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2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3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4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提纲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基础12

评估依据评估范围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收集资料野外调查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必须在充分收集、研究资料和详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基础上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依据。(一)评估依据

1、法规政策:指直接具体指导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国家、国土资源部、山西省现行有关法规和政策。

2、技术规范: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中应用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等。

评估基础(一)评估依据

3、主要资料: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主要依据资料,如: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备案文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意见。评估基础(二)收集资料(1)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交通;(2)矿区及周围社会经济:村庄、人口,土地类型与数量,供水水源类型;(3)矿区及周围分布的高速公路、公路及等级、水利工程及规模、电力工程及重要建筑设施(4)矿区及周围国家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岩溶大泉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

评估基础矿山及周围社会经济(二)收集资料(1)矿山开发历史:包括以往矿山开采范围、面积、层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时间;采矿证颁发或换发时间编号、井田面积、批准开采煤层;(2)矿山开采现状:包括重组整合矿山的组合煤矿的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范围、面积;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相邻矿山分布图);

矿山概况评估基础(二)收集资料

(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①包括矿山(新建、兼并重组整合、单独保留)范围、面积、批准开采层位、矿山资源及储量;②

矿山建设规模、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建设工程布局、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矿山工程布置平面图、采区布置平面图、开采接替顺序表)、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

矿山概况评估基础(二)收集资料③矿山固体废弃排放量(年排放量、服务期总排放量)、堆放场及工程(堆放场面积、堆放量、使用年限,堆放场拦挡工程、排水工程、防渗工程及堆放方式);④矿山排放及处理工程,包括废水类型、各类排放量、处理工程及标准、处理后废水用途及排放去向。评估基础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二)收集资料(1)气象资料:(2)水文:(3)地形地貌:(4)地层岩性:(5)地质构造:(6)水文地质:(7)工程地质:(8)矿区及周边区人类工程活动: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基础(二)收集资料(1)气象资料:应收集矿山所在区域气象站气象资料,其年限最少近15年资料,不应以县气象平均资料说明矿山气象特征,气象资料中主要是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出现年份),最大降水特征值(最大次、日、时、1/6时降水量及出现时间)。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基础(二)收集资料(2)水文:收集河流(含季节河流)长度、汇水面积(矿区断面以上)、纵横坡度、河床切割深度及变化;河流清水流量、不同频率洪水流量及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洪水位河水含沙量(矿区断面之上);河流水工建筑物(如水库、提水站等)。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基础(二)收集资料

(3)地形地貌:收集矿区近期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矿区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0,工业场区不应小于1:1000,地形起伏变化、自然排水条件、地形坡度、相对高差、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关系;地貌单元、微地貌类型及特征。

评估基础评估基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二)收集资料(4)地层岩性:收集区域和矿区地质资料(包括图件和报告),收集矿区地质钻孔资料,了解矿区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地表之下地层岩性特征、批准开采矿体(层)埋藏条件和特征。

评估基础评估基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二)收集资料(5)地质构造:收集矿区所属地质构造单元,矿区地层产状及变化,褶皱、断层的规模、类型、特征,裂隙发育程度及有关统计资料;断层的活动性(是否为全新活断层)、平均活动速率(mm/a)、历史地震震级;断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含水层或沟通地表水体特征。

评估基础评估基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二)收集资料(6)水文地质:●收集区域和矿区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图件和报告);●了解区域和矿区含水层和其中地下水类型及相互关系●各类含水层和其中地下水特征(含水层地层岩性、厚度及变化、埋藏条件、补给、径流、排泄、渗流场、水化学、富水性);●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水位或水位埋深、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越流系数等);●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充水水源类型、与区域含水层关系、矿坑涌水量(正常和最大涌水量);评估基础评估基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二)收集资料●断层水文地质特征(导水、阻水、富水);●采空区积水、老窑水所在层位、储存量、水化学特征●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造成的含水层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情况,对供水水源影响现状;●开采的矿层(体)与含水层和其中地下水水位关系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二)收集资料(7)工程地质:收集矿区工程地质资料、工业广场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包括图件和报告)。了解矿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A.0.4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表或《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附录H)、岩石风化程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A.0.3);岩土体裂隙发育程度或岩溶发育程度;矿体(层)顶底板或矿床围岩稳固性、工业场地地基稳定性、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特殊岩土(可溶性、膨胀性、湿陷性液化性等)。评估基础评估基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二)收集资料(8)矿区及周边区人类工程活动:

