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和语法解释等汇总151207_第1页
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和语法解释等汇总151207_第2页
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和语法解释等汇总151207_第3页
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和语法解释等汇总151207_第4页
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和语法解释等汇总15120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语辨析-Magic1或者还是或者:用于陈述句。还是:用于问句和否定句。先来看看例句:1)你喜欢听音乐还是喜欢听歌曲?2)你想要红的那件还是要黄的那件?3)谁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4)去美国还是去澳大利亚,我还没决定。5)你明天来或者后天来都行。6)每天下午,她们都去打篮球或者跑步。7)我想去美国或者澳大利亚,现在还没决定。问题:“或者”和“还是”在英语里都是 or,都是表示选择的连词,它们有什么不同?分析:“或者”和“还是”虽然在英语里都是 or,可是它们有很大的不同:用“还是”时,说话人不知道是哪一个或哪种情况,所以“还是”通常用在问句里,如例1)、(2);有时也可以不用在问句里,这时句子的谓语经常是“不知道”、“不清楚”、“没决定”等,如例(3)、(4)。注意例(4)把“我还没决定”放在了后面,也可放前面,是一个句子。用“或者”时,说话人是告诉别人有这几种可能性,不能用在问句里,如例( 5)、6)、(7)。注意例(7)与例(4)的不同,“现在还没决定”不能放在前面,这是两个句子,这里说话人还是在告诉别人自己的两种打算。另外,“还是”还可以用来表示经过对几种可供选择的情况的比较和仔细思考,最后作出选择,一般和句末语气词“吧”一起用。如::你喝茶还是喝咖啡?B:(想一想)还是喝茶吧。2、基于 鉴于1)基于:相当于根据(基是凭借、根据);(2)鉴于:觉察到,考虑到。(鉴引为教训的事或引为教训)注意: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里,前边一般不用主语。(1)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基于”表示理由,用得]妥贴。(2)鉴于上次赛场上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主张换队长。[鉴于引出经验、教训,后文指出应对措施。 ]3、即使 尽管虽然1)“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4、几乎简直几乎:将近于;接近于。例:我几乎不相信。简直:表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例:我简直不相信。5、既然既既然:连词,用在上半句里,下半句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它对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知道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既:连词,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继而,既而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例: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例: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坚苦艰苦坚苦,坚忍刻苦(主观精神)。艰苦,艰难困苦(客观实际)。、接受接收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接受意见”:“接受考验”。接收,指收受、接纳和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把过来,如“接收无线电电波”、“中国政府接收了香港的主权”。前者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较广泛,后者使用范围小得多,如机构、财产、人员等。9、结束 完toend;toterminate;tofinish;toconclude;toclose;towindup完:1.complete;intact2.tocomplete;tofinish3.tobeusedup;torunout、尽管,不管“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径直,径自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例:他出了校门,就径直回家。径自:自作方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例:他没等下课,就径自走了。、就;才就”表示比正常情况或预期的早;“才”表示比正常情况或预期的晚。你怎么就来了?你怎么才来?13、来去先看例句:(1)A:我能进来吗?:请进来。2)我马上到你那儿去。3)我马上到你这儿来。疑问为什么例(

1)中

A、B两个人都用“进来”?

