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应用题-专项练(含答案)_第1页
【小升初】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应用题-专项练(含答案)_第2页
【小升初】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应用题-专项练(含答案)_第3页
【小升初】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应用题-专项练(含答案)_第4页
【小升初】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应用题-专项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应用题专项练(含答案)一、列方程解应用题【基础概念】:列方程解决问题就是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先列出方程,再求得问题中的未知量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求问题用一个字母表示,并让其参与分析与列式,很快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使一些整数、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典型例题1】:贵诚超市推销一种积压商品,减价25%出售,每件售价42元,原定价是多少元?【思路分析】: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原价-减少的钱数=现价,减少的钱数=原价×25%,所以原价-原价×25%=现价,即可解决。【解答】:解:设原定价是x元x-x×25%=4275%x=42x=56答:原定价是56元。【小结】: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找到等量关系——原价-减少的钱数=现价,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巩固练习】1.列方程解答。2.列方程解答。【典型例题2】: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平均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了3小时,这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思路分析】: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行驶的路程+剩下的路程=甲乙两地的距离,由于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了3小时,根据速度和×行驶的时间=行驶的路程,(65+60)×3就是行驶的路程,再设剩下的路程为x千米,列出方程:(65+60)×3+x=480,解出方程即可。【解答】:解;设剩下的路程为x千米,(65+60)×3+x=480125×3+x=480x=105答:这时两车还相距105千米。【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行驶的路程、剩下的路程、甲乙两地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即行驶的路程+剩下的路程=甲乙两地的距离,列出方程解答即可。【巩固练习】3.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80千米.已知货车每小时行53千米,问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EQ\F(4,5)小时两车相遇,这时货车行了全程的40%,已知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答案及解析:1.【解析】由图可知,香蕉重45千克,相当于橘子的EQ\F(5,6),求橘子有多少千克.设橘子重x千克,又其EQ\F(5,6)是45千克,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得方程:EQ\F(5,6)x=45。【答案】解:设橘子重x千克,可得方程:EQ\F(5,6)x=45x=54.答:橘子重54千克。2.【解析】设小老虎的体重是x千克,则其5倍是5x千克,又大老虎的体重比小老虎的5倍少3.5千克,由此可得方程:5x-3.5=124.5。【答案】解:设小老虎的体重是x千克,可得:5x-3.5=124.55x=128x=25.6答:小老虎的体重是25.6千克。3.【解析】先依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行驶的路程+4小时后两车相距的距离=总路程与行驶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即速度和×时间+4小时后两车相距的距离=总路程,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答。【答案】:解:设客车每小时行x千米,(x+53)×4+80=480(x+53)×4=400x+53=100x=47答:客车每小时行47千米。4.【解析】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货车行驶的速度×时间=货车行驶的路程占全程的百分比×甲乙两地的路程,即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EQ\F(4,5)×60=40%x,解出即可。【答案】:解: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EQ\F(4,5)×60=40%x,X=120答: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20千。二、简单的统计应用题【基础概念】:在工农业生产与生活中一些问题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简单的统计应用题;它包括统计表、统计图、平均数。具体内容是:统计表:分为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平均数:基本公式: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典型例题1】:下面有两个统计图,图1反映的是实验小学六(1)班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和图2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1)从条形统计图看,()每天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多()分。(2)从折线统计图看()的成绩提高得快.最后一次自测成绩乙比甲高()%。【思路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甲每天思考时间为20分,乙为30分,乙比甲多30-20=10(分)。