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PAGE44TOC\o"1-2"\h\z\u1.1项目概况 31.2项目概况 41.3问题与建议 62.1需求分析 62.2建设规模 93.1场址现状 10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103.2场址条件 103.3场址选择 134.1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144.1.2工程概述 144.2建筑设计 16⒈总体概述 16⒉各单体建筑设计 17⒊各建筑立面造型 17⒋建筑装修标准 17⒈室外运动场 18⒉风雨操场(室内) 18⒈设计依据 18⒉节能措施 18⒊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194.3结构设计 19⒈项目的抗震设防参数 20⒉抗震设防设计及设防措施 204.4防洪挡土墙 22⒈防洪挡土墙基本参数 22⒉防洪挡土墙基础 22⒊防洪挡土墙墙身 22⒋施工要求 224.5校园道路工程 22⒈设计依据 22⒉主要技术要素 22⒊道路平面线型设计 23⒋纵断面设计 23⒌路横断面设计 23⒍道路排水 234.6给水、排水及消防 234.7供配电 234.8校园环境绿化 244.9建筑方案比选 25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方案比选 25⒉办公用房方案比选 25⒊生活服务用房方案比选 255.1节能节水的原则 265.2节能标准规范 265.3节水措施 276.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276.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76.2.1粉尘与噪声 276.2.3污水排放 286.3环境保护措施 286.3.1施工期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286.3.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286.4环境影响评价 297.1劳动安全 297.2卫生 297.3消防 297.3.1工程环境概况 297.3.2总平面消防 297.3.3建筑消防 308.1项目组织 308.2人力资源配置 309.1项目工期 319.1.1项目实施工期 319.1.2建设实施方案 319.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19.3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3210.1建设项目招标范围 3310.1.1勘测招标范围 3310.1.2设计招标范围 3310.1.3施工招标范围 3310.1.4监理招标范围 3310.2建设项目招标组织形式 3310.3建设项目的招标方式 3311.1估算依据及说明 3411.1.1人工及建材材料单价 3411.1.2各项费用估算 3411.2投资估算 3511.2.1建设投资 3511.2.2建设期利息 3611.4资金筹措 3612.1评价依据及说明 3612.2运营收入估算 3712.4利润及分配 3712.6财务评价结论 3813.1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813.2项目对收入分配目标的贡献 3913.4项目对就业目标的贡献 3914.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4014.2项目风险程度分析 40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QJIU市第八小学建设项目。1.1.2项目性质:本项目为扩建工程。1.1.3承办单位:QJIU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注册地址:中国广西QJIU市[2]法人代表:250[3]单位简介:QJIU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依据公司法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经营范围主要为:城市建设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咨询、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销售。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长负责制;内设总经理、经营部、工程部、财务部、办公室五个职能部门。QJIU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领导班子坚持解决思想、大胆创新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QJIU经济建设的目标与公司发展机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公司业务迅速。迄今为止,QJIU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投资建设有行政信息中心、永福东路、花园东西路、扬帆大道、行政中心前庭广场和污水处理厂等城市项目,总投资达4个多亿元。公司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占97%;获得中、高级职称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63%。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人才结构合理。近年来,QJIU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始终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并举”的方针,致力于QJIU市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当好QJIU市城建开发的旗舰,让QJIU经济航船乘风远航。1.1.4编制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⑸《城市居住区划设计规范》(GB50180-93);⑹《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⑾《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⑿《QJIU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⒁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⒂QJIU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广西大学设计研究院的“建设工程咨询合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⒃其它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1.1.5项目提出的理由QJIU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城市,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广西QJIU保税港区的批准设立,随着中石油千万吨炼油厂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QJIU,QJIU市城市建设、经济建设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高速发展。QJIU市第八小学前身为小江小学,始建于1953年,学校经历了由村校到城区小学的变迁,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QJIU市的居住人口也不断增多,从而对QJIU市的教育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QJIU市第八小学原有的教学条件与其所在区域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较大的矛盾:一是原校园面积过于狭小,旧校园总面积只有7.7亩,学生人均占有的学习、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二是由于原学校教室陈旧失修、数量偏少,仅有一幢教学楼,只有16间教室、12个班级,教师只有49名,学生也仅有520人,而且,各种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各种教育设施极不完善,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学校教学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该区域适龄儿童上学读书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QJIU市委、市政府根据QJIU市日益扩大的城市发展需要,大力发展QJIU市的义务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因此,决定加大城市义务教育基础设备的投入,在市政府的领导的批示下,通过划拨方式,将校园面积扩大到30亩,要求按高规格、高质量、高标准重建新校,把QJIU市第八小学建设成为配套完善、设施条件良好的小学,进一步完善QJIU市教育基础设施,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1.2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本项目拟建的地点为:位于QJIU市行政中心广场南偏西面、钦南区刘屋村南西面,东隔规划的富民路与拟建的QJIU市图书馆相对。1.2.2建设规模及目标⑴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总规划用地面积20274.82m2(约30亩),建筑总占地面积约3205.73m2,各类建筑物共计6栋,总建筑面积约为10785.93m2,项目总投资为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综合办公楼、食堂、餐厅、学生宿舍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含风雨操场)、道路、绿化景观工程、防洪挡土墙等。⑶建设周期:项目的拟投资建设周期为32个月。1.2.3主要建设条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QJIU市钦南区的小江刘屋生产队,位于市行政中心广场南偏西面、刘屋村南西面,东隔规划的富民路与拟建的市图书馆相对,建设场地基本平整,供水、供电、通信等各方面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也就是说,本项目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完全满足所需的QJIU市第八小学的校园建设条件。同时,该项目已列入年度建设计划,规划、用地等各项建设手续正进一步完善。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项目的建设总投资额为250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03.6万元,建设期利息0万元。资金来源:项目的资金为多方筹措,其中:自筹资金投资额为1897.6万元,拟QJIU市财政拨款606万元。项目建设后,将使QJIU市第八小学教学楼由一幢扩至三幢,同时较好地完善了教师行政办公用房和后勤用房,体育运动场、球场等设施也得到很大的改善;招收义务教育学生由12个班扩充至30个班,从而使该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由500人扩充到1350人(按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要求)。同时,教师队伍将由现在的49个扩充至80人,将极大的缓解该地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为QJIU市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符合QJIU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得到了QJIU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组织实施好本项目,可以充分利用QJIU市第八小学原来师资等教育资源,使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了QJIU市第八小学的办学实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本项目具有投资少,单位使用效益投资、单位功能运营成本均较少等优点,是一个社会效益比较好的非盈利性社会基础设施项目。1.2.5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建设的各类建筑用房,如:专用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等均严格按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规划指标进行设计。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1、表1-2所示。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总用地m220274.82约30亩,学生人均13.57m22总建筑占地m23205.733总建筑面积m210785.934容积率0.535建筑密度%15.86绿地率%30.7学生人均4.84m27校内机动车停车位个208非机动车停车位个135表1-2拟建设主要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一览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1行政办公楼m21798.5

