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自命题科目611中医综合考试大纲_第1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自命题科目611中医综合考试大纲_第2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自命题科目611中医综合考试大纲_第3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自命题科目611中医综合考试大纲_第4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自命题科目611中医综合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纲、西结专业术型硕士研究生所设置的考试科目,其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基础理论、药、内科、针灸四门课程。.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基础理论:分()药:分()内科: 分()针灸:分.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试卷题型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病案分析、论述题等,每科目试卷可能涉及其个题型。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绪论掌握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熟悉形成与发展各历史阶段的重要典籍,杰出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成就。了解、基础理论、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的科属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概况,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第二节阴阳说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说的基本内容。了解阴阳概念的源流,阴阳说在第三节五行说、六腑、奇恒之腑、分及其共同生理特点特点及形成因素精气阴阳理体系。各自生理功能。与体、华、窍、液、志关系各自生理特性、病理功能。三六腑六腑各自生理功能。胃生理特性;六腑各自病理功能。七冲门部位胃气六腑、辨证三焦分四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女子胞生理功能女子胞与腑、天癸、经脉关系与脑关系。腑之间关系与相互之间生理关系与腑生理关系。与、与腑相互之间病理联系与奇恒之腑之间关系。三精精、功能精分、代谢。气第三节血血及功能。代谢(生成、运行。第四节津液津液熟悉津液代谢。血津液神之间血之间关系。熟悉与津液之间关系;精血津液之间关系;精神之间关系。第四章经络经络。熟悉经络系统了解经络学说形成。第二节十二经脉十二经络了解十二经络循行部位。第三节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了解奇经八脉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和应用经络生理功能。了解经络学说应用。第五章体质体质。熟悉体质构成。、特点;学说形成和发展。第二节生理学基础熟悉影响因素。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关系第三节 分类掌握常用分类及其特征。分类方法。第四节 学说应学说应用。第六章病因概述掌握病因概念。熟悉中医认识疾病方法。病因学说概念、形成。第一节六 淫掌握六淫概念、致病共同特点。六淫各自致病特点。熟悉六淫病证特点。第二节疠 气掌握疠气概念和共同特点。疠气影响因素。第三节七情内伤掌握七情概念,七情内伤七情与内脏精气关系。第四节饮食失宜熟悉饮食失宜致病规律和特点。第五节劳逸失度熟悉劳逸失度致病规律和特点。第六节病理产物掌握痰饮、瘀血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邪、虚实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亡失虚、失调、血虚邪盛衰与虚实变化关系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亡失虚、失调、血虚、血瘀血关系失调展转归关系精虚、精瘀、血热、血寒、精关系、精血关系失调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九防治则预 防预防预防则治 则治则、治求,以及治反治、治标治、扶祛邪、调整阴阳三制宜等治则治反治内容。三制宜等治则临床运用。治则与治法区别,治则与治法层次构调精血津液治则。、、况。产地、采集及贮藏地道材含熟悉不同位材采集时间贮藏疗效的关系;熟悉产地疗效关系采集时间疗效关系贮藏养护主要方法。三炮制炮制含炮制;常用主要炮制方法及临床四用熟悉用含、基原理;功效主治病证述方法及相互关系功效类。五能能含及内容四气含、体述及阴阳属五味的含及阴阳属升降浮沉含归经含及依据;熟悉理论核心内容;熟悉升降浮沉影响因素;熟悉四气所示用及对临床指导五味别示用及对临床指导气味配合、原则及规律升降浮沉确定依据及所示用升降浮沉对临床用指导归经对临床用指导为何必须与气味、升降浮沉合参毒无毒确定依据及影响因素引毒原因及使用毒注事项毒无毒对临床指导及毒救原则。六配伍配伍含及内容;七情含配伍临床、妊♘、服、病证;、妊♘、服。八剂量与法剂量熟悉常给途径其对疗效影响常剂型;了解公、市制剂量计算单位换算;剂量变化依据剂量与疗效关系中煎煮方法特殊要求,服方法。九解表药各类性能特点;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生姜、苍耳18味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法量、使注意等;熟悉香薷、藁本、蝉蜕、蔓荆子等性味、功效、主治、法量、使注意等;了解苏梗、生姜汁、生姜皮、浮萍、淡豆豉、木贼等功效、主治。十清热药各类性能特点;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芦根、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射干、蚤休、白头翁、鱼腥草、贯众、生地黄、玄参、赤芍、牡丹皮、青蒿、地骨皮等25味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法量、使注意等;熟悉天花粉、竹叶、决明子、苦参、龙胆草、白鲜皮、青黛、穿心莲、土茯苓、ft豆根、马齿苋、鸦胆子、大血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秦皮、椿皮、22性味、功效、主治、法用量、使注意等;了解淡竹叶、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忍冬藤、紫花地丁、野菊花、拳参、半边莲、半枝莲、北豆根、马勃、熊胆、银柴胡、ft16味中功效、主治。