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主持人:刘淘
南召县教育局电教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目录一、 绪论 3二、 问题的研究 4(一) 、问題的提出 4(二) 、研究的问题 61、 信息技术的被动接受,抹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62、 传统讲授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73、 研究的主要问题 7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 7(一) 、任务驱动法 7(二) 、形象比拟法 8(三) 、启发式教学法 9(四) 、操作实践法 10(五) 、文献研究法 11(六) 、问卷调查法 11(七) 、案例研究法 11四、 课题研究的原则 12(一) 、协作性原则 12(二) 、激励性原则 12(三) 、整合性原则 12(四) 、共享性原则 13(五) 、发展性原则 13(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3(七) 、工具性原则 13(八) 、统一性原则 14五、 研究方向 14(一) 、探索教学模式多样化 14(二) 、探索课程整合方式 15六、 课题结果与分析 18(一) 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理性认识 181、 培养学生的时代性 182、 应用方式的灵活性 183、 展示效果的生动性 194、 结果反馈的即时性 19(二)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效益的操作模式 20(三) 形成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四种教学方式 221、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222、 师生参与,合作探究 243、 网络资源,拓展空间 284、 学案导学,自主参与 30(四)提炼优化的四种教学模式 33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332、 讲练结合,突破难点 353、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384、 探究实验,培养能力 39六、 取得的成效 41(一)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11、 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422、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423、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能力 44(二)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441、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462、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 473、 教学效益显著提升 47七、 实验结论与反思 48(一) 结论 48(二) 反思 481、 对实验人员的业务素质、研究水平、合作精神的反思 482、 教学模式的实践使用反思 49一、绪论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合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o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一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当前普通初中的评价制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普通初中实际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普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二、问题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们的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1世纪国际竞争是国家综合国力和人们信息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之列。靠这种程度的信息能力是无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只有果断地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提高全民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才能彻底改变落后的局面。为此,教育部及时做出了重大决策将信息技术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现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对既承担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是极大的鼓舞,同时也有很多困惑。为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中小学必须也必然要信息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合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独立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有自身的规律和特色,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如何处理课本内容滞后与信息技术发展快的矛盾?如何处理课本内容的零起点与学生普遍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层次又参差不齐,使得课本知识不能很好的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要求的矛盾?由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与学校的经济实力之间的矛盾?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使高投入有高效益?面对这种形势,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当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也没有机构专门研究。面对新教材和新课程,信息技术课釆用什么样的教法,如何使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探索总结出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又适合我国大中城市中学生认知规律的、能实现学生高效率学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二)、研究的问题最近几年,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完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课题组通过听课评课、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校当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状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的被动接受,抹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校的信息技术装备还不完善,即便是使用多媒体演播系统上课,也没有跳出传统的学习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的尴尬处境。“演播型”的课件,致使学生被动地顺着课件一页一页的观看,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虽然课堂学习过程中也穿插了老师的提问,也有学生回答,但学生不是主动的积极思考。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实践获得发展的学习活动很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有效学习信息的来源单一,思维受到限制,课堂教学缺失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表格填完整,并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和规律,看你能否得出如何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多媒体展示表格(略),学生回答后依次填入:①R、F2、F3及RVF2VF3;②2F】、3F】、4R、nF】等。(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本课以“电荷间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两大问题为主线展开,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其主要特点是:讲授启发一一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相互作用,构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交互学习的氛围,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对应的活动,同样,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相对应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探究实验,培养能力案例:《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课堂实录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设问导入糖拌西红柿、盐拌黄瓜,放糖和放盐前后有什么变化?由学生做好两道菜。思考:水从哪里来?通过什么方式出激发学习兴趣
来?模拟实验1、 多媒体演示渗透作用实验2、 引导学们观察所出现的现象1、 理解渗透作用概念。2、 明白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探究实验1、引导学生结合演示实验和渗透作用实验提出探究与本节课内容关系最密切的问题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作出假设(即尝试性回答所提的问题)3、 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确定最佳方案5、 多媒体演示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过程二、分组讨论学习1、 让学生回忆植物细胞结构,类比渗透装置2、 展示同学做的两道菜,请同观察实验现象;3、 学习发的学习纲要:复习初中所学的有关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4、 讨论提出问题:1、 正确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及发生条件,为提出研究问题,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打下基础2、 通过情景导入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 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得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五、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5、 作出假设6、 相互交流,修改所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及条件小结练习归纳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练习:课本P.6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练红老师讲授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进行实验一一分析结果一—得出结论一一表达交流一一进一步探究的教学步骤,多处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从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达到了突破本节难点的目的。