21#教学楼m22628.44

32#教学楼m22436.44

43#教学楼m21807.88

5教学楼连廊m2277.95

6食堂餐厅m2332.59

7学生宿舍m2872.48

8配套建筑物m224包括门卫、值班室等9风雨操场m2607.65室内蓝球、羽毛球场合计m210785.931.3问题与建议由于本项目属于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较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作为QJIU市钦南区河东片城区建设发展配套,是QJIU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政策的又一项举措。为了尽快解决该区域学龄儿童上学困难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项目建设时间较比较紧迫,环境评估报告书等相关前期建设手续还没完成。因此,建议该项目的承办单位在QJIU市发改、建设、土地、环保、财政等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抓紧时间完善环境评估等各项前期建设手续。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2.1需求分析2.1.1QJIU市概况QJIU位于广西南部沿海,陆地总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现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QJIU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2006年末总人口为348.56万。QJIU位于南北钦防城市群的中心位置,背靠南宁市,南向北部湾和东盟,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QJIU市历史悠久,得名已1400多年,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QJIU。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QJIU总管府,元改为QJIU路,明初改为QJIU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QJIU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QJIU、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QJIU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QJIU市建制。全市大陆海岸线长520.81公里。QJIU港三面环陆,南部向海,港池地形隐蔽宽阔,避风条件良好,航道水深,可挖性好,潮差大,回淤少,腹地广,拥有86.08公里长的码头岸线,其中深水岸线长54.09公里,犀牛脚三墩一带可建30万吨级码头,规划建设9个港区、12个作业区,可建1—30万吨级码头200多个,建成后可形成亿吨以上的吞吐能力。QJIU市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奇特优美的滨海风光、秀丽多姿的自然山水、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工农业观光旅游资源,主要的景观景点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娘湾、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和龙门群岛、八寨沟、五皇山、大芦村、六峰山。QJIU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境内灵山县、浦北县和钦南区分别是“中国荔枝之乡”及“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大蚝之乡”,钦北区是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的“中国黑叶荔之乡”和“中国果园鸡之乡”;全市拥有种子植物150多科,470多属,1000多种,盛产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甘蔗、蔬菜、八角、玉桂、速生丰产林、蚕桑、茶叶。QJIU湾海水几乎无污染,天然饲料丰富,适合鱼、虾、贝、藻类的繁殖生长,境内近海有海鱼虾贝类5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高的有50多种。对虾、大蚝、青蟹、石斑鱼被称为QJIU湾四大名产。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陶土、石膏、高岭土、锰、钛、石英砂、石灰石、煤等46多种。其中,石膏矿保有资源储量31386.5万吨,陶瓷土查明资源储量171.2万吨,锰矿保有资源储量303.7万吨,钛铁矿查明资源储量27.5万吨,高岭土查明资源储量420万吨,铅锌矿保有资源储量115.4万吨。目前,以石化、能源、造纸和粮油加工为代表的临港工业框架已初步形成。QJIU燃煤电厂正在建设,一期2×60万千瓦的QJIU燃煤电厂第一台机组已建成投产;金桂林浆纸一体化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启动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大型进口能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QJIU港两个7万吨煤炭码头一期工程设计吞吐能力1420万吨,已建成、在建的油气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2562万吨;东油沥青、新天德能源、大洋粮油等一批企业建成投产。在建、筹建的临海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临港工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以上。围绕着石化、浆纸、能源、粮油加工、冶金等产业,一批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正在加快进入QJIU,临海大工业所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形成。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47.5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7亿元。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245.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111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4.74:35.48:29.78;财政收入17.17亿元;城镇化率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5元。QJIU城区是QJIU市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以行政、临港工业、商贸、物流、旅游、居住等为主要职能。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建设成为现代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宜居生态滨海城市。根据QJIU的发展规划要求,2010年,QJIU城区将人口40万以上,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80万,建设用地96平方公里。“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主城区和港区,做好两个滨海新区组团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主城区,推进“一江两岸”建设,重点搞好河东区开发,建设市民广场、中学、小学、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主城区向河东拓展。港区,统筹规划建设金鼓江工业区和大榄坪工业区,加大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推进力度,配套完善航道、码头、供电、供水、道路、通讯、文化、教育、居住、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2.1.2QJIU市教育资源状况2006年底,全市共有学前教育学校106所,小学1110所,初中126所,高中27所,职业中专25所,有QJIU学院、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等院校。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2.2%。2.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⑴项目建设是QJIU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把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推动广西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广西在国内国际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2006年3月,广西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各项工作的落实。2008年1月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根据这一《规划》,北部湾经济区要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定位是“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规划的提出,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泛北部湾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QJIU、防城港四市所辖范围和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物流组成,作为通向东盟的陆路、海路要道,在我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不久前,国务院正式下发批准设立广西QJIU保税港区。中国将这一保税港区定位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意味着QJIU将会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为QJIU市的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QJIU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的主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地处广西沿海中心地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QJIU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当地教学基础设施,不仅优化了当地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QJIU市第八小学扩大招生规模,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QJIU市社会发展的需要。⑵项目建设是QJIU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QJIU市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①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扩大教育供给,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②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房,合理调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认真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困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在市区及港区新建骨干示范幼儿园5所、小学5所、初中3所。2010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5%以上,其中市区及县城98.5%以上。③科技教育迅速发展。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初中毛入学率保持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75%,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因此,随着QJIU市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全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要求,为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潜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QJIU市委、市政府决定在QJIU市第八小学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划拨30亩土地用于扩建新校区之用。新校区建成后,QJIU市第八小学教学班级将达到30个,按平均每班50人计算,在校学生数量将达到1500人,教学条件、学生学习和活动环境等得到根本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⑶项目建设QJIU市第八小学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多年来QJIU市第八小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QJIU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的赞誉。但是,随着QJIU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QJIU市第八小学原有的教学条件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校园面积过小,生均占有的活动空间不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由于教室陈旧失修、数量少,班级学生容量过大;三是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又相对匮乏,不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很不完善,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河东区小孩读书的需求。为此,QJIU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政府的领导的批示下,通过财政投入资金,划拨土地建设新校区,把QJIU市第八小学建设成为配套完善的条件良好的小学,适应了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以及满足河东区域开发建设的需要。2.2建设规模根据学校的教学、文体活动、后勤服务等需要,QJIU市第八小学建设项目共设置三大基本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项目总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约10785.93m2,三大功能区主要建设项目:行政办公、教学、学生宿舍、食堂等楼房,及运动场(含风雨操场)、相应配套的道路、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景观、防洪挡土墙等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2-1表2-1

QJIU市第八小学校区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序号名

称规

模总投资(万元)备

注1行政办公楼1798.5179.9

21#教学楼2628.44262.84

32#教学楼2436.44243.64

43#教学楼1807.88180.79

5教学楼连廊22722.80

6食堂餐厅333.26

7学生宿舍872.4887.25

8配套建筑物241.7包括门卫、值班室等9运动场200m30

10市政基础设施

60包括室外给排水、供配电工程11道路、广场(含土方)

