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1.gif)
![高中历史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2.gif)
![高中历史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3.gif)
![高中历史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4.gif)
![高中历史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19c50edc442202b8952cd3f16e9a722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考试总分:2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1、 (4分)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威胁京轰(指南京),匪军兵临长江,在战略上对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行动()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C.解放军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 (4分)对下表中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有()鲁、冀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援年份1946—1947省份山东河北人数580万480万主要工作抬担架、运粮草、运弹药、救伤员①土地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后备兵源③是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重要因素 ④有力配合了三大战役战略的实施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D.①③④3、 (4分)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主要强调的是()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民心向背的重要性4、 (4分)1947年8月,中共中央连续致电陈毅粟裕,希望他们指挥华东野战军赚程急进,不惜疲劳,不要休息,不要补充,立即渡河”,以尽速赶至鲁西南。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以战事紧要为由拒绝部队休整 B.主张首先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山东C.敦促陈粟出兵减轻刘邓大军压力 D.下定决心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5、(4分)“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从北面威胁徐州”。这一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6、 (4分)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词反映的是( )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C.解放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7、 (4分)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在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指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应是()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8、 (4分)使下图中①所示城市获得和平解放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4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伯承对某一军事行动后的战争形势进行展望:“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这一军事行动应为()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0、 (4分)史载: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解放军相继发动三大战役,皆获全胜,使国民党军队精锐尽失,只能凭长江之险,守上海、南京、武汉一线。“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是()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D.淮海战役11、 (4分)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举动()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4分)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该调查主要说明()问题赞成人数反对人数对美军驻华的态度4538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61464对民国宪法的态度124381对内战的态度34535A.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国民政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13、 (4分)“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北平以和平方式实现了解放14、 (4分)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C.人民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15、 (4分)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A.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16、 (4分)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首先过黄河,一下消灭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这里的“开始反攻”的军事行动是()A.解放南京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D.百万雄师过大江17、(4分)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是指()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8、 (4分)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历史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②挺进大别山⑤平津战役B.②③④⑤①②挺进大别山⑤平津战役B.②③④⑤①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C.④②③①⑤AC.④②③①⑤D.③①②④⑤19、(4分)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A.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 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20、 (4分)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A.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B.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C.打破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D.推动了渡江战役实施21、 (4分)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C.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D.发出“求和”声明22、 (4分)中共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当时()A.中共准备进行战略反攻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解放长江以南准备就绪 D.东北三省已经全部解放23、 (4分)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随后,“北上计划”改为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北上计划”的改变反映出()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解放战争开始进入了决战阶段C.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欣向荣 D.民主人士成为两党争夺的焦点24、 (4分)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①《挺进大别山》②《南昌起义》 ③《三大战役》④《武汉会战》A.②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25、 (4分)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结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第五次“围剿”红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D.发出“求和”声明26、(4分)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后()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渡江战役27、(4分)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8、 (4分)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9、 (4分)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拥戴C.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30、 (4分)该电报(如下)发于哪场战争中()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军委佳亥(9日21—23时)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31、 (4分)辽沈战役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使林彪改变原作战计划,率军转头南下,直赴锦州;而蒋介石数次电令,甚至亲赴前线,也未能促使东北国民党军司令卫立煌救援锦州守军,导致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A.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B.得到军民的广泛支持C.有先进科学理论指导 D.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32、(4分)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阶段P作战力量P进或目标P中共中央军番批示。第一阶既苏北乒团。淮阴、淮安、宝应'局邮"以肝灭黄1百韬辰团为目标。第二阶昆尸三个甄队。海州、连云在徐州附近歼徵人主力,勿使南窜书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33、(4分)1949年元旦,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人类历史亦翻到更光荣灿烂的新页,.整个亚洲大局,将于今年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A.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B.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C.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D.中共将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34、(4分)下列表格中的史料和结论,不能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史论。需要补充史料,才可以直接推导出史论。下列补充史料,可以直接推导出史论的是()史料斌姑我年m月16日开给金噂月4日结束.她役山藤县福斗,帽沂附近概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激诅,中田军八的追击作故等部分组璇抗11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成的抗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日军的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此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因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对华北地区日伪军发动了进攻战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35、(4分)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马英九对国民党解放战争行为深刻反思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马英九力主中国贯彻统一思想36、 (4分)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A.