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刑事侦查概述定课件_第1页
第一章刑事侦查概述定课件_第2页
第一章刑事侦查概述定课件_第3页
第一章刑事侦查概述定课件_第4页
第一章刑事侦查概述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刑事侦查概述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知识内容:一是刑事侦查学研究的对象;二是刑事侦查的法律规定及含意;三是刑事侦查工作的任务和原则;四是刑事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插讲四个案例1987年湖南省滕兴善涉嫌杀人被执行枪决冤案;1998年昆明警察杜培武涉嫌“杀妻”冤案;1994年湖北佘祥林涉嫌“杀妻”冤案;2003年安徽省“叔侄”俩人涉嫌杀人冤案。

第一节刑事侦查学研究的对象

刑事,是刑事案件的简称。

刑事案件,是指触犯刑律,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处理的事件。

刑事侦查,亦称侦查,是刑事案件侦查的简称。

刑事侦查学是以实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为目的,专门研究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揭露并证实犯罪的科学。

简而言之,刑事侦查学就是研究侦查活动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刑事侦查学是人类社会在长期侦查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犯罪必有刑罚,为了及时、准确地揭露犯罪、惩罚犯罪,以发现、揭露和证实犯罪为目的刑事侦查活动亦伴随着犯罪活动的产生而产生。

在人类社会产生了法,并规定某些行为为犯罪行为,依法应受追究、惩罚以来,刑事侦查作为一项诉讼活动或程序,就出现并存在至今。中国是古代刑事侦查技术的发源地之一。

宋朝的法律明确规定:对于杀伤和非正常死亡的案件要初检和复检,以确保检验无误;现场勘验由检验官吏负责;

如有尸体,则有仵作(官暑中负责检验刑事伤害和尸体的人员,到了清末改为“检验吏”)参加。

宋代有三部对后来刑事侦查活动影响甚大的刑侦著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唐宋时期的侦查水平:

一是《疑狱集》,是我国最早的刑事案例集,共10卷,记录了汉代以来离奇疑案及其侦破过程。

二是《折狱龟鉴》,以《疑狱集》为基础,补充了一些史料及宋代案例故事,并附有作者的评论与比较分析,共8卷279件案例。成书以来,历南宋、元、明、清四朝八百多年,流传不息,为世所重。

“折狱”指审判案件。

三是《棠阴比事》,内容来源于《疑狱集》与《折狱龟鉴》,将144件案例重新编排了目录。

“棠阴”是引自西周召佰曾于棠阴树下听讼决狱的故事,比喻“良吏”。

“比事”指案例。

南宋湖南提点刑狱官宋慈编撰的《洗冤集录》,成书于1247年、共计5卷13条,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法医著作,比西方最早的法医著作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洗冤集录》内容包括:

法医检验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步骤,疑难伤亡现象的辨别,真假伤痕的判断;

现场勘验中痕迹发现提取方法,以及宋代有关法医检验和现场勘验的各种规定。

由此可见,勘验已成为当时查办刑事案件,特别是杀人案件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

《洗冤集录》被译成菏、法、英、徳、日、朝等七种文字流传至亚欧美洲的许多国家。因此,应当值得传承和借鉴。

中国古代“烧猪验尸”案例

三国的时候,浙江省的句章县一户人家发生了火灾,丈夫被烧死。句章县的县令张举看了死者的尸体,特别是仔细检查了死者的口腔,见里面干干净净,便断定是妻子谋杀丈夫。

那妇人不服,旁人也觉得她是无辜的。县令张举把众人请来,当场做了一个“烧猪验尸”的实验。令人把一头猪杀死,把另一头活猪用绳子捆好四脚。然后把两头猪扔进柴堆,点燃木柴。

等大火熄灭后,张举请众人察看两头猪,只见那被杀死的猪口中干干净净,而那被烧死的猪张着嘴巴口中有许多灰炭。

县令张举对那妇人说:“凡是在大火中被烧死的人,势必在火中挣扎,口中要吸进许多灰炭。而你的丈夫口中那么干净,说明他是先被杀死,然后房屋才着火的。由此可以断定,你丈夫是被人杀死的。”那妇人听了不得不招出了谋杀丈夫的罪行。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它是该学科建立的基础,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依据。刑事侦查学作为一门科学,同样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犯罪侦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有其自身规律。

