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复习资料_第1页
初二生物复习资料_第2页
初二生物复习资料_第3页
初二生物复习资料_第4页
初二生物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生物复习资料

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植物

抱子植物:藻类、苔葬和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受精过程离不开

水)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产生种子,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一、藻类植物

1.主要特征:(无器官)

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大都生活在水中。

2.常见的藻类植物单细胞:衣藻、硅藻等多细胞:海带、紫菜等

3.作用:多数为饵料,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提取的碘、琼脂等

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二、苔葬植物(2种器官)

1.生活环境: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主要特征: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茎、叶里

没有输导组织,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3.代表植物:葫芦薛、地钱

4.作用: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只有一层细胞)。保持水

土。

三、蕨类植物(3种器官)

1.生活环境: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主要特征:不仅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输导组织,

因此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叶片的背后褐色的块状隆起,这是产生生殖

细胞一一抱子的抱子囊,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3.代表植物:石松、蕨、砂楞、荷叶铁线蕨

4.作用: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

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

成了煤。种子植物:

四、裸子植物(4种器官)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多数为木本

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2.代表植物:松、柏、杉(水杉)、银杏、苏铁、红桧等

五、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6种器官)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

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2.适应环境的方式陆地上的被子植物一般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的

水和无机盐;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

活动的需要。

3.分类地位:在现存的植物中占有绝对优势,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

一个植物类群。

4.代表植物:蔬菜、花卉、粮食作物、水果等。

玉米、小麦、水稻、白菜、牡丹、茄、葱、向日葵、苹果、板蓝根、

龙棕、金花茶、琪桐等。

六、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它们“生产”有机养料,为人类提供

食物;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

3.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

4.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七、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1.概念: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而处于绝灭边缘的

植物。

2.种类: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楸秽、水杉、金花茶、琪桐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

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

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在地球上已知的150多万种动物中,

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95%o

(一)、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

腔,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水蛆、海葵、珊瑚等

(二)、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虽然组织、器官、系统

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2.代表动物:三角涡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

(三)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大多细长,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

门。

2.代表动物:蛔虫、丝虫、轮虫

(四)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有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在外部形态上的

表现为体表的环纹,体节的出现促进各种系统功能的发展,如神经系统趋

于完善。这对促进动物的代谢,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

义。

2.代表动物:蚯蚓、蚂蛾(水蛭)、沙蚕等

(五)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2.代表动物:珍珠贝、蜗牛、乌贼

(六)、节肢动物

1.种类:是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种数超过100万,占动物种数2/3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

各种环境的类群。

2.主要特征: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

眼、触角口等器官)

3.分类甲壳纲:虾、蟹蛛形纲:蜘蛛、蝎子多足纲:娱

昆虫纲:蝴蝶、蝗虫、蜻蜓、蜜蜂、螳螂

4.昆虫纲:一般具有两对翅、三对足的节肢动物。

(七)、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为人类提供食品、药物、衣物等;消灭害虫;传播花粉;有的危害农

作物;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有疏松泥土及增加耕地肥力的作用。

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身体背部

有脊柱。

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一)、鱼类

1.鱼纲的主要特征: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身体多呈流线

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鳏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2.代表动物:淡水鱼类:鲫鱼、鲤鱼、青鱼、草鱼、鲤鱼、鳗鱼。

海洋鱼类:带鱼、大黄鱼。

(二)、两栖动物

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

1.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鳗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所

以只能生活在潮湿近水的地方。

2.代表动物:青蛙、大鲸、红噱疣嫄

(三)、爬行动物最早出现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主要特征:

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外壳。

2.代表动物:玳瑁、蟒蛇、扬子鳄、大壁虎

(四)、鸟类

1.主要特征: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体温

恒定等。

2.胚胎发育:卵一般较大,胚胎发育过程在卵内完成。

3.代表动物:花头鹦鹉、鸳鸯、苍鹰、原鸡

(五)、哺乳类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1.主要特征:

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胚胎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母兽以乳汁哺

育幼兽;大脑发达,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2.代表动物:亚洲象、海牛、狐蝠、白鳍豚、海豚、鲸

(六)、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供食物、皮革制品、服装,消灭害虫(蟾蛛灭虫能力比青蛙强),根

据蝙蝠超声波定位的机理,研制出了雷达。

(七)、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活化石”大熊猫、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

豚、朱鹘、丹顶鹤、扬子鳄等。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微生物

一、细菌

1.大小:至少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结构:单细胞所有细菌都具备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核物质(无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

些细菌有鞭毛(运动).