性能特点;5味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番叶、红大戟、牵牛子3 味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芦荟、玄明粉、火麻仁、郁李仁、芫花、商陆等6 味功效主治;品种及各自性能特点。二祛风湿药祛风湿、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独活、威灵仙、秦艽、木瓜、防己、五加皮、桑寄生、白花蛇、马9味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豨莶草、络石藤、徐长卿、海风藤、丝瓜络、雷公藤、狗脊等7 味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10味功效、主治;来源。三芳香化湿药芳香化湿、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苍术、厚朴、藿香、砂仁等4 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功效、主治。四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11味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猪苓、海金沙、萆薢、萹蓄、瞿麦、垂盆草等6 味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神、冬瓜、通草、地肤子、灯心草、冬葵子、关木通、10味药的功效、主治;了解木通与通草古今名实混淆及金钱草的品种。第十五章温里药掌握温里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八角茴香、荜澄茄、胡椒的功效、主治。第十六章理气药掌握理气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掌握橘、枳实、枳壳、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等8 味药的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青、化橘红、佛手、乌药、甘松等5 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橘红、香橼、荔枝核、青木香、九香虫、大腹、柿蒂等7 味药的效、主治。第十七章消食药掌握消食药的概述、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掌握莱菔子、ft楂、鸡内金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麦芽、神曲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谷芽的功效、主治。第十八章驱虫药掌握驱虫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掌握使君子、苦楝、槟榔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小蓟、地榆、白茅根、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仙鹤草、白及、艾叶等10味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大蓟、槐花、苎麻根、五灵脂、棕榈炭、余炭、灶心土等7 味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6味功效、主治。二活化瘀药活化瘀、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刘寄奴、益母草、红花、乳香、牛膝、土鳖虫、儿茶、13味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姜黄、泽兰、三棱、没、桃仁、鸡藤、骨碎补、穿ft甲、水蛭、10味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西红花、川牛膝、虻虫、月季花、苏木、自然铜、王不留行等7 味功效、主治;了解刘寄奴材品种及各自性能特点。二一化痰咳平喘药化痰咳平喘、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半夏、天南星、旋覆花、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海蛤壳、14味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熟悉白附子、白芥子、竹沥、海藻、黄子、胖大海、白果、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11了解皂荚、皂角刺、关白附、胆南星、白前、前胡、浮海石、瓦楞子、昆布、洋金花、银杏叶、罗汉果、马兜铃等13味功效、主治;了解二种白附子材品种,贝母材品种及各自性能特点。二二安神药安神、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磁石、酸枣仁、远志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龙骨、琥珀、柏子仁、合欢皮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珍珠、夜交藤、灵芝的功效、主治。第二十三章平肝息风药平肝息风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9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珍珠母、刺蒺藜、蜈蚣、白僵蚕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罗布麻;紫贝齿的功效、主治。第二十四章开窍药开窍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及分类;麝香、冰片、石菖蒲、蟾酥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苏合香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安息香的功效、主治。第二十五章补虚药补虚药的概念,补气、补阳、补血、补阴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ft药、刺五加、甘草、鹿茸、蛤蚧、肉苁蓉、淫羊藿、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2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15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太子参、扁豆、饴糖、仙茅、葫芦巴、胡桃肉、锁阳、韭子、鹿角、鹿角霜、阳起石、桑椹、黑脂麻等14味药的功效、主治;、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ft8等7 麻黄根、糯稻根须、石榴皮、金樱6味功效、主治。