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 B.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C.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 。.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37、(4分)对下图漫画“关起门来打狗”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准确的是()BB-八路军敌后抗战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D.辽沈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A.东北抗日联军痛击军取得了大胜C.解放军在东北与国民党军战略决战38、(4分)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见下表),中共中央决定()此年7月1943年7月人民解放军1302S0万人国民党军队430^人365万人A.签署双十协定 B.进行战略反攻C.进行战略决战 D.发起渡江战役39、 (4分)国民大革命和解放战争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A.由南向北不断推进直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完成了国家统一 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0、(4分)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行动()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41、(4分)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①《长征》 ②号八月一日》 ③《战略决战》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④②①③42、(4分)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 D.战略大决战43、 (4分)史载:某年10月底,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分向徐州东西前进....政府军..••••由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指挥。11月6日,战斗开始南京、上海等处出现抢米风潮,秩序大乱。该战役()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标志着中共开始进行战略反攻C.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44、 (4分)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D.直接推动了渡江战役的实施45、(4分)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B.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46、 (4分)淮海战役纪念馆前有一雕塑作品:一个山东老解放区农村最常见的木轮车车轮,上面披红挂彩。该作品的寓意是()A.运动战是解放战争的基本战术 B.装备优劣不是战胜敌人的关键C.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D.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47、 (4分)“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A.开展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组织淮海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48、 (4分)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并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9、 (4分)三大战役为何首选东北作为战役的开始()可粉碎国民党的战略收缩企图可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战争取胜即可利用东北工业来支援全国解放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50、(4分)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A.战略反攻时期 B.淮海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D.渡江战役时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1、 (4分)【答案】B【解析】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匕首插入敌人心脏(统治中心:西至武汉,东到南京)。此军事行动扭转了解放军被动局面,曲正确。A是战略反攻;C发生地在辽沈战役。D不是威胁南京武汉,而是直接解放南京。2、 (4分)【答案】B【解析】解题时紧扣题干中的时间“1946—1947年”,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知在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了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才会出现表格中的人民积极支援解放军,①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表格中的信息反映的是后勤保障,而不是“后备兵源”,②错误;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而与题干中时间为“1946—1947年”不合,④错误,故ACD项排除。3、 (4分)【答案】B【解析】材料“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表明中国内战的本质在于改革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就是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土地私有制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内战胜利的可能性,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是从民心向背角度分析,故。项错误。4、 (4分)【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但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上仍占优势。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下,处境困难。陈毅粟裕陈兵中原,发动豫东战役,与刘邓大军实现配合作战。故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此时共产党已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故B项错误。战略大决战是从1948年尾至1949年初。故D项排除。5、 (4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从北面威胁徐州”可知,这一战役应当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这场战役歼灭了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故答案为C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排除人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但与材料中的“黄百韬兵团”和“徐州”不符,排除BD项。6、 (4分)【答案】C【解析】“刘邓捷”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略反攻的序幕,所以诗词反映的是解放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均是在战略防御阶段,均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在战略决战阶段,也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C。7、 (4分)【答案】B【解析】材料中涉及到的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从“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可以看出,这场战役是在淮河沿岸,所以可以确定是淮海战役,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发生在中国东北;C选项发生在北京和天津;D选项发生在南京。8、 (4分)【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天津”“新保安”“张家口”可知是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C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AB。渡江战役是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攻占南京等地方,推翻国民党政权,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9、 (4分)【答案】B【解析】刘伯承指挥,“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说明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反攻,B正确;A属于抗战时期;C是以徐州为中心;D是渡过长江战役。10、 (4分)【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其中最先进行战略决战的是战役是辽沈战役,C项正确,排除BD。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强渡长江,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排除A。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1、 (4分)【答案】C【解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转移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一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被视作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故选C。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而不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12、 (4分)【答案】D【解析】《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不能说明调查结果如何,故\项错误;1947年2月中国内战已经爆发,而且材料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不能体现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故B项错误;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与材料强调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不符,故C项错误;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反对民国宪法反对内战,说明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故D项正确。13、 (4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结论”的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属于历史现象,故A项错误;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属于历史阐释,故日项错误;“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对三大战役进行理性认识上形成的结论,故C项正确;北平以和平方式实现了解放,属于历史阐释,故。项错误。故选C。14、(4分)【答案】A【解析】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属于战略决战时期的重大战役,排除BCD项。15、(4分)【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这一军事举动对南京和武汉的威胁都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军事举动是挺进大别山。A选项说法错误,平津战役胜利后长江以北才得到解放;B选项错误,战略大决战的序幕是辽沈战役;C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说法错误,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是渡江战役。16、(4分)【答案】B【解析】据材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B项正确;解放南京是在渡江战役,故A项错误;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故C项错误;百万雄师过大江也属于渡江战役,故。项错误。故选B。17、(4分)【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对战略位置的描述,可知这一举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A正确。