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当前第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概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当前第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第一节概述一、目的二、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三、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当前第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一、目的调查清楚项目附近现有污染源情况并进行评价,明确主要的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特别是与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污染源。调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调查清楚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明确环境功能是否达标?存在哪些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前第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二、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应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当前第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三、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当前第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1.收集资料法途径:网络、图书馆、相关部门(电子文件、hardcopy、手抄)关键点:注意资料的有效性、注意核实!优点: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可能取得长时间的历史资料!缺点: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当前第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2.现场调查法

方法:现场观察、路线调查、现场监测注意:针对不同要素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查内容与深度与评价等级有关。优点: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缺点: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当前第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3.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方法:卫星遥感图、航片。(购买、网上)。GIS、GPS优点: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缺点: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当前第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方法搜集资料法现状调查法遥感法特点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可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足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现状调查的地区局限性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时间,往往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当前第1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第二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二、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当前第1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1.地理位置2.地质3.地形地貌4.气候与气象5.地面水环境6.地下水环境7.土壤与水土流失8.动、植物与生态当前第1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二、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1.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2.文物与景观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景观一般指具有一定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3.人群健康状况当前第1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第三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四、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当前第1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一、大气污染源调查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当前第1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一般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当前第1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1.现场实测法对于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可根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按下式计算:Qi=QN·ci×10-6式中:Qi——废气中i类污染物的源强,kg/h;QN——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3/h;ci——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质量浓度,mg/m3当前第1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按下式计算:ƩG投入=ƩG产品+ƩG流失上式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任何工艺过程某一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通过物料衡算,可明确进入环境中气相、液相、固相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当前第1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3.排污系数法

根据《产排污系数手册》提供的实测和类比数据,按规模、污染物、产污系数、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排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产排污系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当前第1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改、扩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正常排放量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当前第2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点源调查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当前第2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面源调查内容面源位置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当前第2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体源调查内容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体源高度(m)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体源的边长(m)体源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当前第2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线源调查内容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m),道路宽度(m),街道街谷高度(m)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当前第2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现状调查资料来源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内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进行现场监测现有监测资料的有效性规定涉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污染物的各类监测资料的统计内容与要求,均应满足该标准中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涉及GB3095-1996中各项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应符合GB3095-1996对分析方法的规定当前第2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现状监测资料的分析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年均浓度、季均浓度、月均浓度)、短期浓度(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达标情况。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当前第2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中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也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则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当前第2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2.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做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做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要求当前第2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当前第2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3.监测布点

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当前第3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布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城市道路项目,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可以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当前第3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预测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当前第3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二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如需要进行二期监测,应与一级评价项目相同,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调整监测点位。三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当前第3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应能反映各环境敏感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城市道路评价项目:对于城市道路等线源项目,应在项目平均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还应结合敏感点的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设置。当前第3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同时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当前第3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4.监测采样

当前第3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GB3095-2012)当前第3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5.同步气象资料要求应同步收集项目位置附近有代表性,且与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间相对应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当前第3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6.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分析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评价其达标情况,并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的关系,以及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参加统计计算的监测数据必须是符合要求的监测数据。对于个别极值,应分析出现的原因,判断其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参加统计计算,未检出的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中。对于国家未颁布标准的监测项目,一般不进行超标率计算。当前第3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现状监测数据达标分析分析处理各时段监测数据时应反映其原始有效监测数据,小时、日均等监测浓度应是从最小监测值到最大监测值的浓度变化范围值,即cmin~cmax的浓度范围,并分析最大浓度cmax占标率,和监测期间的超标率以及达标情况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总监测数据个数×100%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分析各监测数据的日变化规律,选取典型变化规律,绘制污染物日变化图,参考同步气象资料和周围污染源分布于排放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当前第4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四、气象观测资料调查1.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当前第4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2.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一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评价范围大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当前第4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常规空气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拟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当前第4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

