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1
通过两次的试教,今日是第三次执教这一内容。可以说,这节课上得还是比较胜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本节课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能主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大胆地进行了改造,打破了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创设情境,发觉问题——归纳整理,构建网络——应用拓展,提高实力”的教学新思路。让学生在梳理学问中加深相识,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实力,展示了一个充溢着视察、揣测、推理与沟通的富有特性化的教学过程。
其次,本节课能够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探究实力放在首位。课前让学生自主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学问,课堂上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共享成果,展示汇报,留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和足够大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学会整理学问的方法,并提高了他们整理建构的实力和口头表达实力。
另外,在让学生探究学问的内在联系时,给学生供应大量的主动探究、体验、领悟的时间与空间,与伙伴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梳理学问中形成网络,进一步深化了对学问的理解。
第三,重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在让学生回忆立体图形表面积或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回顾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由学生口述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最终由课件演示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语言到直观、思维到形象有机结合三次再现,渗透了转化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清楚相识这些立体图形公式推导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立体图形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使其终生受益的并不是数学学问,而数学的思想方法。通过复习,老师一个重要的目就是要将原来分散的教学内容中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原出来。本节课,在学生回忆公式的推导过程后引导学生思索:从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你能发觉什么?老师小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不难发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学问,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转化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很重要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问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五,创设条件,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实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假如本节课的复习只是让学生仅仅记住计算公式,这确定是不行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各不相同的详细问题。所以,必需要能够敏捷地应用已有的学问,才能合理、正确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学问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例如,这节课是从一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包装问题导入课题的,通过谈话、视察,让学生在思索中初步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他们的思维实力。另外,创设了敏捷多样的问题情境,求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表面积或体积,求包装纸的表面积,圆柱形水池的底面积和体积,用铁皮制作水桶等,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绽开练习,注意数学学问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实力,从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
虽然说这节课总体来说教学效果不错,但仍存在很多须要改进的地方,如老师课堂评价的方式可多样,课堂生成的资源处理不够好,某些细微环节问题的处理不够恰当等等。信任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会逐步改进,争取形成更“精品”的课例。
《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2
能运用表面积、体积的相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一、整理与反思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揭题: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出示上图: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你会算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吗?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指名说一说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
2.
(1)刚才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区分吗?
(2)出示上图:你还记得这四种图形的体积怎样求吗?字母公式是什么?
(3)指名汇报。
(4)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还记得吗?
(5)小组沟通。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过程。
3.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课件出示)
(1)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dm。
(2)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12cm的正方形,高是50cm。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cm,高是5cm。
(4)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是4.5cm。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些公式。
(2)学生逐题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间卧房地面的面积是15()
(2)一瓶牛奶大约有250()
(3)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4()
(4)一台微波炉的体积是92(),容积是25()
(1)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假如物体是液体时,它的体积我们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5、0.5m3=()dm34050dm3=()m3
0.09dm3=()cm360cm3=()dm3
1.04L=()mL75mL=()cm3
(1)提问:相邻体积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6.过渡:刚才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学问,下面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二、拓展训练(课件逐题出现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1.一个长方体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
(1)它的左侧面的玻璃打碎了,要重新配一块。重新配上的玻璃是多少平方厘米?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假如把金鱼缸放在柜子上,柜子上至少留出多大的面积?
(3)做这个鱼缸至少须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4)李叔叔在购买这个鱼缸时为了便利携带,用一个外包装是长42厘米,宽42厘米,高38厘米的长方体纸箱来装。做这样一个纸箱至少须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视不计)
(5)鱼缸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6)在鱼缸里注入32000毫升水,水深多少厘米?(玻璃的厚度忽视不计)
(7)再往水里放入一些鹅卵石,水面上升了5厘米。鹅卵石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8)假如鱼缸玻璃的厚度是2厘米,那么鱼缸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制作下面圆柱形物体,至少各须要多少铁皮?