(2)由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甲从50分提高到80分,提高了80-50=30(分),乙从40分提高到90分,提高了90-40=50(分),乙提高的快;最后一次成绩甲是80分,乙是90分,求乙比甲高百分之几,就是求乙比甲高的成绩占甲的百分之几,用是求乙比甲高的成绩除以甲的成绩。解答::(1)30-20=10(分)答:从条形统计图看,乙每天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多10分。(2)①80-50=30(分)90-40=50(分)50分>30分;②(90-80)÷80=10÷80=12.5%答:从折线统计图看乙的成绩提高得快.最后一次自测成绩乙比甲高12.5%。故答案为:乙,10,乙,12.5。【小结】: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正确读取图中的信息,然后再解决。【巩固练习】1、下面两幅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复习阶段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的时间分配情况.请看图回答问题。(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的成绩提高得快。(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多()分。(3)请你算出甲最后三次自测的平均成绩。2、下面两个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位同学期末复习阶段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的分配情况。看图回答以下问题:(1)从折线统计图看出()的成绩提高得快.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的反思时间少一些。(2)甲、乙反思的时间各占他们学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3)你喜欢谁的学习方式?为什么?【典型例题2】:如图是五(3)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图。(1)喜欢吃香蕉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喜欢吃西瓜和苹果的学生人数一共占全班人数的()%,(3)喜欢吃桃子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喜欢吃香蕉的学生有8人,喜欢吃西瓜的同学有()人。【思路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即可看出喜欢吃香蕉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2)喜欢吃西瓜和苹果的学生人数占全班的百分率之和就是喜欢吃西瓜和苹果的学生人数一共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3)把这个班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用1减去喜欢吃香蕉、西瓜、苹果、其它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就是喜欢吃桃子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4)根据百分数除法的意义,用喜欢吃香蕉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全班总人数,再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总人数乘喜欢吃西瓜的同学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喜欢吃西瓜的同学人数。解答:(1)喜欢吃香蕉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0%。(2)15%+12.5%=27.5%答:喜欢吃西瓜和苹果的学生人数一共占全班人数的27.5%。(3)1-20%-15%-12.5%-22.5%=30%答:喜欢吃桃子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4)8÷20%×15%=6人答:喜欢吃西瓜的同学6人。故答案为:20,27.5,30,6。【小结】:解决此类问题要全面读取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关计算等。【巩固练习】3.下边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播出各类节目的时间统计。(1)“校园快讯”每星期播出48分钟,红领巾广播站一星期播出多少分?(2)“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多少分?答案及解析:1.【解析】先观察两幅统计图再回答问题,然后找出甲最后三次的成绩是多少,最后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出。【答案】:(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甲的成绩提高得快;(2)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甲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3)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甲最后三次自测成绩分别是70、80、90,所以平均成绩是:(70+80+90)÷3=80(分)故答案为:(1)甲,(2)甲、10,(3)最后三次自测的平均成绩是80分。2.【解析】(1)在折线统计图中,线变化幅度较大的成绩提高的快;在条形统计图图中,直条短的反思时间少一些;(2)分别求出它们学习的总时间,用反思的时间除以总时间就是反思时间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3)根据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学习的效果来回答。【答案】:(1)从折线统计图看出甲的成绩提高得快.从条形统计图看出乙的反思时间少一些。(2)甲:3÷(5+4+3)=EQ\F(1,4)乙:2÷(5+5+2)=EQ\F(1,6)答:甲的反思时间占总时间的EQ\F(1,4),乙的反思时间占总时间的EQ\F(1,6)。(3)我喜欢甲的学习方法,因为甲的方法用于反思的时间较长一些,更利于找出不足,容易提高成绩,学习效果较好。3.【解析】(1)把广播站每星期播出的总时间看做单位“1”,“校园快讯”每星期播出的48分钟对应的分率是40%,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分率即得单位“1”;(2)先求出“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的分率,进而用单位“1”的量乘上分率即可。【答案】::(1)48÷40%=120(分);答:红领巾广播站一星期播出120分。