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再贴现工具的思考
摘要:再贴现目前基本退出宏观调控,Shibor的出现、调控模式的转型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建立对改革再贴现提供了良机。本文借鉴了美联储的改革经验,提出了改革的相关建议,包括将再贴现定位为价格型工具、与Shibor挂钩、与申请者的资信状况相联系、配合存款保险制度、提高透明度等。
关键词:再贴现;Shibor;价格型工具;存款保险制度
一、再贴现目前基本退出宏观调控
再贴现率维持高位不变,再贴现业务量锐减
2004年至今,再贴现利率一直维持在%。2006年初,贴现率已经低于再贴现率,银行汇票的贴现利率一般在%-%之间,转贴现利率一般在%-%之间。由于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充裕,申请再贴现的动力小,再贴现利率的变动缺乏灵活性,业务量明显下降,基本丧失调控作用。2001-2005年的再贴现业务余额分别是655亿元、68亿元、亿元、33亿元、亿元。根据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半年再贴现余额为亿元,同比减少亿元。
大多数学者认为,再贴现利率高于货币市场利率是导致再贴现业务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也有观点认为,中央银行有意识地维持较高再贴现率,主动让再贴现工具暂时退出宏观调控。这是因为在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需要加强对基础货币投放的控制,大力收缩银根。同时,促进票据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规范发展和产品、制度创新,避免刺激票据市场过度膨胀。
对改进再贴现工具的讨论
虽然再贴现具有调控被动性、再贴现利率不宜经常变动、手续繁琐等缺点,大多数观点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应该发挥再贴现工具的作用,不赞成取消再贴现工具。改进这一工具的建议有:扩大再贴现的总量和范围;实行不同行业、不同票据种类、不同金融机构、不同环境下的差别再贴现利率;简化再贴现手续;货币市场资金状况,灵活科学地调整再贴现率;分步骤地以再贴现置换再贷款,发挥再贴现基准利率的作用等。
二、改革再贴现工具正当其时
Shibor的推出为制定实时动态调整的再贴现率提供了依据
2007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Shibor,意在推进中国利率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并将该利率培养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目前,Shibor的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报价银行团现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Shibor衍生品已开始交易。虽然与中国版的“LIBOR”和“联邦基金利率”有明显差距,Shibor的推出和发展定位为中央银行参考货币市场利率、制定实时动态调整的利率提供了依据。借助Shibor的作用,广泛地影响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体现再贴现的告示效应,有利于市场准确预测再贴现率的变动,形成合理预期。
中央银行调控思路转向数量型和价格型并重的模式
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融资渠道逐渐拓宽的情况下,再贴现业务量在整个社会融资中占比很小,对于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力度很有限。面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存款准备金率这样连续使用的“猛药”似乎也失去威力,中央银行已明确表示将向数量型和价格型并重的调控模式转变。因此,要想发挥再贴现调控工具的作用,中央银行将不再以再贴现业务量的大小判断其有效性,而将更多地发挥其告示效应,影响公众预期。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建立,为再贴现逐渐取代再贷款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高层官员在2007年1月已经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将有实质性进展。从目前公布的方案看,建立的原则主要是按照参加保险的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确立不同的费率。目前,中央银行的再贷款也由总量调控工具演变为维护金融稳定、提供政策支持的手段,如向流动性紧张的证券公司提供贷款,承担破产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等,贷款发放中存在倒逼现象,不利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存款保险制度将分担由中央银行再贷款承担的任务,对于中央银行而言,用再贴现取代再贷款,可以推动票据市场发展,增加资金的安全性,强化风险约束机制,推进金融机构破产机制的建设。
三、美国改革再贴现工具的措施及启示
美联储在2002年对再贴现工具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是
主动吸引金融机构利用再贴现窗口融资金融机构不再需要证明除了再贴现窗口,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中央银行意识到需要鼓励金融机构使用再贴现窗口,才能发挥再贴现工具的调控作用和影响力度,变被动为主动。
2.再贴现得到的资金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在市场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一规定有利于及时向市场提供流动性,降低利率波动的幅度。
3.对于符合要求的再贴现的申请,不再使用配额限制。
只有资信良好的金融机构才可以得到主要贷款
改革后的再贴现业务的种类包括主要贷款、辅助贷款和季节性贷款。主要贷款期限短,通常是隔夜贷款,只向资信状况良好的金融机构发放。辅助贷款提供给不能获得主要贷款、甚至出现财务困难的金融机构,体现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季节性贷款提供给中小金融机构,以应对因季节性、偶发性因素等造成的资金短缺,体现政府的政策支持。各种贷款都需要提供充足的抵押品。这一改革举措使得金融机构不再担心市场视其再贴现行为是财务状况困难的信号。