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当前第4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3.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1次(北京时间08点)的距地面1500m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探空数据层数、每层的气压、高度、气温、风速、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按照HJ2.2-2008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24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于每日实际观测次数不足24次的,应在应用气象资料前对原始资料进行插值处理。插值方法可采用连续均匀插值法(实际观测次数为一日4次或8次)或者均值插值法(实际观测次数为一日8次以上)。当前第4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4.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在评价范围内设立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站,站点位置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当前第4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5.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温度: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需统计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一级评价项目还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做温廓线的分析,并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风速: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需统计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变化。一级评价项目还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做风廓线的分析,并分析不同时间段大气边界层内的风速变化规律。当前第4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风向、风频: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需统计在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各季及长期平均各风向风频变化情况。统计在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静风频率单独统计;并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绘制各季及年平均风向玫瑰图。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多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主导风向: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当前第4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气象要素风:风向、风速等。空气质点的水平运动——风空气质点的垂直方向运动——对流10m高处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正点前10min的平均风速、风向当前第4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5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5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5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5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风廓线: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适合高度小于300m。不同稳定度下的p值稳定度ABCDE-F城市0.100.150.200.250.30乡村0.070.070.100.150.25当前第5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主导风向: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

风向角范围一般为45度左右。

对于以16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一般是指连续2~3个风向角的范围。

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当前第5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五、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目前采用比较直观、简单的单项评价指数法当前第5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空气质量指数API50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2)API100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制。为了对空气污染综合分级,首先需按单项污染因子计算空气污染指数。参照上述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的一些原则,每个单项有着各自的分级标准。当前第5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试行)

API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对健康的影响0~50I优可正常活动51~100II良可正常活动101~150IIIIII1

轻微污染长期接触,易感人群出现症状151~200III2

轻度污染长期接触,健康人群出现症状201~250IVIV1

中度污染一定时间接触后,健康人群出现症状251~300IV2

中度重污染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300V重度污染健康人群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当前第5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计算方法空气质量描述空气质量等级API二氧化硫浓度可吸入颗粒物严重污染V5002620

4002100

中度污染IV3001600

轻度污染III200250350良II100150150优I505050当前第5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根据测得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是200μg/Nm3,计算API将监测点的各项污染物浓度日均值与各自的分级标准限值相比较,确定对应于该浓度值时API所在的API指数区间,再按照插值法计算该污染物浓度的API值。当前第6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空气污染指数及其报告污染参数选取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分级及其浓度限值空气污染指数的范围从0到500,其中50、100、200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二、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500点则对应于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污染水平。当前第6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空气污染分指数的计算污染物的分指数Ii,可由其实测的浓度值Ci按照分段线性方程计算。对于第i种污染物的第j个转折点(Ci,j,Ii,j)的分指数值和相应的浓度值,可由表1确定。当第i种污染物浓度Ci,j≤Ci≤Ci,j+1时:其分指数

式(1)

式中:Ii: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Ci: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监测值;Ii,j:第i种污染物j转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Ii,j+1:第i种污染物j+1转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Ci,j:第j转折点上i种污染物的(对应于Ii,j)浓度限值;Ci,j+1:第j+1转折点上i种污染物(对应于Ii,j+1)浓度限值。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小数点后的数值全部进位。当前第6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项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API=max(I1,I2,…Ii,…In)

其中:Ii为第i种污染物的分指数;n为污染物的项目数。当前第6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示例假定某地区TSP的监测值为0.325毫克/立方米,其污染指数的计算如下:按照表1,TSP实测浓度0.325毫克/立方米介于0.300毫克/立方米和0.500毫克/立方米之间,即按照污染指数的分段线形关系的第2段进行计算,此处浓度限值C1,2=0.300毫克/立方米,C1,3=0.500毫克/立方米,而相应的分指数值I1,2=100,I1,3=200,则TSP的污染分指数为:

TSP的分指数为113;用相似方法由其它污染物的监测浓度计算分指数分别为105(SO2)和75(NOx)。则总体上取污染指数最大者报告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API=max(113,105,75)=113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当前第6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例:某地区的PM10日均值为0.215mg/m3,SO2日均值为0.105mg/m3,NO2日均值为0.080mg/m3,试计算并报告该地区此日的空气污染指数。(1)PM10实测浓度0.215mg/m3介于0.150mg/m3和0.250mg/m3之间,按此浓度范围内污染指数与污染物的线性关系进行计算,浓度限值为0.150mg/m3时分指数值为100,浓度限值为0.250mg/m3时分指数值为200,则PM10的污染分指数为:IPM10=((200-100)/(0.250-0.150))×(0.215-0.150)+100=165 其它污染物分指数分别为:ISO2=76,INO2=50 (2)空气污染指数报告取污染指数最大者报告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API=max(165,76,50)=165报告内容:API指数:165质量级别:Ⅲ2级空气状况: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当前第6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空气污染指数的发布使用空气污染指数报告空气质量时,一般应包含区域范围、时间周期、首要污染物及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相应的空气质量描述可暂不向社会和新闻媒体发布,只向各级政府报告供内部参考。当污染指数API值小于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当前第6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第四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二、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当前第6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一、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水环境调查范围应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较显著的地面水区域在确定某具体建设开发项目的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水域使用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并考虑评价等级的高低(评价等级高时调查范围取偏大值,反之取偏小值)后决定。当下游附近有敏感区(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以满足于此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一)调查范围当前第6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这三个时期的季节或月份。遇气候异常年份,要根据流量实际变化情况确定。对有水库调节的河流,要注意水库放水或不放水时的水量变化。评价等级不同,对调查时期的要求亦有所不同。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域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二)调查时间当前第6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对水环境调查时期的要求当前第7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河流根据评价等级与河流的规模决定工作内容。感潮河口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的规模决定工作内容,其中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还有感潮河段的范围,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布等。湖泊、水库根据评价等级、湖泊和水库的规模决定工作内容。降雨调查。需要预测建设项目的面源污染时,应调查理念的降雨资料,并根据预测的需要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三)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当前第7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污染源——凡对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污染物(污染因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污染物的分类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pH值)和热效应四类。污染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源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如评价改、扩建项目时)。(四)污染源调查当前第7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调查的原则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等级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评价等级高且现有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调查的内容污染源的排放特点污染源排放数据用排水状况废水、污水处理状况1.点源调查当前第7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调查的原则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调查的内容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其他非点源污染源污染源采样分析方法污染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非点源调查当前第7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常规水质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所列的项目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及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特殊水质因子——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以及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特征水质参数表进行选择,可以适当删减。其他方面的因子——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水生生物方面主要调查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底质方面主要调查与建设项目排污水质有关的易积累的污染物。(五)选择水质调查因子当前第7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在调查范围的两端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及重点保护对象附近的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变幻出水质急剧变化处重点水工构筑物等附近水文站附近适当考虑拟进行水质预测的地点在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设置一个取样断面(六)河流水质采样1.取样断面的布设当前第7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7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7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7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8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8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8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8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8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8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断面上取样垂线的确定断面上取样垂线设置的主要依据为河宽。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大河、中河:河宽小于50m这,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特大河:取样断面上的取样垂线应适当增加,而且主流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有排污口的一侧可以多些。2.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当前第8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垂线上取样点的确定垂线上取样点设置的主要依据为水深。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在水面下0.5m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样一个。在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当前第8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取样方式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二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将断面上各处所取水样混匀成一个水样。三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当前第8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河流取样次数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河流、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个水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4d,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因子取样分析,其他天数根据预测需要,配合水文测量对拟预测的水质因子取样。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水温的变化情况,一般可采用每隔6h测一次的方法并分析计算日平均水温。一般情况,每天每个水质因子只取一个样,在水质变化很大时,应采用每间隔一定时间采样一次的方法。当前第8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与河流相同。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和采样方式同前述的河流部分。(七)河口水质的取样1.取样断面布设原则当前第9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两天,一次在大潮期,一次在小潮期;每个潮期的调查,均应分别采集同一天的高、低潮水样;各监测断面的采样,尽可能同步进行。两天调查中,要对已选定的所有水质参数取样。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间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4~6h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2.河口取样次数当前第9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八)湖泊、水库水质取样1.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方法和数目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1~2.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级评价每1.5~3.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三级评价每2~4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3~6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4~7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前第9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小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0.5~1.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1~2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各级评价每0.5~1.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前第9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0.5m处,但此点距底不应<0.5m。当平均水深≥10m时,首先要根据现有资料查明此湖泊(水库)有无温度分层现象,如无资料可供利用,应先测水温,找到斜温层。找到斜温层后,在水面下0.5m及斜温层以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小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并距底不小于0.5m处设一取样点;当平均水深≥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水深10m并距底不小于0.5m处各设一取样点。2.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布设当前第9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对于小型湖泊、水库,水深<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如水深≥10m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混样,在上下层水质差别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大、中型湖泊、水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3.取样方式当前第9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湖泊(水库)、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4天,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其他天数根据预测需要,配合水文测量对拟测得水质参数取样。表层溶解氧和水温每隔6h测一次,并在调查期内适当检测藻类。4.湖泊、水库取样次数当前第9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其流动状况,在排洪时期为河流流动;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大则类似河流,用水量小则类似狭长水库;在蓄水期也类似狭长型水库。这种河流的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及水质调查的取样次数等可参考前述河流、水库部分的取样原则酌情处理。受潮汐影响的河网,应按各河段的长度比例布设水质采样、水文测量断面。至于水质监测项目、取样次数、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可参照前述河流、河口的有关内容。调查时应注意水质、流向、流量随时间的变化。(九)水质调查取样需注意的特殊情况当前第9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河流、湖泊、水库水样保存、分析的原则与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中未说明者暂先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河口水样保存、分析的原则与方法依水样的盐度而不同。对水样盐度<0.3%者,采用河流、湖泊、水库的原则与方法;水样盐度≥0.3%者,按海湾原则与方法执行。(十)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分析当前第9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现有水质资料主要从当地水质监测部门搜集。搜集的对象是有关水质监测报表、环境质量报告书及建于附近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技术文件中的水质资料。按照时间、地点和分析项目排列整理,收集所需资料,并尽量找出其中各水质参数间的关系及水质变化趋势,同时收集到的同期水文资料一起,分析地面水环境各类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十一)现有水质资料的搜集、整理当前第9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一个拟建项目的废水排放量25000m3/d,排入流量为100m3/s的河流(为中河)其监测调查范围多大?该河流上下游的地形、地物如下图所示,请布设监测断面和垂线。当前第10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二、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1.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标准型指数单元)一般水质因子:Si,j=Ci,j/Cs,jSi,j——标准指数ci,j——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cs,j——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当前第10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式中:SDO,j——DO的标准指数DOf——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T——水温,℃DOj——溶解氧实测值,mg/L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mg/L特殊水质因子:DO的标准指数(重点掌握)

