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学科化服务地实践探索_第1页
多元协同学科化服务地实践探索_第2页
多元协同学科化服务地实践探索_第3页
多元协同学科化服务地实践探索_第4页
多元协同学科化服务地实践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协同学科化服务的实践探索吕俊生陈炜APracticeandExplorationonDiversified-CollaborativeSubjectServiceLvJunshengChenWei【摘要】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机构呈现出广泛分布的特征,面向科研一线的学科化服务涉及到多样化资源的调动与组合,要求多重机构的协同工作,多元协同必然成为学科化服务的基本特征。在分析多元协同诸要素及其相关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多元协同学科化服务机制的基本结构及实践进展。【关键词】学科化服务学科馆员协同机制多元协同服务案例Abstract:Theresearchinstitutes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showingawidelydistributedfeature.SubjectServicesrelatedtothediversificationofresourcemobilizationandcombination.SubjectServicesRequiresamulti-agenciestoworktogether.Diversified-Collaborativeisthebasiccharacteristicsofthesubjectservice.Basedontheanalysisofdiverseelementstogether,FocusingonthebasicstructureontheDiversified-Collaborativeservicemechanisms,AndpracticesprogressontheDiversified-Collaborativeservice.Keywords:SubjectserviceSubjectLibrarianCollaborativemechanismsDiversecollaborativeServiceCase1.多元协同是学科化服务的必然选择1服务要素的多元化学科化服务涉及到资源、管理、环境、需求等多重要素,这些要素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学科化服务。从资源来看,包括人员、设备、经费、信息(文献)、知识和技能等;从管理来看,包括政策、制度、团队、管理、流程等;从环境来看,包括空间、时间、文化、信息化、认识、规模等;从需求来看,包括信息环境、技术环境、情报环境、服务环境、培训环境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作用于学科化服务的非线性复杂维度,呈现不规则的运动状态,而围绕学科化服务诸要素的随机组合,必然形成多元协同的服务机制。1.2服务要素的分布性学科化服务要素的跨界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资源按总分馆结构跨地域分,资源按工作职能跨部门分布;管理按业务体系纵向统筹又按区域块状组织;服务环境按条块结构呈现出文化差异、资源差异、管理差异等;用户需求按研究所的学科属性呈现出多样性差异,并按区域呈现出文化、资源、管理、经费等的差异。院文献情报服务系统服务要素的跨界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资源和管理按体制呈现出双轨运行的特征,用户关系按体制呈现出所内支撑(所图)和院内支撑(国科图);服务环境按隶属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所文化环境和国科图文化氛围。所图作为研究所的支撑机构,并在体制上归属于研究所,同时,又作为院文献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双重特性。1.3服务流程的联系性学科化服务是基于用户需求与图书馆服务的信息流、管理流和工作流不间断的交互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四点一线”的多元协同服务机制:四点:基地+学科馆员+所图馆员+用户;基地角色:资源、能力、管理、技术、服务;学科馆员角色:沟通、协同、服务;所图馆员角色:沟通、协同、服务;用户角色:需求与服务协同;一线:协同的学科化服务链。以技术开发流程为例,展示了工作流程中协同要素的有机组合:2.多元协同的驱动力“获取”是人基本的驱动力,用户需要服务,图书馆要实现服务,这都是“获取”的需求,这种基本驱动力在科技创新的统一体中,是形成协同服务链的基础;学科馆员要推进服务,所图馆员也想通过服务体现图书馆和个体的价值,这种“获取”产生的动力,原于共同的目标和愿望;用户要“获取”服务,往往需要参与到服务之中,因而,与用户的服务协同,是基于共同利益“获取”之动力。“结合”作为人基本的驱动力,主要表现在其组织属性之上,当他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影响力较大,凝聚力较强时,他为自己能在这个组织中感到满足,希望在组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与组织“结合”的同时,还愿意与组织内部、外部成员的“结合”,并通过“结合”实现工作目标。