刑事侦查学研究的是侦查活动规律和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刑事技术手段:即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为了获取各种犯罪证据而采用的记录技术、现场勘验技术、刑事鉴定技术和其他涉及刑事侦查的相关技术。

刑事技术手段解决的是在侦查破案过程中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来发现、收集和固定犯罪证据的问题。包括三大类:

(一)侦查记录技术。是指对具有侦查意义的物体的位置、状态及特点等予以客观、准确地记录、固定的专门技术。包括:

1、刑事照相技术;2、绘图技术;3、录音录像技术;4、计算机记录技术;

5、侦查登记。分为指纹登记、作案人体貌登记、犯罪手段登记、不知名尸体登记、失踪人登记、失物登记和赃物登记;6、监视、监听等技术。

(二)侦查勘验技术。是指对具有侦查意义的物体的状态、形成的原因及与犯罪的关系等进行勘验的专门技术。包括:1、现场勘验技术;2、痕迹勘验技术;3、枪弹勘验技术;4、工具勘验技术;5、声纹勘验技术;

6、文书勘验技术;7、尸体勘验技术;8、手印(俗称“指纹”)勘验技术;9、犯罪遗留物勘验技术。

(三)鉴定技术。是指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认定技术。

包括:1、法医鉴定。分为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物证、法医精神病和法医毒物等鉴定。2、物证鉴定。分为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和微量鉴定。3、声像资料鉴定。

具备了法医学方面的知识和鉴定技术,就能根据人的头发所含成分和牙齿情况推测人的性别、年龄、营养情况、职业等。根据尸斑、尸僵程度或胃内食物残渣,可以推测死者的死亡时间。根据中毒症状,可以推测毒物的种类等。

如果没有尸斑的知识,当看到尸斑现象时,就不可能由此确定死者死了大约多长时间,当看到尸斑在仰卧的上面时,就不可能知道尸体已被搬动。如果没有智齿的知识,就可能知道根据智齿是否萌生可以确定死者是否年满十八岁。

具备了痕迹学知识和鉴定技术,就可以根据现场遗留的破坏痕迹推测人的身高、体重、年龄以及推测作案过程、作案工具等。

二.刑事侦查策略措施:即侦查机关为了揭露犯罪事实、证实犯罪人依法采用的公开或隐蔽的侦查取证手段,包括侦查措施和实施这些措施时的步骤与方法,解决的是在刑事侦查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行为手段来破案的问题。

刑事侦查策略措施包括:1、现场勘查;2、侦查实验;3、搜查;4、查封、扣押物证书证;5、辨认;6、鉴定;7、采取技术侦查措施;8、通缉等侦查行为所必需的有效手段。

三.刑事侦查方法:即根据具体案件的特点,将刑事技术手段、刑事侦查措施综合运用于侦查破案的方法,解决的是收集犯罪证据、查清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分子的工作步骤和途径问题。

例如:针对杀人案件的一般特点,综合运用刑事技术手段、措施所形成的侦查杀人案件的方法。

刑事侦查方法包括:

(一)通过采取现场勘查、现场访问的方法来发现和收集犯罪证据、获取犯罪案件信息;

(二)通过采取分析案情的方法来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三)通过采取分析案情的方法来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四)通过采取摸底排队.刑嫌控制的方法来确定嫌疑对象和重点嫌疑对象;

(五)通过采取特情侦查.辨认的方法来确认犯罪嫌疑人;

(六)通过采取讯问犯罪嫌疑人、对痕迹物证进行刑事鉴定的方法来获取、固定犯罪证据等等,都是常用的侦查方法。

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对象,构成了刑事侦查课程的全部知识内容。

第二节刑事侦查的法律规定及含意一、刑事侦查的的法律规定刑事侦查是一种法定的刑事诉讼活动(性质),《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权的行使、侦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程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特指刑事诉讼法第290条),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国家安全法》第6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刑事诉讼法》附则第290条规定: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

