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1.gif)
![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2.gif)
![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3.gif)
![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4.gif)
![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899bed6c16b54bf7568201477833250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一篇: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幻灯片1)《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导入:同学们,人生自古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那么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无疑是教学中的难点,下面咱们从如下三个方面突破这个难点。(幻灯片2)首先我们来感悟渭城美景。(点幻灯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点幻灯片)。“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格外洁净。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画。请同学们读诗,在读中感悟景色的美。(幻灯片3)其次,让我们从美景的背后感受诗人淡淡的忧伤。(点幻灯片)此时的王维和元二正在喝送别酒,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请同学们朗读诗句,体会哪些景物表现出他们的忧伤:(点幻灯片)雨,似乎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落泪;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再读诗句,读出这种淡淡的忧伤。最后,让我们从地域上的距离和生活上的差异感受离别之情。(幻灯片4)1、地域上的距离老朋友元二西出阳关要去的地方是安西。那么安西离渭城到底有多远呢?请同学们看唐朝地图,(点幻灯片出示唐朝地图)这距离大概有3000多公里(点幻灯片),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各一方,诗人怎能不留恋呢?请同学们读出这种留恋之情吧!(幻灯片5)2、两地生活的差异渭城这儿此时春雨绵绵,安西那儿会是什么样子呢?(点幻灯片出示安西的荒漠图片)安西那儿却正是黄沙漫天,满目荒凉。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全都在酒里。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点幻灯片),就像是浸透了诗人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让我们再读诗句,更深刻地体会诗人与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点幻灯片)。(幻灯片6)现在,请同学们进行想象说话训练(点幻灯片):元二呀,你这一去通过说话训练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最后,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吟颂这首古诗(点幻灯片),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吧!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设计理念: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2、体味“景语皆情语”。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代时候的流行歌曲(放音乐:《渭城曲》)2、听懂了吗?这是唐朝时期非常流行的音乐,这首歌唱了什么呢,今天我把歌词带来了,你们看,其实也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你们先读一读。二、分析题目1、同学们,学习古诗,诗的题目很重要,它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读题目。(生读)2、到底哪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生再读)3、你为什么在元二后面停顿呢?“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师:借助课后注释理解,你真会学习!元二姓元,名不叫二,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被称为“元二”。“使”是出使的意思,唐朝国力强盛,朝廷常常派一些有识之士到安西去,元二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三、学习古诗1、课题读得真好,后面四句谁来读?2、请找出诗中的两个多音字。3、这首诗,表示地名的词很多,包括课题,你们边读边找,圈出来。4、渭城是当时的送别城,人们要往西边去,都要在渭城做短暂停留,(板书:渭城)所以渭城中的客舍特别多。(板书:客舍)渭城在这,那阳关在哪?(板书:阳关)那安西在呢?(板书:安西)安西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还有一个地名,没有出现在诗中,那就是王维生活居住的地方——长安(板书:长安),也是唐朝的首都。王维远在长安,特地赶到渭城来送元二,同学们,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5、人们常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我们来看看这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吧,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诗是最有韵律的,要稍微读的慢一些。此时此刻,王维心中又有怎样的感受?6、在这里,老师请大家关注“柳”这个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诗经》,(出示课件)其中以一句诗这样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师讲解诗意)此时,王维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呢?这两行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感受他的内心世界。7、多美的景色呀,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在王维眼中都黯然失色,因为,今天,他最好的朋友将要离别,它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我们来读读这两句,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8、王维为什么会这样依依不舍呢?同学们,渭城和安西相隔有多远?我们一起看唐朝时期的地图,(出示唐地图)从渭城到安西,共有3000多里,据说,元二就是步行,紧赶慢赶,也要花一半年的时间,此去路途遥远,而当时,阳关以西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9、看到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王维,你会说些什么?(课件填空)(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齐读后两句(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10、像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课件出示),你感受到了什么?11、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文插图)(1)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2)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12、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四、课外拓展(1)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2)拿起笔,把这首诗写下来,把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第三篇: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一、找地名,初读解题(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这首《送别》,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今天,我们将要送别的是千古传唱中的哪一曲呢?板书:送(播放课件。)2、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使:出使。