80

12绿化及环境工程

30

13篮球、羽毛球场

101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4风雨操场621.993.3层高11.3米15防洪挡土墙243.65460.5毛石砼墙(宽3.29m,高16土地征迁30亩242.9其中:水田、旱地、林地分别占20%、50%、30%,详见投资估算第三章

项目建设场址选择3.1场址现状

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不仅涉及到建设条件,而且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施工条件以及建筑方案的设计,应以长远的观点、全局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行系统分析,兼顾现实可能与长远发展的需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1.1地点与地理位置QJIU市第八小学新校区位于位于QJIU市行政中心广场南偏西面、刘屋村南西面,东隔规划的富民路与拟建的市图书馆相对,原属于小江刘屋生产队的用地,QJIU市人民政府确定将本地块以划拨的形式用于QJIU市第八小学校区建设。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项目场址原权属小江刘屋生产队,现由QJIU市人民政府以拨划方式作为QJIU市第八小学用地,用途为教育基础设施用地,即为QJIU市第八小学新校区用地(钦土资预用[2006]36号)。该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为20274.82m2,约30亩。3.2场址条件3.2.1自然条件

⑴气候QJIU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季风环流明显。由于南临北部湾,海洋性气候亦明显。QJIU市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有如下特点:①夏长冬暖有微寒

根据月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划分季节的方法,QJIU市夏季长达6个月之多,即从每年4月21日一10月20日止,占全年二分之一。全年平均气温为22℃,1月(农历12月)份虽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但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上,比较暖和。从年平均温度上来说,QJIU市内没有真正的冬天。但按地方习惯,把农历10月—12月划为冬季,冬季偶有强烈寒潮入侵,使市内出现连续几天10②雨量丰富夏湿冬干

QJIU市处在低纬度地带,热带湿气团来得早,退得快,加上受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形抬高的影响,增加降雨机会;同时,由于受西北部十万大山和北部高山的阻碍,使得寒潮干风来得迟,退得早,所以雨量特多,湿度较大,年均雨量为2104.2毫米,相对湿度为81%。夏、秋两季是湿热多雨之季。降雨量占全年81.7%(其中夏季占45.4%),6月和8月为全年的两个降雨高峰(即6月梅雨和8月台风雨);冬季一般是冷锋所造成的雨,雨量不大,仅占全年雨量的5.9%,为干冷少雨季节。夏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冬季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也是造成夏湿冬干的因素之一。由于夏湿冬干。境内常出现春旱夏涝,对农业生产影响甚大。③盛行季风亦有台风侵袭

QJIU市位于著名的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季风环流非常明显,冬半年(10月一3月)处于大陆高气压边缘,加上山脉从东北走向西南,形成风槽,北风长驱直入,多吹北风和东北风。夏半年(4-9月)大陆温度高,形成低气压,海洋温度低,形成高气压,故多南风。沿海地带易出现海陆风,风力缓和,日间风自海洋吹风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⑵地形、地貌及地震情况