矿区工业广场工程布局,各项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工程设计及挖、填方、边坡设计;周边区道路工程(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旅游工程、生态保护工程、水源工程、电力工程等工程的有关资料。评估基础评估基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二)收集资料(1)区域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报告(含图纸),其比例尺大小不宜小于1:5万;(2)井田普查、详查、精查地质报告、专项水文地质报告;(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4)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水文地质专项报告或水资源论证报告;评估基础评估基础收集资料清单(二)收集资料(5)井下积水、积气、火区调查报告;(6)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7)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8)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9)资源储量核查地质报告;(10)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上述报告、设计、方案应包括文字报告或说明书、图纸、评审意见或备案文件)评估基础评估基础收集资料清单(三)野外调查根据《规范》6.3和《规定》第八条释义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应包括:

1、矿山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工程布局(主、副井、风井、变电站、高山水池、办公区、生活区、煤仓等);调查矿山工业广场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工程施工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和其他地质环境问题,如挖方、填土形成的崩塌或滑坡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不稳定斜坡),填沟造地堵河道(诱发泥石流);调查工业广场、矿渣堆建设工程、人员、设施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业广场、矿渣堆工程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基础(三)野外调查根据《规范》6.3和《规定》第八条释义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应包括:

2、矿山自然地理调查: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与植被。

3、调查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内容:出露地层岩、地质构造;地表水和地下水露头(泉)和水井、钻孔;出露和岩土体结构、裂隙或岩溶发育程度、风化程度、不良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岩溶、采空区等);人类工程活动(除采矿之外的道路工程、水利工程、水源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建筑工程等)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及隐患)。评估基础(三)野外调查根据《规范》6.3和《规定》第八条释义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应包括:

4、调查采矿活动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调查内容: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分布位置及范围、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及影响因素,危害对象(或潜在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已造成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预测经济损失或受威胁人数)、危险性。调查中应将评估区的工业广场、矿渣堆、村庄、道路等地质灾害隐患应列为重点调查区。评估基础(三)野外调查根据《规范》6.3和《规定》第八条释义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应包括:

5、调查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影响和破坏,调查内容:采矿活动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范围、面积、幅度,微地貌改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由内外动力作用形成发展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迹。如泉、化石产地、标准地层剖面、有代表性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地质现象等)的影响和破坏;地表移动变形对人文景观(如历史建筑、园林、风景名胜等)的影响和破坏。评估基础(三)野外调查根据《规范》6.3和《规定》第八条释义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应包括:

6、调查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和破坏,调整内容:采矿活动导致的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采矿活动破坏含水层的层位、范围、规模、程度,各类地下水位影响范围、下降幅度、井泉流量减少程度、水质变化,采矿活动对生活生产用水的影响。评估基础(三)野外调查根据《规范》6.3和《规定》第八条释义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应包括:

7、调查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调查内容:工业广场建设、矿渣堆建设和使用、破坏土类型及面积;露天开采的采坑、地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破坏土地类型及面积。8、调查采矿活动对主要交通干线、水利工程、村庄、工矿企业及其各类建(构)筑物等影响与破坏。评估基础(三)野外调查根据《规范》6.3和《规定》第八条释义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应包括:9、调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和治理恢复效果;

10、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精度: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0,有重大影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工业广场,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1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地形测量、遥感、物探、钻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等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应认真、实事求是填写《规范》附录J、表J.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评估基础(一)

1、评估范围:《规范》4.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活动的影响区。《规范》7.1.1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

2、评估范围的边界划定时应考虑:矿界及与相邻矿山矿界关系;采矿对矿层之上覆岩、地下水的影响范围;采矿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工业广场、矿渣堆遭受地质灾害的形成范围。如果本矿与相邻矿山相联,则以矿界作为评估区边界;如果本矿周边无矿山,则综合分析采矿活动影响范围、采矿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或工业广场、矿渣堆遭受地质灾害的形成范围,按大者优先原则划定。第二部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影响评估(二)评估级别

