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考纲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商-西周-春秋)——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在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1)目的:巩固周王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先代贵族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2)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主体~对象;上下级~政治隶属②受封的诸侯国:1)对周天子有缴纳贡赋和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的义务2)在封疆内继续再分封(根据:宗法制)(3)作用㈠积极:①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王成为“天下共主”②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③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㈡消极:到西周后期,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4)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姓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2、宗法制——含义: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室、王权的稳定(2)内容: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嫡长子继承制)和小宗体系。②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3)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4)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先代贵族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姓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①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②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③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①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关系①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②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③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深化拓展早期(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纲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本专题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主要包含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要做到六“抓"。1、抓两个时段——西周和秦汉至明清。2、抓两条线索——中央和地方机构的沿革。3、抓两个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4、抓几个重点——秦朝的确立、西汉的巩固、隋唐的完善、宋元的强化、明清达到顶峰。5、抓五个关键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雍正帝。抓整体——制度演变的背景和影响,如北宋采取的措施是在藩镇割据、五代更替、地方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的背景下实施的,其影响一是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二是导致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6、抓两个方面的互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互动,要通过现实透袒历史,通过理解现实社会的历史遗存,把握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脉搏,在融入历史的同时感受历史。同时注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之间的互动,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含义:①专制主义:与民主对立,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表现为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②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对立,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与控制,绝对服从中央。第二、形成原因:①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分散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力的国家政权,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决定政治)②巩固、维护国家统一需要。③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思想基础)第三、形成条件:①经济(根本):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②政治: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确立封建制度适应封建经济发展需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③阶级:地主阶级不断发展壮大。④理论:法家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⑤重要:国家局部统一的出现。(战国七雄)第四、发展演变及时代特点:(一)起源于西周西周宗法制的某些原则如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家长制等逐步演变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萌芽于战国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如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置郡县,初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法家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三)创立于秦朝1、原因:①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②政治:巩固国家统一需要。秦灭六国后,只有加强中央权力,加强对各地的统治,才能维护统治,巩固统一。③思想:法家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④实践:商鞅变法后初步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地方建立县制,强化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控制的权力。2、客观条件:秦的统一和强盛3、措施:①建立皇帝制,确立皇权至高无上。②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制定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④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4、特点:①中央、地方各级官员都由皇帝任命,皇帝掌握各种大权。②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5、作用与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是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四)巩固于汉朝1、原因:西汉初年继续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在地方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政权。2、措施: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②汉武帝设中朝制度,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监察地方,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③东汉时期地方设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3、特点:实现思想统一,从而巩固政治统一。4、作用与认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汉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时期。(五)完善于隋唐1、原因:①完成统一,国家强盛,为中央集权制提供条件。②隋文帝、唐太宗都是有作为的君主。③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防止相权权力过大。④庶族地主势力的发展。2、措施:①创设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②创设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做官。3、特点:分散丞相和中央机构权力,丞相互相牵制,把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提高行政效率;科举考试取代门第出身,选拔优秀人才。4、作用与认识: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同时也笼络读书人,使知识分子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六)加强于北宋1、原因:唐中期以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断;五代十国,政权林立。2、措施: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兵大将职务,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设三司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②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派文臣到各地任知州,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别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④制钱谷: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3、特点:强干弱枝,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兵权,把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4、作用与认识:采取强干弱枝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割据;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割据的根源,并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过大的问题,导致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的局面。(七)新发展于元1、原因:完成全国性统一,为加强封建统治和管理辽阔疆域。2、措施:①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方事务,设枢密院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②地方设行省,开创了中国省制,有效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3、作用与认识:元的措施,是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行省制度是郡县制的新发展,影响至今。(八)强化于明清1、原因: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并走向反动。2、措施:明:①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设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监视。②地方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三司直属中央。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强化君权;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3、特点: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4、作用与认识:明清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说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并走向反动;八股取士,使知识分子成为皇帝忠顺奴仆;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第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整体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人治高于法治.