(1)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解答。
假如说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则是“点睛”。但许多老师感到“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怎样才能让复习课上的更有效呢?下面谈谈结合这节课的设计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学问的梳理
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加归纳、整理的过程,课的一起先,我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各应当怎样算,接着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分?计算公式是什么?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整理、合作探讨参加,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梳理成出学问网络。二、建立学问系统注意拓展延长
在复习过程中,必需对数学学问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学问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学问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学问系统化。另外在复习课中要细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供应一个能够充分表现特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去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学问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实力的发展。
总之,上好复习课,须要老师敢于放手,敢于创新,敏捷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供应一个广袤的空间,让学生参加全过程,学生将带给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教学肯定会更加的扎实有效。
《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变更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推断一些特别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打算:老师打算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变更图形的形态而只变更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变更图形的大小,而不变更图形的形态。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区分:平移和旋转不变更图形的大小,只变更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变更图形的形态,只变更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变更图形的形态。
4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多数条对称轴。(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推断,然后结合学生的推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全部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沟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终连一连。
要使学生相识到:确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确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终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索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探讨确定圆的位置,须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示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当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视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示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其次,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刚好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学问又有了哪些新的相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觉、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驾驭找规律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视察、操作和推理实力。
2、培育学生的推理实力,并能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改变规律,发觉相应的数字改变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改变规律的相识过渡到数字改变规律的相识上来。
教学打算:
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找规律。
第1题,接着再画出5个珠子。
第2题,按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图形。
第3题,在横线里填数。
471013
202380160120
2、嬉戏:接规律画几个图形,让你的同桌接着画下去。
3、导入:今日我们就来接着探讨图形和数列的改变规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a、细致视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觉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1)让学生边摆边算,找出规律。
(2)小组合作沟通想法。
c、谁来告知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
(2)我们依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11+()=(),确定是11+5=16
学生汇报后,师进行小结。重点说明:例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2、你可以仿按例2的规律自己创建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
3、展示你创建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三、深化探究,应用规律:
1、四人小组探讨,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隐私规律吗?
出示课件:请你接着往下画一组。
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知大家应当填几?为什么?
(出示课件)巩固练习题
(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
1、1、2、3、5、8、13、21、()、55
(2)96、()、24、12、6、3
四、教学效果测评:
1、独立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17——p118页(完成练习二十三)3—7题
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让学生先视察数轴上的数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指名沟通,再在书上填写。
第5、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并同时渗透数轴的学问和数位的学问。
五、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改变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改变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改变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改变规律。
六、拓展提高(出示课件)
按规律填数:
(1)1248()()()
(2)134711()()()
(3)149()()()
(4)你能推断出动画拦住几个圆吗?
反思: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动静结合、既节约教学时间,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有爱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课堂起先用了三题情境图,分别引导孩子从颜色、形态、数量、去视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爱好,有效地吸引学生。接下来P.116页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4个正方形,7个正方形、11个正方形-------引导学生自己“找”规律,学生很快依据图形这些规律,接着我立刻引导还有数字规律,其它规律找等等。从中得出结论。我还能能让学生从视察规律、发觉规律,引导“联系生活”。这样思维的训练,有层次性、递进性。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开心、民主、和谐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加中,获得学问,得到发展。
总之,整节课对学生有提示性、启发性,调动学生参加的主动性。老师教的常规与学生学的常规都严谨有序。学生参加的面要广,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都吸引着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
《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5