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二、刑事侦查的的含意及法律特征

(一)刑事侦查的含意

《刑事诉讼法》第106条规定: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1、专门调查工作: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收集、调取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分子所公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侦查第二节至第九节规定,专门调查工作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查封、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通缉等八项。

2、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根据侦查工作需要,为了防止犯罪分子逃避侦查,发生逃跑、自杀、串供、毁灭证据,或继续犯罪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64条、79条、80条规定,强制性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五种。(二)刑事侦查的法律特征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4条、第107条、第113条、第290条规定,侦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法律特征:

1、侦查程序启动的时机:只能产生于刑事案件立案之后。

立案,是指侦查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自首的材料,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事件,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一种诉讼活动。

立案是一种法定的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活动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侦查工作的第一环节,没有立案就没有侦查。因此,未经立案不得采取侦查措施。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12年12月13日公安部令第127号)第189条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犯罪,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严禁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凭怀疑就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

2、行使侦查权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侦查机关和法律特别授权的侦查部门及其侦查人员。

侦查权: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进行专门调查工作,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和查获犯罪人,以及釆取有关强制性措施的权力。

侦查人员:依法对刑事犯罪执行侦查、预审等职能活动的国家公职人员。

(1)法定的侦查机关。是指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执行侦查职能的特殊机关。包括三个:

一是公安机关。管辖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犯罪案件。

二是人民检察院。管辖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等三大类案件。

三是国家安全机关:管辖刑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刑事案件。

(2)法律特别规定赋予对部分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的部门。包括两个:

一是军队保卫部门。负责侦查刑法规定的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危害国防利益罪、军人违反职责罪合计31种)。

二是监狱。负责侦查刑法第315条、316条、317条规定的8种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

3、侦查的对象:刑事案件及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被指控或者发现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人。

4、侦查活动的内容: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5、侦查的目的: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侦查工作的任务和原则

一、侦查工作的任务。侦查工作的任务,是指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所担负的职责和需要完成的工作。它是由公安机关在职责所决定的,是在侦查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79号)第2条规定: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责。

根据《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刑事侦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发现犯罪,搜集证据;查明案情,准确定性;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破案追赃,抓捕犯罪嫌疑人;预防和控制犯罪等五个方面。

(一)发现犯罪,搜集证据。证据是指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它在刑事诉讼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基本依据。只有掌握真凭实据,才可能客观全面地查明案情,才能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罪重或罪轻做出正确的结论,进而适用法律。

如果没有证据,就无法揭露犯罪、惩罚罪犯,甚至还会造成冤假错案。因此,发现犯罪,搜集证据既是公安机关和侦查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侦查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二)查明案情,准确定性。案情,通常是指案件的基本情况,即有关犯罪和犯罪分子的情况。查明案情,就是查清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于什么样的动机、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实施了何种犯罪、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等案件基本情况。

查明案情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只有全面查清案件事实,才能做到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使无罪者免受刑事追究。

(三)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在侦查中,搜集证据、查明案情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为了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侦查人员必须综合运用侦查措施和技术手段来寻找和发现犯罪嫌疑线索,查清是否存在犯罪事实,证明谁是犯罪人。

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既是侦查工作中的根本性中心任务,也是人民群众衡量公安工作好与不好的价值理念,检验侦查工作和侦查队伍是否具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四)破案追赃,抓捕犯罪嫌疑人。破案,是指侦查人员在查明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实和作案人后,获取了确凿的证据,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将犯罪分子缉拿归案。

追赃,是指侦查人员破获涉及财物的犯罪案件后,依法采取必要措施来追查犯罪分子非法占有的赃款赃物下落,并设法将赃款赃物如数归还原主。

如果案情已查明,罪证已取得,犯罪人也证实,然而犯罪人仍在逃或者非法占有的赃款赃物尚未追回,就不能视为圆满完成侦查任务。

破案追赃,抓捕犯罪嫌疑人是侦查工作中的根本性重要任务。

(五)预防和控制犯罪。虽然侦查的主要任务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但同时侦查工作也承担着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任务。

预防和控制犯罪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侦查机关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