《规范》7.1.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评估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附录A。

1、评估区重要程度:按《规范》7.1.3评估区重要程度应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重要水源情况、土地类型等确定,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见附录B。影响评估(二)评估级别附录表B.1有关问题说明:(1)工程及建筑设施分级:可参照建设部2019年3月29日,建市【2019】86号文关于印发《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的通知之附表3:各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2)自然保护区重要程度分级:除按《规范》附录表B.1确定,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1988】137号《关于山西省泉城边界范围及重点保护区划定的批复》应将重点保护区、水量限控保护区划为重要区;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9】59号)划定的禁采区,限采区范围应划为重要区。表B.1(二)评估级别

(3)水源地重要程度分级:建议将县级以上城市生产生活供水水源地定为重要区;乡(镇)生活,生产供水水源地定为较重要区;村及自然村生活、生产供水水源为一般区;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9-02-01实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19划定的一级保护区定为重要区,二级保护区定为较重要区,准保护或二级保护区以外区定为一般区;

(二)评估级别(4)破坏耕地、园地重要程度分级:应参照《规范》附录表E.1划定:破坏基本农田或破坏耕地大于2ha可定为重要区;破坏林地或草地2-4ha可定为较重要区;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ha定为一般区。

按《规范》附录表B.1,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二)评估级别

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按《规范》7.1.4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环境地质、开采情况、地形地貌确定,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见附录C。(二)评估级别

附录表C.1、C.2有关问题说明:

(1)水文地质:应说明批采矿层或矿体开采标高与地下水水位关系(批采矿层或矿体开采标高在地下水位之下、水位附近、水位之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充水含水层补给条件(好、较好、差);与区域含水层联系(密切、有一定联系、不密切);老窿(窑)水威胁(大、中等、小);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为>10000m3/d、中为3000-10000m3/d、小为<3000m3/d);采矿与疏干排水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难易程度(容易、较容易、不易和可能性小)。水文地质条件中有一项达到复杂则水文地质条件定为复杂。(二)评估级别

(2)工程地质:应说明矿床围岩体(或矿层顶底板)结构类型(碎裂-散体结构、薄层-厚层状结构、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岩体结构类型划分请参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附录H、《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19附录A表A.0.4;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发育、中等、不发育);风化程度及风化破碎带厚度(强烈并厚度>10m、中等并厚度5-10m、弱并厚度<5m),风化程度判别参照《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19附录A表A.0.3;(二)评估级别矿层(体)顶底板或矿体围岩稳固性(差、中等、好),稳固性可用能否发生岩土工程问题说明,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可能发局部滑动或塌陷、深埋洞室的岩爆(稳固性好);薄层、中厚层结构可沿结构面滑塌、软岩可能产生塑性变形(稳固性中等);碎裂、散体结构易发生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稳固性差);工业场地地基(天然地基)稳定性(差、中等、好),稳定性判断可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9之5.4稳定性计算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之5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判断地基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中有一项达到复杂,则工程地质条件定为复杂。(二)评估级别(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复杂为褶皱、断裂、构造裂隙发育、规模大;地质构造较复杂为褶皱、断裂、构造裂隙较发育、规模较小;地质构造简单为褶皱、断裂、构造裂隙不发育,矿层(体)为岩层产状变化(大、较大、小);断裂发育程度或有活动性(指全新活动)(发育或活动、较发育、不发育);断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主要含水层和断层导水性程度,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主要含水层并导水性强;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主要含水层但导水性较差;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主要含水层;断层对采矿安全影响程度(巨大、较大、小)。地质构造条件中有一项达到复杂,则地质构造定为复杂。(二)评估级别

(4)地质灾害或地质环境问题:现状条件下自然或者采矿引发地质灾害(发育危害大为复杂、较发育危害中等为中等、不发育危害小为简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多影响严重为复杂、较多影响较严重为中等、少影响较轻为简单)。地质灾害或环境地质问题中,有一项达到复杂则地质灾害或地质环境问题定为复杂。(二)评估级别

(5)开采情况:采区面积和空间(大为复杂、较大为中等、小为简单);重复开采(多次为复杂、较少为中等、无为简单);采空区处理程度、采动影响程度(未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强烈为复杂、部分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为中等、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小为简单)。开采情况中有一项达到复杂,则定为开采情况复杂。(二)评估级别