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平津战役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与材料中的地理位置均不符,BC错误。渡江战役时,国民党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已经不仅仅是顾虑了,D错误。18、(4分)【答案】B【解析】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辽沈、淮海和平津,故B项符合题意。19、(4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采取“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的战术,三军挺进中原,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威胁国民政府统治,故战局的出现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A项正确。1947年,国民党军队尚未失去战争优势,排除日。C项说法,长江以北地区己解放在三大战役之后,排除。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20、(4分)【答案】A【解析】据材料“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故日项错误;战略防御阶段已经打破了国民党全面进攻,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与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21、(4分)【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某阶段战略失误”“多方面发展”,排除A、D两项;根据题干材料“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可知是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由此做检讨认为是“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所以在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排除B,选择C。22、 (4分)【答案】A【解析】当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1947年),由于解放区防御的压力巨大,中央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材料“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说明的是想进行战略反攻,故A项正确;B是三大战役的意义;C是渡江战役的意义;D是辽沈战役的意义。23、 (4分)【答案】C【解析】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势力从东三省退出,材料中“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说明该地区已经解放,故C项正确;A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材料中是决战开始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民党对于民主人士的信息,故D错误。24、 (4分)【答案】C【解析】①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②是1927年;③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949年;④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25、 (4分)【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某阶段战略失误”排除A项;依据材料“多方面发展”排除B;根据材料“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可知是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由此做检讨认为是“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所以在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故C项符合题意,D项排除。26、 (4分)【答案】C【解析】辽沈战役于1948年11月结束,从示意图来看,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发生在这一时期,即辽沈战役后,故答案为C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于1949年1月结束,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27、 (4分)【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而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故A符合题意;战略决战是1948年开始的,故B不符合题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地区和三大战役有关,故。不符合题意;1949年的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8、 (4分)【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而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故A符合题意;战略决战是1948年开始的,故B不符合题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地区和三大战役有关,故。不符合题意;1949年的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9、 (4分)【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可以看出解放军纪律严明,赢得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故C项正确;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是渡江战役,故A错误;C中放弃说法错误;D决战是三大战役的胜利。30、 (4分)【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和渡江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地点并不涉及到徐州,这与材料所讲到的战役地点徐州不符,故可排除\。;华东局成立于1945年,而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故排除日;淮海战役的主要战场是在徐州等地,据此可选C031、 (4分)【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使林彪改变原作战计划,率军转头南下 导致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说明中国共产党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故选A;B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32、 (4分)【答案】C【解析】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材料“连云港、海州”“徐州”“黄百韬”可知是淮海战役,故C项正确;A在东北;B是天津和北京;D是渡过长江的战役。33、 (4分)【答案】D【解析】1949年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重大逆转,国民党政权将在大陆被中共取代,新政权的建立将改变东亚世界格局,故D项正确;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是1947年的战略反攻,故B项错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是1949年9月,故C项错误。34、 (4分)【答案】C【解析】史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史料中提到淞沪抗战、枣宜会战,属于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排除AB;D属于解放战争时期,属于国共内战,排除D;C属于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敌后抗战,符合题意,故选C。35、 (4分)【答案】A【解析】“光是--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说明淮海战役伤亡人数态度,显然是不赞同,A正确;材料不是反思整个解放战争,B错误;C和D与材料中战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36、 (4分)【答案】B【解析】材料中“加入武装反抗军”“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说明蒋介石妄图利用川西袍哥会的实力来对付共产党力量,企图在部分地区内长期抵抗,故选B;不能用袍哥会代替整个地方民间组织,排除\;袍哥会属于民间帮会组织,不能代替民众,排除C;材料中强调的是国民党的反抗,没有就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进行阐述,排除D。37、 (4分)【答案】C【解析】从漫画寓意和文字'锦州大捷”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辽沈战役,解放军在东北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故答案为C项。漫画反映的不是东北抗日联军和八路军的战役,排除A、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排除。项038、 (4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双十协定签署于1945年10月10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到1948年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01948年秋,国共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从1946年的13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则从430万人锐减到365万人,中共中央认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C项正确。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排除D。39、 (4分)【答案】D【解析】国民大革命是由南向北,解放战争是由北向南,故A错误;国民大革命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故C错误;B说法错误,排除;国民大革命和解放战争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因此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正确。40、 (4分)【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赛挺进豫西,陈毅、粟裕挺进鲁西南构成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势态,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的开始,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项正确。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战略反攻的开始,三大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排除A。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于1947年夏,此时长江以北的华东及中原地区、平津以及东北都没有解放,排除C0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041、 (4分)【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34年一1936年;②是1927年;③是1948年一1949年;④是1949年4月;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所以答案选B。42、 (4分)【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鲜胶原蛋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词语梦想的价值》课件
- 【语文】《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联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HAZOP分析方法》课件
- 《办公自动化cha》课件
- 风险与收益课件图解
- 《劝学论证思路》课件
- 《银行业分析报告》课件
- 《求职面试模板》课件
- 《张唯美的动物摄影》课件
- 202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题(南通一模)(含解析)
-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问题-深度研究
- 梅大高速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及安全警示学习教育
-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生物试卷(含答案)
- 幼儿园2025年春季学期保教工作计划
- 2025云南中烟再造烟叶限责任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13-T 6033-2024 半导体器件低浓度氢效应试验方法
- 《保利公司简介》课件
- 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
- 医保药店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