侦查工作的防控犯罪功能与治安管理及其他司法业务不同,它主要是通过侦查破案的过程与结果而对犯罪活动起威慑遏制作用。

预防和控制犯罪任务包括:1、主动出击,破获预谋犯罪案件,将犯罪遏止在萌芽状态,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2、通过及时破案,惩罚犯罪,剥夺犯罪分子继续作案的条件;

3、通过研究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总结侦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重视侦查基础业务建设,加强阵地控制和技术防范,减少犯罪发生的机会;

4、通过讯问,发现防控犯罪的管理漏洞,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及改进或完善防范措施,消除和堵塞某些可能导致犯罪的因素,确保一方平安。

预防和控制犯罪是侦查工作中的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例如针对2011年7月至2014年5月新疆、北京、昆明等地公共场所先后发生14起暴力恐怖案件的特点,全国公安机关出台了巡逻防控工作规范,采取多警种联动守护重点区域平安,就是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重大措施。

二、刑事侦查的基本原则

刑事侦查的基本原则,是指侦查人员执行侦查任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确保侦查工作依法开展的重要保证。

刑事侦查工作复杂,涉及面广,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较强的工作。从立案侦查开始到侦查终结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侦查活动,必须严格遵循以下三个方面法定的侦查工作原则。

(一)依靠群众原则。

依靠群众,实质上是指侦查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侦查工作只有认真切实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及时准确地揭露和证实犯罪,有效地制止和打击刑事犯罪。

1、依靠群众的主要依据。(1)政策依据2003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在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公安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把公安工作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

(2)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

这是将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作为一项诉讼原则以刑事诉讼法律固定下来。

《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依靠群众的主要内容

任何犯罪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因此,再狡猾的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必然会露出破绽,留下痕迹,其犯罪终究逃不过人民群众警惕的眼睛。

1、依靠群众提供犯罪信息,发现线索,检举、控告犯罪人;2、依靠群众辨认物证、尸体和犯罪人,查证犯罪事实;

3、依靠群众保护现场,参与围捕、追缉、堵截犯罪分子;4、依靠群众配合或掩护某些侦查措施的实施,预防控制犯罪;5、依靠新闻媒体适当公布案情通报侦查信息,发动群众协助破案等等。

我在韶关公安机关主持刑侦工作期间参与侦破的1989年“9·16”特大杀人案件过程中,就是依靠群众提供的关键线索实现的。

1989年“9·16”零晨韶关某企业单家独户的某职工1家六口人,男主人(胸部被刺1刀)、女主人(胸部和后背各被刺5刀)及次子3人被杀死,大儿子

被刺成重伤,15岁女儿被犯罪嫌疑人劫持至山上强奸后杀害,5岁小女儿躲在床底才幸免于难。勘查现场过程中在死者家中的一只狗的屁股底下找到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作案工具:一把三八式步枪刺刀。

当天上午11时,向社会公布了部份案情,广泛发动群众提供案件线索。其间1名群众(与犯罪嫌疑人同在一个工作岗位)提供一条案发前见某人持有与遗留现场一样的三八式步枪刺刀的关键信息,最终锁定嫌疑对象并于当天下午3点在犯罪嫌疑人许建强住宅将其抓获。

(二)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这是对收集用作定案根据证据的方式要求。侦查作为公诉和审判的基础,必须首先遵循这一原则。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8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重证据,就是办理一切案件,都要依据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把证据作为定案处理的客观基础。

重证据实质上就是尊重客观事实,服从客观事实,反对办案中的先入为主,偏听偏信和主观臆断。重调查研究,就是以事实为根据,对于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不轻信口供,就是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应当慎重对待,不能盲目地轻信,只有经过查证属实的口供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重证据就要求不轻信口供,不重证据也就必然会犯轻信口供的错误。

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要求办案人员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犯罪嫌疑人口供以外的各种证据上,而不能把着眼点放在逼取犯罪嫌疑人口供上。

(三)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刑讯逼供,是指使用肉刑或者变相使用肉刑,使犯罪嫌疑人在肉体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以逼取供述的行为。

“肉刑”指欧打、吊起、捆绑、用警棍电击等。“变相肉刑”指罚站、罚冻、罚晒、罚饿等。“精神折磨”指长时间不让睡眠、药剂催眠等。

“其他非法方法”是指违法程度和对犯罪嫌疑人的強迫程度与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威胁相当而迫使其违背意愿供述的方法