A在屋子的外面,能说“进来”吗?析疑一般来说,汉语表示人或事物的移动用“来”或者“去”时,是以说话人所在的位置为参照点的。如果人或事物向说话人的方向移动,就用“来”。人或物体向远离说话人的方向移动,就用“去”。如果事件中的人物就是说话人自己,那么,可以有两种表达的方法:一、以说话人自己为参照点,如例(2)就是指离开说话人“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前往听话人“你”那儿,所以用“去”。二、以听话人作为参照点。如例(3)就是从听话人那一方说的,“我”到听话人那儿,对于听话人来说,“我”就是向他走来,所以也可以用“来”。在日常交际中,用第二种方法就会显得更尊敬听话人,更有礼貌,因为你是站在听话人的角度来说这话的。例(1)中A是问B能不能让他进屋里,从有礼貌的角度来说,当然应该以听话人为中心,用“来”。、立刻,马上先看例句:1)这件事我马上就去办!2)听他这么一说,小王马上就答应了。3)派两个人,立刻把他找来!4)听到敲门声,他立刻跑过去开门。(5)冬天过去了,春天马上就到了。 (不能用“立刻”)问题:副词“马上”与“立刻”的意思一样吗?解析:“马上”与“立刻”的意思不完全一样。“马上”与“立刻”都可以表示事情即将或很快发生,强调时间短。如例(1)、(3);也都可以表示前一件事发生后,后一件事接着发生,例(2)、(4)。“立刻”所表示的“事情即将或很快发生”,指的是某件事情眼前就要发生,时间非常非常短。而“马上”所强调的时间短是相对的,有时只是说话人心目中认为时间很短,实际上可能并不很短,如例(5)中的“马上”所强调的时间可能是几天,几十天。所以这里的“马上”不能换成“立刻”。15、临时暂时临时:当时;到时;非正式性,非固定性。例:明天集合的地点临时再通知你们。临时工。暂时:重在表时间短。例:老师叫我们暂时休息一会儿。16、另外此外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例: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例:院子里种着两颗桂花树,此外还有几颗梅花树。17、每 各先看例句:1)每个学校都有人参加这次的会议。-->各个2)请你把各年的产量都记录下来。-->每3)我每年都要出去旅游。X各(4)我们学校有来自全国各省的学生。X每(5)各参赛队的运动员都表现出很高的技术水平。-->每个6)每两个人一本书,请不要多拿。7)他每写一个字,就停下来想一想。8)几种水果他各买了一斤。问题:“每”和“各”的意思差不多,它们有什么不同?解析:“每”指的是一个范围中的任何一个个体,侧重于表示全体、全部,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常和“都”一起用。“各”指的是一个范围中不同的个体,侧重于表示不同,所以有时不一定是全部。例(1)是说所有学校都有人参加,这里“每个学校”也含有“不同学校”的意思,所以可以换成“各”。例(2)中的“各年”是说不同年份,这里也含有“所有年份”的意思,可以换成“每”。例(3)的意思是说“我”没有哪一年不出去,没有说不同的年的意思,这时不能换成“各”。而例( 4)是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不一定所有省份的学生都有,所以也不能换成“每”。“每”后跟名词时一般要有量词(“人”、“家”和“天”、“年”等时间名词除外),还可以有数词。而“各”后可以直接跟名词,这些名词常常是表示集体、组织的词,如例(5)。“每”可以用于例( 6)这种句式,即句子中出现两个数量词,表示一种平均的比率。“各”不同。另外,“每”和“各”都可以作副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意思不同:“每”相当于“每当”或“每次”。“各”相当于“分别”或“每一(个)”,如例( 7)的意思是“他”写一个字,就停下来,再写一个字,又停下来。例( 8)是说几种水果他每种分别买了一斤。18、面世 面市面世,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面市,一般指商品上市。19、偶尔偶然“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20、其他另外先看例句:(1)你们几个住这儿,其他人住隔壁。-->另外的--(2)我只用了一点,其他都在这儿。>另外的--(3)我翻译了三章,另外三章你来翻吧。>其他(4)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不谈。X其他--(5)不要让他去了,我们另外再找人吧。>不要让他去了,我们再找另外的人吧。6)今天我买了一件衣服,另外还买了一条裤子。7)我想去看看他,另外,我自己也想出去散散心。问题:“另外”和“其他”的意思是一样的,他们有什么不同?解析:“另外”和“其他”在用法上有以下异同点:一、两词都可以用在名词前面,而且后面的名词也都可以省略。不同的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另外”后一定要有“的”,如例( 1)、(2)。