QJIU市北枕山地,南濒海洋,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东北部有六万山、罗阳山,地势雄伟,山峰林立;西北部以十万大山为主体,山高翠拔直参天,壑深飞瀑若无地;北部和西部属中丘陵区,除少数山地及高丘陵外,一般海拔在250米左右;中部属低丘台地、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区,以低丘和河谷平原为主,土地稍平坦;东部属低丘陵区;南部属低丘滨海岗地、平原区,有QJIU最大的冲积平原—钦江三角洲。主要的地表河流(钦江)呈南北走向贯穿整个QJIU市,从南部流入北部湾。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粘性土,砾砂多层结构土体和侏罗系上统东兴组(J3dx)的灰白色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或互层。①地貌与地形本项目建设场地位于QJIU盆地的东翼上,微山丘及沟谷地貌;野外工作时系边填土边进行钻探施工,故地形高差于部份地段上变化较大,一般在1.82~10.45m间。②地下水地下水的分布特征:所揭露的地下水仅有两层,即孔隙潜水和裂隙水。孔隙潜水:分布于强风化带以上地层中,于靠近沟谷部位和砂类土中者,水量相对较多;小山丘上者则贫乏,钻探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藏标高5.0~6.4m间,无统一水位。裂隙水:分布于中风化基岩之中,根据本址岩层所具有的水理性质、结构面的特征及周围相近地带的孔桩开挖情况,其水量一般,钻探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在3.4~4.4m间。QJIU市的地下水主要为裂隙孔隙承压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降雨的垂直补给和地表水(山塘,水库)侧向补给,其迳流排泄,总体上是由北向南,由东西两侧向中部钦江河迳流排泄。目前,QJIU市主要的生活和工业用水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开采量约占总用水量的20%。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是靠降雨和西侧的水沟水补给,其水位由于受季节性和水沟水位的影响,将有较大的变幅。地下水的腐蚀性:本建设区无工业污染源,根据周围地带以往的水质分析资料及本院的经验,判定本址的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的腐蚀性;土对混凝土和钢结构均无腐蚀性。③地震级别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QJIU市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防分类为丙类。⑶工程地质①地质构造本场地为单斜构造,岩层大致系向西偏南向倾斜,倾角一般小于150;根据广西区域地质构造图,场地及近侧地带无断裂构造通过,由钻探所揭露的,也未发现其存在的迹象,处于地质构造的相对稳定区内。②岩土层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上覆第四系(Q4)土层主要是由人工填土、粘性土和部分砂土组成,覆盖厚度一般为0.5~9.8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J3)的泥岩组成。按钻探揭露,场地的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为:素填土①(Q4ml):暗红褐色,由泥岩、泥质粉砂岩风化碎块、岩屑及其形成的粘性土构成,为近日堆填的,呈疏松状,孔隙度很大,为高压缩性土层,揭露层厚0.3~8.5m。耕土②(Q4al):暗灰褐色,软塑,由粘土组成,含植物细根和少量有机质,粘性较好,高压缩性,层厚0.3~1.1m,断续地分布于场地上。淤泥质砂土③(Q4al):暗灰色,松软状,由砂类土混约30%左右的淤泥类土组成,含较多有机质,弱臭味,高压缩性,此层分布于场地的西部地带上,揭露层厚0.5~2.1m,为沟谷冲积物。粘土④(Q4dl):红褐、黄褐色,饱和,可塑状,局部含铁质泥砾,切面光滑,粘韧性好,干强度高,无摇震感,中等压缩性,基本分布于大部场地的上部;标准贯入平均击数为6.1击,层面埋藏标高0.78~8.86m,层厚0.5~2.1m。中粗砂⑤(Q4al):淡黄色为主,松,主要成份为石英,次含较多泥质和少量云母,砂粒多呈次棱角状;颗粒级配一般,无粘性,标准贯入平均击数为5.5击,中等压缩性。主要分布于西侧的沟谷部位上层面埋藏标高0.39~3.32m,层厚0.5~2.2m。全风化泥岩⑥(J):暗红色,岩质松软,结构已完全风化变异而呈粘土或半粘土状,但尚保留着原岩的构造层理,可冲击钻进,岩心手易捏散,泡水崩解快,标准贯入平均击数为17.6击,层面埋藏标高-1.68~8.06m,层厚0.4~1.7m,基本分布于整个场地上。强风化泥岩⑦(J):夹粉砂质泥岩,岩石呈暗红、灰紫色,泥质结构,中层状为主,以粘土矿物组成为主,次为石英粉砂、云母等,常含浑圆状的铁质泥砾;岩石结构已大部风化变异,岩质松软,手可捏散或折断,泡水易软化,岩层裂隙发育,内充满泥质,给水钻进时岩心采取率很低,标准贯入平均击数为48.6击,属极软岩,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揭露层面埋藏标高-0.16~5.85m,层厚0.4~5.7m。中风化泥岩⑧(J):暗红、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层状为主,部分薄层状,常夹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内含较多铁质泥砾;岩石的坚实性较好,岩层结构面发育,面上有微层泥化物,钻进较困难,岩心多呈短柱状,采取率低,RQD一般在45%左右。为软质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层面埋深1.6~6.0m,分带厚度不明。3.2.2区位和交通QJIU市位于南北钦防城市群的中心位置,背靠南宁市,南向北部湾和东盟,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本校区位于QJIU市位于市行政中心广场南偏西面、刘屋村南西面,东隔规划的富民路与拟建的市图书馆相对。校区大门与宽敞的QJIU市城市道路相接,为项目提供了非常畅达的交通环境,从校区进出市区的交通也非常便利。3.2.3公共设施条件QJIU市自来水公司可保证项目用水要求,管径为100mm的新校区专用自来水管已安装到位;10kv高压输电线路已架设至场地,学校专用的变电设备也配置到位。水电条件完全能满足建设及运营需要。项目周围已建设了完善的城市排水沟及排污管道,为本项目施工建设及建成投入使用的排水提供了保障。3.2.4建材供应条件