安西:地名,唐朝的安西都护府,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3、初读全诗:(古诗幻灯片。)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这几个地名跟送别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细细地体味这首古诗。二、知诗人,以画解诗1、师: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2、课件显示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你是从诗歌的哪几句中看到的?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板书:雨客舍:客中送客。板书:客舍柳:“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板书:柳我们来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三、品诗意,三叹“故人”1、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板书:故人2、师:再读读古诗,和同桌讨论一下,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师:(板书:酒)(播放课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引读这是一杯()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师:读读整首诗,再想想,元二和王维看到哪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雨)师:女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柳)师:男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指板书:客舍)王维为送友人,从长安一路送到离长安城三十里外的渭城,在此地的客舍摆上一桌酒席为朋友饯别。客舍,本来只是旅客的暂留之地啊,自己都漂泊在他乡,却要在这里送别朋友,怎能不伤感别离──齐读“劝2君„„”。4、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安西在远离中原的新疆,那时的安西时局常常动荡不安。)渭城又在何处?(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呢?(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次朋友远离故人,奉命出使千里之外,此一去,固然也能得胜回朝,衣锦还乡,然而长途跋涉,其艰难痛苦,何以想象?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切换到幻灯片。)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切换到古诗课件。)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5、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朋友之间就说最后几句话吧!快快把它写下来,可以是元二对王维说的,也可以是王维对元二说的。(背景音乐。)板书:依依惜别6、指名朗读依依惜别的话。四、明古风,体会别意师: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课件别诗欣赏。)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诵读别诗。第四篇: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故事接龙游戏学生拍手打节拍,教师背诵故事,若有会背的,学生也可跟背。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味美和意境美,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作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齐读课题。二、知诗人,解诗题。1、师简介诗人背景。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卫边疆。王维就从长安赶到渭城为他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现在,你能告诉老师题目的意思吗?(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2、师范读古诗,学生听准多音字的读音。3、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4、指名读,更正读音。5、采用多种方式熟读古诗。三、抓字眼,明诗意。我们把诗读的字正腔圆了,还要读出感情,这就要求我们理解诗意。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结合课下注释)1、除了书中课下的注释,你还有哪些词不明白它的意思?提出来解决。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诗意。(师巡视,重点知道两三个组的学习)3、交流汇报。(板书完成:朝雨新柳图临行劝酒语)四、想意境,悟诗情。1、从诗中选取的景物感受离别之情。(1)在王维和元二离别的时刻,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朝雨新柳图。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柳枝上悄然滑落的雨滴,你觉得这还是雨吗?预设:这是王维的泪,是元二的泪,是两人离别的泪水。仿佛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流泪。(2)那么诗人为什么写柳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3)一个“柳”字你能读懂王维的心吗?这仅仅是在写景吗?读出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4)多美的景啊,多深的情啊!在这伤别离的时刻,千言万语化作这一杯送别的酒,来,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对元二说:劝君——(生接读)2、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1)饮了这杯酒后,元二就要到安西去了。安西在现在的新疆,元二此去要走3000多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中途要跋山涉水,要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要用多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而那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2)出示两组词语对比,学生选择。春雨绵绵黄沙满天生机勃勃满目荒凉甜甜的故乡水举目无亲浓浓的家乡话乡音不再有(3)老师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角色转换感悟离别之情。假如此刻你是王维,面对即将离别,此生也许再难相见的朋友,你会说些什么呢?预设:(1)朋友啊,你这一去我们再也不能一同喝酒吟诗,讨论国事,怎能不让我悲伤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元二离去的第二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想到他们这次离别竟然是一次诀别。来,把悲伤融入这杯酒,让我们对元二说一声:劝君——)(2)元二啊,我会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会想念你的。(出使西域,张骞用了13年,苏武用了15年,元二呢?这杯酒中怎能不盛满了浓浓的思念?引读:劝君——)(3)朋友啊,此去安西,路途遥远,我祝你一路平安!(是啊,西出阳关荒漠绝域,安知千里之外,不有风兼雨。朋友啊,保重。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重情感汇成这么一句:劝君——)4、从这杯盛满了悲伤、思念和祝福的酒中,你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板书:依依惜别情)5、总结学法:想意境,悟诗情。6、练读,指名读,指导朗读。五、激情背诵。这首诗写出了每一个送别人的心情,后来它被谱上曲子,作为送别曲广为传唱。因为每次唱的时候,都将这首诗唱三遍,所以它又叫《阳关三叠》。同学们快点把它别背诵下来吧。六、拓展诗句。在古时候,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便,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送别的人不同,景不同,可是那份依依惜别之情却是相同的。出示送别诗句,学生读,积累。七、作业布置。背诵古诗,收集送别诗。第五篇: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下来,会写“舍”“君”两个生字。2、通过朗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大意。