4.营养方式:少数细菌是自养,大多数细菌是异养

异养: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赖现成的有

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它又分为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

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腐生。这类细菌叫做腐生菌。如枯草

杆菌,甲烷菌。

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寄生。这类细菌叫

寄生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

5.生殖方式:分裂生殖(20-30分钟/代)

6.应用:对人类有利: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利用乳酸菌制造酸

奶,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对人类有害:肺结核、肺炎分别是由结核杆菌

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

二、真菌:

1.大小: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

2.酵母菌:

①结构:单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营养方式:腐生或寄生

有氧气时,(蒸馒头、做面包)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无氧气时,(酿酒)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

③生殖方式:环境适宜时:出芽生殖

3、霉菌:

①类型:青霉(橘子上的)和曲霉(面包上的)。

②结构:多细胞

③营养方式:腐生或寄生

④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

4.食用真菌

①结构:个体比较大的真菌。多细胞。

②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

③代表生物:木耳、灵芝、花菇、草菇和鬼笔鹅膏。5.主要特征:

单细胞或多细胞,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

般营腐生或寄生,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在潮湿、营养丰富的环境里

生长得最好。6.真菌与细菌相比,

1.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结构:无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3.营养方式:全部营寄生,不能独立生活(侵入寄主途径:水、空气、

食物、蚊虫叮咬等)四、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有弊

1.有弊:引起生物疾病(结核杆菌一结核,肺炎双球菌一肺炎)或

导致食物腐败。2.有利:乳酸菌一泡菜、酸奶;黄色短杆菌一制作味精;

甲烷细菌一生产沼气。腐生细菌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青霉一青霉素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一、生物分类(一)、生物分

类的依据

1.生物的种类: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200万种。2.分类的依据:

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

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二)、生物分类的等级

1.分类单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种是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种,又叫物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

同的一群生物。种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

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

3.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

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

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越远。

4.在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界的共同特征最少,生物种类最多;种

的共同特征最多,生物种类最少。

第15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确切的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以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

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二

我国是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三、生物多样性的种类

1.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对生物多样性最

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物种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环境类

型的多样性。

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是巨大的。

1.直接价值;2.间接价值;3.潜在价值

三个价值要会判断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将会直接影响人类和

其他生物的生存。

五、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

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一)、主要体现: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

(二)、原因

1.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改变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

2.过度利用生物资源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

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措施。

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濒危生物原有的生活区域中对其实施保

护。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地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

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2.迁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

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的建设是实施

迁地保护主要手段。

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诞生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一)、原始大气成分: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氢气、氨和水蒸气等。原始大气中与现在

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二)、生命起源过程

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三)、米勒实验:(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模拟原始大气、原

始海洋)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条件:火花放电(模拟闪电,提供能量)

3.产物(证据):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4.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

变为有机小分子。

5.意义:被认为是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1.化石:(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

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2.鸟类进化:古代某种爬行类一辽西鸟一始祖鸟一孔子鸟一现代鸟类。

3.其它的证据:比较解剖、细胞研究等。

4.植物的进化历程:/苔葬植物/裸子植物

藻类植物一蕨类植物T被子植物

5.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鱼类T两栖类f爬行类一哺乳类和鸟类

6.生物进化的规律: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

等,由水生到陆生。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

达尔文f《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二

1.自然选择一推动生物不断进化。

2.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自然选择的概念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

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分析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的选择者:环境条件

