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公共人物和实际恶意原则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优选)第九讲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公共人物和实际恶意原则当前第2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案件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部腹地的许多地方兴起了争取民权的艰难而且经常充满暴力的斗争。黑人通过种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选举、居住、教育等领域的诸多法律发起挑战,这些法律使他们沦落为二等公民。和他们并肩作战的是白人民权工作者。当时,电视新闻仍然处于草创阶段,每天晚上,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只播放15分钟的新闻节目。民权运动的故事主要通过一些富有声望的自由派报纸传遍全国,其中最重要的是《纽约时报》。南部诸州推崇种族隔离政策的领袖们痛恨这些报纸,每天,这些报纸都会刊登关于和平的民权抗议活动的报道和照片,而这些抗议活动每次都遭到市、县、州政府官员或愤怒的南部市民的暴力压制或其他非法途径的抵制。当前第3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美国南北战争示意图当前第4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案件经过1960年3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整版的社论性广告,标题是《关注他们日渐高涨的呼声》(HeedTheirRisingVoices)。这则广告由民权运动领袖组成的一个特别委员会——保卫马丁·路德·金暨争取南部自由委员会(CommitteetoDefendMartinLutherKingandtheStruggleforFreedomintheSouth)——刊登。广告的正文批评了南部的公共官员。该委员会认为,这些公共官员使用暴力手段和非法途径,企图压制和平的民权运动。在这则广告中,指责的基本要点都是真实的,但文中充满了事实性小错误。当前第5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关注他们日渐高涨的呼声》Ⅰ正如整个世界业已知晓的,数千名南部黑人学生正在投入到广泛开展的非暴力示威运动中,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所赋予的人格尊严。他们在努力争取这些权利的过程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恐怖浪潮,当全世界将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作为现代自由的范本时,这些恐怖浪潮的掀起者却否定它们、拒绝他们......“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县,学生们在州议会大厦的台阶上歌唱《你是我的祖国》。之后,他们的领袖被驱逐出校,数卡车装备有枪支和催泪弹的警察包围了亚拉巴马州立大学的校园。当所有学生通过拒绝再注册的方式向州官方抗议时,他们的餐厅被封锁了,目的是为了将学生们饿至屈服”当前第6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关注他们日渐高涨的呼声》Ⅱ“一些人认为,南方的宪法违抗者惧怕自由斗士们的这种新的、非暴力的斗争方式......正如他们也害怕不断高涨的争取选举权的运动。一些人担心,他们正下决心除去这种席卷南方的新精神的倡导者、世界著名的蒙哥马利公共汽车罢乘运动的领袖——小马丁·路德·金博士。”“面对金博士的和平抗议,南方的宪法违抗者一次又一次地施以暴力和威胁。他们往他家里扔炸弹,差点杀害他的妻儿。他们还暗杀他本人。他们曾7次将他逮捕——理由是‘超速’、‘游荡’及其他类似罪行。而现在,他们又打算控告他作‘伪证’——这是项重罪,如果成功,他们可以关他10年······”“我们恳请您与南方的兄弟携起手来,用您的资金来资助下面这3项计划——保护马丁·路德·金——支持被围困的学生——争取选举权。”当前第7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案件经过亚拉巴马州的一些公共官员对《纽约时报》提起诉讼。走上法庭的第一起诉讼是由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县警监L.B.沙利文(L.B.sullivan)提起的。沙利文诉称,该广告关于蒙哥马利县警察局行为的陈述是失实的、诽谤性的,他为此索赔50万美元的赔偿金。广告中并没有指名沙利文,但沙利文认为,关于蒙哥马利警方行为的评论给他带来了不利影响。初审法院做出了有利于沙利文的判决,要求《纽约时报》赔偿沙利文50万美元,亚拉巴马州最高法院支持初审法院的这一判决,全然不顾《纽约时报》的这期报纸的蒙哥马利县只发行了35份的事实。