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诊治_第1页
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诊治_第2页
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诊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诊治摘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症方面,在抢救急危症方面,中医药仍显示着其独特的疗效。关键词:疑难急危症;中医内科;中医药疗法1历代中医学家对急危症的认识与治疗远至两千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有阐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灵枢通天:“(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都指出亡阴亡阳为垂危之候。《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记述:“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等有关急腹症的记载。《史记》记载名医扁鹊能把患尸厥病虢太子救活,反映了当时已有很好的急救医疗技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许多急危症作了较为精辟的论述。唐孙思邈所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将解毒与急救专立两卷。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收集了东汉以来许多救急医方。宋宋慈的法医专著《洗冤录》被公认为是一部对治急性中毒有价值的医书。该书沿用了600多年,被翻译成7种外国文字,流传世界,影响巨大。金元时代,医学流派的产生促进了各种学术的争论。明清以后,温热疾病研究有了新进展,创立了病原学说,形成了温病学派,时方得以广泛应用。总之,历代医学家对急危症,如高热、喘咳、关格、蛔厥、心痛、血证、积聚、昏迷、中风、厥证、脱证等,从理论认识到临床证治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反复实践,对病因、证候、治疗、方药的阐述已形成系统。流传至今仍有许多急救法和方药是行之有效的。如“急下存阴”,“清热解毒”,“清心开窍”,“理气行滞”,“活血化瘀”,“益气复脉”,“回阳救逆”等治法;方剂中的大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犀角地黄汤,苏合香丸,生脉散,参附汤,四逆汤等急救,猛峻之剂;还有针灸、推拿、按摩及止痛止血法等均施治有效。2辨证论治抢救急危症中医具独到之处急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如急性疼痛所表现的急是疼痛急剧发作。解除疼痛是当务之急,治疗以“通”为总则,根据不同病因,采用攻下、理气、散寒、清热、补益而达到以通为用的目的,从而起着祛除病邪、恢复脏腑机能的作用。病例1急性肠梗阻患者李某因患剧烈腹痛急诊住院,用胃肠减压、输液、抗菌等治疗3日,症状未见缓解,后改服中药。根据病者腹胀痛拒按、大便不通、舌红、苔燥黄、脉弦滑的症状表现,辨证为肠腑气机阻滞,瘀结不通,不通则痛。治以行滞开结,通腑攻下,用大承气汤加活血化瘀的赤芍、延胡索、桃仁,理气消导的木香、莱菔子等,服药后腹中肠鸣、矢气频作,当日排稀便3次,拉蛔数条。肠道气滞得通,腹胀痛大减,此例运用攻下兼活血以达“通则不痛”。3精选古方治疗危重疑难病中医能治急症也可治危重疑难病。许多被视为不治或难治的顽症往往被中医治愈了。对危重疑难病的治疗应在辨证立法基础上,从历代医家的传统用方中去找“因为这些方药是经过数百年,几千年的实践证明的。熟练而准确地精选古方,特别是经方疗效是十分显著的。病例1漏汗不止症产妇白某因产后表虚自汗,不慎感受风寒,而用辛温解之,遂致大汗淋漓,渗透草席,一夜更衣3件,盖厚被不敢露出于足,身关节酸痛,肢端冷,手足拘急,脉濡细。其病因病机是误汗伤阳,阳虚液脱、遵张仲景之法,用《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加味,1剂汗止复正。病例2癃闭证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病者赵某因少腹胀急难忍,溺不能出,插导尿管已10余天,仍不通。因年老体弱无法接受手术,故要求用中药治疗。中医审其为肾气虚损,膀胱气化失司,日久成瘀。拟通阳利水,兼消肿化瘀,取《兰室秘藏》的滋肾通关丸加赤芍、赤小豆、穿山甲,2剂后拔管排尿。4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求真病例1阴阳俱虚型哮喘证病者钱某有咳嗽气喘史,经常发作,因外感调治不当,病情加重。西医诊断为哮喘合并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心悸胸闷,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咳痰无力,烦燥不安,唇紫肢冷,舌暗少苔,脉沉细不规。初从肺肾虚衰入手,治以益气纳肾,用生脉散加菟丝子、山茱萸、胡桃等,疗效不显著、细究病机,证已从阴虚损及心阳,气血虚滞,阴阳俱损,以益气复脉”回阳救逆同用,佐以活血祛瘀,守原方加附子、枳壳、白芍、葶苈子、桃仁、丹参,服两剂显效,病情稳定再用补肾益气、降肺祛痰调治获得好转。病例2急性传染性肝炎患者孙某治疗3个月未见好转,查所服方药多为清热利湿之剂。根据患者身目发黄,发热口渴,心烦不眠,脘腹胀闷,厌食体倦,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细数等症状表现。诊断其为机体抗病功能低下,邪毒乘虚而入,湿热蕴郁不解,失于疏泄,热毒化火,灼伤气阴。因此,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用石斛、生地、太子参、黄芪、黄精、蒲公英、板兰根、郁金等清补兼用的基础方治疗,病情日渐好转,肝功复查正常,达到了正复邪除的目的。5吸取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继承传统医学既要发扬古义,又要融汇新知。近代许多急危症,如休克、败血症、急腹症、心血管疾患、肺炎、肾盂肾炎、肿瘤和“三衰”等均是在坚持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诊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病例1胆囊炎合并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患者周某,因患胆囊炎合并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曾用红霉素,氯霉素,青霉素等抗菌治疗3个月,病情好转,但停药后又复发。患者症见寒战高热,右肋下胀痛,牵引肩背,小便色深如浓茶,舌质红绛,苔糙黄腻,脉沉弦数,属湿热化火,瘀热不散,热毒内陷,脉证合参,用大柴胡汤加茵陈、蒲公英、郁金清热泻火,疏肝利胆,但疗效不显著。后综合分析,因患者病程已久,兼见神疲乏力,卧床不起,证乃正虚邪实,改用攻补兼施。参见近代药理研究,金钗斛有抑制葡萄球菌感染作用,对急性胆囊炎的高热有迅速退热效果,且病人舌质红绛,提示热盛伤阴,故在原方基础上加西洋参、金钗斛益气养阴,经半个月治疗,患者终于转危为安,10年来未见复发。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急危症的实践,一方面说明中医治疗既要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