QJIU市建材资源丰富,水泥、板材等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水电安装、装饰等建材可由各生产厂家驻QJIU市城区供货商定点供应。因此,本项目所需各类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3.2.5社会环境条件《QJIU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十五”期间,⑴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扩大教育供给,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⑶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房,合理调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认真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困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在市区及港区新建骨干示范幼儿园5所、小学5所、初中3所。2010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5%以上,其中市区及县城98.5%以上。上述这些均为QJIU市第八小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QJIU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QJIU市第八小学建新校区工程非常重视,采用划拨方式给予建设用地,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规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因此,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2.6施工条件本项目周边比较平整,供水、供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善,目前,项目已具备了良好的施工条件。同时,本项目所需各类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3.3场址选择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校址选择的要求:⑴城市新建的普通中小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⑵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该项目的场址有两方案,⑴方案一,在该学校原址附近征地扩建;⑵方案二,另外选择一地块,重新建设该学校。方案一完全达到《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校址选择的要求,同时,既利用了原有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所在区域的学生资源等条件,又充分利用原部分教学及附助用房,较好地节约的建设费用。相比之下,方案一比方案二更优,因此,本项目建设场地选址为方案一。第四章

建设方案4.1总体规划设计方案4.1.1设计依据⑴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⑷《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⑸《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⑼《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⑽《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⑾《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⑿《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⒀《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6)。4.1.2工程概述①工程性质: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了适应QJIU市城市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QJIU市第八小学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新校园将成为一所高标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小学。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食堂餐厅、学生宿舍、后勤用房、各类运动场(含风雨操场)、市政设施及绿化、防洪挡土墙等。②基地现状:新校址为原小江生产队用地,位于市行政中心广场南偏西面、刘屋村南西面,东隔规划的富民路与拟建的市图书馆相对,合计约30亩。地块地形的总趋势为北高南低,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③工程规模:QJIU市第八小学校园规划用地面积20274.82m2,建筑总占地面积3205.73m2,各类建筑物共计10栋,总建筑面积约10785.93平方米,设置30个班,招生规模约1350人(每班45人),教职员工约66-71人。4.1.3指导思想①21世纪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我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③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④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有庭院,有连廊,建筑空间内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内,以利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⑤建筑设计依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以满足小学教学为前提,结合实地环境、使用功能,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手法,力求创造具有个性及富有艺术效果和时代气息的建筑群体。4.1.4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①总用地面积