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6、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7、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统一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并走向反动。第六、需要注意的问题: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地方与中央权力的矛盾;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即集中到中央的权力由谁来专断独裁。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作用:积极作用(从秦到唐):①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②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③经济上: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④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如西汉前期中央集权制度巩固、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都是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从宋到清):①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②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知识分子只知埋头读书,不去钻研真才实学,严重阻碍科学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禁止和封杀。3.发展趋势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皇权加强,相权削弱.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③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亡原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①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③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5.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②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③改革中央机构: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④注重选拔官吏:秦汉用察举制,魏晋盛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地方设三司等二、郡县制1、形成与演变:郡县制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适应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体制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2、特点: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突出特点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负责治理民众,管理地方财政、司法和兵役。3、影响: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君主加强对全国统治,有效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力维护国家统一。4.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及认识:
(1)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结果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作用;对后世各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不同点:①盛行的时代不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机构,盛行于西周;郡县制和行省制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②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制则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制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③在一定时期内的作用与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认识: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加强,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丞相发展简史1、出现于战国,秦统一后建立正规的丞相制度。丞相既是国家总管,又是皇家事务总管;汉承秦制,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制度,削弱相权。2、隋唐: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宰相机构,长官同为宰相,共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只要被皇帝授予“参知政事”都是宰相。三省制建立,使相权分割,加强皇权。3、明清: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属皇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丞相的时代,后增设内阁,处理政务。清设军机处,处理全国政务。内阁与军机处的首长虽无丞相之名,但实际上是丞相,只不过职权不断削弱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四.古代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西汉武帝时,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3)东汉时,刘秀把西汉刺史,变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到东汉末,为镇压农民起义,又把刺史改称州牧,让其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史渐成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失去了监察作用。这些州牧后来又逐渐形成割据势力。(4)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和知州相互牵制;(5)元设御史台(6)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五.中国古代中央、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度郡国制、推恩令、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州县制度、唐中后期增节度使北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相权释兵权、三衙、守内虚外——军事文臣知州、通判、转运使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清朝军机处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蒙旗六.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1)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2)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相权不断被削弱。(3)在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中,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中央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七.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1)继承性和连续性(2)以君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3)人治高于法治(4)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训练学案(限时30分钟)1、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②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③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④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2、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4、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统统提成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关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疆国梁国迅速发展5、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6、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A.皇权高度加强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7、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8、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0、、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12、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一★★★13、(13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一请回答:(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制度?(3分)(2)图二、图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2分)(3)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DCCBBBBDCDAD(1)周初分封制
唐代三省六部制度元代行省制度(2)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地方和中央的矛盾(3)分封制度影响: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三省六部制度的影响: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省制度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二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小结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政治:国家产生和完善。①最高统治权力传承秩序确立和完善;②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经济:夏、商、西周生产工具尚处于金石并用时代,后期出现少量青铜工具;劳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赋税制度上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贡赋。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学,科学领域也有所建树,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知识结构:政治:①制度演变:禅让制、王位世袭中、分封制和宗法制、郡县制②中央机构设置:相、卿士、卜、祝、师、史③地方机构设置:侯、伯以及诸侯国、县④商鞅变法:背景: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内容: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社会习俗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影响:积极、消极经济:①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井田制—公私并存—封建土地所有制②手工业: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家庭发展:部门增多、技术提高③商业:来历:商人发展:春秋战国出现私商商业政策:重农抑商货币:贝商品与市场: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文化:①思想: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产生与发展②科技:数学,天文学,医学③文学:《诗经》,《楚辞》④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⑤艺术:《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巩固。封建社会的政治理念最终确立。