最近10年因刑讯逼供造成的有据可查的冤案,达20万起。如:1987年湖南省滕兴善涉嫌杀人冤案;1994年湖北省佘祥林涉嫌杀人冤案;1995年湖北省艾小东涉嫌杀人冤案;1996年湖南省杨明银涉嫌抢劫杀人冤案;1998年云南省昆明杜培武涉嫌杀人冤案。

1、刑讯逼供的危害性司法实践说明,“屈打成招”即刑讯逼供导致的恶果。刑讯逼供的危害性集中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

【案例1】1987年4月27日,湖南省麻阳县的锦江河中陆续发现六块被肢解的女性尸块,当地警方立为“4.27特大杀人碎尸案”开展侦查。

在对失踪人员的排查中,发现在麻阳县的广场旅社做服务员的贵州省松桃县女青年石小荣离奇失踪,并被最终认定为被害人。警方把与石小荣有过交往的人员列入排查范围。

根据肢解尸体的手法比较专业的特征分析,办案人员将调查的范围集中在医生和屠夫两类人身上。由此,当地马兰村屠夫滕兴善被定为重点怀疑对象。

在拘留所里,滕兴善始终不承认杀人。

几个月后,在刑讯逼供之下他终于“认罪”。

1988年10月26日滕兴善被提起公诉,同年12月13日被一审判处死刑。经湖南省高院终审裁定后,1989年1月28日滕兴善在麻阳县被执行枪决。

1993年石小荣回到家中,诉说其是被人贩子从湖南拐卖到山东,并表示自己不认识滕兴善,明确要求法院撤销当年关于她与滕兴善“有爱味关系”且已被滕兴善杀害的错误判决时,滕兴善早已在1989年1月28日被执行了枪决。再也无法还自己的清白。

(2)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冤假错案,泛指脱离事实根据,偏离法律准绳,对公民进行错误的刑事追究,致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司法侵害的案件。

冤案,是指有犯罪事实存在,但并非该被告人所为,而对该被告人进行错误追究的案件。

假案,是指人为地捏造虚构的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案件事实,并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追究的案件。

错案,是指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改判的案件。

在刑事侦查中,侦查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判断要求犯罪嫌疑人作出符合自己想法的供述,不能如愿时,就会认为犯罪嫌疑人不老实,进而刑讯逼供,迫使犯罪嫌疑人作出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所谓有罪的虚假供述,最终被作出生效有罪的裁判,导致冤假错案。

【案例2】昆明警察杜培武涉嫌“杀妻”冤案1998年4月28日晚,昆明市公安局民警王晓湘(杜培武妻子)与昆明市石林县公安局民警王俊波双双被人杀害。

案发后,警方以昆明市公安局民警杜培武(昆明戒毒所民警,刑事侦查专业毕业)因对“二王”有不正当两性关系怀恨在心、骗取王俊波佩带手枪将“二王”杀害为由,将杜培武拘押。

1999年2月5日杜培武被昆明中院被判死刑。杜培武不服提出上诉,云南省高院复核案件时改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2000年6月,昆明警方破获一个杀人劫车特大犯罪团伙,供称“二王”案件是他们所为,并交代了杀人的经过。

2000年7月,杜培武被宣告无罪释放。平反后杜培武曾向记者陈述:“刑讯之下,我当时不想活了,只求速死,于是在明知我没有杀人,承认杀人必被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仍然按照侦查人员的意图承认自己骗枪杀人”。

在杜培武冤案的法庭审理中,杜培武当庭申诉自己原来所作的有罪供述是在受刑不过的情况下作出的,要求法庭对有罪供述予以排除,他曾把刑讯中被打烂的血衣向法庭出示,法庭却视而不见,并没有就刑讯逼供是否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核实。

(3)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

刑事冤案的发生往往意味着真正的罪犯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继续犯罪,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进而威胁社会公共秩序,公民缺乏安全感。