此外,“另外的”单独用常作主语,较少作宾语。二、后面都可以跟数量词,可是“其他”不能用在“一”的前面,如例(3)、(4)。三、“另外”还可以作副词用在动词前,常常和“还”、“再”、“又”等副词连用,在它们前面或后面都可。这时句子都可以变成“另外”加“的”用在名词前面的句式,变了以后句子意思不变,如例(5)。四、“另外”还可以作连词,用在句子之间,有“除此之外”的意思,即在说了一件事之后再补充说一件事,如例(6)、(7)。21、全全部先看例句:1)这些孩子全很健康。2)我把今天的工作全部都干完了。(3)今天我们全校的老师都参加了会议。4)我把今天的全部工作都干完了。5)车祸以后,他的一条腿全废了。“全”和“全部”有什么不同?分析:“全”和“全部”都表示整个范围,在用法上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作状语,这时它们常常可以互换。但是“全部”常常和“都”一起用,“用”可以不用,如例(1)、(2)。它们也都可以用在名词的前面作定语。可是“全”后面的名词一定是集体名词,如例3)中“学校”的“校”,又如“全班、全国、全世界、全公司”等;而“全部”只能用在别的名词前,如例(4)的“工作”。注意:如果后面的名词是某类成员,要用“全体”,如“全体教师”、“全体职员”等。另外,“全”作副词时,还有“完全”的意思,表示某种程度很深,如例( 5)是说他的一条腿完全失去了作用。这时不能用“全部”。22、让被叫“叫、让”的介词用法基本同“被”。“叫、让”用于口语。比较正式、庄重、严肃的场合用“被”,不用“叫、让”。一八四六年,我被汉堡工人教育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一九三二年我们主编的刊物被反动当局查封。23、任凭无论不管任凭:(1)听凭;(2)无论、不管。连词“任凭”后面提出的条件是极端的任凭多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连词“任凭”后面一般不用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无论、不管”后则常用。无论投弹还是射击,他们班的成绩都是优秀。24、舍得舍不得基本解释[hatetopartwith;bereluctantto] ∶不忍分离远离故乡,我心里真有点儿舍不得[hatetogiveuporuse] ∶因爱惜而不忍抛弃或使用把它扔了我可舍不得reluctanttogiveup,letgo,etc.舍得:Willingto ;notgrudge25、始终一直1)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2)“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大雪一直下了三天。我一直等到十二点。从他走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来过信。3)“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26、索性干脆索性:表直截了当,有时含有赌气或一不做二不休的语气。例:讲了几遍都不听,索性不讲了。干脆:直截了当,办事爽快。例:他办事很干脆。27、通过经过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经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28、通过经过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经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29、突然忽然都是副词,表示情况发生的很快,而且出乎人们的意料。突然,形容词,可做定语,可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忽然没有这个用法。30、为了为1)为了:表目的,其后往往是动词性的句子或者短语,注意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2)“为”后面一般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31、未免不免 难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难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难免”互相换用。难免[形]不容易避免。a)主要用在动词前,后面常跟“要、会”。粗枝大叶,就难免把事情搞坏。不努力学习,难免要落后。工作中难免会有缺点,但成绩还是主要的。动词前有时加“不”,但意思不变,不表示否定。一个人难免不犯一些错误。(=难免犯一些错误)我没有说清楚,难免不被人误会。(=难免被人误会)b)可以用在主语前。同志之间,难免看法有时不一致(=看法难免有时不一致)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难免大家要批评你。