再贴现利率与目标利率挂钩,成为市场利率的上限
根据不同种类的贷款,再贴现率和目标利率挂钩。一般说来,主要贷款的利率比目标利率高100个基点。如现在联邦基金利率为%,主要贷款利率为%。辅助贷款的利率一般比主要贷款利率高50个基点。由于带有政策扶持性质,季节性贷款的利率一般低于主要贷款的利率水平,是经过选择的某些市场利率的平均值。
设置再贴现利率高于联邦基金利率,使得金融机构不能利用再贴现窗口获得无风险套利资金。用成本机制约束再贴现行为,不需要中央银行在审查和分配配额上耗费资源,有利于降低联储自身的管理费用,提高运作效率。
再贴现率与目标利率的同向浮动,使再贴现率有效地成为市场利率的上限,克服了再贴现率不能频繁变动的缺陷,并降低了市场利率的波动程度。同时,再贴现率的告示效应增强,反映了美联储的调控意图。
再贴现工具和其他政策配套,实现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双重作用
1.美联储采取一致的标准审查金融机构的资信情况以决定其是否具有获得主要贷款的资格。常用的判断标准是CAMELS和SOSA评价体系。①本国金融机构的CAMELS评级得到1或者2、外国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SOSA评级得到1都可以获得主要贷款。
2.配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运作,发放辅助贷款,体现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作用和调控的灵活性。根据最小化拯救成本的原则,联储决定是否给予在CAMELS和SOSA评级中得分较低的金融机构以资金支持。
美联储的改革措施对我国改革再贴现工具的启示:第一,改变再贴现工具调控的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变限制为鼓励。第二,再贴现工具的功能应有所转变,转型为价格型工具,并配合即将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第三,将再贴现率与基准利率相联系,并高于基准利率,成为市场利率上限,提高操作透明度。
四、改革我国再贴现工具的建议
重新定位再贴现功能,转型为价格型工具
如果再贴现业务量较小,难以在庞大的社会融资中起到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的作用。但是,再贴现规模过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会干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实现。这个两难矛盾的存在促使所有发达国家到1970年都放弃了以贴现政策进行选择性信贷控制的做法,学者也不赞成将其作为结构调整工具。再贴现工具在其他国家的业务量也较低,这是由于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一般作为金融机构最后的筹资渠道。中央银行主要依靠再贴现的告示效应、利益诱导机制向市场传达调控意图,影响公众的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表示货币政策调控将向数量型和价格型并重的方向发展。因此,应改变原有的调控方式,将再贴现定位为价格型调控工具,不再依靠其业务量大小发挥作用,而是充分发挥其告示效应和利益诱导作用。即使再贴现业务规模小,再贴现利率的变动也能传导中央银行调控意图,切实影响公众预期。
将再贴现率与Shibor挂钩,设置为市场利率上限
我国目前没有目标利率,因此难以直接将再贴现率与目标利率挂钩。可以在Shibor的基础上,加点浮动确定再贴现率。在现阶段,宜将加点浮动规定为一个区间,而不是具体的基点数,以增加中央银行调控的灵活性,同时,基点数的变动也反映出中央银行的调控意图。
作为市场利率的上限,其实再贴现不需要被经常使用,可以避免上述两难矛盾。再贴现率也不需要频繁变动。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是目前Shibor的底线。因此,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可以形成中国的“利率走廊”,波动区间掌握在央行手中,可以作为利率市场化过渡阶段的制度设计。
将再贴现的发放与申请者的资信状况相联系
目前,再贴现的发放与地区、行业、政策扶持相关。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有不同的贴现政策和额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
设置为市场利率上限后的再贴现工具将不再具备无风险套利的吸引力,中央银行不再需要分配额度和引导资金的流向。申请再贴现的金融机构会按照成本收益原则,选择客户和行业,体现再贴现价格型工具的作用。
中央银行应简化再贴现窗口的审批手续,在申请者提供合格票据的情况下,以申请者的资信状况作为决定发放与否的标准。判断资信状况的指标通常选择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等。这样可以强化风险约束机制,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减少管理费用,提高运作效率。
配合即将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逐渐用再贴现取代再贷款
中央银行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需要兼顾资信较差、经营困难的金融机构的筹资问题。配合即将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中央银行从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的角度出发,对于经营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再贴现,但需要其提供足够的担保抵押品,担保抵押品的范围可以扩大。这样可以减少再贷款发放的倒逼现象,增加中央银行资金的安全,同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发展。
提高再贴现工具的透明度
在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每季度例会中,应将对再贴现工具的讨论作为一个内容,并形成制度。在会后公布的决议中,反映货币政策委员会对再贴现率变动的讨论结果和调整的建议。这个举措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地位,使例会决议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