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马说》教学设计
一
教学任务分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二
学生分析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三
教学目标1.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3.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新课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二)正音正字祗(zhĭ)
骈(pĭan)
一石(dañ)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三
)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7.学生齐读。(四)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2.翻译课文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1)
同桌间互相听读(2)
男女生比赛朗读(3)
全班齐读(五)
研读课文,品味意境。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六)
拓展延伸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六
自我评价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1.导入新颖.<<神雕侠侣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以之导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马说》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兴趣比较浓,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易于接受新知识。同时,八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语文已经一年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训练,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对课程标准有所拔高,同时又建立在学情基础之上,完全能被学生接受,这有利于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马说》效果分析本人采用畅说有关马的成语或诗词引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问题引领法,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重难点问题的处理上,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从内心产生了共鸣,培养了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从而达到本课的教育目的。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研讨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符合新课标内容的要求。马说》教材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23课。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中的《杂说》第四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本单元中所选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马说》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该文是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所作。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文中充溢着讽刺、针砭、控诉、愤懑不平之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还要做到:“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诵读是最关键的实施路径,是一切教学行为发生的基础。“以读为核,构建课脉”是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如果文言文只进行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等文言知识的教学,看似扎扎实实,长远看必定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让学生感到有滋有味,爱学、乐学、善学,又要扎扎实实的落实文言文教学基本内容?关键是看教师“怎么教”,“怎么教”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文言文教学未尝不可带一点理趣,也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进行中的艺术。怎样让学生爱听你的课?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增加趣味性,是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举措。上好文言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在教学文言文前,要挖掘出文本之中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感兴趣、最有收获的内容,并精心设计,充分考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把文言文上得有趣、有味,最终达到有效的目的。《马说》评测练习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填空:韩愈,字,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之首,与并称。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世有伯乐()②然后千里马()③祗辱有奴隶人之手()()④骈死于槽枥之间()()⑤不以千里称也()()⑥一食或尽粟一石()()⑦食马者()⑧才美不外见()()⑨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⑩或尽粟一石()4.按要求默写: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②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③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④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⑤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⑥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⑦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⑧全文的主旨句是:⑨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二课内语段阅读阅读语段,回答文后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加[]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以”字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以丛草为林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6、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无马。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7、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课后反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让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马说》一文的教学,结合平时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古诗词感悟:一、在诵读中感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古诗词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在学生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础上,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反复地朗读,再理解,再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去体味作者与作品,最终实现对作品深刻的感悟。二、补充背景材料进行感悟《马说》一文是作者韩愈借千里马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因此有关于文章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尤为重要:《马说》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因此郁郁不乐。鉴于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我布置了一项内容:结合历史知识,借助手中的资料,搜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内容。三、创设一定的情景在《马说》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并通过采访演员的方式,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式的朗读演练琢磨一下文章的主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会更深刻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一个浓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教学也就不是难事了。但本课处理太仓促,这方面花费精力太少了。四、融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本文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应让学生领会,作品由马而及人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不能知人善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以及由联想引领学生对文章第三段中食马者形象“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的推敲以及“知人善任”的解释)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重点词句掌握环节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在时间的控制上有些偏差,以致最后拓展延伸的环节时间不够,另外,朗读时也还未充分实现全员活动等等。《马说》课标分析《马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23课,是初二学生在学习了初一和初二上学期文言文基础上第二次学习文言文。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方法方面让学生初步接触到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金融科技应用开发合同
- 中心社区房屋买卖代理合同
- 电子设备租赁服务合同
- 第3单元第9课《按图索骥-制作热点链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 Section A (3a)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认识倍数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第6单元 单元分析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统编版)
- Unit 1 Lesson 4 Againpleas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04G325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挡
- 2024年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
-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演示稿件
-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与绩效管理
- 混凝土搅拌站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模版
- 苯板厂应急预案范本
-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 孙燕姿所有歌曲歌词大全(11张专辑)
- 分管教学副校长开学工作讲话稿
- 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绿化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