(=大家难免要批评你)c)单独作谓语通常要放在“是的”中间,主语常是动词短语、小句或“这、那”。由于经验不足,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他跟你初次见面,说话不多,这也是难免的,决不是故意冷淡你。d)修饰名词时,必带“的”,名词限于“现象、事情、情况”等少数几个。这是难免的事情 I这也是难免的现象未免[副]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常跟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a)未免十形。内容不错,只是篇幅未免太长。情况很复杂,你的想法未免过分简单。这房间未免小了-点。你也未免太激动了吧。b)未免+动。这事未免欠考虑。同志们未免过分夸奖了。老陈未免太不会讲话了,根本没有把问题讲清楚。c)未免+动+得;动+得+未免。原料未免用得多了一些。(=用得未免多了一些)你未免把他说得太好了。(=说得未免太好了)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分繁琐。(=规定得未免过分繁琐)32、向 对“对”表示动作的对象时,跟“向”相同的是:1.它后面的动词可以是表示身体动作等的具体动词,如:张老师对小明点了点头。2.它后面的动词可以是含有表达的意思的,即引出表达的对象,如:我们要向他表示感谢。以上两种情况,两词可以互换。但“对”没有“向”的“从那里(得到)”这种用法,如:我向他借钱。(不可以用“对”)另外,“对”还可以表示人与人、集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向”没有这种用法。如:他对我很热情。这里的“对”表示“他”和“我”的关系,不可以换成“向”。建议:如果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其实可以直接教授“向告别”这个使用的形式,比教授繁复的区别知识来的快。33、严格 严厉严格,在掌握标准或遵守制度时认真不放松。严厉,严肃而厉害(要求、态度等)。、一边一边先看例句:1)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2)老师一边说,我一边记。3)王平一边做工,一边读书。4)明年的工作计划已经写出初稿了,现正一边征求意见,一边修改。5)×听到这个消息,她一边高兴,一边担心。问题:词典上说“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例(3)这类句子呢?分析:词典上的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说“一边一边”有两种用法:一、表示两个以上的动作同时进行。这两个动作,既可以是相同的某个或某些人做的,如例(1);也可以是不同的人做的,如例( 2)。二、表示两种以上的做法在一段时间中反复交叉出现,同时存在。这两种做法都不指具体的动作,而且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例( 3)中的“读书”、“做工”都不指具体的动作,而只是表示“王平”目前一段时间中生存的两种做法。例( 4)中的“征求意见”和“修改计划”,也都不是“问”和“写”这样的具体的动作,而只是针对这个计划的初稿所采取的两种做法。例(5)中的“高兴”、“担心”是两种心情,不是动作,也不是做法,所以不能用“一边一边”。35、一点儿 有点儿一、adj/V+ (一)点儿,表示数量少或者和别的东西相比较。例如:这件衣服有(一)点儿短。yī、adj/V+yìdiǎner,一、adj/V+一点 儿,Toindicatetheamountisfeworcomparewiththeotherone.zhèjiànyīfuyǒu(yī)diǎnrduǎn。e.g.:Thisclotheisshorter. 这 件 衣服 有 (一) 点 儿 短 。二、有点儿+adj/V ,表示程度不高,多用于不如意的事。例如:①今天有点儿冷。②他有点儿不喜欢这本书。èr、yǒudiǎner+adj/V,二、有点儿+adj/V,toindicatedegreeisnothigh,normallyweuseitintheunhappythings.E.g.:jīntiānyǒudiǎnrlěng。①Todayisalittlebitcold. 今 天 有 点 儿 冷 。②hedoesn’tlikethisbook(butnottoomuch)tāyǒudiǎnrbùxǐhuanzhèběn有点儿他不喜欢这本shū。书。三、一点儿+Noun ,相当于“一些”。例如:我吃了一点儿饭。sān、yìdiǎner+Noun三、一 点 儿+Noun,thesameasseveral,wǒchīleyìdiǎnrfàn。e.g.:Iateafewofrice. 我 吃了一 点儿 饭。四、有点儿+Noun。这里的“有点儿”不是副词,而是“有”+“一点儿”例如:桌子上有点儿水。sì、yǒudiǎner+Noun。四、有 点 儿+Noun。Herethereisafewwateronthetable.