七涌吐药涌吐、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胆矾、藜芦功效、主治八杀虫止痒药杀虫止痒、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使用注意等;熟悉炉甘石、硼砂、蛇床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大蒜、土槿皮、露蜂房、樟脑功效、主治;熟悉硫磺、雄黄、硼砂、明矾炮制意义九拔毒生肌药拔毒生肌、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砒石、轻粉功效、主治;熟悉升、铅丹、砒石、轻粉炮制意义。三部分中医内科学(一)总论、诊断学及《金匮要略》进行复习。(二)各论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和临证备要。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下列病证的辨证治规律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颤证、阳痿、肥胖、癌病。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鉴别比较。(1感冒与温病早期。(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5风热咳嗽与肺痈。(6肺痈与肺痨。(7哮证与喘证。(8实喘与虚喘。(9(10肺胀与心悸、水肿。1112)(13(14(15胸痹与真心痛。(16(17惊悸与怔忡。(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19、狂、痫证。(20(2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22刚痉与柔痉。(23(24头痛与眩晕。(25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26)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和血府逐瘀汤。(27(28呃逆与干呕、嗳气。(29泄泻与痢疾。(30腹痛与肠痈。(31(32(33(34积证与聚证。(35鼓胀与水肿。.下列病证的转化联系(1感冒与咳嗽。(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3肺痈、肺痨、咳嗽、喘证、哮证与肺痿。(4哮证与喘证。(5咳嗽与喘证。(6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7肺胀与心悸、水肿。(8胸痹与心悸。(9心悸与不寐。(1011(12(13鼓胀常见合并症的诊治。(14淋证与癃闭。(15(16(17(18头与眩晕。(19头、眩晕与中风。(20(21肺痨与虚劳。(22痹证与痿证。(23下列病证的调护特点:胸痹、郁证、水肿、中风、癃闭、消渴、虚劳、痹证、胃、泄泻、痢疾及呕吐等。.下列医家医著关于中医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1《医学心悟》论咳嗽病机。(2《医学正传》论哮与喘。(3《景岳全书》论血证病机。(4《血证论》论治血四法。(5《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6《金匮要略》论胸痹。(7《医学正传》论九种心证治。(8《四明心法》论吐酸病机。(9《医宗必读》论治泄九法。(10《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11)刘河间论痢疾治法。(12《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13(14《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机。(15《外科正宗》论瘿病。(16(17(18、掌握的定义。、熟悉发展简史,掌握历代与相关的代表著作。、了解本课程的习容和习方法。络腧穴一章 络总论络与络说的定义掌握十二脉流注概况。络说在临床上的应用。、熟悉络系统的组成。、熟悉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熟悉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海的位及意义。、熟悉奇八脉的布、作用及特点。、了解络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十五络脉、十二别、十二筋、十二皮的布特点、作用及意义。、了解络实质的研究进展。二章 腧穴总论、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掌握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容。、熟悉腧穴的概念及类。、熟悉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掌握十四脉的循行。、熟悉十四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全面了解十四,并重点掌握以下常用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方法。(1手太阴肺: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23)足阳明胃: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头维、下关、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45)6)7)足太阳膀胱: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ft、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8足少阴肾:涌泉、然谷、太溪、照海、复溜、阴谷、肓俞。(9手厥阴心包: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10手少阳焦: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11带脉、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12)13)14).四神聪、太阳、球后、安眠、牵正、金津、玉液、定喘、夹脊、胃脘下俞、子宫、腰眼、十宣、八邪、四缝、二白、腰痛点、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中篇刺灸法、掌握、的定义。、熟悉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的现代研究概况。五各论(针,掌握捻转、提插、徐疾等常用的单式补泻手。熟悉毫针的注意事项。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