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1页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2页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3页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4页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材料1:“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区,反革命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同一天乌里茨基和列宁先后遭到袭击,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2:“国内战争致使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思考1: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A、政治和军事上: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B、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十月革命后,协约国为什么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1918年,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极端困难)○“余粮收集制”在战争时期有什么作用?为苏维埃政权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结合俄国的现实和列宁的话,讨论一下,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

这一政策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

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战争的紧迫关头,饥荒降临。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应对严峻形势,苏维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了人民的不满。2.时间:1921年3月3.内容4.作用5.评价农业领域: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有益探索;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新经济政策“新”在将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贸易联系起来。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沙俄”、“苏俄”与“苏联”苏联的成立“沙俄”:1547到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苏俄”:1917年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斯大林等全体俄共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斯大林的愿望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社会主义工业化知识梳理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党政大权。他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2.措施:①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②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③1932年“一五”计划结束后,苏联又相继实行了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3.成就:片面追求高速度

目标: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特点: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采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片面追求高速度,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宣传海报

从“一五”计划的目标、重点等方面,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一些特点。领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源: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苏联工业化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采用行政手段保证实现高积累、多投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和苏联的工业化比较农业集体化知识梳理1.目的: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2.概况: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决定,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不到两年,农业集体化速度加快,被称为“农业全盘集体化”。理想中的农业集体化现实中的农业集体化②采取行政命令和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粮食产量长期停滞不前。3.结果:①使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保证。口号“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一些地方或用武力威胁,或用不供给灌溉用水和工业品相威胁,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斯大林体制提醒:斯大林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神圣化、凝固化,致使社会主义丧失了自我完善的生机和活力,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1.概况: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行,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废止。新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被称为“斯大林体制”。2.特点:重视重工业,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结合这一论述,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就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看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①本质:前者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后者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②地位:前者使苏俄(苏联)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后者虽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