(2)120×(25%-15%)=12(分);答:“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12分。三、比和比例应用题【基础概念】:按比例分配问题:在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类问题叫作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先求总份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比例问题:问题中三个已知量与未知量可以组成比例,这类问题叫作比例问题。通常先列出比例,再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方程,最后解方程,从而解决问题。【典型例题1】:炎炎夏日,西瓜不仅消暑解渴,而且有利于行人健康。“农家乐”水果店运进一些西瓜,卖出的西瓜与剩下的西瓜质量的比是2:3,如果再卖出200千克,就卖了总数的50%,水果店运进西瓜多少千克?【思路分析】:由“卖出的西瓜与剩下的西瓜质量的比是2:3”可得,EQ\F(卖出的西瓜,西瓜的总量)=EQ\F(2,5),再由“卖出200千克就卖了总数的50%”说明200千克西瓜占(50%-EQ\F(2,5)),相除就可以解决。【解答】:2+3=5200÷(50%-EQ\F(2,5))=2000(千克)答:水果店运进西瓜2000千克。【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具体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用除法解决。【巩固练习】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的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3:7,如果再看15页,正好是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有多少页?2.丽丽买回一本故事书,已知第一天看了40%,第二天看的页数与第一天看的页数比是2:5,这时正好还有88页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典型例题2】:学校会议室用方砖铺地,用8平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350块,如果改用10平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解答)【思路分析】:会议室地面的面积一定,不论用多大的砖铺,地面面积都不会变化,并且每块砖的面积越大,需要的块数越少,因此,每块砖的面积与需要的块数成反比例关系,即可设需要x块,10x=350×8。【解答】:解:设需要x块。10x=350×8X=240答:需要240块。【小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的量成什么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再解决。【巩固练习】3.李老师家用方砖铺书房地面,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铺,需要350块;如果改用10平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4.学校买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5.我校食堂买来900千克大米,6天吃了180千克,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能吃几天?答案及解析1.【解析】第一天看的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3:7,也就是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EQ\F(3,7),如果再看15页,正好是这本书的EQ\F(1,2),那么15页占这本书总页数的(EQ\F(1,2)-EQ\F(3,7)),求这本书有多少页,列式为15÷(EQ\F(1,2)-EQ\F(3,7)),即可解决问题。【答案】15÷(EQ\F(1,2)-EQ\F(3,7))=15×14=210(页)答:这本书有210页。2.【解析】把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第一天看了40%,第二天看的页数与第一天看的页数比是2:5,则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看的页数的EQ\F(2,5),也就是全书的40%×EQ\F(2,5),还剩下的88页就占全书的(1-40%-40%×EQ\F(2,5)),由此用除法可求得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答案】88÷(1-40%-40%×EQ\F(2,5))=88÷(1-0.4-0.16)=88÷0.44=200(页)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200页。3.【解析】书房的地面面积不变,因此用的块数与砖的面积成反比例关系,所以列出比例,解方程即可。【答案】:解:设需要多少块。10x=2×2×350X=140答:需要140块。4.【解析】学校买来的书的总数不变,每包的本数×要捆的包数=买来的书的总数,因此每包的本数与要捆的包数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列出方程即可解决。【答案】:解:设要捆x包。30x=20×18x=12答:要捆x包。5.【解析】由于每天吃的大米数量不变,每天吃的大米数量=大米的总量:吃的天数。【答案】:解:设剩下的还能吃x天,(900-180):x=180:6180x=6×720X=24答:剩下的还能吃24天。四、立体图形应用题【基础概念】: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与这些图形有关的问题叫作立体图形应用题;有关的公式: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ab+ah+bh)×2,体积公式:V=abh=Sh;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a²,体积公式:V=a³;圆柱:侧面积:S侧=Ch=2πrh=πdh,表面积:S=S侧+2S底,体积:V=S底h;圆锥:体积:V=EQ\F(1,3)S底h。【典型例题1】:李力爱好手工制作,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了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它的长、宽、高的比是5:4:3.在这个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了一层彩色的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彩纸?