如,1986年辽宁省营口县李化伟涉嫌故意杀人冤案,案发15年后真凶姜海出现时,姜海与记者有如下对话:“杀了邢伟后,你未缉拿归案,这对你有什么影响?”,“负担。总担心有一天··干一次是死,再干也是死····”。

姜海第一次作案得逞后,变得更加凶残。

1988年8月19日,姜海伙同他人抢劫出租车,将年轻女司机杀害;

1993年9月8日和1995年9月30日,他又单独作案两起,分别杀害两名女青年。由此可见,放纵真凶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4)冤案受害者家庭遭受伤害。

凡是受过刑讯逼供的受冤枉者,他们的家庭可能因此破裂,家人永远受其牵连。总之,刑讯逼供造成的冤案会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案例3】

湖北佘祥林涉嫌“杀妻”冤案

一、司法机关认定佘祥林的罪名及判决。佘祥林是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何场村人,原京山县公安局原马店派出所治安巡逻队员。1994年4月11日,因涉嫌杀害结发妻子张在玉,佘祥林被京山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1994年8月28日,原荆门地区(后改为荆门市)检察分院以佘祥林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10月13日,原荆门地区(后改为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佘祥林杀害其妻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后案件上诉至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高院认为该案起诉和原判决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于1995年1月10日作出终审刑事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将案件发回重新审理。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将案件发回重新审理的五个主要理由:

一是佘祥林在侦查阶段的口供前后矛盾,时供时翻,间接证据无法形成证据锁链,仅凭有作案时间、作案动机不足于定案。

二是佘祥林的有罪供述多达四种,内容却各不相同,仅选择其中一种认定没有依据。

三是杀人的凶器没有找到,仅凭佘祥林的口供认定凶器为石头,依据不足。四是不能否定其妻自行出走或跟随别人出走的可能性。

五是原审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是公安机关出具的“提取笔录”。

该笔录记载“4月16日根据被告人佘祥林的交待在沉尸处提取蛇皮袋一个,内装四块石头”。

湖北省高院二审时讯问京山县公安局承办案件的侦查员了解到,该“提取笔录”与事实不符,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三、认定为冤案的证据。

1998年6月,在经过三级法院的四次判决之后,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

2005年3月28日,被佘祥林“杀害”达11年之久的妻子、流落他乡并与他人结婚生子张在玉突然在京山县雁门口镇出现。

2005年4月1日(这一天是愚人节)清晨6时许,湖北省沙洋县苗子湖监狱的管教干部告诉正在服刑的犯人佘祥林,可以释放出狱了。妻子张在玉的回归,证明当年指控佘祥林杀害其妻子是被冤枉的,佘祥林的冤案得以大白于天下。

2005年4月1日,在临时法庭上,京山县人民法院宣读撤销京山县人民法院下达的[1998]京刑初字第046号判决和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年下达的终审裁定。

2005年4月1日上午7时,入狱11年之久的佘祥林在法警的搀扶下,迈出了沙洋县苗子湖监狱。

当年负责办理“佘祥林杀妻”案的京山县刑警大队大队长卢定成承认,遗憾当年未搞DNA鉴定。因为如果将死者(无名女尸)和张在玉亲生母亲的DNA-对,情况就会很清楚了。

在佘祥林涉嫌杀人案中,佘祥林的哥哥佘锁林质问公安人员不经辨认凭什么认定是张在玉时,得到的答复是“这个不由你说了算,政府肯定没有错”。

公安机关也不是没有想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敲定”尸体就是张在玉,但是在要求张家出两万元的DNA鉴定费用遭拒后,公安机关也以经费紧张为由放弃了DNA鉴定,并拒绝了佘祥林家人提出的颅像重合技术鉴定的要求。

试想,如果当时公安机关能够依法开展辨认、进行DNA鉴定,完全有可能发现疑点,这样,该案也不至于以“死者复活”的荒诞结局收场。该案最终还是通过DNA鉴定,认定流落他乡并与他人结婚生子的张在玉就是佘祥林的妻子。