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材料:生物的变异

5.分析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动力:生存斗争

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

生物进化的材料:生物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自然选择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四节人类起源和进化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猿同祖(赫胥黎)证据(主要是化石)

2.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两足直

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一制造和使用工具一使用火一大脑进一步

发达一语言的产生

南方古猿(直立行走)、能人(可能具有语言能力)、直立人(最早用

火、具有语言能力)、智人(脑容量1300——1500mlo

最显著的变化:脑容量的增加

第17章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1.动物的运动形式: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

跳跃。

鸟类和昆虫(空中):飞行,滑翔

鱼类、蟹(水中):游泳,爬行(陆地):行走,奔跑,行走,跳跃

2.动物通过运动可以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适应环境的特

征,提高了生存能力;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

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

繁衍。

3.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能量的释放:食物------细胞------*ATP

----动物运动

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间接来源是食物;能量直接来源是ATPo

例如:鸟的飞行、萤火虫的发光、电鳗的放电等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ATP提供的。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动物的运动结构

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运动器官:鱼一鳍;鸟

类-一翼;昆虫--翅膀;爬行动物-一四肢;草履虫一-纤毛;变形虫--

伪足。

蚂蚁运动时的步伐:蚂蚁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

生运动。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

行交替运动。

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骨骼:全身的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是动物体型的基础,为肌肉提

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主要指关节。

▲运动的完成: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f肌肉收缩和舒张一牵拉附着的骨一以可动的

骨连接为枢纽一产生运动

▲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多块肌肉协作而成(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

完成)。

当人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当人伸肘时:肱二

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当人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当人手臂提

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一块骨骼肌附着在两块以上的骨上。

第18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动物行为: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

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主要类型:觅食行为:动物通过独特的方式

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防御行为:保护色(变色龙);拟态(枯叶蝶、尺蟆);警戒色(黄蜂、

毒蛙)

生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占巢、哺乳

节律行为: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的涧游行为、潮汐行为

其它:贮食行为、攻击行为??

▲意义: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2.动物的社会行为:

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称为社会

行为。

▲特征:群体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或等级制度,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白蚁群体:蚁后(雌蚁):专职产卵雄蚁:交配工蚁:建筑蚁巢,

喂养幼蚁等兵蚁:保卫蚁穴▲蜜蜂群体由工蜂、雄蜂和蜂王组成

▲动物的所有行为对动物的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后天性行为就越复杂

▲后天性行为的意义: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产生:是动物对内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调控:动物的复杂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调控完成

▲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

越强

第19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

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

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成分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变为简

单的无机物)

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起始是生产者,箭头从被捕食者到捕食者。

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的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

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

四、生物富集

1.概念: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

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

加的现象。

2.特点:伴随食物链发生。

3.影响:往往由重金属、杀虫剂等引起,所以对生物有害。在一个食

物链中,营养级越高,含有毒物质越多。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伴随食物链发生的。

(一)、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随食物链而逐级减少,单向,不可逆。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多,含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

2.碳循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

之一O

在生物体内,碳以含碳的有机物存在。

3.碳循环的意义

经过这一系列的循环,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就处于相对的平衡

状态。

4.此外,还有氮、磷、硫等物质的循环。

第20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人工牧场生态系统)。

二、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同类型的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也是地球最大

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三、生态平衡

1.概念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一般是相对稳定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称为生态平衡。

2.特点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3.原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

人为因素:修建大型工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第一节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生态农业

1.人工生态系统

现代化农场、大型养殖基地等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种类少,结构单一,生态系统不稳定,需要人类来维护生

态平衡。

2.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

一的现代化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是多种产业的结合;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使物质多次

循环,多次利用;追求人口、经济、环境的统一。

五、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战略,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附:课后习题答案

14.1CBD长得较矮小阴湿无输导组织

14.2CBBX(娱蚣蜘蛛不是昆虫)X(节肢动物不是高等,但分布

范围最广)VX(大熊猫是活化石)

14.3CX(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VX(有的对人类有益,如速运

芽抱杆菌可消灭有害昆虫)14.4ADBC

15.1X(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