当前第10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例题: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6.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根据GB3838-2002,III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5.0mg/L)解:根据求得23℃时的DOf=8.57mg/L。根据已知DOs=5.0mg/L,DOj=6.5mg/L代入得SDO,j=0.58当前第10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S

pH,jS

pH,j式中,SpH,j——pH的标准指数

pHj——pH实测值

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特殊水质因子:pH的标准指数(重点掌握)当前第10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例题:某水样pH为13,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解:pH值大于7,所以采用S

pH,jpH

su=9,pHj=13,代入得SpH,j=3当前第10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极值法——某水质因子的检查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均值法——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较小内梅罗法——某水质因子有一定的监测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2.实测统计代表值获取的方法当前第10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例题:某水域经5次监测溶解氧的浓度为:5.6mg/L,6.1mg/L,4.5mg/L,4.8mg/L,5.8mg/L,用内梅罗法计算溶解氧的统计浓度值是()mg/L。解:C均=(5.6+6.1+4.5+4.8+5.8)/5=5.36mg/LC极=4.5mg/L代入公式:得C=4.95mg/L。当前第10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例题某河段4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该河段的水质保护目标为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试根据监测结果对该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当前第10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水质单因子指数计算表当前第10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评价结论该河段W1和W2断面的CODCr和DO超标,W3和W4断面的CODCr和BOD5超标该河段现状水质达不到水环境目标要求,已受污染该河段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DO,污染类型为耗氧有机物污染。

当前第11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例题某河段地表水监测结果见下表,请采用单因子水质指数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