当前第8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案件经过美国最高法院以9比0的投票结果一致推翻了初审法院和上诉法院的判决,并裁决,沙利文不能获得赔偿金救济,除非他能证明《纽约时报》在刊登这则失实的诽谤性广告时明知该广告失实,或者《纽约时报》完全无视所发表材料的真伪。也就是说,蒙哥马利县的这位警监必须证明:《纽约时报》在刊登该广告时确实撒了谎(明知报道失实),或者发表广告的那些人(包括民权委员会成员和报社工作人员)极端粗心,未能更仔细的核查广告中的指责是否正确(漠视报道的真伪)。当前第9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案件经过威廉·布伦南(WilliamJosephBrennan,Jr.,1906-1997)大法官将这两条内容概括为“实际恶意”(ActualMalice)原则。要证明“实际恶意”就要证明被告明知某陈述有错,或证明被告漠视事实真相。最高法院的判决意见将该案的这一原则推及所有被法院称为公共官员的人。今后当所有公共官员就有关他们如何工作及有关他们是否胜任工作的诽谤性陈述提起诽谤诉讼时,如果想诉讼,就必须证明“实际恶意”。当前第10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9:0的法理依据一、在去掉表面伪装之后,该案显然是一起煽动诽谤案;二、美国拥有一种深刻且源远流长的信念,即关于公共问题的讨论应当是充分的、广泛的、不受限制的;三、当沙利文等公共官员接受政府职时,他(她)就应该预料到,他们的工作会收到其服务对象的细致审查,甚至会遭到批评。当前第11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案件影响1964年之前,民事诽谤诉讼受到众所周知的严格责任原则(TheDoctrineofStrictLiability)——一种比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应负责的一般责任标准更加严格的责任标准,无论当事人尽到怎样的注意或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只要损害发生,就必须承担责任——的控制。在这个原则之下,无论诽谤诉讼的被告在准备、刊登或播放新闻时有多谨慎、多仔细,他(她)都对原告的损失负有责任。1964年的判决改变了饭诽谤法的面貌:美国最高法院第一次判决,诽谤诉讼的原告必须证明被告在发表诽谤性材料时犯有过错。在引进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之后,原先相对简单的民事侵权行为变成了复杂的法律难题。当前第12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案件后续其实在1964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之前,美国一些州已经将实际恶意原则引进诽谤法。沙利文案之后,美国所有的州法院的联邦法院都必须遵循该原则。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将实际恶意原则推及公众人物:这些人游离于政府之外,他们常试图领导有关重要问题的公共讨论。根据最高法院的判决,这些人和公共官员一样,也不能免于被批评、被抱怨。即:公众人物如果想要在诽谤案中胜诉,就必须证明实际恶意。当前第13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案件后续197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即使是私性人物(这些人既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也不想影响公共舆论)在对大众媒介发表或播放诽谤报道的行为提起诉讼时,也必须证明大众媒介有过错,到此为止,美国最高法院完整地提出了诽谤诉讼之过错原则的一个关键要素。州法院在审判中拥有一些自由,可以自行决定私性人物一方在起诉大众媒介时须证明哪类过错。最高法院说,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作为私性人物的原告至少得证明:广播电视台或杂志在准备和传播报道时未能做到必要的谨慎,或者在工作中疏忽大意。但是,州法院可以要求原告证明其他更多内容(过错等级)当前第14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诽谤诉讼之过错原则一、对大众媒介提起诽谤诉讼的私性人物至少得证明,该诽谤性材料是媒介因工作疏忽而公开的。在诽谤法中,疏忽大意的定义就是未能做到合理的谨慎二、被视为公众人物的个人在对大众媒介提起诽谤诉讼时必须证明,被告在发表材料是怀有实际恶意。在反诽谤法中,实际恶意的定义是:媒介在发表某诽谤性陈述时明知该陈述虚假,或不计后果地漠视其真伪。ActualMalice:withknowledgeoffalsityorrecklessdisregardofwhetheritwasfalseornot当前第15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公众人物vs私性人物一、谁是公共官员?