六、取得的成效(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网上学习,同学们更多注重最新的时事动态,如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矿难及各种悲惨的交通事故,参与对“生命”意义的讨论,懂得“生命”的可贵;通过网络了解各地区的涝情和旱情,对“保护环境、爱护水资源”进行专题讨论,通过网上游览各种博览会,同学们在对各国、各省美轮美奂的建筑进行欣赏的同时,也对“低碳"、“环保”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了深入的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活动丰富有效,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明显改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 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培养不同能力目标作为切入点,经过不同的学习模式的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据调查统计98.7%的学生对电脑有浓厚兴趣,100%能熟练使用word文字处理系统,99.3%会使用Powerpoint软件,100%的学生会使用Internet网络查询信息并能筛选、整理和加工有用信息。在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获奖情况中更能体现学生网络学习水平的提高。2、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改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把教师的“教授"变成了“互动”,学生由学习的被动参与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们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听课,而不是被动听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情景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演绎发散……灵活使用在课内集中学习。学生学习的场所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是向外还延展到了家庭和互联网上,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学生课后的提问增多了,思维活跃了,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阶段总结中,同学们深有感触,他们说:时间虽短,但已是受益非浅了。……信息环境资源下的学习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我们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很好的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快捷准确,直观反映原理,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将死板问题生动化,从现象到本质,并能突出要的,动态的反映概念及过程。……更强的交互性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强调的是自我新开辟,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的可重复性,有利突破难点和加强记忆……。在各种参赛中获奖,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反过来又促进我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益,提高学习成绩。3、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别,教学内容学生有取舍权利,时间分配有自主权利,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充满活力,师生之间情感沟通台作良好,这种学习氛围反过来使学生对理化学科的学习充满了更大的激情,加大了喜好程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不但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更是将他所掌握的现代科技内化为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终生学习的基础。(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案例:我校老师上了《Wherewouldyouliketovisit?》的研究课,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巴黎广告内容,借鉴其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城市。她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巧妙推进课堂进程:①畅谈想去的城市,自然引入新句型。②阅读课文找疑难句,小组互问互答,教师相机指导。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城市广告语的写法。④小组合作写广告,并组间互听互评。⑤总结得失,分享经验。这节研究课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景交融的课堂环境,优化了课堂结构,不但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使学生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案例: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制作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网络课件。教学内容选定并确定使用制作软件工具以后,就对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实施整体设计,完成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组织流程,教师站在总设计师的位置上纵观全局,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例如:李春老师在《电流的磁场,地磁场》这个节课里,基于计算机反馈系统的交互学习模式(适用于新课的教学),其流程如下教师计算机网络系统学生引导识别浏览新课新课讲解提问交流引导识别个性发展检测反馈课堂作业强化指导合作学习从物理《电流的磁场,地磁场》教学效果看:教学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使用,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归功于近几年来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方面的不懈努力。这次教学中使用统计功能,即时反馈学生的问题,优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在新课讲授时,也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容量更大,效果更好。案例:老师展示了一节高一化学课《硫酸》,课堂结构清晰合理,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使用多媒体录像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2、使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表现浓硫酸在常温下和在加热条件下与铜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使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当堂学习情况,及时评判作品正误,在交流中相互学习;4、使用多媒体幻灯片,比较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对比稀硫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5、PPT动画演示浓硫酸与铜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获取完整的信息。从以上几位老师的教学片断中,我们真切的感到,因为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使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学习活动焕然一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惯常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技术使用效率不高,教师讲授多,学生活动少,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的使用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教育教学内容设置在具体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加以实施和开展,并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2、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成功的带领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习活动,就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课题开始之初,教师只能使用一些常见的简单软件,而这个比例还只占全体教师的20%,没有教师能够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和网络课件制作。现在课题结题之时,从普及计算机的使用情况看,已经是100%的教师都会操作使用,每位教师无论上校内公开课,还是上市的公开课或竞赛课,100%都能使用信息技术,80%能掌握一些简单课件制作,30%能熟练使用Word、Authorware.Flash等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多年来,共设计制作了件多媒体课件数百件。3、 教学效益显著提升课件的制作大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集体协作精神。通过课件的制作集思广益,增强老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教研组、年级备课组老师的凝聚力,使教师在更加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够在较高层次上全方位的分析审视自己教法和教学内容,现在大多数教师能从学生知识建构过程出发,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比较好地找出教材中适合用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掌握和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同时提高。七、实验结论与反思(一) 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全体实验人员充分地识到:四种教学模式是符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特点,适合中学生认知规律的,能实现学生高效率的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符合新课程标准。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通过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所以,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二) 反思1、对实验人员的业务素质、研究水平、合作精神的反思本课题是是反映我校教学科研和信息技术能力的窗口,是学校校园生活的缩影。为研究工作顺利、稳步、扎实地深入开展,实验人员必须认真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实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有乐意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总的看来,我们的研究工作是顺利、稳步、扎实、深入的开展,在课题领导小组的关心帮助下,经过大家的努力工作和精诚合作,完成了各种资料的收集,大量数据的统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效果和成果。2、教学模式的实践使用反思在几种教学模式中,都需要学生有相当的社会适合能力。一个人的社会适合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但在发展速度上,不同的人存在差异,在初中阶段,女生社会适合能力发展强过男生,心理发展也是如此,她们能够比较好的适合集体生活,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学习小组的划分时,注意男女搭配,能够选责任心强、社会适合性强的女同学担任小组长。注意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师生除了知识上的交流,更要注重情感上我交流,针对同学们不同的学习态度,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习态度消极的同学交朋友,用教师的热情和爱心去打动他们,去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和信任,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乐趣。对超前学习和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提出适合他们发展的高要求,提供新的学习平台,多同他们一道探讨深层次的问题,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感受“学无止境”的深刻道理。