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图片)《100美元的汽车》。教师:这一情境的发生是由于什么原因。那么,又是谁临时受命,力挽狂澜拯救了美国,他是怎么拯救的?(设计意图:设下悬念,有兴趣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一、繁荣与危机的到来播放:自主学习,结合课本知识(大约3分钟时间)教师:结合图片和材料,分析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繁荣和危机之间的联系教师: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和地点?首当其冲的是哪个经济领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这场危机有什么特点呢?展示: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55.5%52.2%32.0%36.1%学生: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展示: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一名工人的家庭生活的一角、经济危机中工人罢工、思考:请根据图片和教材知识,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分析史料,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后面的罗斯福新政做铺垫。)二、“新政”把美国拉回人间展示: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急关头……我将为人民实行新政,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罗斯福演说词教师:(罗斯福简介)罗斯福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临危受命,成为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究竟用什么灵丹妙药使病入膏肓经济起死回生呢?学生:实行新政。展示: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新政的背景、目的、前提、特点、中心措施、影响教师:罗斯福对工业调整,来防止盲目生产引起生产过剩,成为新政的中心措施。教师:罗斯福“秘方”独到之处在哪里?学生: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教师: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罗斯福新政是否能够“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学生:不能,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设计意图:提高了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同时,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教师:结合本节学习的内容,对比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的相同点及其借鉴,谈谈新政留给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图片分析美国历史上历届总统领导的事件,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新政内容的理解与升华。)六、课堂检测测试题目一: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材料二所谓的“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的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材料三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出资扶植大企业,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2)罗斯福新政从什么时候开始?新政目的是什么?(3)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4)根据材料二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新”在哪里?(5)材料三是对什么行业的调整?在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谁?(6)这样做起到了什么作用?测试题目二:完成课件相关内容。七、板书设计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经济繁荣二、经济大危机三、罗斯福新政学情分析

1、教师分析:根据平时上课的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课后和学生交流,学生会对学习历史的一些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要努力的地方。作业的批改和单元检测的结果,知道80%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问题。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历史学习,积累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心得,对于世界历史学习经过了半年多,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对于学习本课,总结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影响,没有多大问题,对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的分析得出其特点以及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可以的。

3、学生认知障碍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这点理解上有障碍。还有就是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为什么能起到作用,也有迷茫。效果分析过渡新课:讲授经济大危机时,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再结合列宁和福煦话,它只是短暂的和平,因此也带来了短暂的繁荣、稳定。层层分析:1、繁荣背后的危机——分析出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结合动脑筋:由于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因此在学生直观分析的基础上,要由老师概括)2、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即特点。(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和表格强化记忆并分析,从而得出危机的影响)3、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各不相同。以美国为例——罗斯福新政。4、强调新政的目的、中心措施和作用。新授课时,对这样的教学思路还比较满意,因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问、提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并认真地阅读课本。但总体上嫌单调一些,形式单一。最近刚在网上看到一位同仁的授课思路,大大启发了我。他将“学案”转化成“病历”的形式,将“大萧条”“罗斯福新政”转化为两份病历,将“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转化成“病历”中相应的项目“病因分析、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并发症”,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转化成“病历”中相应的项目“近期治疗史、处方、新药特点、复诊记录”。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大的框架,学生同样很好驾驭,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值得学习。评测练习测试题目一:一、选择题1.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动荡”的危机来临时,美国取得成功的“改变”是()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B.罗斯福新政C.杜鲁门主义D.马歇尔计划2.(2010·沈阳中考)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工厂倒闭。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法西斯政权的建立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3.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A.缩减农业生产B.恢复银行信用C.实施“产业复兴法”D.发展对外贸易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5.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举办公共工程B.限制工作日时数C.规定工资标准D.整顿银行6.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A.国家干预和指导工业B.国家干预和指导经济C.国家控制和调节金融D.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材料题7.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材料二所谓的“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的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材料三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出资扶植大企业,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2)罗斯福新政从什么时候开始?新政目的是什么?(3)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4)根据材料二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新”在哪里?(5)材料三是对什么行业的调整?在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谁?(6)这样做起到了什么作用?测试题目二:完成课件相关内容。课后反思

备课过程中,尝试先观看经济危机的现象,通过视觉上对经济危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的表述,挖掘经济危机之所以爆发的根本原因所在,形成经济危机的表现,再分析它的影响,最后有点倒叙的意味。在学习方法上,更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起引领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里和概括能力。如果让我重新上这个课,我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的时间,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他们觉得思维有障碍的关键点上,给他们简单提示,帮助他们找到串联起历史史实的现象和本质的链条。另外,就是讲解罗福新政的时候,更多的关注民生方面的措施,对农民的补偿,对失业者的以工代赈,还有最低的社会保障,让学生知道一个国家哪怕遇到危机,要一起面对,要有信心一起走过。那个时候的总统被戏称为“吃烤百万富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一个强国的生命力所在,在面对危机时候,国家的力量所在。从情感和价值观上,认识到原来我们老师教我们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腐朽,如何不合理这样的说法有点可笑,甚至可以联想到我们中国的一国两制,我们中国也用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且那些资本主义制度的地区还很发达。邓小平很伟大!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同样,罗斯福也很伟大!他也创造性的运用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干预。这样,我们就跳出了这一课的局限,跳出了两种社会制度一定对立的局限,而从两个伟人身上学到了,只要是利于国家的,利于人民的,就是我们要一直追求的。所以,如果重新上这一课,我会比较来邓小平和罗斯福,引导同学们思考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问题。

当时的听课李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就是,讲经济危机时候,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中有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放任不管”,全靠市场调节,而罗斯福新政中,重点在于罗斯福新政中“新”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这个前后的变化,要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