20274.82m2,约2公顷,学生人均用地13.57m2②总建筑面积

1③容

0.53④建筑覆盖率

15.8%④体育运动场地

6453m2(学生人均4.78⑤绿化面积

6150⑥绿

30.7%⑦生活用房学生宿舍

872.48学生食堂

332.59m2⑧教学区1#教学楼

2628.44m22#教学楼

2436.44

m23#教学楼

1807.88m2

小计

教学楼连廊277.⑨其他行政办公

1798.5配套建筑物

180m2

风雨操场6防洪挡土墙长326米,宽3.29米,高校园围墙6244.1.5功能分区本校园可分为三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由于基地的形状不够规整,有近三分之一的用地地势较低,用做体育场地。主要的三大基本功能区顺着基地的南北方向展开:教学区居北侧,学生生活区在基地的西南侧,体育活动区在校园的东南侧,三大区以教学区为中心,犄角相依,动静有隔,有分有连,疏密相间。通过空间群体、道路、轴线的呼应和控制,使校园各个组成部分从功能到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出浑然一体的空间环境。4.1.6交通组织①出入口:本校区现仅北侧与城市道路相连,因此,将主入口设置在北面,主入口设计为入口广场,加以景观布置。主入口校园道路宽7米,长114.7米,主要为学校师生进出校园及进行学习、体育运动等的活动主要通道。同时,在校区东北角设置一辅助出入口,路宽6米,长83.9米,此入口主要为后勤物资进出所设,可保证校园内良好的文静气氛不被干扰。两条校园道路在校园南侧运动场旁边相连接,形成一通畅的环形道路。同时,校园内还设置了纵横交错的4米宽道路,长158.5米。校园内各单体建筑之间的间隔均超过10米。因此,出入本校园及各建筑物的人流、车流的非常通道较宽敞、便捷。从总体看,本项目的平面布置既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们教学、学习与生活又达到与外面交通方便、利于疏散的效果。同时,校园的道路交通均能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②道路结构:本校采用以围绕教学区核心的环状路为基本骨架的道路结构,主路宽7米,宽敞、通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10公里/小时。③停车位: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分别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全校师生的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根据校园的布局,该校园内共设置停车位:机动车20个,非机动车145个。4.1.7广场与绿地规划广场和绿地是本校区整体规划的重要因素。校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不同性质的广场和绿地。此类广场和绿化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环境,影响着人们对整个学校的印象,并且还起着组织师生日常教学和生活的作用。①广场,本校园较大的广场有:A、入口广场:由主干道进来便是由大门、雕塑、铺地、道路、绿地构成的入口广场。该广场南北宽约10米,东西长约120米。入口广场入口的中轴线和大门的交点为中心向南的扩散,同时也是生态化隔离城市干扰的有效手段。入口广场是B、教学区中心广场:从入口广场沿着宽阔的校道从北往南走,东边即为学校的运动场,西侧则为学楼的教学区,教学区内三幢教学楼之间,布置了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一个教学区中心广场,该广场平整、开阔,以硬质铺装为要素,组织人流集散并诱导行为及视线的空间转换。②绿地本校园富有特色的绿地有(学生人均绿地面积4.84平方米):A、入口广场绿地,该处绿地以小块草坪、水面、小品配合广场建筑形成,其中在广场的旁、1#教学楼前种植高大、茂密扁桃树,以隐蔽外部干扰;B、教学区中心广场绿地,该绿地以草坪及小乔木为主,形成开阔视野;C、学生生活区周围以草坪为主,结合少量硬地,适宜尺度形成能够吸引学生停留活动、创造高雅学生生活社区气氛的富于景观特色的绿化;D、运动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这些绿地不仅起到阻隔动静之功能还有人流集散,突出建筑形体之用。E、校园道路两旁种植如黄槐等乔木,营造校园幽雅、安静的气氛。4.1.8消防设计学校内所有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均有消防道环绕。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内按要求设有消火栓。建筑内部设双向疏散通道,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4.1.9环保及环卫整个校园基地上除建筑及硬地广场外均植以树木草坪,设置了一些景观小品,既绿化、美化环境又是隔噪调温防尘的措施。排水系统中,厨房排水,粪便污水均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与洗涤废水合并达到市政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教学楼和宿舍朝向、采光、日照、通风条件优良。窗地比大于1/6,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大于2小时。食堂、厨房等后勤服务楼位于校园教学区西侧一隅,远离教学区,且处在下风向,避免了污水、废弃物、烟气对校园的影响。4.2建筑设计4.2.1教学区建筑群体⒈总体概述本设计通过廊道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区活动联系便捷。