yǒudiǎnr yǒu yīdiǎnr有 点 儿isnotaadverbbut 有 +一 点 儿,e.g.:zhuōzǐshàngyǒudiǎnrshuǐ桌 子 上 有 点 儿 水36、一定必定一定:重在表示主观意志、态度的坚决或主观的分析和看法。例:海峡两岸一定要统一,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必定:侧重于对客观事理的估计与判断。例: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球赛必定会胜利。37、一概一律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过期一概(一律)作废。后勤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赵负责。一律凭票入场。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两天。38、一向一直一向:表时间只适用从过去到现在。例:他一向俭朴。一直:表时间适用于过去,现在,也适用于将来。例:一直坚持写作,肯定会有收获。39、以来依附依靠依赖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也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依附 从属投靠的意思依靠可以作为依托或指望得到其帮助的人或物40、以后之后然后以后:现在或所说之后的时期。可指过去,也可指将来的事之后: 1.表示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2.单独用在句头,表示上文所说的事以后后来: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只指过去的事。然后:连词,表示接着的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希望你能满意!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1009:32以后:现在或所说之后的时期。可指过去,也可指将来的事之后:1.表示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2.单独用在句头,表示上文所说的事以后后来: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只指过去的事。然后:连词,表示接着的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希望你能满意!:"以后,用在表示长时间之后 ,而然后是用在较短时间之后 ,与两者所用形式无关 ."41、以致以至以致:[连]致使。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以至:(1)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穷。2)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用心的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也可以说“以至于”习题:他读得很熟,以致能全文背诵。[“以致”表示不好的结果,应换成“以至”]改革幵放以来,许多国家政府和我们做生意,以至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这是可喜的。[“ 以至”用得好。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的延伸 ]42、义气 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哥儿们义气”。“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用事”。43、所以 因此先看例句:1)因为这里的风景很美,所以很多人来旅游。(不能用“因此”)因此(2)由于我走得太匆忙,所以没来得及告诉你。3)他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一直都很努力。(不能用“因此”)问题:连词“所以”和“因此”的意思一样吗?解析:“所以”和“因此”都可以表示结果,但它们的用法不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和“因为”搭配使用,也可以和“由于”搭配使用,如例( 1)、(2)。“因此”一般只和“由于”搭配使用,不和“因为”搭配,如例(1)。另外,“所以”可以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如例(3),“因此”没有这种用法。44、由 被1)水果由阿里来买。2)由阿里来买水果。3)买水果这件事由阿里来办。4)杯子被小明打碎了。5)自行车被人偷走了。6)他被大家选为学校的优秀学生。疑问“由”字句与“被”字句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析疑“由”字句与“被”字句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请看下表:“由”字句“被”字句意义强调说明某件事情的负说明某个对象受某个动责者是谁作的影响产生了什么结果动作的目的性目的性强目的性不强例(1)主要是说明负责“买水果”这件事的人不是别人,是“阿里”。谁来做这件事是有意安排的,所以目的性很强。例(4)主要是说明“杯子”受动作“打”的影响产生的结果“碎了”。“打碎杯子”这件事情并不一定是谁有意安排的,所以目的性不强。需要注意的是,“被”字句多用于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特别是在口语中,如例(4)、(5)。但在书面语中,有时也可以表示如意的、愉快的事情,如例(6)。45、由于由1)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从而导致什么结果,注意该词不能直接加“反而”;2)“由”是介词,其后一般加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由于”则不能。习题:(1)由于改编者沒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答案:[“由于”不能直接与“反而”搭配。