当前第11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作业1.某水域经过几次监测CODcr的浓度为:16.9mg/L,19.8mg/L,17.9mg/L,21.5mg/L,14.2mg/L,用内梅罗法计算CODcr的统计浓度值是多少mg/L?2.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Ⅱ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多少?(根据GB3838-2002,Ⅱ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6mg/L)3.某水样pH为6.5,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多少?4.某建设项目COD的排放浓度为30mg/L,排放量为36000m3/小时,排入地表水的COD执行20mg/L,地表水上游COD的浓度是18mg/L,其上游来水流量50m3/s,则其ISE是多少?当前第11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第五节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二、评价量的含义和应用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四、声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要求五、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六、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当前第11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一、声环境现状调查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评价范围内现有的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评价范围内现有的噪声敏感目标及相应的噪声功能区划和应执行的噪声标准,评价范围内各功能区噪声现状,边界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影响人口分布和敏感目标超标情况。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测量法。当前第11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二、评价量的含义及应用声压——声波扰动引起的和平均大气压不同的逾量压强。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出来的总声能量,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声能。声压级——某声压p与基准声压p0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称为该声音的声压级。LP=20lg(P/P0)(P0=2×10-5Pa)声功率级——某声源的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10,称为该声源的声功率级。LW=10lg(W/W0)W0为人耳听阈声功率10-12W。1、量度声波强度的物理量当前第11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2.A声级LA和最大A声级LAmaxA声级在噪声测量时,为了模拟人耳对声音的反应,在噪声测量仪器中安装滤波器(称计权网络),通过此计权网络,中、低频的声音按比例衰减,1000Hz以上的高频声音无衰减。由此测得的声压级是基于计权网络的声级。测量声级的计权网络包括A、B、C、D等种类,由此测得的包含特定频率的声压级分别称为A、B、C、D声级,单位分别记为dB(A)、dB(B)、dB(C)、dB(D)。A声级与人耳对噪声强度和频率的感觉最相近,是应用最广的评价量。当前第11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倍频带声级及其修正要精确测量噪声的强度,需要通过频谱分析(滤波器),以了解噪声源的特性。噪声监测中常用等比带宽滤波器进行频谱分析,主要有倍频程滤波器和1/3频程滤波器。由此测得的噪声级,是某一频带的声级。测出声源各频带声级后,可以通过修正转化A声级,方法为:△Li——第i个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dB);n——总倍频带数。

当前第11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单位为dB(A)。T时间段内某受声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的计算公式如下:如T时间段内的A声级是按等时间间隔进行测量,Leq(A)的计算较为简单。3.等效连续A声级LAeq或Leq当前第11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一日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计算公式:式中:——N次飞行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dB;N1——7时到19时的飞行次数;N2——19时到22时的飞行次数;N3——22时到7时的飞行次数。式中所需参数如飞机噪声的EPNL与距离的关系,采用设计数据和飞机制造厂家的实测声学参数或通过类比实测。4.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或WECPNL当前第11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5.统计声级(累积百分声级)

某点噪声级较大波动时,需要统计某一时间段内不同大小声级的分布情况,常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整理。较多采用的方法是:把某一时间段内测量的声级按从大到小排列,前10%、50%和90%的声级分别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噪声平均值和噪声背景值,一般用L10、L50、L90表示。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当前第12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12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GB3096-200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执行GB9661-8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执行GB12348-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执行GB22337-200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执行GB12524-90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执行Gb12525-90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GB14227-20061.环境噪声测量标准方法当前第12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获得噪声源数据有2个途径:类比测量法;引用已有的数据。首先应考虑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一级,必须采用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二级、三级,可引用已有的噪声源声级数据。类比测量:在噪声预测过程中,应选取与建设项目的声源具有相似的型号、工况和环境条件的声源进行类比测量,并根据条件的差别进行必要的声学修正。引用已有的数据:引用类似的声源声级数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经过专家鉴定并且是按有关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指明被引用数据的来源。2.噪声源数据获得当前第12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3.环境噪声现状测量要求

测量量环境噪声测量量为等效连续A声级;频发、偶发噪声,非稳态噪声测量量还应用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机场飞机噪声的测量量为等效感觉噪声级,然后根据飞行架次计算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声源的测量量为A声功率级,等效感觉噪声级。当前第12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应在声源正常运行工况的条件下选择适当时段测量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时段的测量,以便与相应标准对照。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其测量时段应具有代表性。测量时段当前第12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测量仪器型号、级别,仪器使用过程的校准情况。各测量点的编号、测量时段和对应的声级数据。有关声源运行情况。测量记录内容当前第12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四、声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要求布设的现状监测点应能覆盖整个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内的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的监测点位均应在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布设。当敏感目标高于三层(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1.布点范围当前第12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评价范围内无明显声源,声级一般较低。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还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监测点应重点布设在既可能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之处;为满足于此需要,也可在距离现有声源不同距离处加密设监测点,以测量出噪声随距离的衰减。2.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当前第12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②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监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为满足预测需要,得到随距离衰减的规律,也可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③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一般布设在距机场跑道不同距离的主要敏感目标处,可以在跑道侧面和起、降航线的正下方和两侧设点;设置的测点应能监测到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噪声。测点数量可根据机场分行量级周围敏感目标情况确定,现有单条跑道、两条跑道或三条跑道的基础可分别布设3~9,9~14或12~18个飞机噪声测点,跑道增多可进一步增加测点。当前第12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13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当前第13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五、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对于噪声源现状评价,应当评价在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并运行主要噪声源分析等。对于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应当就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来评价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包括各功能区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影响的噪声源分析;各边界的噪声级、超标状况,并进行主要噪声源分析。说明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状况。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果应当用表格和图示来表达清楚。当前第13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六、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为85dB(A)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析。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网格法,每间隔10~50m划分正方形网格(大型厂区可取50~100m),交叉点(中心点)布点测量,测量结果标在图上供数据处理用。厂界噪声水平调查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1m处,间隔可以为50~100m,大型项目也可以取100~300m。1.工矿企业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当前第13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调查评价范围内有关城镇、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或农村生活区在沿线的分布和建筑情况以及相应执行的噪声标准。通过测量调查环境噪声背景值,若敏感目标较多时,应分路段测量环境噪声背景值。若存在现有噪声源,应调查其分布状况和对周围敏感目标影响的范围和程度。2.公路、铁路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当前第13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第六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当前第13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