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而言,其特点有: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教学按功能分区布置,联系便捷,易于管理;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①三幢教学楼布置为南北朝向的并排式,均为四层,采光、通风良好,卫生、疏散设施齐全。1#、2#教学楼为学生上课的普通教室及附助用房,每层楼均设置教师休息室、公共厕所,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体现了人性化设计。3#教学楼为科技活动、音乐、美术、自然、语言、电脑、阅览等学生学习用房,同时,设置了学校书库及教师阅览室。②自然、语言、电脑等专业教室集中布置在3#教学楼中,作为整个教学区建筑的活跃元素,专业教室的安排考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设置了电脑、语言教室,但除底层教室管线功能要求较高外,其余教室强调通用性,以利于校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③行政办公楼为校级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办公用房,位于校园的东北角,其南面为学校的运动场,南北朝向,可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并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④美术、音乐教室可布置在3#教学楼中,位于圆形报告厅的北侧,符合专业教室的特定要求。⑤图书馆位于3#教学楼第四层。楼内东西两侧布置师生开架阅览室,光线充足,景观优美。⑥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深色石材和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屋顶为蓝灰色。其他辅助教学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⑦教学区建筑群体中有大量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⒉各单体建筑设计⑴行政办公楼该行政办公楼拟设计四层,建筑占地451.68m2,总建筑面积1798.5m2,为建筑高度13.⑵1#、2#教学楼该教学楼拟设计四层,建筑占地1412.38m2,总建筑面积5064.88m2,为建筑高度14.7m,主要功能为学校⑶3#教学楼该行政办公楼拟设计四层,建筑占地451.97m2,总建筑面积1807.88m2,为建筑高度14.7m,主要功能为学校⑷教学楼连廊各教学楼之间通过架空连廊相连接,其中1#、2#教学楼通过两条连廊相连,2#、3#教学楼通过一条架空连廊相连接。连廊将各教学楼连为一教学群体,架空连廊高为3.65m,宽2.4m。⒊各建筑立面造型在各单体建筑立面的造型设计上重点考虑的是块面与线条的组合与分格,在处理的手法上,重点考虑的是线条的粗细对比,线条的进退关系以及块面的虚实关系,在整体的立面设计上注重于顶部的造型与装饰追求立面视觉的稳重、活力与朝气,在视觉上要简单、明快,充分突显中小学校建筑的特点。⒋建筑装修标准严格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0-2001)执行。在外墙装饰材料的使用上以冷灰色为主调,局部构造地方以浅色勾勒,这样可丰富建筑立面的整体效果。内墙应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采用防火、防污染、防潮、防水和控制有害气体射线的装修材料。4.2.2生活区宿舍楼、食堂拟设计四层,建筑占地427.58m2,总建筑面积1205.07m2,⑴宿舍楼该学校的学生宿舍楼与食堂餐厅相接,设计为四层,每层六间宿舍,共24间学生宿舍。宿舍平面采用单人双层架床,8人一间、一套带独立阳台和卫生间的标准单元。宿舍采用单面廊方式组合,全部南北向,采光、通风优良。⑵食堂与餐厅该学校的食堂与餐厅层数为二层,设置厨房、生食间、熟食间、库房、粗加工房、细加工房、二个大餐厅等,建筑力求简洁、朴素大方,部分构件为与其他建筑呼应。4.2.3运动场及其它附属设施⒈室外运动场校园内,设置了一200M跑道的运动场,主要为学生进行跑步、踢足球、及进行其它运动项目,该运动场也为学校举行集会的主要场所;同时,在校园的东南角设置了一风雨操场,西南侧设置了一个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为学生们提供了极其充足运动场所。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其它设备用房等建筑。主要将按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而成为整个校园环境中心的一部分。⒉风雨操场(室内)风雨操场设计一层,结构形式为网架结构,建筑占地621.9m2,总建筑面积621.9m2,建筑高度11.3m。主要功能为该校室内蓝球、羽毛球运动场。4.2.4建筑节能设计⒈设计依据⑴《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⑵《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⑶《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⑷《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T392-2007)。⒉节能措施校园各建筑朝向均为坐北朝南,自然通风良好。⑴外墙类型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①水泥砂浆,厚度20mm;②加气混凝土砌体或页岩烧结多孔砖,厚度190mm;③石灰水泥砂浆,厚度20mm。