图形的旋转一课是课标修订后关于图形与变换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在图形与几何一节中新增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轴对称变换等,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学问,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抽象思维实力,驾驭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1.小学设置图形变换内容的意义
小学数学为什么要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这部分学问?学习它们原委有哪些价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就其内容来说,图形的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形式。图形变换这部分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学问,其变更了人们静止视察世界的传统方式,提倡从运动变换的视角探讨几何问题。二是从小学生相识世界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与变换相关的现象,像机械传送带、升降的电梯、旋转的电风扇等,我们希望学生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相识这些现象。
2.图形的旋转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
课标的三个学段里面都涉及了图形的旋转,那么这部分内容在不同学段当中的详细要求又是什么呢?其实课标中将图形的变换之图形的旋转这部分内容的详细目标分为了三个学段:第一个学段:结合实例感知旋转现象;其次个学段:了解图形旋转的相关内容,能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其图形旋转90度后所形成的图形;第三学段:探究并理解图形旋转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依据题目要求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这三个学段的目标设置是由易至难,是一个渐渐由直观思维上升至抽象理性思维的过程。这节课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就是接着和学生积累感性相识,形成初步的旋转概念,即能够识别旋转现象,会画图。纵观三个学段的教材,本学段内容其实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学问的连接点,用原有的旧学问推动四年级新学问的学习,又要为中学学习相关性质等打下基础。教学时我们须要把握好详细目标,除了立足教材,还需了解学生。
3.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1)须要关注学生的学问构成:三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轴对称变换,通过详细实例能够辨别这三种基本变换,但这种辨别是浅层次的,在相识上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
(2)须要关注学生因年龄不同从而引起的思维改变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 ,从而会好动,他们的思维还是从详细形象的物象感知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所以他们在进行抽象思维时还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
4.图形的旋转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相识顺时针、逆时针的概念。
其次,理解角度旋转的概念。
第三,基本驾驭简洁图形的旋转变换方法。
教学时,可利用教具——钟表,依据分针的旋转规律,相识说明什么是顺时针方向(与分针走向相同的方向);然后让学生指出时针、秒针的旋转方向是什么方向,从感官上帮助学生建立顺时针旋转的基本概念;其次说明与指针走向()的方向为(),这个让学生自己尝试回答。举例强化训练学生对顺、逆时针方向的相识:大风车、生活小区门口转杆、酒店旋转门、自行车脚蹬前进方向等,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基本概念来分析并正确说出其运动方向特征。在描述过程中强调围着某某旋转,帮助学生精确描述旋转现象的同时,可于潜移默化中渗透旋转中心学问。原委旋转到哪里?须要一个精确的数字来描述,这样学生就简单理解旋转的角度了。至此,学生就可以利用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正确地描述旋转现象了。之后起先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首先出示题目: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建议他们用书后剪下的实物三角形进行旋转操作,再把正确位置画下来,之后的沟通很重要,是帮助学生正确驾驭画旋转图形的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不仅能正确描述一些旋转现象,也明白了不管是平移也好、旋转也罢,画变换后的图形,抓住对应点或对应边很重要,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围着教学目标绽开,为了达成目标,设置了教学重难点,为了攻破重难点,又将整个课堂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从教学效果上来说,如何描述旋转现象是学生驾驭旋转的关键要素,形成了一种将某图形围着某点顺(逆)时针旋转()度固定表达方式;学生在画将某简洁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时,可以抓住关键线段先进行旋转,待画出对应线段后只要再连接另外的端点,即能达到目的。这些目标的达成将为学生以后第三学段学习旋转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从而不断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学问生长犹如花开,花开须要时间,须要老师不遗余力地培育。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便可静静等待学生学问之花盛开!
《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6
《图形的放缩》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为老师供应了一个三名小学生在方格纸上画贺卡示意图的情境,让学生探讨:谁画得像?他们是怎么画的?随后支配了“画一画“的内容,我个人认为,教材在这里支配此环节的目的,旨在让学生利用探讨得出的结论,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在这个操作——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放缩”、“保持图形长与宽的比不变”,画出的图形才与原图相像的体会。教材的第29页,为老师供应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数对,找出“小猫”轮廓的点,并画出来,最终比较“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感受“相像形”的实际意义。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数对、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有肯定的学问阅历,我也让学生在课前就打算了这些学问点的资料,让他们在课堂上随时去自学。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生疏,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肯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态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详细方法不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识、感爱好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很快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思索和沟通的时间,在沟通探究中,向学生渗透图形放缩的方法。并且集体沟通中,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图形缩放的意义,使他们慢慢明白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这样与现实相结合,不仅生动详细的再现了图形的缩放,而且使学生了解到学习本节课的实际意义及学习本学问点的应用背景。
纵观本节课浅谈以下几点:
一、课堂气氛较活跃,课堂导入流畅自然。
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没有用以往的模式,利用课本上中的情境来导入,因为在课前我已经让学生预习了新课,依据以前学过的学问,内容较为简洁,学生也大部分都能够自学懂。所以我利用放大镜和照片干脆进入主题并引入了本课课题。
二、充分利用自学,调动学生的自信念。
课前资料打算充分,并且布置了自学,给学生一个预知本课主要内容的时间,加之内容本不难,稍加引导与提点,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处理主要内容,回答正确给与刚好的激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念。
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1.板书的课题,是否会对学生造成误会。课题应当是图形的放缩,而为了导入我写成了图形的放大、缩小(上下形式),本打算要将大小两字擦去,可想了想又没擦,想着应当会对学生有便于理解的效果,这还有待于我下去调查。
2.有关数对的学问复习与自学的时间太少,在后面的做题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了问题,还有不会写的孩子,我在巡察的过程中发觉才刚好赐予了订正。
3.在“贴一贴、比一比”活动的过程中,或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会更好些。比如有一个马虎的孩子,坐在最终面,他的工具没有带全,他就在活动的时候一个人呆呆的坐着,假如为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状况就不会发生了。不过我觉得自己学习也有自己学习的好处,各有利弊吧。
以上就是我的课后反思,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责指正!