(6)地形地貌:地貌单元、微地貌形态(单元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单元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单元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大为复杂、变化中等为中等、变化平缓为简单);自然排水条件(不利地形坡度小于20°为复杂、不利地形坡度20°-35°为中等、有利地形坡度大于35°为简单);地形高差(大>200m为复杂、较大100-200m为中等、小<100m为简单);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关系(基本一致为复杂、多为斜交为中等、多为反交为简单)。地形地貌条件中,有一项达到复杂则地形地貌定为复杂。

按《规范》附录表C.1或表C.2判定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二)评估级别

3、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按《规范》7.1.5矿山开采规模按矿种类别和年生产量划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见附录D。(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1.评估基础、影响程度评估分级:按《规范》7.2.2现状评估应在资料收集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影响程度评估分级按附录E执行。根据《规定》第十二条及释义:矿山地质环境的分析评估(含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将地质灾害等危险性评估内容纳入矿山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使用《规范》附录表E.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已发生,并造成影响,其影响程度来源实际调查数据,如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2.现状评估内容;按《规范》、、、,评估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或影响程度评估;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影响和破坏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3.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应按《规范》,分析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分析与相邻矿山采矿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地质灾害现状评估中有关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1)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应包括自然因素和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其类型按《规范》和《规定》应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鉴于山西省多数矿山工业广场、矿渣堆布置在沟谷中,可能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本人建议将泥石流列入地质灾害类型。说明各类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地质灾害规模与影响范围:应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表6、表7、表8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3)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破坏房屋、工农业设施。毁坏土地等直接经济损失)或死亡受伤人数,其危害程度分级或《规范》附录表E.1中影响程度分级,应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和《规范》附录表E.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9]69号文及附件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5)地质灾害现状评估中应对地质灾害隐患(如采空区、不稳定斜坡、潜在泥石流沟等)规模、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可能危害对象加以说明,为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奠定基础。(6)鉴于矿山工业广场、矿渣等工程不作专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现状评估中,应对工业广场、矿渣等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4.含水层现状评估:应按《规范》,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情况。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含水层现状评估中有关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1)含水层现状评估中影响程度分级应按《规范》E.1确定,分级时应考虑: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通导水通道;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降幅;地表水漏失、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影响供水水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多层或多水平开采的矿山导致含水层影响或破坏,应分别评价开采层位或水平影响或破坏含水层类型、程度,分析是否导致各含水层的串通和水质变坏,分析影响主要含水层类型。(3)应用具体调查数据说明对主要含水层破坏程度、导水通道,说明疏干地下水类型、水位下降幅度和疏干范围、泉水流量或井孔涌水量减少程度。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4)应评估采矿活动对供水水源地影响(集中供水水源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影响情况)程度(具体说明影响多少人的生活用水,影响什么规模工矿企业供水)。(5)含水层破坏现状,应说明采矿活动影响或破坏含水层类型、区域含水层遭受影响或破坏面积。地下水最大下降幅度、含水层疏干面积,受影响对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5.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现状评估:应按《规范》,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影响现状评估中有关问题:(1)地形地貌景观现状评估中影响程度分级应按《规范》附录表E.1确定,分级时应考虑: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现状评估,应用具体数字说明才可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工业广场建设、道路建设、堆渣(或堆矸)改变原地形面积、幅度,原微地貌形态(山梁、沟谷、谷坡等)的变化;造成山体破坏、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3)采矿活动对地质遗迹影响或破坏评估内容,应按2019年5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令第21号发布《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所列地质遗迹保护内容具体可参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编《山西地质遗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4)采矿活动对人文景观影响和破坏:应按国家、省、县确定的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点))。说明采矿对其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5)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应说明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类型、被破坏的面积、波坏程度、修复难易程度。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6.土地资源现状评估应按《规范》,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中问题:(1)土地资源现状评估中影响程度分级:应按《规范》附录表E.1现状评估采矿活动和矿山建设对土地资源已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级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严重为:

a

已破坏基本农田;

b

已破坏耕地大于2ha;