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能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写下诗人对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4、拓展阅读送别诗,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预习】学生朗读古诗,查找有关于送别的诗歌。【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配乐引入,话说送别(播放《送别》曲子)师:同学们,人间最可贵的是真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抒写的是离别情。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也许是朋友心中的泪水,也许是默默地目送,也许是一杯香醇的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设计意图:在优美、有着丝丝淡淡哀伤的《送别》曲中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送别这一主题作好铺垫。】二、板题解题,了解作者1.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2.师生交流课题。预设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读好课题。预设2:交流讨论课题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1)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王维送元二到安西去)(2)使:出使。古代出使,一般是皇帝的圣旨,当时元二奉命出使安西,是为国家守护边陲重镇。(3)元二: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有个人姓董,在家里排最大,他的好朋友就称他董大,高适就写过一首送别诗--《别董大》。3.简介作者。先指名说,再出示资料。出示资料: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4.学生带着理解再读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读课题、说课题的意思,为后面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三、初读古诗,说说大意1.出示要求,自由读诗。①给“朝”、“舍”注音,想一想它的意思。②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说说诗歌的大意。2.指名读诗,读准字音。(1)“朝雨”的意思是什么?请用“朝”字组一个词。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有一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诗中的“朝”指的也是早上。(2)“客舍”的“舍”为什么读“shè”?3.指名汇报,说说诗歌大意。预设:早上渭城下了一场蒙蒙细雨,雨滋润了地面上的泥土,客栈旁边的柳树显得更加新鲜嫩绿。王维劝老朋友元二再喝完一杯酒,因为向西走出阳关这个地方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4,了解“柳”的含义。渭城的景色美,诗人只写了“柳”,因为“柳”与留谐音,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表示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李白有一句诗就是这样写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了解“故人”的含义。哪句诗句也曾出现“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除了“故人”,诗句中还经常用哪个词来表示好朋友?(知己)就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师生合作读诗,初步读出离别之情。【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首诗的大意不难懂,根据我校倡导的“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我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合作探究诗意。】四、想像画面,体会诗情1.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样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早晨,一场小雨过后,空气柳树2.诗人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新的“朝雨新柳图”。(板书:朝雨新柳图)景色虽美,但分别在即,这柳、这雨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再读一读这两句诗)。3.前两句诗勾勒出一幅朝雨新柳图。下面这两句诗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板书:饮酒临别图)4.这首诗提到了三个地点,看地图、资料。出示地图及资料:渭城:指秦时的咸阳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代改为渭城。阳关:在甘肃省敦煌县,是古代出塞必经的关口。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从渭城到安西总共3000多公里,就算用上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得用上整整半年的时间!十日过沙碛(qì),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5.看了这些资料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路?6.出示图片及词语,师生合作读。渭城3000多公里安西(路途遥远、艰险)山清水秀黄沙满天生机勃勃人烟荒芜甜甜的故乡水举目无亲浓浓的家乡话乡音不再有师生合作读:渭城,安西。【设计意图:此处补充地图及安西的图片,并出示描写渭城及安西的词语进行对比朗读,学生自然而然能了解去安西一路上的艰辛及当地恶劣的环境,这也为小练笔搭好阶梯。】7.小练笔:(配上音乐)此时此刻作为元二的好朋友,王维心中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元二说。出示:王维举起第杯酒,地对元二说:“。”(预设:(1)王维举起第一杯酒,深情地对元二说:“好朋友,我真舍不得你走,你这一走,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祝你一路顺风!”王兄,你的情意我会一直记在心中的。(作喝酒的动作)让我们饮下这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预设:(2)王维举起第二杯酒,泪流满面地对元二说:“元兄,此一路3000多公里,路途遥远,你可要注意身体啊!可别忘了给我写信报平安。”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到了安西我就给你写信。(做喝酒的动作)分手在即,咱们再喝一杯。(同学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依依惜别情)。„„预设:(3)出示范例:王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智慧公园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时尚北京》杂志2023年第8期
- 第5课《黄河颂》【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Chapter 1 Buying snacks period 6【知识精研】二年级英语下学期(新思维小学英语)
- 《施工平面布置图》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4-2025 气体、粉尘、烟尘采样仪综合校准装置校准规范
- 《烧结过程及机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圆球形状搅齿造粒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ID水控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铁插脚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管理办法
- 演示文稿国库集中支付总流程图
- 空调维保服务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 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规程汇编)
- 伤寒论类方整理
- 八年级地理下期教学计划(星球地图版)
- GB/T 19675.2-2005管法兰用金属冲齿板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技术条件
- 蓝色科技风半导体产业PPT模板
- 院感手卫生培训课件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PPT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