⑵屋顶类型屋顶各层材料(由上至下):①8~10厚地板砖铺平拍实,缝宽5~8,1:1水泥砂浆填缝;②25厚干硬水泥砂浆;③满铺0.5厚聚乙烯薄膜一层;④30厚挤塑型聚苯乙烯板;⑤3厚BAC双面自粘防水卷材;⑥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⑦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⑧20厚(最薄处)1:8水泥加气混凝土碎渣找2%坡;⑨钢筋混凝土板,表面清扫干净。⑶门的类型外向门采用节能外门,传热系数3.00W/m2.K。⑷窗的类型外向窗采用塑钢单层玻璃窗6mm热反射镀膜玻璃。⑸楼板类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⑹保温材料物理特性干密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吸水率po(Kg/m)λ[w/(m·k)]S[w/(m·k)](1h)加气混凝土砌体7000.2203.95≤8%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300.0300.36≤6%⒊建筑节能设计指标拟建项目的各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满足如下指标要求。⑴屋面:传热系数W/(m2.k)≤0.9⑵外墙:传热系数W/(m2.k)≤1.5⑶外窗:可开启部分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气密性不应低于GB/T7107规定的4级⑷透明幕墙:可开启部分面积不宜大于幕墙面积的15%,气密性不应低于GB/T15225规定的3级⑸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控制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传热系数W/(m2.k)≤3.5,遮阳系数SC≤0.35⑹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传热系数≤1.5W/(m2.k)⑺地面:热阻R≥1.0(m2.k)/W⑻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热阻R≥1.0(m2.k)/W4.3结构设计4.3.1执行规范⑴《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8);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⑷《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⑸《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规范》(GB50153-92)⑹《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3.2基本参数基本风压:W0=0.75KN/m2;各楼面设计活动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设置;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设防分类:重点设防类(教学用房、宿舍、食堂);框架抗震等级:四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类别: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4.3.3结构型式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MU7.5砼空心砌块。4.3.4基础型式根据各土层的力学性质及分布情况、建筑物大致荷载、场地的施工条件、本项目的多功能教室、教学楼㈠、教学楼㈡、教学楼㈢等均宜取用桩基础。行政办公楼、食堂、宿舍楼等其他建筑待经地质勘察工作完成后,根据勘察报告确定它们的基础类型。4.3.5建筑抗震设防设计该项目为学校类公共建筑,将严格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要求,对各单体建筑进行抗震设防,强化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技术措施。⒈项目的抗震设防参数⑴抗震设防烈度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QJIU市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⑵抗震设防分类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该项目的教学用房、宿舍、食堂等属重点设防类;⑶框架抗震等级:本项目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⒉抗震设防设计及设防措施⑴抗震设防标准本项目为乙类建筑,且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根据规范要求,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⑵地震影响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0.5条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本项目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取0.15g。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⑶场地和地基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