c

已破坏林地或草地大于4ha;

d已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ha。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较严重为:

a已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ha;

b已破坏耕地或草地2-4ha;

c已破坏荒山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ha。较轻为:

a已破坏林地或草地小于等于2ha;

b已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ha。(影响程度分级时,有一条符合某一级别,

就定为该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露天开采,应现状评估采场及影响范围内已影响和破坏土地类型、范围、面积;工业场地、废石场(或矸石场、矿渣堆或其他固体废弃物堆放场)、道路已破坏土地类型、范围、面积。(3)地下开采,应现状评估地下开采已造成地表移动变形,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影响和破坏土地类型、范围、面积;工业场地、废石场(或矸石场、矿渣堆或其他固体废弃物堆放场)、道路已破坏土地类型、范围、面积。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7.根据《规范》附录H.2,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图编制要求,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现状评估结果,应进行单要素影响程度分级(或分区),根据单要求影响程度分级(或分区),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评估区现状评估影响程度分级(或分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可用图和表加以说明(详见《规范》附录H.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1.评估基础影响程度评估分级:《规范》7.2.3,预测评估应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采矿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评估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影响程度评估分级按附录E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2.预测评估内容按《规范》、、、,评估内容应包括: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由采矿活动导致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影响和破坏;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3.预测评估方法按规范7.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层次分析法、加权比较法、相关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各种预测评估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需要的资料和实例,请查阅有关文献。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4.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按《规范》,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分析危害对象程度。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中有关问题说明;

(1)地质灾害类型:采矿活动、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

a.地下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引发或加剧的崩塌、滑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b.露天开采采坑边坡失稳引发或加剧的崩塌、滑坡(有的人认为生产过程中采坑边坡失稳引发的崩塌、滑坡,并造成危害应称为安全事故,闭坑后最终边坡失稳引发的崩塌、滑坡,并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