►工作描述
►报道的性质二、谁是公众人物?1.完全意义上的公众人物2.有限意义上的公众人物
►作为公众人物的企业
►时间流逝中的公众人物三、谁是私性人物?当前第16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谁是公共官员?►工作描述:最高法院试图在公共官员和非公共官员间划定一条界线:“显然‘公共官员’至少是指政府职员中那些地位较高的人,他们控制着政府的公务行为,因此他们应当或似乎必须对公众负有重要责任”;布伦南大法官补充认为:如果政府中的某个职务具有如此明显的重要性,以至于公众对该职务承担者的资格和工作表现感兴趣,且这种兴趣独立于公众对所有政府职员的资格和工作所表现的兴趣,那么该人就应当被定义为公共官员。►报道的性质:如果原告是选举产生的政府职员或者在工作中担负重要责任,他(她)也只有在诽谤性评论涉及一下内容时才需要证明被告的实际恶意:1.原告的工作表现;原告执行公务的方式;或2.原告是否适合该工作
当前第17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谁是公众人物?Ⅰ一、完全意义上的公众人物刘易斯·鲍威尔(Lewispowell,1907-1998)大法官在“格茨诉韦尔奇案”(Gertzv.Welch)的判决意见中确立了这一对概念:这些人“占据着具有如此广泛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地位,因此他们被认为是完全意义上的公众人物”。完全意义上的公众人物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名人,他(她)的名字必须是家喻户晓的。►全国公众能否即可辨认出原告?且原告是否持续暴露于媒介的关注之下?►全国范围vs地方领域当前第18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谁是公众人物?Ⅱ二、有限意义上的公众人物刘易斯·鲍威尔大法官认为有限意义上的公众人物是指:“在更通常的情况下”,“那些被归为公众人物的人将自己推到特定的公共论战的前台,试图影响有关问题的解决”通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4起系列案件,联邦最高法院确立了判断某人是否是有限意义上的公众人物的3条标准:1.在诽谤性陈述发表或播放之前社会上必须存在公共争议2.原告必须通过某种途经参与了试图解决该争议的行为3.原告的参与必须是这样的:他(她)积极地试图影响有关争议性问题的公共舆论暗示:原告有能力通过某些渠道近用大众媒介来参与围绕某议题展开的公共讨论当前第19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谁是公众人物?Ⅲ►作为公众人物的企业
企业也可以提起诽谤诉讼;在诽谤诉讼中,它们也可以被判定为公众人物。如果一家公司试图在关于某重要公共问题的争议中引导公众舆论,那么她就可以被认定为有限意义上的公众人物。判定企业是否是公众人物时的使用标准:1.公司是否使用了某种极不寻常的广告手段或促销活动来吸引受众对它的关注?2.公司是否受政府的管理?3.关于公司的诽谤性言论是否聚焦于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
►事件流逝中的公众人物
如果某人今天是公众性人物(公共官员或公众人物),那么20年后,他(她)还会被人为是公众人物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前提条件是:案件涉及的问题是今天赋予某人以公众人物地位的问题。当前第20页\共有23页\编于星期二\12点谁是私性人物?在诽谤诉讼中,如果原告的身份不满足公共官员、完全意义上的公众人物或有限意义上的公众人物的定义,那么法院则将该人认定为私性人物。这就意味着,原告不必证明被告故意撒谎或在发表诽谤法陈述时不计后果的漠视该陈述的真伪。在大多数案件中,原告只需证明,被告在准备或发表诽谤性材料时未能做到必要的谨慎。但是,在适用该原则时也有个别例外:一些州,包括加利福利亚、科罗拉多、印第安纳、阿拉斯加以及纽约州:当被认定为私性人物的原告因谋篇公众感兴趣的报道而对大众媒介提起诽谤诉讼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演讲稿
- 中秋佳节致辞范文(15篇)
- 人生大事观后感(19篇)
- 为开学典礼的致辞(25篇)
- 中学生开学典礼致辞(8篇)
- 影响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集合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徽宣城广德市引进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1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专题05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 2024年11月6日车辆伤害事故演练方案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 雪人(无字)-儿童故事绘本
-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检查表
- 《火灾发展及危害》课件
- 《车路协同技术》课件
- 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病历全
- LT9800对讲机说明书学习资料
- 新食品安全法全文
- 移动电源生产流程图
-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首诊报告卡
- 北京市第十届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决赛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