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新知导入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诗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唐诗盛美并臻,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的喜爱。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表达的情感。
2.背诵诗歌、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2、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按内容分(题材)可分为: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宫怨诗和闺怨诗、爱情诗。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古诗词一般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四言诗句一般按“22”的音节划分。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登幽州台歌新知讲解课文朗读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解题走近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创作背景《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过去。后:未来。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句意:往前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时间的绵长词句释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指眼泪。句意: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空间的辽阔词句释义登幽州台歌诗的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诗歌鉴赏登幽州台歌诗歌的后两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天地人——孤独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理解情感小结
这首诗语言苍劲奔放,极富感染力。全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渺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主题思想课堂练习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1.请赏析“念天地之悠悠”,一句中“悠悠”一词。2.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前后悠悠怆然寂寞苦闷新知讲解望岳
课文朗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望岳》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诗为第一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岱宗: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又称为岱宗。夫:无实义,这里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造化:天地,大自然。昏晓:昏,傍晚,这里是晦暗的意思;晓,天亮。这里是明亮的意思。未了:未尽,没完。钟:集中,聚集。词语释义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决:裂开。眦:眼眶。会当:定要。凌:登。一:全。览: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语句翻译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当要登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内容理解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远望泰山参天耸立(整体形象)
近望泰山高大秀美细望泰山景物、感受(情由景生)愿望抒发理想(抒怀言志)“望”的角度和特点诗歌品析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地的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2.品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之妙。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炼得极好,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泰山切成南北两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3.尾联是本诗的主旨句,富含哲理,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诗歌品析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大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课堂练习
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说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为什么广为流传?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板书设计远望
高峻青翠近望
秀美高大细望
心胸激荡、眼界开阔愿望
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景望
岳↓情登飞来峰新知讲解课文朗读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解题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遒劲清新。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创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词语释义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塔,这里指应天塔。闻说:这里是听到的意思。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眼:视线。自缘:因为。最高层:最高处。比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诗歌大意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内容理解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诗歌品析1.“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①“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②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觉,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2.品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景物,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制药设备机械合作协议书
-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评估标准制定
- 2025年职场健康与心理教育计划
- 小学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计划
-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高效学习策略
- 2025-2030中国学校及员工巴士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婴幼儿手动复苏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四年级综合素质评价下册作文计划
- 2025年学校家委会家长社群建设计划
- 2025-2030中国奢侈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预判与投资研究报告
- 观赏鱼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2024年思政考试准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娄底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总经理聘任合同模板7篇
- 《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课件-项目四 微景观展示
- PLC应用技术课件 任务6. S7-1200 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
- 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含答案)
-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与培训 (五)
- 浙江首考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