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思路分析】: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了一个长方体框架也就是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首先用棱长总和除以4求出长、宽、高的和,再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求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解答:长:48÷4×EQ\F(5,5+4+3)=12×EQ\F(5,5+4+3)=5(分米)宽:48÷4×EQ\F(4,5+4+3)=12×EQ\F(4,5+4+3)=4(分米)高:48÷4×EQ\F(3,5+4+3)=12×EQ\F(3,5+4+3)=3(分米);(5×4+5×3+4×3)×2=(20+15+12)×2=47×2=94(平方分米)5×4×3=60(立方分米)答:至少需要94平方分米的彩纸,它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计算出棱长,再利用表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计算。【巩固练习】1.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和宽的比是4:1,宽和高长度相等,在这个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一层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这个框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用铁丝焊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8米,宽14分米,高100厘米,至少需要铁丝多少米?焊成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典型例题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7厘米,表面积是1406.7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思路分析】:已知底面半径是7厘米,那么可以求得这个圆柱的底面积和底面周长;这里要求圆柱的高,根据已知条件,需要求得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可得:侧面积=表面积-2个底面积,再利用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这个圆柱的高。解答:(1406.72-3.14×7²×2)÷(2×3.14×7)=(1406.72-307.72)÷43.96=1099÷43.96=25(厘米)答:这个圆柱的高是25厘米。【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计算出底面积,再利用表面积减去底面积得到侧面积,最后利用底面积公式计算出高即可。【巩固练习】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一个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和高切开后,切面是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及解析:1.【解析】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已知棱长总和是48分米,先求出长、宽、高的和,再利用按比例分配分别求出它的长、宽、高;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答即可。【答案】:(1)长、宽、高的和是:48÷4=12(分米)总份数是:4+1+1=6(份)12×EQ\F(4,6)=8(分米)12×EQ\F(1,6)=2(分米)表面积是:(8×2+2×2+2×8)×2=(16+4+16)×2=36×2=72(平方分米);答:至少需要72平方分米的纸。(2)8×2×2=32(立方分米)答:这个框架的体积是32立方分米。2.【解析】(1)铁丝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由此利用棱长总和公式即可解答;(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代入数据即可解答。【答案】14分米=1.4米,100厘米=1米,所以棱长总和是:(1.8+1.4+1)×4=4.2×4=16.8(米)体积是:1.8×1.4×1=2.52(立方米)答:至少需要铁丝16.8米,焊成的长方体体积是2.52立方米。3.【解析】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由此可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再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最后利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答案】:侧面积是:25.12×5=125.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5.12÷3.14÷2=4(厘米)表面积是:3.14×4²×2+125.6=100.48+125.6=226.08(平方厘米)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226.08平方厘米。4.【解析】根据题意,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6厘米,可利用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S=侧面积+2个底面圆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答案】:3.14×6×6+3.14×(6÷2)²×2=113.04+3.14×9×2=113.04+56.52=169.56(平方厘米)答: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169.56平方厘米。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基础概念】: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指与分数、百分数有关的,运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1)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标准量,即单位“1”,若单位“1”已知,就用乘法解决,若单位“1”未知,就用除法解决;(2)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规律是:甲、乙的差÷乙;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的规律是:乙数×(1±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的规律是:甲数÷(1±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3)利息=本金×利率×时间;(4)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典型例题1】:一台彩电,现价1800元,比原来降低了EQ\F(1,6),原来的售价是多少元?