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没有加强原作的思想性”](2)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到南天门了。[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不能更清晰地看到南天门”]46、由于,因为先看例句:(1)由于路上人太多,所以我迟到了。 --> 因为2)因为他昨天病了,所以没来上课。-->由于3)由于他总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因为(4)我今天不能去了,因为我家里有点事。 ×由于问题:连词“由于”和“因为”的意思一样吗?分析:“由于”和“因为”都表示原因,都可以和“所以”搭配使用,如例(1)、(2),但它们不完全相同:“由于”多用于书面语,“因为”多用于口语。“由于”可以和“因此”、“因而”、“所以”搭配使用,“因为”一般只和“所以”搭配使用,不和“因此”、“因而”搭配,如例(3)。另外,“因为”可以用在后一小句,而“由于”不行,如例(4)。47、于是因此于是:重在表前后两事在时间上,顺序上的承接关系。例:大家一鼓励,我于是就有了信心。因此:重在表因果关系;可构成“由于因此”格式。例:月亮每个月绕地球一周,因此每月有一次朔和一次望。48、暂且姑且权且暂且: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例: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姑且: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例: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打人。权且:暂时地,重在强调迫不得已。例: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49、振动 震动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如“钟里面的摆的运动都是振动”。震动,指外力引起的颤动,也指精神受到重大影响,如“消息震动全国”。、副词“正”、“在”、“正在”放在动词前面,可用来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动词后面时常还附着助词“着”(表示进行),或者句子末尾附着助词“呢”(表示持续),“着”和“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例如:老师正看着我(呢)。她在看电视(呢)。小王正在听(着)音乐(呢)。(4)(你借给我的书 )我正看着呢。、“正”、“在”、“正在”用法上比较。在意义上,这三个词有细微的差别:正:侧重于动作进行的时间。在:侧重于动作进行的状态。正在:既指动作进行的时间又指其状态。在结构上,这三个词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正”一般不接动词的单纯形式 (例如不能说“我们正讨论” ),常构成“正 +动词+着呢/着呢”的结构方式。例如:正看着/正想呢/正写着呢/正担心着呢。如果动词后面不加“着”或“呢”,动词后面通常要带有宾语或表示趋向的动词,例如:我们正讨论这个问题/她正向我招手 /她正走过来。“在”和“正在“不受上述这种限制。例如:我们在讨论 /我们正在讨论。“在“后面不能用介词“从”,“正”、“正在”则不限。例如:红日正从地平线升起/红日正在从地平线升起/×红日在从地平线升起。“在”可表示反复进行或状态长期持续的意思,所以前面可以加“又”、“一直”、“总”等副词,或表示持续的时段 (如:几天来/一年来),“正”和“正在”则不能。例如:一直在等待/×一直正等待/×一直正等待。51、只要只有“只要”表示具备了某条件,就足够了,但还可以有别的条件引起同样后果:“只有”表示某条件是唯一有效的,其他条件都不行。只要打两针青霉素,你这病就能好。(不排除其它药能治好)只有打青霉素,你这病才能好。(其它药都不能治好)52、制服 治服制服,是用强力压制或压倒使之驯服的意思。如“制服歹徒”。治服,是治理、整治使之服从,现在多用于兴修水利、改造山河等方面。53、终身 终生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说)。54、逐步逐渐逐步:副词。一步一步地,强调动作或情况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例: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了。逐渐:副词。渐渐,强调行为动作等变化缓慢。例:天色逐渐暗下来了。55、“桌子上有几个苹果”1)桌子上有几个苹果。×在桌子上有几个苹果。2)路上一个人也没有,非常安静。×在路上一个人也没有,非常安静。3)前边来了一个人。×从前边来了一个人。疑问是“桌子上有几个苹果”还是“在桌子上有几个苹果”?析疑应该是“桌子上有几个苹果”。原因是:汉语中有一类句子叫“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消失了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这类句子的开头一般是表示地方的词语,如例(1)的“桌子上”、例(2)的“路上”、例(3)的“前边”。这些词语前边一般不能用“在”、“从”等介词。再如: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在墙上)床上躺着一个人。(×在床上)对面开过来一辆汽车。(×从对面)、一直:①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②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③强调所指的范围总是:经常、一直 进行某种动作 做某件事从来:从过去到现在 (多用于否定式)、解释后来: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后来的,后到的。以后:现在或者所说时间之后的时间。用法对比“后来”只能单用。“以后”可以单用,也可以跟在名词、动词或者小句后边表示具体时间。单用时,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以后”可以指过去的时间,也可以指将来的时间,“后来”只能指过去的时间。