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中外历史纲要(上)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时空定位阶段特征秦汉时期的总体特征: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秦汉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秦汉开创了一整套加强统治的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初步巩固,大一统帝国初步形成,疆域初步奠定。经济上,封建经济确立并初步发展,铁力牛耕逐渐普及,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专制制度的确立奠定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上,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大一统,开专制思想文化之先河。文化呈现大一统和多民族的特色。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并初步发展,疆域初步奠定。各民族物质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对外关系上,基本形成了中国古代积极开发的外交思想,开创了对外交往的标志性路线——丝绸之路一、西汉统治的建立汉兴,扫除烦苛休息。至于孝文,如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1.“文景之治”“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黄老之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派别。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道生法,守道就是尊法,
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1)指导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宽松政策,与民休息。(2)原因: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严刑峻法)②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混乱。③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3)表现: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4)结果和影响:①积极:出现“文景之治”,即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为汉中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强盛奠定了基础。②问题:中央集权削弱;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强势大(大地主、大商人);王国问题威胁中央。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代,史称“汉承秦制”但有所损益。
(1)中央:三公九卿。导致相权膨胀,威胁皇权。(汉初母族干政现象严重,丞相大多由功臣、外戚担任。)。
(2)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国并行制)
(3)经济:进一步确立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等。
(4)思想:废除严刑峻法,实行“无为而治”。2.汉初制度:知识拓展1:郡国并行制①原因:a历史原因:错误吸取秦亡教训(“惩亡秦孤立之败”)b现实原因:汉初经济凋敝,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C直接原因:统一战争中分封的七个异形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集权。D根本目的:巩固强化皇权。②特点:地方独立性强,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③结果和影响:a郡县制的实行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b封国制在西汉建立之初有利于中央对全国的控制,后来却很快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④对策:a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之乱。表明王国问题已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汉景帝实行“众建诸侯而削其力”的措施,广建诸侯,进一步削弱诸侯国势力。但王国问题依然严重。知识拓展2:“汉承秦制”表现与创新:汉代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又对秦制做了某些调整和变化。主要表现为:(1)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2)承袭了秦朝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西汉建立后至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汉武帝时设立直接由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宰相职权逐渐转移到尚书令手中。(3)承袭了秦朝的监察制度。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的监察事务;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4)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时期,监察区的州,变成了郡以上的地方政权,郡、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评价(1)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西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2)“汉承秦制”有利于两汉的政治统治与巩固,有利于地主阶级专政。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一、西汉统治的巩固1.汉武帝巩固统治的背景(1)困境:①政治:诸侯坐大,威胁中央集权;相权过重,影响皇权。②经济:土地兼并,豪强势大。③思想:思想混乱,“无为”思想无法适应大一统需要。④外部:匈奴威胁,边患不止。(2)有利:①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武力平叛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急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1.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材料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候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候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加强皇权:削弱外朝丞相权力,设立直接掌控于皇帝的中朝。(2)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3)选官制度: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是重要补充。(4)监察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刺史品级不高,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①、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孝廉,举秀才,以德行为先,学问上以儒学为主。东汉弊端显现。②、征辟制: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知识拓展1: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刺史六条问事一、豪强强占田宅,以强凌弱;二、郡国长官背公向私,侵渔百姓;三、郡国长官不恤百姓,肆意杀人;四、郡国长官任人不当,徇私弃贤;五、郡国长官的子弟仗势欺人六、郡国长官与豪强勾结,背令枉法。特点:秩卑而命尊,官小而权重:六百石监察两千石意义: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币制,政府铸造五铢钱煮盐炼铁,政府官营算缗:向商贾、销售商品的手工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高额财产税。告缗:鼓励人们检举、告发隐匿财产,逃漏税款者。算缗告缗,国库增收均输平准,平抑物价均输:朝廷利用郡国的贡物进行贩运销售,调剂物资余缺,增加财政收入。平准:贵时低价抛售,贱时高价收买。(1)历史背景:①与匈奴的战争导致汉朝财政困难,急需解决。②汉朝初期,允许私人经营盐铁,导致商人、贵族富可敌国,影响中央集权。③桑弘羊等人经济政策的影响。(2)措施:食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经济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重农抑商,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算缗告缗)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工商业者。经济作用: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积极:A.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消极: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加强君权。告诫统治者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思想文化法律的儒家化,外儒内法。“春秋决狱”由董仲舒提出,指以《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例如: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后来,唐律明确规定了父子相互隐匿不属犯罪。知识拓展2:董仲舒的治国思想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制约机制的设计: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君,即民受制于君。君主是民众的治理者。但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强调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知识拓展2:董仲舒的治国思想知识拓展3:秦汉治国理念的变化秦朝秦国采用了法家“武功”的治国方略,完成了统一,但是,秦王朝面对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仍然采用依靠暴力打天下的法家治国思想,过分强调严刑峻法,导致庞大帝国短命而亡。汉朝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陆贾提出“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维持政权的长治久安。
①“礼法并用”。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礼乐制度和伦理纲常;法是法家的思想精髓,指法律规范。②“德主刑辅”。汉代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德”指德教;“刑”指刑罚,把德治教化和刑罚惩恶作为治国不可或缺的两手。③“民为邦本”。汉代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其原意是指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的治国理念。开拓边疆(1)北击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2)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此路西传,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中西方间物质文化交流。(3)治理边疆: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汉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在东北设护乌桓校尉;推行屯戍政策,向边疆移民。三、东汉统治的兴衰1.东汉建立西汉灭亡:①西汉后期,
外戚干政,政治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农民破产,,地方豪强势力强大,社会动荡不安。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王莽政权(新朝)(1)王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的改革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王莽统治末年,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东汉(1)东汉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光武中兴”①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②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③思想:重视儒学。1.东汉衰亡(1)表现:①政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根源于君主专制统治)导致政治腐败黑暗。(太学清议——党锢之祸)②经济:豪强地主势力增强,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2)影响:①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动摇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②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出现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建立魏,东汉结束。原因:①经济基础:土地兼并和田庄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原因:光武帝刘秀是在豪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东汉。③文化因素:东汉尚儒,儒学世家相传,豪强垄断文化,形成门阀特点:东汉建立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东汉政治的一大特点。政治上世代为官,把持中央和地方大权;经济上占有大量田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经济;生活上豪奢横行,鱼肉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垃圾处理塔吊施工协议
- 航空航天安全承诺书
- 网络管理员聘用合同样本
- 煤矿开采回填土施工合同
- 政务服务设施无障碍
- 学生入学协议书
-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聘用合同书
- 建筑施工合同:体育馆建设协议
- 2022年大学环境生态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C卷-含答案
- 矿山通信室外施工合同
- 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课件
- 新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
- 文献综述无刷直流电机
- XX区畜禽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企业洗消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 科创板知识测评含答案
- 超薄切片技术应用
- 带电作业规程PPT
- 公司清产核资基础工作表
- 休息与活动练习题
- 《时间在流逝》说课材料
-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