《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学习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2、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实力以及推断推理实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活动打算:
一、教具: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卡纸,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片,已经等分的纸片,固体胶
二、学具:正方形纸、一些剪开的等分的纸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小狗分匹萨的情景作为导入,复习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张美味的匹萨,有两只小狗都想吃,你们想想应当怎么分,能让两只小狗都分到一样大的匹萨?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问题,让幼儿思索圆形四等分的方法。
师:现在又跑来了两只小狗,一共有四只小狗,他们都想吃匹萨,你们再想想怎样分才能分成四块一样大?
2老师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习通过二次对折得到四等分。
师:先把这张匹萨先对折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然后再一次对折。我们打开看看是不是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3老师通
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二)图形四等分
1分发正方形的纸,让每位幼儿动手探究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师:现在老师给每位小挚友都打算了一个正方形,你们动手折一折试试怎么分成四等分?
2启发幼儿想出不一样的分法。并让幼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分的。
师:除了老师介绍的这种分法外,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将正方形四等分?
3通过邀请幼儿代表将长方形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进行四等分,总结将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巩固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师:我们刚刚学到了三种四等分的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长方形,你们谁可以帮老师将它分成四等分?
4老师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推断四等分。
师:老师手上有一些其他小挚友分四等分的图片,你们看一下他们分对了没有?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体
1以圆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师:你们细致看一下,这个圆形和它的四等分是不是一样大?它们谁大谁小?师:我们一起来试试把这些四等分拼成圆形。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来的整体。师:现在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四等分了,你们能帮老师拼成原来的正方形吗?师:现在老师手上是长方形的四等分了,你们能帮老师拼成原来的长方形吗?
三、活动延长
让幼儿思索如何把图形进行八等分。
师:我们今日学习了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四等分的方法,现在老师有个新问题,假如想将图形分成八等份应当怎么分呢?这是老师留给你们思索的问题。
《图形与设计》教学反思8
一、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学问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实力。本节课重点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教材支配的内容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的学问外,更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思索策略渗透其中。通过学生亲自的“拼”、“剪”,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计算出组合图形面积,从而驾驭这类题的思索及解题方法。
二、学情分析:
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对组合图形的相识并不很难。学生已经系统的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转化思想也有所渗透。对于方法的借鉴、沟通、思索、创新都须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教学目标
1、驾驭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
2、能依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学问,初步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驾驭组合图形面积的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基金服务合同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第一框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新人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大自然中的伙伴教案 辽海版
- 安徽省滁州二中九年级体育 第21次课教案
- 2024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This is me Grammar教案 (新版)牛津版
-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1 Shall we go to the theatre说课稿 湘少版
- 厨房管理规章制度
- 租赁交通标志合同范本(2篇)
- 屈原 节选 课件
- 乒乓球比赛分组对阵表(8人、16人、32人)
- 净化车间施工组织方案
- 作文考试专用稿纸_(A3完美打印版)
- 消防控制室记录表
-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8.大家的朋友-部编版(15张)课件
- 南昌市南京路医药谷工程勘察报告资料
- TAPP手术技巧精品课件讲座
- 信贷A初级题库(判断、单选题、多选题)
- 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 不锈钢面板吊顶施工工艺(详细)
- 使用INSITE刷写ECM标定操作指导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