虽然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发展,我们所釆取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更多的时候是将多种模式有机地综合使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施教学活动,但也还有一些学生一味追求升学,不重视所谓“副科"的学习,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难,有少数学生(多为男生)自控能力较差,想方设法打游戏,对信息技术课认识不足,也造成学习的障碍,影响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互联网是一个浩瀚的信息海洋,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的知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信息能力能极大地提高,但是,因为学生生理发育期提前,而心理发育明显跟不上,对怎样对待网络所带来的副作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后,下一步的工作首先将是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甄别信息真伪,批判性地吸收信息,以及网络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第二,更好地利用评价手段,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来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环境,增强自控能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团结协作,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在本课题实施的进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能力,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的体验和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了综合使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已经圆满结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探索,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让这门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案南召县教育局电教馆刘淘一、研究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釆取有效措施,以适合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这个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为此我国教育部做出了“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独立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有自身的规律和特色,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如何处理课本内容滞后与信息技术发展快的矛盾?如何处理课本内容的零起点与学生普遍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层次又参差不齐,使得课本知识不能很好的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要求的矛盾?由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与学校的经济实力之间的矛盾?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使高投入有高效益?面对这种形势,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当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也没有机构专门研究。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之际,面对新教材和新课程,信息技术课釆用什么样的教法,如何使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探索总结出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又适合我国大中城市初中学生认知规律的、能实现学生高效率学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信息技术使用效率不高,教师讲授多,学生活动少,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意识薄弱的问题。1、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中学信息技术课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实验中对课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在不同阶段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研究。2、 中学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特点根据城市初中学生知识结构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研究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认知特点。3、 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教材安排,研究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工具性较强的内容,以及理论课、操作课应釆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三、 研究的预期目标1、 构建符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特点、适合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 探索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法和学法。3、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 研究的原则(一)、协作性原则学习者因个性差异,自主学习会产生能力差异,而协作学习,能通过群体活动,各个个体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协作学习,将会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培养他的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各种人群交往和团队协作,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二) 、激励性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长处,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出发,通过对其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三) 、整合性原则就是其学科的交叉性。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而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能够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四)、共享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是发挥各任课教师的优势,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的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所以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关系到课题成败。(五) 、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是科学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得到持续而有效得发展。(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科学的理论只有在有效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它的指导作用,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无法检验理论的科学与否,而实践经验通过度析、归纳、总结提高,才能上升形成具有更广泛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七) 、工具性原则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理应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不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强调的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要立足于课程而不是计算机,故在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仅仅学生学习的必备的工具和伙伴。(八) 、统一性原则本原则是指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践平台,在总体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生能够釆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进行学习,从而能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同时,网络又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零距离",有利于学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五、研究的方法(一)、任务驱动法在教育部拟定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过程中,曾提出一个修改稿,其中指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的内容应以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二)、形象比拟法限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将难懂的理论用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形象化。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容易接受。比如在讲Windows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比拟文件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4785:2024 EN Tourism and related services -Tourist information services - Requir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 企业行政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中秋领导精彩致辞范文(7篇)
- DB12T 471-2012 在用汽车喷烤漆房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 九月开学典礼活动主持词范文(8篇)
- 中秋感恩会主持词范文(6篇)
- 中秋节员工慰问信范文(11篇)
- 猪的课件教学课件
- 影响燃烧的因素
-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规范 编制说明
- 民间借贷利息计算表
-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
- 实验室家具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好玩”探析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六版)1-1
- 设备运行分析报告(模板)
- 独特的我PPT课件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 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护理评估单
- 生活中的音乐教案
- 辩论赛评分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