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1页
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2页
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3页
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4页
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杜牧初读诗歌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huái///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注释理解诗意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靠近岸上的秦淮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诗意理解诗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领悟诗情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背景资料(803—约852年)秦淮河穿六朝古都南京(古时称金陵)城而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秦淮河背景资料玉树后庭花陈叔宝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背景资料《后庭花》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诗人一天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写作背景背景资料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二句写了“烟”“水”“月”“沙”“酒家”等景物,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勾画出秦淮河两岸迷蒙的景象,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赏析领悟诗情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赏析领悟诗情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比阅读两首诗都是借古讽今。《题临安邸》倾吐了郁结在诗人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泊秦淮》中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比较分析两首诗的异同诗歌小结《泊秦淮》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讽刺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李商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初读诗歌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征求意见。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贾谊。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伦:无人能比。虚:徒然。苍生:指百姓。注释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理解诗意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计只问鬼神之事。诗意理解诗意第一、二句中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是贬?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合作探究领悟诗情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李商隐背景资料(813-858)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贾生》背景资料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背景资料“求”“访”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扬的。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体会情感“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诗人可怜什么?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扬的。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体会情感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诗的前两句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并赞叹贾生的才华。后面两句揭露了汉文帝不关心国计民生,自顾求仙访道的嘴脸。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体会情感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体会情感诗歌小结《贾生》是一首托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通过讽刺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象,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杨万里初读诗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理解诗意赚得:骗得错喜欢:空欢喜政:同“正”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注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理解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诗意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赚”“错”“放”“拦”的表达效果。如何理解“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合作探究领悟诗情背景资料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杨万里(1127年—1206年)写作背景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品析诗句赏析“赚”“错”“放”“拦”的表达效果。

“赚”字富于幽默风趣。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两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山”以人的行为和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品析诗句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拓展积累哲理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陆游《游山西村》——朱熹《观书有感》——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安石《登飞来峰》——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望岳》诗歌小结《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一首哲理诗,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人生中可能会有“假突围现象”,以为原来突破过的包围不会再经历,其实,人生道路上那一圈圈的山脉,还在那里没有移动,在另一个角度等着你再走一遭。因此,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赵师秀初读诗歌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理解诗意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注释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理解诗意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只好消磨时间似的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落了灯花。诗意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诗的三、四两句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细节,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合作探究领悟诗情作者简介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江湖派”一代诗风。(1170—1219年)赵师秀体会情感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①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烟雨蒙蒙,家家户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②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江南的夏夜寂静而美好。赏析体会情感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③主人约客,耐心而又带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④主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要燃尽,主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的动作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赏析体会情感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捕捉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动作,分析表达效果。“闲敲棋子”这一动作,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赏析体会情感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捕捉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动作,分析表达效果。“落灯花”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赏析诗歌小结《约客》这首诗采用寄情于景的写法,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梅雨绵绵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注释诗歌理解泊秦淮烟笼①寒水②月笼沙,夜③泊秦淮近酒家。商女④不知亡国恨,隔江⑤犹唱后庭花。诗歌理解【注释】①笼:笼罩。

②寒水:寒冷的河水。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④商女:歌女。⑤江:指秦淮河。诗歌理解【译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水边的沙滩,在夜里,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家离得很近。歌女不知道亡国的仇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者·背景诗歌理解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国家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写出的。诗歌理解主旨点拨本诗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诗歌赏析诗歌鉴赏本诗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中透着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后两句以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另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忧思。诗歌赏析名句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用了曲笔的手法,表面上是在斥责商女,实际上是在指责坐着听歌的人,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诗人心中的不满。诗歌赏析(中考·模拟)古诗默写。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中考在线烟笼寒水月笼沙原文注释诗歌理解贾生宣室求贤访①逐臣,贾生才调②更无伦③。可怜④夜半虚⑤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歌理解【注释】①访:咨询,征求意见。②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③无伦:无人能比。④可怜:可惜。⑤虚:徒然。诗歌理解【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寻求贤臣,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可惜深夜汉文帝徒然地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他不垂询关切百姓的国事,却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作者·背景诗歌理解关于本诗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由冯浩提出,他在《玉谿生诗集笺注》中称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另一种说法由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所作。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这首诗托古讽今,既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赏析诗歌鉴赏前两句由“求”“访”到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更耐人寻味。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包含抑扬吞吐之妙。诗歌赏析名句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两句诗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借题发挥,把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于一篇,足见其思想深刻、构思新颖。诗歌赏析(中考·孝感)诗词阅读。【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中考在线【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_________。中考在线思绪之绵长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在线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原文注释诗歌理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①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错喜欢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诗歌理解【注释】①莫言:不要说。②赚得:骗得。③错喜欢:空欢喜。诗歌理解【译文】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骗得那些行人空欢喜。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一座山把你放过去,另一座山又把你拦住了。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世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两万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诗人通过写山中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做斗争,不“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诗歌赏析诗歌鉴赏第一句“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诗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诗歌赏析名句赏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放出”和“拦”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动作,使山活了起来。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所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两句诗富有情趣又深含哲理,给人以某种联想和启示。诗歌赏析(中考·绍兴)人生在世,难免遭遇逆境。下列哪一项适合用来激励逆境中的人们?请阐述理由。A.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B.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我选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在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在线示例一:A“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赞美了松柏在严酷的冰霜之下依然保持端正、刚劲的风骨,突出了松柏傲雪凌寒的美好品格,并启示人们,面对逆境,要志向坚定,顽强不屈。送给逆境中的人们恰好。示例二: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意思是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它启示人们,逆境能磨砺人的意志,只有我们正视逆境,勇敢面对,才能有所作为。送给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能起到激励作用。原文注释诗歌理解约客①黄梅时节②家家雨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歌理解【注释】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的叫声。诗歌理解【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打着棋盘,震落了灯花。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笼罩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到处是蛙声。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诗人对着棋盘闲敲棋子,谁知把灯花都震落了。在此情景下诗人写了这首诗。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本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形象刻画,展现了一个孤寂者深夜期客不至的特殊感受,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心境。诗歌赏析诗歌鉴赏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