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文化: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知识结构:政治:①秦(创立):核心:皇权至上中央:三公九卿制度地方:郡县制②汉(巩固):中央:中朝、外朝制度地方:郡国并行制度刺史制度经济:①农业:政策:秦肯定私有制汉初“休养生息”技术:耧车、藕犁、代田法、区田法农书:《氾胜之书》②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与个体农业紧密结合技术进步:水排,制瓷技术成熟③商业:货币:秦统一货币市场:长安,洛阳政策:统一货币、度量衡,西汉“开关梁”文化:①思想:秦:”焚书坑儒”汉:新儒学、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②文学:汉赋(特点、作家、作品)③艺术:书法,绘画④科技:数学,天文学,医学,农学,造纸术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政治:南方士族地主政权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迁入中原,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加速民族融合。经济:北方战乱,生产遭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南方不断发展;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知识结构:政治:①三省体制逐步形成。②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矛盾尖锐汉族文化的影响内容:颁行新制(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影响: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融合经济:①农业:《齐民要术》②手工业:灌钢法③商业:商品经济水平低以物易物的交换手段④土地和赋税制度:均田制和租调制文化:①儒学:佛、道盛行,儒学遭挑战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②数学:祖冲之和圆周率③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楷书、行书、草书成熟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名家④绘画:绘画理论的总结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农业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容并蓄。知识结构:政治:①中央:三省六部制(权力分配、制约关系、意义)②地方:隋的州县两级制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唐的监察制度(观察使)经济:①农业:江东出现曲辕犁育秧移栽技术②手工业: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开始销往海外③商业:城市繁荣对外交流频繁广州设市舶使④土地和赋税制度: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文化:①儒学:三教合一《五经正义》对外传播②科技:科技发达③文学:唐诗作家作品④艺术:楷书步入盛世草书、行书步入高峰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60年—1368年)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隋唐水平,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文化:文学技术文化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科技著作,建筑技术和天文历法成就突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应市民生活的风俗画。知识结构:政治:①宋: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派文臣做地方官将“道”改为“路”中央与地方矛盾基本消除②元:中书省、宣政院、枢密院地方设行省制度③王安石变法:背景:矛盾激化、积贫积弱庆历新政的失败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内容: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影响:积极、消极经济:①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②手工业:宋的地方瓷窑,元的青花瓷③商业:宋:市坊界限打破,时间限制打破、纸币使用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开封、临安)元:城市繁荣(大都、杭州)元代大运河(驿站设立)对外贸易发达(泉州)文化:①哲学:理学②文学:宋词;元曲:散曲③艺术:书法:黄庭坚、苏轼、赵孟頫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文人画:王冕《墨梅》戏曲:元杂剧标志戏曲成熟④科技:三大发明的广泛应用及外传辽代应县木塔郭守敬的“简仪”和《授时历》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承古萌新。中西差距拉大,儒学思想活跃,八股取士的文化专制,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知识结构:政治:①明: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②清:军机处(君主专制的顶峰)经济:①农业:多熟种植引进高产作物专业生产区域《农政全书》)②手工业:明朝的彩瓷清朝的珐琅彩丝织业鼎盛资本主义萌芽③商业:商帮:晋商和徽商商业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城市经济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专业化集市的出现④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文化:①科技:天文导航的牵星术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②儒学:王阳明的心学李贽、三位进步思想家③艺术:文人画、写意画徐渭《黄甲图》郑板桥《墨竹图》④戏曲:京剧⑤文学: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对外关系: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时间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原始社会远古至前2070年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公社禅让制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原始交换行为原始文字夏商西周前2070年至前771年奴隶社会形成发展鼎盛瓦解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耕作方式(金石并用、大规模简单协作)、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业(青铜、制陶、丝织)商业(职业商人、工商食官)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前770至前221年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改革变法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都江堰)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制度形成)手工业(冶生铁、块炼钢、丝织业)商业(私商取代官商)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天文《甘石星经》医学(黄帝内经)、数学、文学(屈原诗经)、艺术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基并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秦律商业: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小篆为标准字体、隶书推广;秦书法;两汉前202年至220年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农业:耧车、耦犁、犁壁的发明,牛耕推广、水利;手工业:制瓷达到成熟阶段、丝绸、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商业:陆上丝绸之路繁荣、专设“市”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纸术、《周髀算经》、浑仪、《黄帝内经》、汉赋、汉帛画、书法:汉隶魏晋南北朝221年至589年封建国家处于长期分裂、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形成三省制农业:屯田制和均田制;翻车、《齐民要术》、江南的开发;手工业:灌钢法、成功烧出白瓷;商业:萧条三教并立数学:祖冲之;农学:《齐民要术》;书法:王羲之;文人画:顾恺之隋唐581年至907年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农业: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大运河;普及曲辕犁、筒车、经济重心继续南移;手工业:缂丝技艺、瓷器南青北白体系形成、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商业繁荣:城市、坊市制、柜坊、飞钱、市舶使、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三教合一天文:僧一行;文学:唐诗、传奇;书法:欧、颜、柳、张、怀、理论日趋成熟;绘画:吴道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火药:发明及用于战争;两宋960年至1276年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二府三司”;中央集权加强;王安石变法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土地兼并、租佃制,推广植棉,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手工业:北宋普遍使用煤冶铁、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铁,瓷都;商业繁荣:交子、打破坊市界限,夜市、晓市、草市,城市经济功能加强,“陶瓷之路”程朱理学元朝1271年至1368年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行省制度农业:耕作技术全面成熟;王祯的《农书》;手工业:棉纺织技术;进入彩瓷生产时期:青花瓷和釉里红;商业:广泛流通纸币,商业进入新高峰,文学:散曲;戏曲:绘画:文人山水画;13世纪中期,印刷术传到朝鲜;14世纪初,火药传入欧洲;宋元时期指南针传入西欧。明清(前期)1368年至1840年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租佃制普及、经济作物扩种、明代引进玉米、蕃薯,《农政全书》;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朝流行焦炭冶铁、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明代瓷器斗彩和五彩瓷、清朝粉彩和珐琅彩;商业:城镇经济繁荣,商人团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闭关锁国,明朝:阳明“心学”;清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思想;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绘画:文人画突出、木刻版画;明清小说空前繁荣:四大名著、三言两拍、谴责小说;京剧崛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训练学案(限时30分钟)1、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②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③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④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2、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S/T 6150-2024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试揉混仪法
- 2025-2030年中国钢材贸易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公众物业管理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红外探测器行业营销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智慧屏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4中国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年产6万吨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年产汽车横拉杆总成项目申请报告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导播理论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4年道路清障拖车服务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河南新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建设工程检试验工作管理实施指引
- 软件租赁合同范例
- 汇川技术在线测评题及答案
- 双方个人协议书模板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内部管理档案制度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电气自动化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