c.工业广场、道路、矿渣等矿山建设中工程挖、填方边坡失稳引发的崩塌、滑坡,填方堵塞河道可能引发的泥石流,工业广场、道路、矿渣堆工程可能遭受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2)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应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预测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可能发育的位置、规模、成因及影响因素),预测可能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受威胁人数)、危险性或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分级按《规范》附录表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3)矿山建设(工业广场建设工程、道路建设工程、矿渣堆建设工程)和生产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建设工程和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9]69号文及附件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4)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技术要求》表8-1分为强发育、中等发育、弱发育),预测评估在定性分析基础上采取定量预测评估方法;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影响程度)(《技术要求》表8-1分为危害大、中等、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根据《规范》附录表E.1危害大(影响严重):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危害中等(影响较严重):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受威胁人数10-100人;危害小(影响较轻):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估算应根据危害对象造价、破坏程度估算,受威胁人数估算应根据危害对象中最多可能人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影响程度)也可按危害对象重要程度(《规范》附录表E.1,将地质灾害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定为影响程度严重),将地质灾害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定为影响程度较严重,将地质灾害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定为影响程度较轻。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5)地下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预测评估中,多数通过采矿引发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说明可能发育地面沉陷范围、下沉深度,地裂缝、崩塌、滑坡、可能发育的部位、规模。采矿引发的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中多数采用的公式为走向主断面上地表移动和变形最大值及位置计算公式(《三下采煤规程》附录四、二(二)(2)),该公式不是普遍适用的,只适用地表平坦的走向主断面上地表移动和变形最大值及位置计算。山西多数矿山位于山区,山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值应选用《三下采煤规程》附录四之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6)地下开采引发地表移动和变形(即地面塌陷危害程度预测评估多依据《三下采煤规程》表3砖混结构建筑物损坏等级,该表只适用砖混结构建筑物损坏等级划分不适用所有建(构)筑物;工业构筑物、技术装置、暖卫工程管网地表(地基)的允许和极限变形值可参照《三下采煤规程》附录三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7)采矿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预测评估,应说明可能发生的地点(位置、范围)、规模(体积或影响范围)、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直接经济损失具体估算、受威胁人数具体统计)、危险性(或影响程度)。采矿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预测评估,应说明可能发生地点(位置、范围)、规模(地面塌陷应说明塌陷坑数量、影响范围、面积、最大深度;地裂缝应说明数量、长度、宽度、深度、走向)、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直接经济损失具体估算、受威胁人数具体统计)、危险性(或影响程度)。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5、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预测评估:应按《规范》,预测评估由采矿活动导致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预测评估有关问题说明:(1)应明确含水层影响或破坏是采矿活动导致。露天开采导致矿层(体)上覆含水层挖除,导致下伏含水层隔水顶板破坏(如开采石炭系本组铝土矿挖出了上覆石炭系太原组砂岩、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导致下伏奥陶系岩溶含水层隔水顶板破坏,会引发矿坑涌水或岩溶水被污染)。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地下开采导致矿层(体)之上覆岩形成冒落带,导水裂隙带,破坏矿层(体)之上含水层或造成不同含水层沟通导致矿层(体)底板或下伏含水层隔水顶板破坏(如开采石炭系太原组15#煤层顶板覆岩形成冒落带,导水裂隙带,破坏了上覆碳系太原组砂岩、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使其中岩溶裂隙水下渗、以矿坑水排除;开采15#煤底板形成的导水破坏带将破坏奥陶系岩溶含水层隔水顶板,会引发矿坑涌水或岩溶水被污染)。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2)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破坏预测评估方法:根据计算矿层(体)顶板之上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矿层(体)上覆含水层分布或覆岩厚度,分析矿层(体)开采影响或破坏含水层类型或沟通地表水体的可能性。多层开采的矿山,可分别计算各矿层顶板之上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再根据矿层之间岩层厚度,分别评估开采各矿层影响或破坏含水层类型,各含水层相互沟通程度或沟通地表水体的可能性。矿层(体)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计算公式,可根据覆岩岩性和煤层倾角选择《三下采煤规程》附表6-1、6-2、6-3相应计算公式。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根据矿层(体)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矿层(体)下伏含水层隔水顶板厚度,预测评估矿层(体)开采对下伏含水层地下水影响。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计算方法可选择《三下采煤规程》附录六、二、(二)、1所介绍的方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3)采矿活动因排水导致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下降(区域和矿区)、泉水流量减少或干枯,形成水位降落漏斗。经常依据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将开采区概化为大井,通过计算水位降落漏斗的半径(影响半径)评估采矿活动影响地下水范围。影响半径计算方法可根据抽水试验资料采用解析法计算;在无抽水试验资料条件下,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潜水影响半径R=2S√H*K),承压水影响半径R=10S√K,式中S为降深(m)、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K为渗透系数(m/d)、R是概化的大井边界算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如果采矿活动影响一个含水层,则按含水层中地下水类型(潜水、承压水)和有关参数计算影响半径;如果矿山多层开采,而影响的含水层不沟通,则分别计算各含水层中地下水影响半径;如果矿山多层开采,而影响的含水层互相沟通,则计算混合后地下水影响半径,计算中首先判断混合后地下水是潜水或是承压水,计算参数应选混合后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和降深。根据采矿活动导致各类含水层水位降和影响范围计算结果预测评估采矿活动疏干含水层的类型、水位下降的范围和程度(地下水位最大下降幅度、含水层被疏干范围)、泉水流量减少或干枯。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6.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影响和破坏预测评估按《规范》,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预测评估中有关问题说明:(1)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确定评估区内是否分布国家、省需要保护的地质遗迹(现状评估中5之(3)已说明)和国家、省、县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或主要旅游景区(点),如果没有只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2)露天开采矿山、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和采矿地质环境条件,重点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和矿山建设对采场区、废石场区、道路区、工业场地区等地形地貌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具体数据说明影响和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类型、范围、面积、地形变化幅度和特征,原微地貌形态改变(如原山坡、山梁变成采坑,原沟谷填平、原平地或山坡堆积成山丘等)。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章(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3)地下开采矿山,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和采矿地质环境条件,重点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诱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对地形地貌影响和破坏程度;重点预测矿山工业场地、废石场道路等建设对地形地貌影响和破坏程度。预测评估中应用具体数字说明影响和破坏范围、面积、地形变化幅度和特征(与原地形图对比),原微地貌形态改变(如原平地变成积水洼地,原山体破坏形倒石堆、原沟谷填平、原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