例句1.来中国以后,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 (×来中国后来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2.学了汉语以后你想干什么工作? (×学了汉语后来你想干什么工作? )3.他给我来过几封信,我都没有回,后来联系就断了。 (×他给我来过几封信,我都没有回,以后联系就断了。 )58、何曾何尝何必何苦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例: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例: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例:你何必跟他过不去。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例:你何苦跟他过不去。59、还又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洗了一次还想洗一次。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洗了一次又洗一次。60、关于 对于关于[介]表示涉及的事物。a)关于+名。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国际问题的材料。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关于运输问题,我想再说几句。他写的小说不少,有关于解放战争的,也有关于农村生活的。(b)关于+动/小句。关于兴修水利,乡领导正在全面规划。关于学校增加招生名额,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具体措施?c)“关于的”+名。关于节约用煤的建议关于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消息比较:关于 对于1)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关于这个问题,我直接跟老王联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两种意思都有的,“关于”、“对于”都可以用。关于(对于)节约用煤的建议,大家都很赞成2)“关于”作状语,只用在主语前:“对于”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对于中草药,我很感兴趣(=我对于中草药)。3)“关于”可以单独作文章的标题,“对于”加上名词才能。关于文风问题关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文风问题的看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61、固然虽然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因此,“虽然”只和“固然”1项用法相近,“固然”2项用法不能换成“虽然”。2)“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固然[连]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药固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引时间来的。下面的例子是重复同一形容词谓语,“固然”插在中间。这样做,好固然好,可就是太费时间了。这种机器,笨重固然笨重,但用处还是很大的。钢铁厂离我们这里远固然是远点儿,不过交通还算方便。2.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刻认另一事实。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多用“也”配合,有时也用“但是、可是”。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考上了固然很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固然每个画家别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则同的特点。62、更 更加63、跟同和与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64、发奋发愤发愤,指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如“虽然上次考得很糟,但他决心发愤图强”;发奋,指振作起来,开始行动,如“表态很好,接下来要看发奋努力”。、“了”字用法复杂,不是能在这里一一详细列举的,就你的问题来分析吧,把例子转为陈述句更好理解些:A 我看了晚会。 B我看晚会了。 C我看了晚会了。“了”放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放在句末表示变化,变化是指这个句子表达的事情希望对方当做个新情况,得到足够重视。句中,前提是,说话前我没有看晚会,表达的是“看晚会”这件事完成,又如:我看了这本书,他做了作业。句前提不一样,也许我之前不打算看晚会,从来不看,现在我看了,那么“我看晚会”这件事是个新的情况,说话人带有希望听话人注意到这个新情况的心态,或者可能是在暗示对方:下次晚会我们一起去看吧。再来个例子:今天他自己做作业了。——他以前都是抄别人的,现在自己做,(是否该奖励他?)今天他自己做了作业。——他天天都自己做作业,今天做作业这件事他已经完成。句出现两个“了”,就同时有完成和变化的含义。“了”的用法貌似很复杂,有的论文能细化出 N个“了”。但是彭晓川老师写过一篇通过粤语助词“喇、咗”归并普通话“了”语意的论文,只有三个“了”,语意层次很清晰,如果你也懂粤语的话,“了”很容易讲解,可以找那篇论文来看看。最后,推荐你看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吧,教学的一般难题里面都有,包括你问的这个问题。是彭老师主编的,很实用。66、对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c)对来说。