在佘祥林冤案中,辩护律师何大林说:“我当时做了无罪辩护,但法院根本就没有采纳我的意见。整个案件,除了佘祥林本人的供述外,没有任何证据和证人证明佘祥林杀了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四.佘祥林冤案造成的后果。一是佘祥林本人11年的铁窗苦涯,曾多次想到过自杀。二是佘祥林母亲杨五香因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和上访被抓,在看守所关押9个半月,眼瞎耳聋,在缴交了3000元后被放出,3个多月后含恨去世,时年54岁。

三是佘祥林的哥哥佘锁林上访被拘留41天;佘祥林的女儿佘华容由于交不起学费,在读完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后,就被迫辍学到广东打工。好端端一个家庭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四是本来夫妻为人间至亲,而无端的冤案导致佘、张两家关系紧张。

如,当余祥林涉嫌杀人案进入湖北省高院二审之后,“死者”的亲属上访并组织220名群众签名上书,要求对余祥林从速处决。

正是由于省高院不为“民愤”所左右,依法裁定撤销一审死刑判决,发回重审,才避免了错杀。

五是敢于提供“良心证明”为佘祥林洗冤的倪乐平一家遭到高压,其妻聂麦清被逼得差点自杀。

平反后,佘祥林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值得深思的话:

我难过。我背着黑锅的时候难过,我被刑讯逼供十天十夜不能睡觉的时候难过(1天只吃两顿饭,不让喝水,不让睡觉),我母亲为我冤死我难过,

我弟弟因为我的事情到现在未能成家我难过,我女儿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我难过。我难过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已经麻木了。

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规定》第1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

第2条规定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中央政法委要求各级政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两个《规定》,讲事实、讲证据、讲法律、讲责任,确保办案质量,依法惩治犯罪、切实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确保办理的每一起刑事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为加强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办案素质,从2011年起,每年的9月8日全国公安机关对公安民警集中进行基础级执法资格和中级执法资格的统一考试,没有取得执法资格证书的,不得从事执法办案工作。

第四节刑事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一个刑事诉讼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即: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因此,刑事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事侦查是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标志,是启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和人民法院审判程序的前提和基础。

(一)立案侦查是一种法定的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没有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侦查程序的启动,不可能启动和进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和人民法院审判的程序。

《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160条、第172条、第181条规定:

1、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2、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3、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4、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的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上述规定表明,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是刑事诉讼的第一环节,因此,如果没有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侦查终结,并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全部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就不能将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继而人民法院也就不能对案件进行开庭审判。

(二)离开了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收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和审判等就无从谈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64条规定,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1、被告人、被害人的身份;

2、被指控的犯罪是否存在;

3、被指控的犯罪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4、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有无罪过,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

5、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案件起因等;

6、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

7、被告人有无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

8、有关附带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理的事实;

9、有关管辖、回避、延期审理等的程序事实;

10、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事实。

《刑事诉讼法》第48规定,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在内的八大类法定证据。

上述案件事实以及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只能通过公安机关采取各种侦查手段来发现、固定、收集与形成,而这些案件事实和证据,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和审判机关进行刑事审判、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主要依据。

因此,离开了公安机关通过对刑事案件侦查所收集的全部证据材料,检察机关就无法提起公诉,审判机关也就无法进行审判。

二、刑事侦查工作的质量,决定了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质量和审判机关审判的质量。《刑事诉讼法》第44条规定: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

“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是对运用证据作为定案根据标准的要求。具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用作定案根据的全部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证据的真实性必须是唯一的。

二是用作定案根据的全部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符合案件的事

实真相。也就是说,证据本身是什么,就认定它是什么;证据的证明作用有多大就认定它有多大;证据能证明什么,就用于证明什么。

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质量,决定了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质量和审判机关审判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和人民法院审判,是建立在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侦查的基础之上,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和人民法院认定犯罪事实的证据,主要来源于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的各种证据材料。

司法实践证明,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的各种证据材料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调取的,公诉和审判的结果就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如果是通过刑讯逼供或者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和调取的证据材料,最终的公诉和审判的结果只能导致冤假错案。

【案例4】

安徽省“叔侄”俩人涉嫌杀人冤案

2003年5月18日晚9时许,17岁的年轻女子王某在安徽某县搭乘同乡张某平、张某(系张某平的侄儿)驾驶的皖解放牌货车去杭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