【思路分析】:由题意“一台彩电,现价1800元,比原来降低了EQ\F(1,6),可知,把原来的价格看做单位“1”,单位“1”不知道用除法进行解答,即用1800除以(1-EQ\F(1,6))就是彩电原来的售价。【解答】:1800÷(1-EQ\F(1,6))=1800÷EQ\F(5,6)=1800×EQ\F(6,5)=2160(元)答:原来的售价是2160元。【小结】: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找到单位“1”是什么,再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若单位“1”已知,就用乘法解决,若单位“1”未知,就用除法解决。【巩固练习】1.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EQ\F(3,5),离汉口还有40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富贵园”食品厂去年计划产值2400万元,采用新设备后,实际产值比计划增长EQ\F(3,5),实际产值多少万元?3.一套服装280元,裤子的价钱占上衣价钱的EQ\F(2,5),上衣是多少元?裤子是多少元?【典型例题2】: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元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的更便宜?【思路分析】:甲品牌,超过200元就减去100元,那么原价260的鞋,只需要260-100元;乙品牌,“折上折”,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先把原价看成单位“1”,用原价乘上60%,就是六折后的价格,再把六折后的价格看成单位“1”,再乘上95%,就是现价;比较两种品牌的现价即可求解。解答:甲品牌:260>200,所以减100元,260-100=160(元)乙品牌:260×60%×95%=156×95%=148.2(元)148.2<160答:乙品牌的更便宜。【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两种品牌不同的优惠方法,注意乙品牌的两个单位“1”的不同,分别把两种品牌优惠后的价钱计算出来,再进行比较。【巩固练习】4.十一期间超市搞促销活动,甲超市满200元减100元,乙超市搞“折上折”活动,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妈妈想买一双400元钱的鞋子,你帮妈妈算算在哪个超市买更划算呢?5.华润万家搞促销活动,A品牌童装“满100元减50元”B品牌童装“折上折”,即先打七折,在此基础上凭会员卡再打九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件标价280元的童装,李阿姨有会员卡,她买哪个品牌童装更便宜?答案及解析:1.【解析】把上海到汉口的铁路长看成单位“1”,它的(1-EQ\F(3,5))对应的数量是400千米,由此用除法求出全长。【答案】400÷(1-EQ\F(3,5))=1000(千米);答:上海到汉口的铁路长1000千米。2.【解析】将计划产值当做单位“1”,实际产值比计划增长EQ\F(3,5),则实际产值是计划的1+EQ\F(3,5),计划产值2400万元,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实际产值是2400×(1+EQ\F(3,5))元。【答案】2400×(1+EQ\F(3,5))=3840(元).答:实际产值是3840元.3.【解析】裤子的价钱占上衣价钱的EQ\F(2,5),则裤子占这套服装总价格的EQ\F(2,2+5),所以裤子的价格是280×EQ\F(2,2+5)元,进而用总价格减去裤子的价格即是上衣的价格。【答案】:280×EQ\F(2,2+5)=80(元)280-80=200(元)答:上衣是200元,裤子是80元.4.【解析】甲超市,超过200元就减去100元,那么一双400元的鞋,只需要400-400÷200×100=200元;乙超市,“折上折”,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先把原价看成单位“1”,用原价乘上60%,就是六折后的价格,再把六折后的价格看成单位“1”,再乘上95%,就是现价;比较两个超市的现价即可求解。【答案】:甲超市:400÷200=22×100=200(元)400-200=200(元)乙超市:400×60%×95%=240×95%=228(元)200<228答:在甲超市买更划算.5.【解析】A品牌,超过100元就减去50元,那么原价280的鞋,只需要280-2×50元;B品牌,“折上折”,先打七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折,先把原价看成单位“1”,用原价乘上70%,就是7折后的价格,再把7折后的价格看成单位“1”,再乘上90%,就是现价;比较两种品牌的现价即可求解。【答案】:A品牌:280>200,所以减2×50=100元,280-100=180(元)B品牌:280×70%×90%=196×90%=176.4(元)176.4<180答:B品牌的更便宜。六、平面图形应用题【基础概念】: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有线段、射线、直线、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组合图形,与这些图形有关的问题叫作平面图形应用题;解决这些问题常用到的公式有:、长方形:周长公式:C=(a+b)×2,面积公式:S=ab;正方形:周长公式:C=4a,面积公式:S=a²;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b;三角形:面积公式:S=ab÷2;梯形:面积公式:(a+b)×h×2;圆:周长公式:C=2πr或C=πd,面积公式:S=πr²。【典型例题1】: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思路分析】:在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等于圆的直径,正方形两条对角线把整个正方形分成了4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一半等于这个圆的半径,所以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是10÷2=5厘米,即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5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10÷2=5(厘米)由分析知:正方形两条对角线把整个正方形分成了4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5厘米,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5×5÷2×4=12.5×4=50(平方厘米)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