西方思想家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包括他们的社会体制以及政府职能的时候,都提出了维护社会平等和社会公平一系列的思想原则和实践原则。比如罗尔斯在正义论当中就提出,正义的第一个价值尺度或者第一个原则是每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是这个社会的第一价值。在这个价值之外和之上,不存在着任何团体,任何部门,任何权力超出这个价值的价值,没有比这个价值再大的价值。像威廉奥肯在《效率与公平》这本书强调,这个社会按照资本主义现有的体制,要想实现效率与平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资本逻辑它不是慈善的经济,是一种奖惩的经济,奖竞争的优胜者,惩竞争的失败者。在市场经济获得奖的富人的生活和受到惩的穷人的生活是没有办法平等的,富人为养猫狗的食物要比穷人抚育后代的食物好得多,富人给猫狗的医疗费用比穷人给孩子治病的费用高得多,这还有什么平等!我们中国社会在90年代初进入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时我们经过78年以后,十几年的经济发展以后,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也马上要面对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世界上这种发展的选择和发展理念的转变,我们也赶上了。90年代初,我们国内也在讨论效力与公平何者优先的问题,讨论的结果,我们还是作出了这样一个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这个选择当中说明,在世界性的发展格局当中,我们的发展起步比较晚,所以同时承受了发展经济增长和解决平等和公平问题的双重任务。在这两者选择当中,我们还是选择要优先提高经济效率,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时解决社会公平和平等的问题。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类面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造成的重大发展问题,反思以往的发展理念与实践,深刻认识到人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了文明发展的现代理念。这是以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包括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科学发展的理念,也都是在这样一个阶段提出来的。这样三个阶段的划分是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这不仅是对发展阶段和发展过程的一个事实和价值追求的双重描述,同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世界性的人类性的发展和地域性的民族性的发展差异,在这三个阶段具体的冲突和表现,特别我们中国在短短三十年当中,要实现世界发达国家在五十年代以来,六十年时间它的发展理念三次重大转变,我们在三十年间,特别在后二十年间完全经历到了,这对中国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值得自豪的是,中国在这种压力和紧迫感面前,还是迎着头赶上去了。所以摇我们处理好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三大历史阶段,去把握和处理发展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是整个第一讲的重点,下面就进入到比较具体的一些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发展问题当中,当代发展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由于是谈当代发展问题,所以具有批评性。它也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通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起来有两条可遵循,一条就是革命的批判性,再有一条就是实践的建设性,或者实践的改造性。通过革命的批判性,是在批判旧世界当中发现新世界,通过实践性的改造,去创造发展的局面,推进发展的进程。这还是马克思的两大思想方法和两大世界观,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按照这样一个批判性的思路去总结当代社会发展的问题,我们把它概括为存在这样几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中国发展和崛起使新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有中国的特点体现在其中,我们自己在其中也能感受这种深刻的变化。第二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三是当代人类面临风险增多,第四是人口膨胀与资源短缺,第五是全球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这五大问题是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按照社会发展或者人的发展当中,在社会生活的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其实发展的问题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人们的文化和思想,以及价值观上的冲突和矛盾,也是当今时代人类发展的问题,不仅我们有这样的认识,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赛尔顿)他也在写《文明冲突》这样的书,把价值观、信仰、文化方面的冲突看成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他甚至认为经济上的社会上的实际事物发展的问题,还应该让位于文化与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没有列这个问题,主要是考虑到我们专门有一讲去讲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问题,本讲主要按照社会实践重大问题来梳理的。关于这些问题,大纲当中每一条都有一个具体的描述,当然不是很充分。当代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具有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全球蔓延、影响深等特点,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与挑战,如果不能合理妥善地解决这些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严重后果将难以估量。当代发展问题的根源及其影响,我们梳理了这样几条:一个是资本的扩张及片面的发展理念,上午衣老师讲资本逻辑的扩张性,以及人们关于发展理念的片面性,特别是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的增长,还有利润的获得,物质利益的获得等等这样一些理念,都是造成发展问题的观念根源和制度上的根源。在历史上,现代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们有些国家曾经在历史上通过殖民野蛮扩张,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导致了今天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南北差距。发达和落后的差异有很多历史性的原因,还有就是现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包括很多因素,它影响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中的平等和合作。再有就是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生产方式及经济增长模式,过多地消耗自然资源,恶化生态环境所造成的问题,这一点上午衣老师讲过,就是共同负责,但是有差异的负责,所负的责任是有差异的,这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强调这一点。在大纲当中,我们还强调中华民族自己的出发点和立场,这个立场是不能放弃的,这个立场的坚持我感受到了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去美国参加洛杉矶林肯大学的后现代研究院的一次研讨会,后现代建设学派的代表人物小约翰克布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他有很多关于解决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一些观点,比如共同经济体的发展,是解决当今生态问题的很重要的模式和道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他发言的时候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将来世界环境的问题和资源问题的解决,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他把这个责任就推给中国了,为什么呢?他强调你们中国有天人合一的古老思想智慧,第二你们有生态文明的观念,第三你们现在是后发展国家,你们工业各方面不是很发达,你们还没有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所以你们可能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样板,将来你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是最有作为的。三十年前我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三十年后我对美国失望了,现在我把这个希望是寄托在中国身上。这个刚听起来觉得很欣慰的,再细想就觉得不对,第二天我就回应他了,我说你这样想是很友好的,但不应该这样讲的。你讲的天人合一不是我们和自然界的关系,第二你讲我们有生态文明,我们有生态文明的理念,有这样的追求,以至于我们这个价值推广到全世界,实现了这个追求。第三我们现在还没有造成工业上的问题,工业的问题不是我们造不造成,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全人类共同来努力。还有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还有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第二个问题关于可持续发展,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们都知道,但是在理论上我们教学当中可能有一个前提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当代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历史根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既是实践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存在,人类通过自然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代代相传,更迭延续,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应该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保护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当代人类的发展,一定要可持续地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只要有人类生存,人类一定会对自然有所干预的,对原始生态平衡有所影响的,特别是通过工业发展,一定造成了很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应该通过积极的干预,来恢复接近原始生态平衡的那种状态,这样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空间。接下来是可持续概念与战略的提出,我不详细讲。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提出和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中国是有作为的。虽然中国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压力比较,但是在1993年中国还是在《中国21世纪议程》当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在此后我们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大纲当中我们强调了中国,其实在我们能看到的材料当中,包括我们撰写过程中,发现世界各国都有这方面的反映和战略,但是我们在这里面还是特殊强调了中国,这个我们也不局限在中国,全世界都有这方面的表现,而中国有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关于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梳理了这几条,虽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战略的共识,但是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我是这样理解,理念最先进,实践滞后,可持续发展状态更滞后。我把它理解为三个梯次,现在理念是先进的,实践并没有完全跟上这个理念,可持续发展状态应该说还是不令人乐观的。我们把它概括为传统观念的偏颇的影响,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国际矛盾和冲突的影响,过度生产、过度消费的现象日益加剧,都是导致可持续发展状态不理想,或者可持续发展没有变成现实的障碍。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