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也说“对说来”。67、处处到处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例:教师处处关心学生。到处:各个地方。例:到处都找不到他。68、但是,只是,不过先来看看例句:1)虽然她跟小王结婚了,但是她并不爱他。2)他虽然个子小,但是力气却很大。3)他各方面都很好,只是身体差一些。4)这件衣服大小、样式都合适,只是贵了一点。5)他身体一直不太好,不过现在好多了。连词“但是”、“只是”与“不过”的意思一样吗?分析:“但是”、“只是”与“不过”都能表示转折,但它们强调的重点不一样:“但是”表示转折,主要强调某种事情或情况跟预期或常理相反。它强调的重点是“但是”之后的部分。如例(1)指出一个与常理(跟他结婚,按说她是爱他的)相反的事实“她并不爱他”,它强调的是“她并不爱他”。“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强调某种事情或情况是主要的,同时又用次要的情况作一点补充说明。它强调的重点是“只是”之前的部分。如例(2)强调“他各方面都很好”是主要的情况,下句又用次要的情况“身体差一些”作了一点补充说明,后一部分不是说话人强调的重点。“不过”也表示转折,用另一种情况对前面所说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前后两种情况都是强调的重点。如例(5)先说“他身体一直不太好”,然后又进行补充“现在好多了”。这三者的区别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表示强调的重点):________,但是 △。△,只是 。△,不过△69、从而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 2)进而:进一步1)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连结上文的原因 、方法和下文的结果 、目的,应改为表示层进的“进而”](2)中国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日本队。从而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成绩。[“从而”用得对]70、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除非[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71、往往常常常常:可用于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否定形式为“不常”往往只可以表示过去。之前不受否定副词的修饰。她常常一个人去书店。她往往一个人去书店。1)“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请你常常来我一定常常来他希望常常去这几句里的“常常”都不能换成“往往”。2)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我们常常演出。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小刘常常上街。72、差点儿 几乎几乎:表示接近某个数量,范围或者程度。剧中常有表数量,范围的词语,有时含有夸张的含义。雨几乎下了一天。差点儿,几乎其他用法是一样的。差点儿[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73、曾经已经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74、才 就才:数量短语+才+,表示时间晚,时间长,数量大或者年龄大。Beinglaterorlongintime ,largenumberoroldage就:就+数量短语+,表示时间晚,时间长,数量大或者年龄大。名词前+“光”,“仅”等副词。妹妹7岁才上学。她光裙子就有几十条。75、不如,没有先看例句:1)我没他高。-->不如2)他学习没我努力。-->不如3)我没你这么懒。×不如4)我没他那么不自觉。×不如5)我没他那么想家。×不如6)他跑得很快,我不如他。问题:在比较句中,“没有”和“不如”有什么不同?分析:在比较句中,“没有”和“不如”意思相同。“A 没(有) B+X”和“A不如B+X”都是“B比A+X”的意思。如例( 1),不管是用“没(有)”,还是用“不如”,它们的意思都是“他比我高”。可是它们在用法上又有一点儿不同。一、“没有”可以和“这么 /那么”一起用,而“不如”不能。二、用“没有”时,后面的形容词可以是积极意义的词,如例( 1)、(2);也可以是消极意义的词(要加“这么 /那么”),如例( 3)、(4)。而用“不如”时,形容词必须是积极意义的,如例( 1)、(2)。三、“不如”后面一般不跟动词,如例( 5)。四、当形容词在前面已经出现时,“不如”后面的形容词可以省略,如例( 6);而“没有”后的形容词不能省略。76、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77、不 没有不,可以用于否定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只否定过去。、“别的”与“其他”(1)今天就谈到这儿,其他(的)事以后再谈。-->别的--(2)只有这两间房是空的,其他都住满了。>别的(3)我现在不想其他的,只想好好睡一觉。-->别的(4)我没有别的,只有这一个箱子。X其他的(5)这几本书我拿走,其他几本留给你。X别的问题:“别的”和“其他”在英语里都是 theother ,它们有什么不同?解析:“别的”和“其他”在意思和用法上都差不多,只有细微的区别:一、它们都可以用在名词前,这时“其他”后可以加“的”,也可不加,而“别的”不能再加“的”,如例(1)。二、它们都可以单独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可是作宾语时“其他”后面一般要加“的”,如例(2)、(3)。另外,在“有”或“没有”的后面作宾语时,一般用“别的”,如例(4)。三、“其他”后面可以跟数量词,而“别的”不能,如例(5)。79、毕竟到底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终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