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_第1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_第2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_第3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_第4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

【关键词】椎基

摘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在中医方面认为病因多端,以内虚为其发病基础。其病机多虚实夹杂,本虚标实,错综复杂。而现代医学对该病从解剖学和生物学方面对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因;发病机理

StudyofthePathogenesisandMechanismof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Vertigo

Abstract: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VBI)Vertigoisakindofcommonnervoussystemsymptom,sincethecerebralarterygrueltypehardening,thebasethatthereasonssuchascervicalvertebraillnessandsoonaretheresultofsystematicallyfeeiesthatthebloodobstructionarousesthecauseofdiseaseofthisillnessandthemechanismarereserchedthatitissufferedfromanillnessattheaspes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atthecauseofdiseasemultipleendsandlessthanthevoidsuffersfromanillnessonthebaseintheilterestofsuchtheactualsituationsofsuchpathogenesisaremingledwithnativevoidsignfactorisWesternmedicinetonativeillnessresearchisthroughanatomywithadjustingthecauseofdiseasethepathologyphysiologymechanismresearchiselaboratedwithsufferingfromanillness.

Keywords:VertebrobasilarlnsufficiencyVertigo;Pathogenesis;Mechanism

1中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内经》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有“上虚则眩”“上所不足”“髓海不足”均属因虚致眩。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发病原因之一。而张景岳《景岳全书・眩运》中有“眩一证虚者居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有一二耳”的记载。历来医家认为该病病因以虚为主,常夹风、火、痰、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发展。中医对VBI性眩晕病因病机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气虚为本、血瘀为患,痰饮瘀血为患,阴虚阳亏、痰瘀为患,瘀阻脉络为患,脾肾不足、痰瘀阻络为患[1]。在具体的认识上,许多中医学者又有不同之处。董克礼等[2]认为有些学者根据本病的发病人群和临床表现认为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脾肾脏,其性质为本虚标实,以气血肾精亏虚为本,瘀血阻脉络为标,其病理机制是人到中年气血不足,肾气不旺,不能很好地推动血液运行,日久致血滞脉中气血津不能不奉清空,髓海空虚,脑窍失养,而发为眩晕,病因多端且以内虚为其发病基础。病机多为虚实夹杂,错综复杂。中医各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曙病因病机也有不的认识如黄氏[3]认为VBI性眩晕主要是气虚血瘀引起,气虚为本,瘀血为标,因虚致瘀,气血不足脉络不利,清窍失养而发病。王氏则[4]认为,该病多由痰混淆内蕴,瘀血阻络所致,因痰湿粘滞难去,阻碍气机,影响血液运行,血流缓慢瘀滞,痰瘀互结,阻于脑窍脑府失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眩晕。毛氏[5],认为该病瘀阻脉络脑窍,致气血不畅,气虚是促成血瘀的条件,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刘氏[6],认为该病之眩晕,主要为风痰瘀痹阻脑络,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而致病。崔氏[7],认为该病之眩晕之成因与中老人脏腑功能减退多脏受损,阴阳并虚,多痰、多瘀、多风的病理变化有关,其中尤以脾肾虚衰为主,先天之肾渐衰,精血亏损,肝肾阴液不足,筋骨软弱,无以充髓海,后天之脾运不健,聚湿成痰,血运无力而瘀血内停,一旦遇外因诱发阴不致阳而虚阳浮越,化风夹痰上扰清窍,瘀阻脑络。此为该病发病之机要,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痰瘀阻络、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是病理特征。

2中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的中医分型研究

黄氏等[8]将该病分6型

风阳上扰型,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肝火上炎型,治以清肝泻火,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浊上扰型,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髓海空虚型,治以填精补髓充脑。方选用左归丸或左归丸加减。

气血虚弱型,治以补气养血益脑。方用归脾汤加减。

瘀血阻窍型,治以祛瘀生新,通窍活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李氏总结为7型

气虚下陷型。

痰浊中阻型。

风阻上扰型。

气血虚弱型。

血虚气逆型。

肝阳上亢型。

昏厥型。

石氏分为4型

肝阳上亢。

肝肾阴亏。

气血亏虚。

痰浊中阻。

乐氏[9]分3型

气滞血瘀型。

痰瘀交阻型。

风阳上扰型。

3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

椎底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基础。椎基底功能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第一次短暂缺血发生半年内是发展为脑梗死的高危时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脑梗死,特别是小脑和脑干梗死的发生率有效措施。脑血流量由4根动脉即2根颈内动脉和2根椎动脉,颈内动脉(前循环)供应眼部和大脑前3/5部分(额叶,颞叶、顶叶的基底节)的血液,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大脑后中球,后2/5的部及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供[10]。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指椎动脉主干,基底动脉主干以及它们的分支,椎动脉分3段,即椎骨内段、环椎轴段、及颅内段。人脑重量为体重2%。它的血供约占心输出量20%,而脑干和小脑的重量为全脑1/7,它们的通过椎动脉接受的血供约占脑血流量1/8,85%~88%的脑血流量通过颈动脉系统至带上结构。

临床中我们常遇到相当多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都是处于脑血流低下或灌流不足的状态,他们常有主诉是眩晕、复视、言语含糊等,其中头颅CT和MRI检查很难发现脑形态学上变化,对这些人群应高度重视,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正确诊断和治疗可以延缓和防止脑卒中的发生。VBI分类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VB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慢性脑供血不全(VBCI)[11]。

4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的解剖学基础和发病机理的研究[12]

血管因素推动脉优势型,体质调查资料已证实无论颅内外椎动脉均属偏左优势型,而颈椎横突孔内径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提示左侧椎动脉受压引起VBI的可能性大,因此左侧椎动脉的损害对脑血流量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引起眩晕。

趋化因子方面的研究趋化因子是一组具有重要作用的多肽,它可直接或间接诱导另一些细胞的活动,如炎症细胞直接进入损伤组织提供化学梯度。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引剂(CINC),在体内的炎性组织中存在RC蛋白,CZNC/KC是一种化学趋化因子表达的细胞因子,缺血性刺激时可导致表达上调,近年来对另外一些炎性介质如PAF、ZL8,ZL10,环氧化酶2等,在缺血性损伤的研究中多大数学者认为炎性介质生物质等致炎抗炎相互作用,形成网络,共同介导了缺血后炎症反应引起脑损伤。

5结论

综上所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疾病。中医对VBI性眩晕病因病机的研究主要是认为以虚为主,常夹风、火、痰、瘀。气虚血瘀,痰饮瘀血,阴虚阳亏、痰瘀,瘀阻脉络,脾肾不足、痰瘀阻络而发病。现代医学则从血管因素、椎动脉周围结构、头部旋转运动等解剖学方面,炎性反应与抗炎细胞治疗方面、基因表达、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其产物的作用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阐述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因和发病机理。对早期防治VBI性眩晕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了确切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显明,黄红英.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0):602.

[2]董克礼.冠心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4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4):5.

[3]黄立武.黄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J].广西中医,1997,20(2):20.

[4]五成太.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5例[J].陕西中医,2002,23(8):704.

[5]毛书琴.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5(4):153.

[6]刘志香.天麻葛根枣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8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79.

[7]崔俐玲.星芎聪明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2例[J].中医药研究,1998,14(5):21.

[8]黄培新.神经科现中医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5.

[9]乐北治.辨证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