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6-T 1027-2021 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指南_第1页
DB3206-T 1027-2021 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指南_第2页
DB3206-T 1027-2021 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指南_第3页
DB3206-T 1027-2021 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指南_第4页
DB3206-T 1027-2021 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020CCS

A203206 DB

3206/T

1027—2021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指南

instruction

“five

”of

land

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206/T

1027—2021 前言

.................................................................................

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

15 组织领导

...........................................................................

26 工作内容

...........................................................................

27 宣传推广

...........................................................................

58 工作保障

...........................................................................

5库七七提供下载DB

3206/T

1027—2021库七七提供下载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晓鹏、夏晶、季袁、史友峰、顾铁生。II库七七提供下载DB

3206/T

1027—2021库七七提供下载1范围议,并给出了相关信息。本文件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域内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开展,园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DB3206/T

508-2017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耕地

land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3.2耕地占补平衡

land

balance量相当的耕地。3.3高标准农田

farmland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来源:DB3206/T

3.4五化并进

five

method

simultaneous化”等五项措施开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活动的工作模式。4 总则4.1 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宜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发展。库七七提供下载DB

3206/T

1027—2021库七七提供下载4.2 土地利用宜坚持“总量递减、存量盘活、流量增效、节约集约”的原则。4.3 开展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遵循国土空间规划是至关重要的。5 组织领导5.1 宜成立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决策。5.2 宜对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及其主要职责进行规定。5.3 拥有满足实施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对实施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是至关重要的。5.4 宜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6 工作内容6.1 土地规划减量化6.1.1 空间区位规划需考虑以下因素:a)

并对可利用、易复垦的建设用地进行登记造册;b)

拆旧区宜选择相对集中连片、基础设施薄弱、居住分散、低效空闲的农村建设用地和低效闲置、影响生态环境的存量建设用地;c)

建新区宜优先安排拆迁农民安置用地,剩余部分用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等用地;d)

需合理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规模化经营等建设用地减量化措施。6.1.2 规划指标利用需考虑以下因素:a)

拆旧区宜整体规划,分年度实施;b)

建新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宜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拆旧区复垦所形成的农用地面积的一定比例下达,并在辖区内统筹使用;c)

及时将规划减量化利用实施方案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备案是至关重要的。6.2 计划指标市场化6.2.1 交易平台建设设用地出让价格、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等板块。6.2.2 建设用地指标调节需考虑以下因素:a)

根据辖区内各区镇上一年度设备投入总量占比、人口数量占比、建设用地挂钩拆旧存量占比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用地指标分配办法。宜将国家计划指标、挂钩计划指标、点供计划指标以及独立选址计划指标等内容纳入用地指标分配办法;DB

3206/T

1027—2021b)

根据辖区内各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挂钩拆旧项目完成情况、占补平衡项目完成情况、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情况等,对相应区镇给予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奖励;c)

宜根据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重要性、用地报批成熟条件等内容,合理统筹各类项目用地面积。6.2.3 挂钩拆旧管理需考虑以下因素:a)

根据上年度卫星相片图实际发生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占比和各区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量占比等,采取权重各半的方式,下达各区镇年度挂钩拆旧任务;b)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农业重点发展基金地方留用部分返还区镇。6.2.4 占补平衡管理需考虑以下因素:a)

根据各区镇农用地面积占全县农用地总量比例和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下达各区镇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任务;b)

规范占补平衡储备库的土地使用,明确其使用范围是至关重要的;c)

采取统筹规划、先补后占、占优补优的方式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6.3 耕地保护优质化6.3.1 耕地数量需考虑以下因素:a)

宜将耕地占补平衡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河道整治建设、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等项目相结合,统筹安排项目选址和布局;b)

宜合理利用沿海滩涂、林地、草地、矿山等土地资源,增加补充耕地来源;c)

有序推进耕地增减挂钩制度,建立挂钩复垦验收项目备选库,完善增减挂钩制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3.2 耕地质量需考虑以下因素:a)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时,建设标准宜符合

要求;b)

建立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机制,健全土壤剥离、存储、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工作方法;c)

宜建立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机制,通过设立耕地质量监测点,动态掌握耕地质量状况,明确提升耕地质量方向。6.3.3 耕地保护需考虑以下因素:a)

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主体,完善县、镇、村、组、农户五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b)

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宜优先将县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提高优质耕地保护力度;DB

3206/T

1027—2021c)

建立多部门联合的耕地质量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加大动态巡查力度与密度;d)

宜建立新增耕地后期管护机制。6.4 土地利用集约化6.4.1 土地准入需考虑以下因素:a)

建立项目预审制度,对用地项目的规划性质、单位税收、产业布局、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产业类型、建筑系数、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科学核定用地规模;b)

根据项目的设备投资情况、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合理确定项目准入标准。6.4.2 用地效率需考虑以下因素:a)

有偿收回、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集体土地整治等途径盘活存量土地;b)

建立存量用地倒逼盘活机制,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催供项目用地是至关重要的;c)

宜推进高标准厂房建设,合理增加厂房容积率。6.5 服务监管实时化6.5.1 平台建设需考虑以下因素:a)

建立土地资源实时监控平台,对土地资源全天候监控,实现昼夜成像、云台控制、报警、回放查询、移动申请查询、设备状态监测、自动巡航、实时对比抓拍等功能;b)

宜将耕地保护、土地执法、规划实施、用地建设、土地调查、确权登记等业务环节与视频监控平台进行连网,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c)

宜建立包含地籍、规划、征供、利用、耕保、地矿、监察等数据的后台数据库。6.5.2 实时监管需考虑以下因素:a)

对辖区内城、镇、村、工矿建设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项目选址符合规划;b)

对辖区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乡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用地使用、砖瓦企业取土、油田勘测开采情况等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确保土地使用合法;c)

宜对重点地区不间断监控,发现问题后及时赶赴现场并拍照留存证据;d)

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平台数据更新机制,确保数据可查,证据可寻;e)

建立档案电子化入库机制,提升土地监管智能化水平。6.5.3 平台管理需考虑以下因素:a)

制定平台运行管理制度,规范平台操作、数据中心职责、数据管理等内容;DB

3206/T

1027—2021b)

定期对平台数据进行更新、维护和备份。7 宣传推广7.1 宜提出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工作的宣传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