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美术-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美术-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美术-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美术-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课题: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从新中国画与传统文人画的对比入手,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的变革特点,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原因和主要现象。引导学生敢于用今天的眼光客观评判美术现象。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教学难点:中西美术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美术技法的理解。20世纪初期的中西方社会现状促使中国画发生变革成为必然。通过教师细致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不应被淘汰,作为今天的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教具准备:教材、参考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先说这样一个人,在康熙末年,有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叫郎世宁,大家听说过吗?他在中国的皇宫里任职了50余年,那么在他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呢,只有25岁,他满怀希望,带着自己的油画作品和油画技巧,希望得到皇帝的认可,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咱们的皇帝对他的油画作品是如何评价的呢?来看一下视频。(点视频)大家看到了吗?中国皇帝欣赏他的作品吗?为什么呢?中西绘画有区别,想法不同,中国人长得和西方人也不同,想法不同,看一看是不是差别很大啊?(换幻灯片)那么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有的同学说了,中国人讲究的是意境,那么西方人为了把人物刻画的更真实形象,他们要研究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色彩、形状、色彩学、解剖学等)两千年以来,我们中国画一直延续着这种画法,当到了20世纪的时候,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四运动”,五四以后,中国在各个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对中国传统绘画提出了质疑,陈独秀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呢?“衰必及矣”是反对还是支持呢,为什么反对呢,反对的哪些方面呢?(不像,不科学)在这个时期,中国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经济到文化各个领域都想西方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已经不能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通过视频看到中西方美术在历史上曾经发生碰撞后的结果,到了20世纪,随着中国的改朝换代,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二、讲授新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介绍---徐悲鸿与齐白石:(一)、融合型画家:1、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1927年留学日、法,研究西方美术。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融合性画家作品分析-----人物画的古今对比,《泰戈尔像》、《杜甫像》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写实改造中国画。造型上做到了“形神兼备”,十分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中国画趣味高雅的写意、象征的表现手法,从20世纪之初,逐渐向较为大众化的写实过渡。2、融合型画家----李可染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中西融合”倡导者---林风眠在色彩、绘画工具等方面对中国画进行改革创新。(二)、传统型画家:1、齐白石(1864一1957),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品诗、书、印、画俱绝。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评价: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赏析:《虾》: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与讨论:《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察思考后,谈一谈你对于这张画的理解。重点分析理解中国画意境的传达:《蛙声十里出山泉》源于老舍先生给齐白石的求画信的影印件。这封信解开了一个大谜团,老舍先生写这封信时,用了两种笔和两种颜色,一种是毛笔写的,另一种是红墨水钢笔写的,这种混搭形式,为这封信的价值做了最好的提示,成了揭开一个大谜团的钥匙。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原来的流行说法是齐白石老人接到老舍先生送来的诗句后,用了三天三夜去思量如何实现老舍先生的设想,即将它变成具体的画面,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可以让人联想到,在交配季节里,青蛙那此起彼伏的叫声。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还有一种说法是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它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师生互动:穿插小问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新知识的接受情况。2、黄宾虹:黄宾虹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与二十世纪的其他画坛巨匠相较,黄宾虹更具学养,更富于文人气质。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越的贡献。活动:对比讨论齐白石和黄宾虹是同时代的传统派大师,但在知识结构、艺术创作格调上却有着极大的差异:黄宾虹是一位研史治学的文人画家,齐白石是一位农民性格的文人画家,黄宾虹以对传统中国画的深刻体悟而走出了个人的笔墨风格,齐白石以自己质朴、乐观、健康的生活经验而创出清新、刚健的审美风格。3、潘天寿:书法功力深厚,用笔苍古老辣,其画作,熔诗、书、画、印于一炉,凝注着大师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和创造才能,然而,正当潘天寿向着更高的艺术高峰攀登之际,他的艺术生命被野蛮地中止了,在文革的迫害中含冤而死。学习与巩固:1、哪一幅是现代传统型山水画?明显的区别是什么?2、仔细观察思考,哪幅是融合型山水?知识拓展:关山月《绿色长城》在70年代初颇具影响。这是一幅主题性山水画,它标志着山水画不仅有审美欣赏的功能,也完全可以为政治服务,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三、课堂总结融合型画家: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林风眠传统型画家: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四、课后实践:赏析现代画家石鲁的《转战陕北》:五、板书设计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图片展示区域图片展示区域融合型:写实,徐悲鸿李可染林风眠传统型:继承,齐白石黄宾虹《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学情分析高中生有了一定的美术鉴赏的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逐步形成。(一)学生在学习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之前,对美术作品的特征已有初步的了解。知道了20世纪的历史背景,了解了徐悲鸿、蒋兆和、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家的生平简介。(二)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通过对比的方法去鉴赏美术作品,本课也是通过对比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三)学生思想活跃,贪玩,吃苦精神差,多增加互动环节,玩学结合,学论联系,增强课堂的趣味,寓教于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效果分析(一)、通过对比的方法鉴赏同学们了解了20世纪中国画的创作背景和发展方向。(二)、通过对比了解了20世纪中国画创新手法和方向的不同。(三)、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学习了20世纪中国画坛继承为主的大家齐白石、黄宾虹等,了解了他们的生平简介和创作思想。(四)、教师学生之间互动积极且生动,课堂的组织和上课的课程控制都很准确,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五)本堂课活泼开放,增加些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从新中国画与传统文人画的对比入手,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的背景下走的变革特点,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原因和主要现象。(二)、知识点:1、徐悲鸿主要从哪方面改革传统中国人物画。2、林风眠的水墨画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主要不同点。3、从变革传统文人画入手的20世纪中国新美术教育创作。(三)、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测评练习1、20世纪中国画坛以创新为主的画家有:、、、。2、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主要有:、、、、、。3、当代作家老舍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老人作画(如下图)。

对于白石老人这幅作品下面论述不正确的是(

)①画家用写意的手法表现画面内容

②齐白石的画追求画趣中包含诗意,诗又深化了画意,诗境和画境相互补充

③齐白石注重写生,他的画有“中西融合”的绘画特点

④此幅作品如悬挂客厅装裱用“斗方”最为合适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4、花草烂漫的春天固然可爱,瓜果飘香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惊喜。秋天象征繁荣与收获。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是许多艺术作品的表现对象,国画大师齐白石也常将瓜果、蔬菜、昆虫等作为其作品的素材。据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画属于年画

B.此画属于花鸟画

C.蝈蝈采用写意画法

D.画面没画背景,构图不完整《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课后反思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

知识含量高、内容深广,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通过本课的教学认真反思之后,我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