在学科化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的使动者很难独自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通过协同来运作;组织者为学科化服务设计了许多协同的机会,如项目、政策等。服务效果好的研究所,大都是通过协同,增强力量,取得服务的影响;而那些协同性弱,或“北国锁国”者,会逐步被落下。善于“结合”,成为了拓展力量、争取资源、推进工作、提高影响的基本动力。“理解”是源于思想深处的处又一动力所在。在一个“慢火炖青蛙”的危险的环境之中,常常并不会感到危机。当学科化服务带来强劲的活力和影响力,并在广阔的范围掀起服务热潮时,容易激发人们对自己工作态度和行动的重新审视;当感受的“距离危机”时,会产生不同的反映,有的会接受,有的会排斥,有的会折衷,但当理解了这种潮流对自己所处的系统及个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后,他们会主动的将自己“结合”进来。“防御”是人的本能,又是一种动力。当学科化服务推进到一线时,同行会产生“距离危机”,但当在协同服务中实现了能力跃升,产生了服务效益后,协同者得到了共赢。自己工作的被肯定,消除了“恐惧”感;协同服务的效益,得到了满足感。随着政策环境的完善,工作效果还将进一步得到巩固。这四个驱动力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主次之分,也不能相互替代。通过组织杠杆,最有效地引导驱动力,需要从奖励制度、文化、岗位设计、绩效管理和资源配置流程等方面严密设计。3.多元协同框架3.1学科化服务的基本流程与协同框架学科化服务是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面向科研一线的服务模式,是院创新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服务流程涉及到资源、需求、环境与组织管理等要素,多元协同是学科化服务的基本机制与要求。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与科研一线间的服务链、交流链、协同链管理链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在组织保障、资源保障、需求引领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之上,并在运行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同时,在院科技创新组织、规划与要求的体制下运行。3.2国科图“四链”有机体系结构面向三个一线,构成了国科图基本的用户体系;面向三个一线的需求,形成了国科图特定的用户需求链、协同服务链、团队间横向交流链、服务保障基础链。4.多元协同案例4.1“应急协同服务”案例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以后,新疆两所一台(生地所、理化所、天文站)计算机网络中断,手机短信不通,科研人员、研究生不能正常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图亦无法通过网络组织服务,信息保障遇到严重困难,影响到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构建一个应急的、临时的文献网站通道,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兰州分馆相关部门参与的信息保障与服务基地;所图协同的用户端服务平台。应急服务立刻得到馆领导的支持,以馆长基金给予支持。历时10个月的“应急服务”,先后有主管领导、学科馆员、查新馆员文献传递人员、资源建设人员、所图馆员参与的服务,人员总计达到28人。截止到2010年5月底,为新疆两所一站133名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原文文献3663余篇,专题检索133项提供题录16465余条、推送图书441册、书目3000余条、论文收录引用与查新95项、市场调研2项,举办书展1期。4.2《盐湖情报通讯》协同服务案例服务的目标是构建基于协同机制的情报服务产品,基于情报服务产品的协同服务机制;特点是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纳入到了服务机制之中,在领域综述、领域热点、编译等方面发挥了专业领域的特长。学科馆员在文献检索方面的优势加上科研人员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构建了信息发现、信息发现、信息筛选、产生新的见解的工作流程与知识加工流程。5.协同服务的效果5.1队伍在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学科化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服务的行列;从实体团队到虚拟团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也参与到服务之中;5.2能力在增强:从资源推介到软件工具、平台建设、知识产品;从个人能力到团队能力云;5.3从国科图自发的服务组织,发展到院层面的支持;5.4影响在扩大:学科化服务惠及院内的同时,也开始被业界重视并接受国际同行的评审;5.5服务的内容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拓展;5.6多元协同的学科化服务在国科图建立的时候起步,逐步实现了国科图层面的思想和行动的统一,随后又开辟了院所协同服务的新局面,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