一般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可分别按中尺度(区域)和小尺度(评价范围)进行生态影响调查。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1.调查要求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当前第13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

区域性生态特征调查区域性生态问题调查2.区域性生态现状调查当前第13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

自然环境调查生态系统调查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3.调查内容当前第13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

生态背景调查重要敏感生态保护目标调查自然资源调查主要生态问题调查4.影响范围内生态现状调查当前第13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资料收集法现场勘察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海洋生态调查方法GB/T12763.9-2007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SL167-19965.现状调查方法当前第14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6.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1、密度=个体数目/样地面积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2、优势度=底面积(或覆盖面积总值)/样地面积相对优势度=一个种的优势度/所有种的优势度×100%3、频度=包含该种样地数/样地总数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100%4、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物种重要值当前第14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1、样地大小:以植物大小和密度为基础(草本1m2,灌木10m2,乔木100m2)2、样地数目:必须包括群落大部分现存物种,用种-面积曲线确定3、样地排列:系统,随机4、注意事项:边缘植物的计量(内,外)植物的样方调查当前第14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初级生产力调查浮游生物调查底栖生物调查潮间带生物调查鱼类调查7.水生生态环境调查当前第14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陆地动物一般采用样线(带)法、样地(样方)法、捕捉法、标本收集法、直观调查法、特征识别法、访谈法等。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可参考《淡水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和《海洋生物调查规范》。调查内容:种类、分布、种群数量、栖居生境类型及质量、不同生境的指示物种、重要经济种类及其用途与利用现状、受威胁现状及因素、保护现状等。8.动物调查当前第144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一般需阐明生态系统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特点,评价区内居优势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功能或生态功能区划。域内自然资源赋存和优势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阐明域内不同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连通情况,各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约束条件以及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问题明确主要的或敏感的保护目标评价的生态环境目前所受到的主要压力、威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一般要求当前第145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列表清单法或描述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系统分析法生物多样性定量计算方法生态质量评价法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2.现状评价技术方法当前第146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要点:分辨层次、类型评价质量、状态、功能、重要性等内容评价要求方法区域生态结构、状态、质量景观生态学稳定性、生产力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功能规划、景观、…….重要性问题指标分析系统、群落生物多样性样方、指数质量:生产力景观、传统实测重要性:物种、生境指标评分排序物种重要性及保护要求法规+科学评价生境质量与功能指标综合重要度综合评分排序当前第147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评价生态现状可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等指标。4.现状评价基本内容当前第148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1级评价——评价项目建设影响范围内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稳定性及其演变历史或趋势,评价国家或地方保护野生动植物、重要经济物种的生境条件及现状质量,评价或说明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水平,分析或说明造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2级评价——评价项目建设影响范围内典型或重要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稳定性及其演变历史或趋势,评价重要经济物种的生境条件及现状质量,分析或说明造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3级评价——简要说明土地利用现状,代表性野生动植物及植被类型或生态系统类型,土壤侵蚀情况。5.不同评价等级的基本要求当前第149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1.法规确定的保护目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当前第150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确定的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依据法律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人文遗迹、古树名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然景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滨海风景游览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水产资源、水产养殖场、鱼蟹洄游通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涂、海岸防护林、风景林、红树林、珊瑚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资源、植被、荒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当前第151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生态脆弱区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2.敏感保护目标的识别当前第152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5点第七节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调查与评价原则二、调查与评价范围三、调查内容与要求四、环境现状评价当前第153页\共有173页\编于星期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